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20穴)

一、腧穴各论

(一)商阳(《灵枢·本输》)

【别名】绝阳。(《针灸甲乙经》)

【部位】在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如韭叶。(《针灸甲乙经》)

【取法】在食指桡侧距爪甲角后1分许取穴。

【主治】中风、中暑、热病、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目盲、咳喘、颐肿、疟疾、肢肿麻木。

【治法】针入1分或用三棱针刺血,亦可用灸法。

【附注】本穴为大肠经井穴。

(二)二间(《灵枢·本输》)

【别名】间谷。(《针灸甲乙经》)

【部位】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前内侧陷者中。(《针灸甲乙经》)

【取法】在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陷中,握拳取穴。

【主治】牙痛、喉痹、目疾、热病、鼽衄、颔肿、嗜卧、食欲不振、肩臂臑痛、手指麻木。

【治法】刺入2~3分,灸3~5分钟。

【附注】手阳明大肠经的荥穴。

(三)三间(《灵枢·本输》)

【别名】少谷。(《针灸甲乙经》)

【部位】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后,内侧陷者中。(《针灸甲乙经》)

【取法】在食指桡侧第二掌骨小头之后方,握拳取穴。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目痛、身热、喘息、疟疾、嗜卧,胸满肠鸣。

【治法】刺入2~3分,灸5~7分钟。

【附注】手阳明大肠经的输穴,所注为输。

(四)合谷(《灵枢·本输》)

【别名】虎口。(《针灸甲乙经》)

【部位】在手大指歧骨之间。(《灵枢·本输》)

【取法】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取穴。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间的蹼缘上,当拇指尖尽处是穴。

【主治】头痛、头面肿、面瘫、火眼、目翳、鼻血、鼻渊不闻香臭、牙痛、牙关紧闭、耳鸣耳聋、目眩、半身不遂、惊风、破伤风、尸厥、胃痛、腹痛、腹泄、痢疾、便秘、疟疾、口舌生疮、疥癣、瘾疹、疔疮、发热、无汗、自汗、多汗、月经不调、死胎、缺乳、难产、无脉症。

【治法】直刺5~8分,灸3~7分钟。

【附注】

1.合谷为大肠经原穴。

2.孕妇禁针灸。

(五)阳溪(《灵枢·本输》)

【别名】中魁。(《针灸甲乙经》)

【部位】阳溪在两筋间,陷者中也。(《灵枢·本输》)

【取法】在腕关节桡侧凹陷部,取穴时大拇指向上翘起,当拇长短伸肌腱之间陷凹中取穴。

【主治】中风、头痛、耳鸣、耳聋、鼻衄、齿痛、火眼、疟疾、癫疾、喉痹、呕吐、肠澼、咳嗽、胸痛、腕关节肿痛。

【治法】直刺5~7分,灸3~5分钟。

【附注】阳溪是大肠经的经穴。

(六)偏历(《灵枢·经脉》)

【部位】在腕后3寸。(《针灸甲乙经》)

【取法】侧腕屈肘,位于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阳溪上3寸。取穴时,两虎口交叉,当中指指尖到达之桡骨外侧凹陷中是穴。

【主治】鼻衄、齿痛、喉痹、耳鸣、耳聋、疟疾、癫疾多言、咳喘、短气、溏泻、小便不利、口僻、目䀮䀮、手臂麻木、痛疼。

【治法】针3~5分,灸3~7分钟。

【附注】本穴为大肠经络穴。

(七)温溜(《针灸甲乙经》)

【别名】逆注、蛇头(《针灸甲乙经》),池头(《针灸大成》)。

【部位】从偏历穴上3寸。(《医宗金鉴》)

【取法】侧拳屈肘,在阳溪上5寸,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取穴。

【主治】头痛、口齿痛、喉痹、腹痛、口、疟疾、癫疾狂吐涎、肠鸣、痢疾、面肿、肩不举。

【治法】针入3~5分,灸3~7分钟。

【附注】本穴为大肠经的郄穴。

(八)下廉(《针灸甲乙经》)

【部位】在辅骨下,去上廉1寸。(《针灸甲乙经》)

【取法】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曲池下4寸。

【主治】头风、目痛、腹痛、眩晕、飧泄、食欲不振、流涎、喘息、乳痈、劳瘵、肘臂痛、上肢偏废无用。

【治法】针5~7分,灸3~7分钟。

(九)上廉(《针灸甲乙经》)

【部位】在三里下1寸。(《针灸甲乙经》)

【取法】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曲池穴下3寸处。

【主治】肠鸣疰痛、食泄腹痛、头痛、喘息、胸痛、半身不遂、肩膊酸痛、手臂麻木。

【治法】针5~7分,灸3~7分钟。

(十)手三里(《针灸甲乙经》)

【部位】在曲池下2寸,按之肉起兑肉之端。(《针灸甲乙经》)

【取法】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曲池穴下2寸。

【主治】齿痛、急性腰痛、中风口僻、腹痛吐泻、目疾、颊肿、瘰疬、扭伤、肩臂痛、麻木不仁、上肢不遂、失音。

【治法】针3~5分,灸3分钟。

(十一)曲池(《灵枢·本输》)

【部位】在肘外辅骨陷者中。(《灵枢·本输》)

【取法】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屈肘取之。

【主治】热病、疔疮、瘾疹、疥癣、齿痛、耳鸣、目疾、喉痹、腹痛吐泻、癫腐吐舌、惊狂、喘咳、疟疾、胸满、中风半身不遂、瘈疭、头面颈肿、痿证、月经不调、肘臂疼痛麻木、眩晕。

【治法】针0.8~1.5寸,灸3~7分钟。

【附注】

1.本穴为大肠经合穴。

2.大肠经下合穴为上巨虚,属足阳明胃经,为治疗大肠腑证要穴。《灵枢·本输》说:“复下三里三寸,为巨虚上廉,复下上廉三寸,为巨虚下廉也;大肠属上,小肠属下,足阳明胃脉也。”

(十二)肘髎(《针灸甲乙经》)

【部位】在肘大骨外廉陷者中。(《针灸甲乙经》)

【取法】屈肘,曲池穴外上方1寸,肱骨边缘。

【主治】嗜卧、痹证、肘关节肿痛、屈伸不利。

【治法】针0.5~1寸,灸3~5分钟。

(十三)五里(《灵枢·本输》)

【部位】在肘上3寸。(《针灸甲乙经》)

【取法】以肘屈直,在曲池与肩髃连线上,当曲池穴上3寸取穴。

【主治】痎疟、心下胀满痛、吐血便血咳嗽、瘰疬、肘臂痛、目视䀮䀮。

【治法】针5~8分,灸5分钟。

(十四)臂臑(《针灸甲乙经》)

【部位】在肘上7寸肉端。(《针灸甲乙经》)

【取法】在曲池与肩髃穴的连线上,曲池穴上7寸,当三角肌下缘。

【主治】臂痛、五十肩、痹证、痿证、瘰疬、目疾。

【治法】针0.8~1.5寸。

(十五)肩髃(《针灸甲乙经》)

【别名】中肩井,肩偏(《针灸大成》)。偏肩(《类经图翼》)。

【部位】在肩端两骨间。(《针灸甲乙经》)

【取法】三角肌上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上臂外展平举时肩前呈凹陷处。

【主治】五十肩、肩臂痛、中风上肢不遂、痿证、诸瘿气、风热瘾疹、瘰疬、痹证上肢疼痛。

【治法】针0.5~1寸,灸10~15分钟。

(十六)巨骨(《素问·气府论》)

【部位】在肩端上行两叉骨间陷者中。(《针灸甲乙经》)

【取穴】在肩端上,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部取穴。

【主治】吐血、惊痫、肩背痛、瘰疬、瘿气、肩关节扭伤、五十肩。

【治法】针5~7分,灸3~5分钟。

(十七)天鼎(《针灸甲乙经》)

【部位】在缺盆上,直扶突,气舍后1寸5分。(《针灸甲乙经》)

【取法】正坐仰靠,在颈侧部扶突下两横指,当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取穴。

【主治】咽喉肿痛、暴喑、瘰疬、瘿气、落枕、中风上肢不遂。

【治法】卧床针5~8分,灸10分钟。

(十八)扶突(《灵枢·寒热病》)

【别名】一名水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部位】在人迎后1寸5分。(《针灸甲乙经》)

【取法】结喉旁开3寸取穴。

【主治】咳嗽、气喘、喉中水鸡声、喉痹、瘰疬、暴喑、落枕。

【治法】针5~8分,采用卧床针,以预防晕针。

(十九)和髎(《针灸甲乙经》)

【别名】长频。(《针灸大成》)

【部位】在直鼻孔下,水沟穴旁5分。(《针灸甲乙经》)

【取法】水沟穴旁开0.5寸。

【主治】鼽衄、鼻塞不闻香臭、口噼、尸厥、鼻疮息肉。

【治法】针3分,灸5~10分钟。

(二十)迎香(《针灸甲乙经》)

【别名】冲阳。(《针灸甲乙经》)

【部位】在和髎上,鼻下乳旁。(《针灸甲乙经》)

【取法】在与鼻翼外缘中点平齐的鼻唇沟里取穴。

【主治】感冒鼻塞、鼻渊、鼽衄、口、面痒、目赤肿痛、绕脐痛、面痛。

【治法】针3分,亦可迎香透四白5~8分。

二、功用归纳

手阳明大肠经具有泻阳明热(镇痛、明目、解毒、解热、清暑、聪耳、止血);调理脾胃(镇痛、止吐泻、降腑气、其他);宣肺理气(止咳平喘,宣肺解表);息风镇静;急救;通经活络等功用,小结于后:

(一)泻阳明热

1.镇痛

(1)头痛:合谷,阳溪,温溜,下廉,上廉。

(2)咽喉痛: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曲池,天鼎,扶突。

(3)牙痛: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三里,曲池。

(4)胸痛:上廉。

(5)心下满痛:肘髎。

(6)腰痛:合谷,手三里。

(7)痹证:肘髎,臂臑,肩髃。

2.明目

(1)火眼:二间,合谷,阳溪,手三里,曲池,臂臑。

(2)目痛:三间,合谷,阳溪,下廉。

(3)目

䀮䀮:偏历,五里。

(4)目翳:合谷。

(5)目盲:商阳。

(6)目黄:二间。

3.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1)疔疮:合谷,曲池。

(2)瘾疹:合谷,曲池,肩髃。

(3)疥癣:合谷,阳溪,曲池。

(4)全身生疮:合谷,曲池。

(5)口舌生疮:合谷。

(6)乳痈:下廉。

(7)痄腮:合谷。

(8)破伤风:合谷。

(9)瘰疬:五里,手三里,臂臑。

(10)瘿瘤;肩髃,巨骨,天鼎。

(11)痢疾:合谷,温溜。

4.清热解暑,清热息风

(1)中暑:商阳。

(2)热病:商阳,二间,三间,曲池。

(3)发热无汗:合谷,阳溪。

(4)高热抽搐:商阳,合谷,曲池。

(5)疟疾:商阳,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五里,曲池。

5.开窍聪耳

(1)耳鸣耳聋:商阳,合谷,阳溪,偏历。

(2)耳痛:曲池。

6.泻热止血

(1)鼻衄:二间,合谷,阳溪,偏历,和髎,迎香。

(2)吐血:肘髎,五里,巨骨。

(3)便血:下廉。

(二)调理脾胃

1.镇痛

(1)腹痛:合谷,温溜,下廉,手三里,曲池。

(2)胃痛:合谷。

(3)绕脐痛:迎香。

(4)肠鸣腹痛:温溜。

2.止吐泻

(1)呕吐:合谷,阳溪,手三里,曲池。

(2)泄泻:合谷。

(3)溏泻:偏历。

(4)飧泄:下廉。

3.降腑气

便秘:合谷。

4.其他

(1)胸胀:商阳,三间,合谷,阳溪,曲池。

(2)食欲不振:二间,下廉,天鼎。

(3)流涎:下廉,温溜。

(三)宣肺理气

1.止咳平喘

(1)咳嗽:商阳,三间,合谷,阳溪,偏历,下廉。

(2)气喘:商阳,三间,上廉,曲池,肘髎,扶突。

(3)咳逆上气:商阳,扶突。

2.宣肺解表

(1)感冒:合谷,迎香。

(2)短气:偏历。

(3)失音:合谷,手三里,天鼎,扶突。

(4)鼻渊:合谷,迎香。

(5)鼻塞不闻香臭:合谷,和髎,迎香。

(6)喉中水鸡声:扶突。

(7)鼻息肉:和髎。

(四)息风镇静,醒脑开窍

1.癫疾:阳溪,偏历,温溜,曲池。

2.狂言喜笑:合谷,阳溪,温溜,下廉,曲池。

3.惊风:合谷,曲池,巨骨。

4.眩晕:合谷,下廉。

5.牙关紧闭:合谷。

6.瘈疭:曲池。

7.心烦:合谷。

8.中风:商阳,合谷,手三里,阳溪,曲池,肩髃,天鼎。

(五)急救(醒脑开窍,催生下胎)

1.尸厥:和髎,合谷。

2.死胎:合谷。

3.难产:合谷。

(六)通经活络

1.半身不遂:上廉,下廉。

2.口:合谷,二间,偏历,温溜,和髎,迎香。

3.痿证:合谷,曲池,肩髃。

4.无脉证:合谷。

5.肩扭伤:巨骨。

6.急性腰扭伤:手三里。

7.五十肩:臂臑,肩髃,巨骨。

8.腕关节肿痛:阳溪。

9.肩不举:温溜。

10.落枕:天鼎,扶突。

11.头面肿:合谷,曲池,迎香。

(七)其他

1.小便不利:偏历。

2.劳瘵:下廉。

3.面痒:迎香。

4.颐肿:商阳,二间,手三里。

5.颈肿:曲池。

6.月经不调:合谷,曲池。

7.乳难:合谷。

8.嗜卧:二间,三间,肘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