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肺炎喘嗽病名考

肺炎喘嗽是小儿肺系疾患中常见的一种病证,以热、咳、痰、喘、扇为主要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肺炎。肺炎喘嗽的病名首见于清代,先后记载于《汤头歌诀》及《麻科活人全书》。清·汪昂所撰的《汤头歌诀·泻火之剂》云:“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炎喘嗽此方施。”清·谢玉琼所著的《麻科活人全书·气促发喘鼻扇胸高第五十一》云:“气促之证,多缘肺热不清所致……初发热未出之时而喘者,以三拗汤去甘草,加荆芥、石膏、芽茶治之。如肺炎喘嗽,以加味泻白散去人参、甘草主之。”

肺炎喘嗽的证候在古代医籍中已经早有论述。本病的描述多分散于肺炎痰喘、马脾风、肺闭喘咳、肺风痰喘、咳嗽、喘急、肺胀等病证之中。如明·秦景明《幼科金针》称为伤风咳嗽、肺风痰喘,有“小儿感冒风寒,入于肺经,遂发痰喘,喉间咳嗽不得舒畅,喘急不止,面青潮热,啼哭惊乱,若不早治,则惊风立至矣,唯月内芽儿犯此,即肺风痰喘”的论述。《小儿药证直诀》中“肺盛复有风冷”“伤风兼脏”等描述也与本病相类。如《小儿药证直诀·卷上脉证治法·五脏所主》云:“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有饮水者,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小儿药证直诀·卷上脉证治法·五脏病》云:“肺病,闷乱哽气,长出气,气短喘息。”《小儿药证直诀·卷上脉证治法·肺盛复有风冷》云:“胸满短气,气急喘嗽上气。当先散肺,后发散风冷。散肺,泻白散、大青膏主之。”《小儿药证直诀·卷上脉证治法·伤风兼脏》云:“兼肺则闷乱,喘息哽气,长出气,嗽。”《小儿药证直诀·卷上脉证治法·咳嗽》云:“有肺盛者,咳而后喘,面肿,欲饮水,有不饮水者,其身即热,以泻白散泻之。”

关于马脾风的论述在古籍中颇多,如《幼科证治准绳·马脾风》云:“暴喘而胀满也……暴喘,俗传为马脾风也。”《全幼心鉴》《幼科发挥》《幼科释迷》等均有“马脾风”之称谓。《幼科释迷》卷四、卷五中收录了马脾风的因机证治内容:“马脾风者,暴喘而兼胀满也。大小便硬,宜急下之,用牛黄夺命散,后用白虎汤平之。马脾风,若患在百日内者,不治……有马脾风者,因寒邪入肺,寒郁为热,痰喘上气,肺胀齁……牛黄夺命散……治肺胀喘满,胸膈气急,两胁扇动,陷下作坑,两鼻窍张,闷乱嗽渴,声哑而不鸣,痰涎潮塞,俗云马脾风。若不治,死在旦夕。”《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云:“暴喘传名马脾风,胸高胀满胁作坑,鼻窍煽动神闷乱,五虎一捻服最灵。”《幼幼集成》称本病属“肺本经病”。《幼幼集成·哮喘证治》云:“或胸膈积热,心火凌肺,热痰壅盛,忽然大喘者,名马脾风。盖心为午火属马,言心脾有风热也。小儿此证最多,不急治,必死,用牛黄夺命散下之效。”《万氏家藏育婴秘诀·喘》云:“有小儿胸膈积热大喘者,此肺胀也,名马脾风,用牛黄夺命散主之。”“马脾风”实际上是痰涎壅盛所致的以喘憋为主的肺炎,如以此命名则容易引起歧义,其所包含的范围就大大缩小了。

古医籍中涉及肺炎喘嗽某些证候的论述,涵盖肺炎喘嗽病位、病性及病情的发展过程。如《内经》称其为“乳子中风热”“肺痹”。《难经·五十六难》云:“肺之积曰息贲。”《金匮要略》有“肺痈”“肺胀”“痰饮咳嗽”之名。《诸病源候论》称其“嗽候”“咳逆候”。《备急千金要方》称“肺实热”“白气狸病”。《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称“肺病实”“肺气盛而热,又复有风冷”。《陈氏小儿病源方论》称其为“肺脏伤寒”。《幼幼新书》称“咳喘上气”“咳逆”“伤寒咳嗽”“伤寒发喘”等。《活幼口议》称“喘急证候”“小儿咳嗽”。《幼科全书》《幼科指南》等称其为“肺家炎”。《婴童百问》称其为“喘急”“伤寒咳嗽伤风”。《幼科要略·春温风温》云:“春月暴暖忽冷,先受温邪,继为冷束,咳嗽痰喘最多。……夫轻为咳,重为喘,喘急则鼻掀胸挺。”《幼科铁镜》称“火侵肺嗽”。有些病证中虽无相关的病名,但本病的内容则在“咳嗽”“痰喘”“喘嗽”“小儿伤寒”“小儿中风”“温病”“疫疠”“发热”“痘疹”等章节的内容有明确的体现和记载。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二版正式采用了“肺炎喘嗽”的病名,在以后各版《中医儿科学》中及杂志报道中使用“肺炎喘嗽”一名的并不多见。直到《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五版采用“肺炎喘嗽”病名,并指出“肺炎喘嗽是小儿肺部疾患中常见的一种病证,以发热咳嗽、气急鼻扇、痰涎上壅,甚则涕泪闭塞、张口抬肩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麻疹之后,或其他疾病过程中,由于小儿正不胜邪,亦可继发或并发本病。”其后,《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六版教材出版时也沿用了此病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国内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规定:“肺炎喘嗽是由外邪犯肺,邪壅肺气而见发热、咳嗽、气喘、鼻扇为主症的疾病。常见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迁延性肺炎。”对肺炎喘嗽的定义及内涵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和代码》中也确定了“肺炎喘嗽”的病名。国家规划教材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中医儿科学》及研究生教材均以“肺炎喘嗽”作为这一疾病的正名。

从古代文献中的众多病证名称来看,其他病名往往突出表现肺炎的某个症候群,或者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个阶段的典型症状。就肺炎喘嗽这一病名来讲,“肺”,《说文·肉部》云:“肺,金藏也。从肉,巿声。”病名中“肺”即为肺脏之义,指出了本病的病位;“炎”,《说文·炎部》云:“炎,火光上也。从重火。”本义是火苗升腾,病名中“炎”当为其引申义“极热”之义,概括了本病的病性;“喘”,《说文·口部》云:“喘,疾息也。从口,耑声。”本义指急促地呼吸,病名中“喘”即为此义;“嗽”,从口从欶,为咳嗽之义,病名中“喘”和“嗽”,概括了本病的主要症状。虽然“肺炎喘嗽”中的“炎”与现代医学中“肺炎”的“炎”字概念并非同一含义,但“肺炎喘嗽”四字基本涵盖了其病位、病性及主要症状,因此,在中医儿科学中以“肺炎喘嗽”为正名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