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俗中医诊断六十四讲
- 李灿东
- 3007字
- 2021-04-04 08:49:15
第十二讲 望形态之二
陈淑娇:人体的形态异常还有龟背、鸡胸、罗圈腿等。龟背是驼背的一种。鸡胸就是胸廓凸起,正常人的胸廓是扁平的,中间稍微凹进去一点,但是鸡胸是凸起来的,观察过鸡或鸭的胸就知道,鸭的胸部是平的,鸡的胸部是尖起来的。现在认为这些畸形是缺钙引起的。但其实原因比较复杂。
李灿东:这些畸形,有些可能是先天因素引起的,有些则是后天因素引起的。鸡胸可能跟缺钙有关系,更多的可能是先天的畸形。龟背就是背部脊柱畸形,拱起来。刚刚提到驼背,驼背有的是姿势长期不端正引起的,但是龟背往往是和先天因素有关系。人的上半身是变形的,就像背上驼了个锅一样,这个叫龟背。罗圈腿就是膝盖内翻变成“O”形腿;或者膝盖外翻变成“X”形腿,总的叫罗圈腿。罗圈腿往往也是和先天因素有关系,但并不是说父母双方其中一个有罗圈腿,小孩就一定是罗圈腿。很多父母腿有畸形,但是孩子是正常的。也有一些是在生产的过程中难产或者产钳夹伤等导致的,但是随着优生学的发展,这些问题越来越少了。对中医来说,这些先天的问题,都是跟肾的关系比较密切。中医认为,肾精充足,肾的功能正常,先天条件就好,出生的小孩畸形的就少。出现了畸形往往提示先天的肾精不足,或者后天发育不良。理论上来说,这些畸形是因为肾精不足,那我们通过补肾精就能治疗这些畸形吗?事实上从临床实际来看,我没见过有几个人通过补肾就能治疗这些先天的畸形。因此我们既要知道这个问题和肾的关系,但是又不能简单地认为补肾就能解决问题。当然,也不能因此认为这个理论是错的。我们要知道,有些理论的东西和实践的效果是不相等的。比如说衰老和肾的逐步虚衰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补肾是解决不了衰老这个问题的,它不能完全解决。如果补肾能解决衰老的问题,那么好好地补肾就能长生不老了,甚至返老还童,然而这是不现实的。
还有桶状胸,就是胸廓变圆,前后径和左右径一样长。这多半是因为慢性的咳嗽引起的。西医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吸进去,出不来,肺就越来越胀,肺抬起来增加了空间容量,这叫肺气肿。从中医角度来讲,就是因为痰阻在那里,肺气不能宣发肃降,导致肺气阻塞,出现肺气肿,继而出现桶状胸。发展下去可能会是肺心病,即肺源性心脏病,影响到心脏,出现心脏的问题。这是后天引起的。有的人极度消瘦,变成前胸贴后背,这就是扁平胸,这是因为长期的疾病不断消耗气血出现的气血亏虚。这些疾病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治疗,来防止反复发作的。很多人,早期就可以改善,比如说肺气肿,要完全治好有困难,但如果慢慢调理,就不会反反复复发作,时间长了形状上可以改变,肺的功能也能保持在比较好的状态。
腹部的畸形常见的是鼓胀。外型上就是腹部的膨胀,手脚都是消瘦的,这在现代医学多属于肝硬化失代偿后或者肝癌晚期出现腹水的患者。鼓胀的一个特点是病程长,第二是患者的体质很差。如果是饮食不消化引起肚子鼓鼓的,那不是鼓胀。中医过去认为4个最难治的疾病分别是风、痨、鼓、膈。风就是中风;痨就是肺痨;膈就是噎膈,吞咽困难,就是现代医学讲的食道癌、贲门癌等;鼓就是鼓胀,有的人连肚脐都会鼓出来,里面压力太大。鼓胀里面一般是水和气,可以肉眼看出来,也可以通过检查帮助我们发现。比如你用手去敲,上面空空的是气的声音,下面可能是水的声音,身体位置变化以后,气的位置就会变化,就像瓶子装水,倒过来,上面是气,下面是水。肚子也是这样,人平卧的时候上面是空的,两边是实的,左侧卧的时候右边就是空鼓的声音,左边就是水的声音。从中医来说是肝郁脾虚,就是以前讲的木和土的关系,两个关系不好了,长期的肝郁或肝太盛而脾又比较虚弱,加上气滞水停,就形成这种情况。这些都是我们中医望形体可以观察到的。
闵莉:刚才说的都是望形的内容,望诊还要望态。态就是人表现出来的动静姿态,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比如说有的人坐着或躺着的时候喜欢仰着,整个摊开,也有人喜欢趴着,有的人喜欢坐得歪歪斜斜的,也有人坐得很端正,这就是静态。动态就是在活动、运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姿态和筋、骨、肉有密切关系,人体的筋骨活动和内脏的功能是紧密相关的。
李灿东:从结构上来讲,筋、骨、肉的情况肯定会影响到动静姿态;从另一个层面讲,它和脏腑气血功能是有关系的。因为五脏跟五体是有联系的。筋之所以能够活动是因为有气血的濡养滋润。气有推动作用,血能够濡养滋润,这样运动才能自如。为什么不爱动,因为感觉有气无力,说明动跟气是有关系的。筋靠血和阴的滋润濡养,才能够有弹性,活动正常。筋、骨、肉的活动正常,人的动作才会协调,才能矫健。望态简单地可以做这么一个描述,可以根据姿态分阴阳。比如有的人坐的时候喜欢趴着,坐而喜伏,躺着的时候面喜欢朝里面,或者喜欢蜷卧成团,喜欢裹很多被子,喜欢安静,这种人的表现我们一般称之为阴证。举个例子,天气冷的时候喜欢蜷成一团,被子裹得紧紧的,不喜欢外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这种状态我们通常称之为阴证,一般是虚证的人多,寒证的人多。一个好的中医用眼睛瞄一眼就能对一个人的基本状态做一个判断。他为什么有这种习惯,就是内在的生理病理变化使得他有这种习惯。里面的状态什么样,就会反应出来,这就是中医司外揣内的诊断原理。如果是阳证的人就有相反的表现,坐的时候喜仰,躺的时候仰面掷足,把手脚都摊开,不喜欢加衣被,躺的时候面经常向外,有的时候甚至辗转反侧,翻来覆去,人喜欢动,这个就叫做阳证。实证、热证的人会出现这种情况,到夏天的时候喜欢摊开来散热。不会说夏天还裹衣被,面向内。小宝宝为纯阳之体,阳气比较盛,因此他会有这样一个反应,这就是小孩子为什么动不动就发高热的原因。因为他阳气比较盛,容易发高热。这样大致明白以后,我们就可以对一个人进行判断。比如说有的人会来问:“医生啊,我是阴还是阳呢?我到底该吃什么?”其实,通过对日常生活习惯的观察,我们就能大致上判断一个人的状态。这个是总体讲阴证阳证的体态的一个变化。中医诊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擅于诊断的人首先要分清阴和阳。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这样,不能单纯地认为补还是不补,而是应该以阴阳来分。阴阳落实到具体就是虚实寒热,虚的要补,实的要泻,寒的要温,热的要清,这个是要分清的。如果以不变应万变,在变中抓住规律,其实中医学并不难学。这是对阴证、阳证的体态的判断。
在临床上,还有一些体态是特殊的体态。比较简单,如:有的人眼睛闭着,不敢睁开,甚至手抱着头,这种多半提示他有头痛或者头晕。他不敢动,是因为头晕或者头痛。有的人手捂着肚子,表情很痛苦的样子,这是胃痛、肚子痛。有的人走路扶着膝盖,步履蹒跚,是膝盖痛。有的人走路的时候以手护腰,腰直不起来,就是腰痛、腰酸。因此如果去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这些体征,可以避免耽误病情、遗漏病情,这就是望态。
以上说的都是整体的望诊,整体望诊在中医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完望神、色、形、态这四部分内容,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对一个人的健康状态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但是,现在很多人把它忽略了。目前临床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仪器设备过度依赖,总觉得仪器设备比较客观可靠。其实,所有的报告单边上的一栏都有一个参考范围,叫参考值,不叫正常值,因为人体本身的生理状态会有波动。因此,对健康的判断都有一个相对的参考,这个范围不是固定的,要因人而异。生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种动态的变化过程只有通过我们的观察,才能对这样一个动态进行实时的判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