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反复研读历年真题并从中洞悉命题规律和趋势,是备考英语(二)考试的最佳途径之一。为帮助考生充分体会历年考题的命题思路,对自己面临的备考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获得清醒的认识,提高应试能力,我们特地编写了此书,力图对过去9年真题做出最权威的解读。

对真题的研读应该贯穿整个备考过程,这是因为,市面上各种模拟试题集大都不能如实反映真题的命题思路,它们或者在选文方面与真题大相径庭,或者在命题思路上不能有效地把握真题的精髓。而且,大部分对真题所做的详解在思路上存在问题。比如,在对阅读理解部分进行讲解时,大多数人认为,如果某道题的提问指向文章中某个句子或局部,他们就称之为“细节题”。实际上,很多所谓的“细节题”并非考查考生理解文章个别“细节”的能力,因为这些“细节”涉及所在段落的重要信息或作者的观点。例如,如果提问指向的句子是某段第一句、最后一句或其中的某个转折句,那么这个句子很可能表达的是该段的中心思想或作者在该段的主要观点或意图。可见,表面上的“细节题”实际上是涉及段落重要信息和作者观点的题,仅靠读懂个别句子来答题可能出现偏差。

本书特别注意从命题思路上对历年真题进行讲解,而不仅仅是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简单概括来解题。比如,在阅读理解的题解部分,我们会指出被提问的句子或段落在上下文中的作用,诸如它是否表达作者的观点或段落主题,它与上一句或下一句在语义内容上是什么逻辑关系。文章中各类转折句对我们抓住作者的观点和段落主题能起到重要作用。掌握这种分析能力,并在阅读实践中习惯性地运用这些能力,你才能真正掌握有效的解题思路。

再比如,在讲解完形填空的答案时,我们会侧重讲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并引导考生在上下文中寻找答题线索。通过这种思路的题解,我们希望考生充分意识到,在应对完形填空部分时,靠大量背诵同义词辨析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对绝大部分空来说,只知道词义是无济于事的,在上下文中寻找并综合运用各类答题线索才能更快、更准确地填对。

在讲解翻译部分时,我们除了提供参考译文外,还对其中包含的一些重要句式、词组和长句的翻译技巧进行要点讲解。在讲解写作时还提供了“审题指导”,引导考生的谋篇思路;范文中有意识地包含了很多有用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供考生记忆并在写作实践中加以仿效。

统计表明,历年考题的选文多出自英美主流报刊,最常见的有英国《卫报》(The Guardian),美国的《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和《基督科学箴言报》(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还有《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Monthly)、《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等等。而且,多数选文是这些报刊当年发表的文章,尤其是当年2~7月份发表的文章,因此都涉及很新的话题,涉及英美国家社会热点问题。当然,这些文章绝大多数都不是新闻报道,而是新闻评论。读这类文章关键不是掌握事情发生的经过,而是文章提到的人对某一事件的评论和作者的观点。读懂这些评论和观点不仅需要有相关的新知识,掌握新词汇,还需要学会把握英美国家的人分析问题和论述问题的思路。

本书在第一部分概括性地总结各部分的解题思路,请考生认真阅读并加以体会。更重要的是,我们建议考生每做一年的题就把这些解题思路重温一遍,因为我们相信,每一次重温都会给考生带来更深刻的体会。当然,在做历年真题时,考生可以按照年代顺序去做,也可以先做最新的,然后按照倒序去做——这样做特别适合那些没有充足时间复习英语考试的人。

本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郭庆民担任主编,他主编的考研书被公认为备考经典,解题思路开阔、准确。与此书相配合,他还主编了《2019郭庆民考研英语(二)阅读120篇(精华版)》,供英语(二)考生使用。我们建议考生两本书并用,每阅读10篇文章做一个年份的真题,边扩展词汇、提高阅读和翻译能力,边体验真题,使二者相得益彰。

限于水平,疏漏及失误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英语界同仁批评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