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中偏科
复旦中学是一所创建于1905年的老牌学校。听说今年学校正式升格为“市重点中学”,教学质量应该比我当年就读的时候又强了很多。当然,即便是在我上学的时候,它依然是上海老牌的“区重点中学”,起码和我初中就读的十八中学相比,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学生生源都提升了一大截。
记得当时,我的中考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我们那一届总共有11个班,排班顺序基本按照中考成绩来定—也就是说中考分数最高的学生在1班,次之的在2班……以此类推。而我,则被分在同样算是不错的3班。至于4班之后的成绩,就比前三个班有非常明显的差距了。
但进校时成绩好,并不意味着永远成绩好。进了高中之后,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才学了一个学期,成绩排名就从原本的前百分之三十掉落到了后百分之三十。
客观来说,当时成绩退步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
首先,是学校环境的变化。初来乍到,对新学校的氛围总要有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从普通学校到区重点中学,学校层次的提升也意味着校内竞争的加剧,再加上我所在的班级整体水平又在学校平均之上,这么一来,我过去的学习优势荡然无存。
更主要的,是高中教学内容的变化。在初中的时候,我的理科成绩并不差,那时候总以为自己遗传到了父亲在学习方面的优秀基因,中学这点知识学起来自然是轻轻松松。然而从高中开始,“数理化”课程的难度一下子提升了许多。这时我才发现,原来自己继承到的只有父亲在语言、文学、艺术方面的天赋,在理科方面真叫作是“有心无力”。初中的时候理科学得浅,靠仔细和小聪明还能应付,到了高中知识点越来越深、题目越来越难,于是就越来越吃力,越来越跟不上。
看到我这个情况,父亲也非常着急。
那时候的父亲在厂里从事化学、环保方面的工作。电镀车间使用过的水中残留着大量有毒有害的成分,过去人们不懂,就直接把废水排进河道,到父亲那时逐渐有了环保的意识,于是工厂自行组织科研力量,研究如何对污水进行处理,以确保排放的污水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在那时,父亲的工作绝对属于高端的科学研究。
起先,父亲也曾经尝试过在理科方面帮我做一些辅导。可是也不知道是父亲的教授方法有问题还是我的接受能力有问题,无论怎么教,成绩依然不见提升。更要命的是,一次次考试的挫败使我对学习数理化兴趣全无,甚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
尽管父亲的学问渊博,可是“高射炮打蚊子”终究产生不了效果,于是父亲决定转变策略,从延安中学请了一位数学老师来给我补课。要知道,当时学生请家教补课之类的情况远不像现在这般普及,延安中学又是上海赫赫有名的市重点中学,一对一的学习效率显然比在教室里上大课提升不少。然而,即便是高水平教师的一对一单独指导,依然没能“挽回”我那“无可救药”的数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