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杏坛论

  • 杏坛论
  • 万俟渊
  • 6680字
  • 2020-02-09 18:19:03

周立明:对于那些学生的处决,就这么决定吧。

二号家长:周主任,请再考虑考虑吧。

周立明:已经考虑的很清楚了。

一号家长:周主任,我并不觉得你处理这件事情的方式是正确的。

张超:这位家长,你是在质疑我们主任的话吗?

一号家长:我不是质疑,只是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并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周立明:那你说说看,什么地方不能认可?

一号家长:首先,您说他们是“坏孩子”,还当众对他们拿他们和一些您所谓的“好孩子”做比较,试问这样做是否合理。正如刚才校长所说的,他们已经长大成人了,也有了尊严,您那样的做法已经让他们尊严扫地,他们日后还有学习的动力吗?

周立明:压力之下才会有动力,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是为了以后能够自立自强。

一号家长:好,那么我请问周主任,“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区别是什么?

周立明:今天在台上领奖的那些学生就是好孩子的代表。

一号家长:那在您看来,成绩就是区别“好孩子”和“坏孩子”的标准了吗?

周立明:没错。成绩好的学生,走到哪都受人欢迎,成绩不好的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像寄生虫一样的去毒害其他人。

一号家长:这会不会是您的一种偏见呢,其实不止是您一个人,这也是现在大部分的老师所存在的一种现象。在学校,老师只在乎学习成绩,在他们看来,成绩就代表了一切,成绩好的学生就什么都优秀。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偏心,对成绩不好的学生甚至怀疑他的品行也有问题,试问一个学生的品行好坏可以通过成绩去判定吗?我曾经见过这么一位老师,他的一个学生丢了东西,老师只追问成绩不好的学生,而不去过问成绩好的学生。

周立明:好学生是不会偷东西的。

一号家长:你所谓的好学生是成绩好还是品行好呢?

周立明:有什么区别呢?成绩好的学生他们把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哪还有时间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一号家长:有些学生自认为自己是“好学生”,所以在学校打架、欺凌。可当学校查问的时候,他们总是能装出是一个很无辜受害者。因为他们相信家长会保护自己,老师会偏袒自己。

周立明:你说的那是个别的老师,代表不了整个教育体系。而且真是那种顽劣的学生,我们自然也不会要。再者说了,哪个老师不偏心,哪个老师不喜欢成绩好的学生,这是事实,改变不了的。

一号家长:我没过多的偏执,也只是希望老师们在处理成绩以外的事情的时候能够秉公处理。谁都有过偏心,可是到头来对好学生是一种包容,可是对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是不公平。

周立明:这个世界本就没有十足的公平,你能去做教育局局长的位置吗?你能书写中国的法律吗?这些你都不能,因为你没那个本事。那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去做的事情,你做不来呢?这对你来说公平吗,还是说你只能怨天尤人呢?

一号家长:可是成绩和品行可以一概而论的吗?

周立明:虽说没什么大的关系,可学生的本质就是学习,老师可能看不出他的品行是否好坏,但他的成绩老师是一目了然的。老师自然可以根据成绩去判断一个学生是否认真学习,是否将心思放在书本上,有没有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一号家长:所以只从一个方向去了解学生,那得到的结果自然也是片面的。

周立明: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了,双方共同教育,这才是上上之策。

一号家长:家长固然需要配合。那好,既然说到做题的话,很多老师都主张题海战术,认为好成绩都是做题做出来的,所以每天都是布置很多的作业,节假日更是数不胜数,孩子们一门课就需要做几个小时,这样的做法又是否合理呢?

张超:这个问题我就可以回答你,做题是为了让学生对一天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很好的复习和巩固。做题不是目的,只是为了让他们复习的一种手段。孔夫子尚且有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是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

一号家长:我从不认为做题不正确,只是做题量的大小。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根绳子,这根绳子就像一根神经一样,一旦过于紧张,就崩断了。孩子们也需要休息,每天这么多的任务量,这是他们这个年纪应该承受的压力吗?

周立明: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现在吃的苦,就是为以后考上名牌大学做的铺垫,他们以后回想起来高中的生涯,应该是难忘的,而不是厌恶的。

一号家长:如果现在施加了过多的压力,高考却没有考出一个好成绩,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绝望。每年都有高中生因为种种的压力选择轻生,这还不能说没问题吗?

周立明:还是那句话,压力之下才有动力。那些学生只不过没有熬到最后,否则他们也不至于选择轻生。他们没有抵抗压力的决心,只能说明是他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教学的问题,否则为什么其他的学生都承受得住那种压力,就他不能呢?

一号家长:压力之下才有动力?这是大多数老师和家长的误区,也是他们惯用的手法。只是让孩子拼命的学,直到考到高分,考到好大学为止。而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自己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迎合家长和老师的想法,更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周立明:可兴趣能当饭吃吗?兴趣能提高成绩吗?兴趣能送他们进大学校门吗?

一号家长:没错,可能绝大部分人看来,兴趣不能让孩子们有什么样的作为,甚至还会玩物丧志,可不感兴趣的东西他们能学的进去吗?小时候喜欢画画,家长制止;中学想打篮球,家长制止;大学想玩音乐,家长还是制止。直到毕业之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了,家长还会回过头来指责孩子,为什么不求上进,为什么比不上其他人。可为什么学生总是要迎合家长和老师的意愿呢?他们应该有自己的选择。

周立明:家长和老师只是在为他们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他们没有走出校门,只是一个学生的身份,所以他们不知道社会是什么样,他们也不能理解那么多人那么努力的拼搏是为了什么。兴趣只是一种爱好,不能当做梦想,更不能成为他们以后赚钱的方式。这些东西只有等他们长大了,成家了,就明白了,家长和老师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好。

一号家长:这也许是最无法拒绝的爱心绑架了。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好?如果不迎合父母的要求,就是不孝。不迎合老师的教育制度,就是忤逆。他们已经在这种思想下生活了十几年了,还想继续让他们生活多久。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追求,为什么要把父母的意愿强加在他们身上。既然一开始已经折断了他们梦想的羽翼,为什么后面还要让他们飞翔。

周立明:你这是强词夺理,毫无逻辑关系可言。

一号家长:我只不过是发表我的观点,也许我的观点也是片面的,但至少我认为你们处理这件事情的方式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周立明:说到底你还是认为我们不该开除那几个学生是吗?

一号家长:是的。我不单单是作为一个家长的身份在这里,也是作为一名老师的身份在这里。我以前也是一名人名教师,也知道教育的法则,也知道教书育人的根本。

周立明:那你说说看,你认为的教书育人的根本是什么?

一号家长:育人为主,教书为辅。但是现在很多老师都本末倒置了,认为学生只要把书念好就可以了,其实育人才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根本所在。所谓“人才”,得先成人,才能成才。而现在的教育只教人成才,而忘记了教他们如何成人。

周立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现在是修身的阶段,自然要用知识去洗涤他们的灵魂,当今上流社会的那些成功人士,哪个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我们也想让他们成为大家所希望的成为那个人,也希望他们个个都是三好学生。学校是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优秀的学生会重点培养,但对于那些害群之马也绝不姑息。

一号家长:所谓的“三好学生”,指的是“德、智、体”三项全能才可以。在我们以前念书的时候,想拿到这样一个奖状是很难的,因为我们很难真的做到三项都达标。然而现在的奖状似乎都只颁发给了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即使那些学生的道德理念和身体素质并不理想。

周立明:这位家长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放眼现在的学生和我们那时候的学生,还能作比较吗。我上大学的时候,一口气能绕着操场跑十圈都不带喘粗气的,引体向上都是以“百”为单位在做的。现在的学生能做到吗?国民的素质在提高,但身体的素质却一代不如一代,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我们改变不了,也不能勉强着去改变。

一号家长:您说的对,那我们回到原来的话题,您所说的这些并不能解释他们被带上“坏孩子”这一顶帽子的理由。

周立明:好,那我回答你。在学校,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主,我们做老师的就应该以教学为主。如果是因为教学的原因导致了学生的成绩退步,我们难辞其咎。我们作为老师的,最希望看见的是,以后自己的学生能出现在福布斯的排行榜上,能出现在诺贝尔的颁奖典礼上,能出现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中。那个时候,我会很自豪的跟周边的朋友去炫耀,那是我曾经带过的最优秀的一位学生。相信不止是我,每一位家长在那个时候,也会为之自豪。而不是到时候有人指着我的鼻子说道,这是我周立明曾经带过的学生。我不单单是为了自己的名誉,也是为了每一个学生负责,我也希望他们能够成才成人。

一号家长:周主任,您的想法固然是好的。可是您想过没有,您现在就已经给他们灌输了他们就是“坏孩子”的思想,那他们以后还怎么成为您所希望的那些人呢?

周立明:他们跟不上学校的教学速度,也融入不到这个集体中去,对于学校而言,他们就是失败者,自然要被淘汰。

一号家长:正如您刚才所说的,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可对于成绩跟不上的学生,你们不是想办法让他们跟上步伐,而是尽快抛弃他们,让他们随波逐流,这和我们一向崇尚的教育理念完全是背道而驰。

周立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每一个人在生存的法则面前都是渺小的,对于不适应环境的人,也只能被淘汰。否则,让他们跟在后面拖着,他们也会觉得很累。

一号家长: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去引导他们成人,而不是只在乎一个所谓的学习成绩。

周立明:学生只要在学校,学习就是第一位,凡与学习无关的任何东西,任何思想都是无意义的。

一号家长:您的教育理念会不会显得太过于老套了,不适应现在的教育。

周立明:我的教育老套?我是七七年的考生,后来我考上了师范大学,毕业后便做了老师,我是看着很多人从小娃娃变成大人的。其中不乏那些有成就的知名人士,当然也有些人是无所作为的。对于他们,在我心目中其实就有着很大的差距。相信不止是我,在很多外人看来,也是有着很大的差距。一个人很有成就,而另一个人毫无作为,世人看待他们的眼光都不一样。我是一个老师,我有责任让他们走向正道。我以往的教学思想都是这样,教育的方式亦是如此。而在我教的这么多人当中,从来没有人说过我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妥,请问你说我的教育方式过于老套,请你指出有什么地方是你不满意的?

一号家长:首先,您的教育方针是正确的,教书育人,希望他们有所作为,不想以后被别人看不起,就这一点,您就十分让人尊重。可是,我们不能总是在用一尘不变的方式去对待一件事情,时代在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也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不能总是以过去的教育方式来对待现在的教学。以前,我们只需要学习书本知识就行了,就这样能应付考试就可以了。可是现在不一样,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课外知识,让他们能够知道他们的世界观不是只存在于书本当中的。如果只看重书本知识,他们很可能成为井底之蛙还不得自知。

二号家长:没错,这位家长说的有道理。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是一个建筑工程师,这是一个工科专业,是在理科的理论基础上,实际操作,让它成为实体的一门学科,所以我深知实践的重要性。对于很多在书本中提到的东西,不过是纸上谈兵,真到了实际中,却毫无作用。这就是很多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误区,在他们看来,只要书本上东西学好了,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了,可现实存在的东西不是书上的几句话就能解释的清楚的。理论是实践的依据,而实践则不能单单只依靠书本知识。

周立明:你们所指的课外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又是什么呢?

一号家长:是书上所没有具体提到的。举个例子,一个孩子在野外迷路了,他能根据丛林中的一些标志走出来,他能够分析长青苔的方向是北,而树叶茂密的一端是南。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能只是一味的让他们去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让他们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学会自救。这些是最重要的,恰好这些又是书中所没有的。正如这位家长(二号家长)所说的,实践才是检验理论知识的重要方法。书上的东西确实很重要,但很多学生并不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就成了一种古板的学习了。如何去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才是一大难题。

二号家长:确实,在建筑工程上,很多实习的技术员没有过实战的经验,到了现场后发现很多问题是书上所没有提及到的,而且先前所学的内容也并不能完全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这就是学而不能致用。还有一些年纪大、资历深的老师傅,也总会说“以前就是这么做的,现在也应该这么做”。要知道,以前的东西未必用于现在,以前没有装配式建筑,现在有了;以前钢结构没有普及,现在已经普及了;以前都是手动绘制图纸,现在也可以依靠电脑了。如果一切还停留在以前,那现代化的建筑也造不起来了,而且以前的技术也未必都是对的,里面也许还夹杂这一些错误的技术一直沿用至今也说不定。

周立明:国家大力推广科教兴国,就是把我们的未来交给这些孩子们,那自然,不能交给不成材的孩子。所以我们才需要抽丝剥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国家的未来是会越来越富强的,而这些则离不开每一个国人的努力,总不能让一些只会夸夸其谈而百无一用的人去治理,那真是这样,我们现在的教育还有何意义呢?

赵一清:各位都各执所辞,说法也都有几分道理。深化教育改革,首先就是要有新的教学理念,要能够切实加强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因材施教,而不是以往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按照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对于这几个学生,确实是破了学校的警戒线,他们所存在的问题也确实是很严重,已经不单单是学习这一方面了,所以也希望各位家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与老师和学校取得联系,这样才能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监督之下,完成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一味的只有学校的教育,那么孩子们所学到的东西也很有限。小李老师是这几位学生的班主任,班级的情况,她比较了解一点,让她给你们说明一下学生们在班级的情况吧。

李可:是这样,他们在高一学期结束的时候,就已经是各个班的倒数了,后来分班的时候又碰巧分在了一起。他们当中有比较内向的、有对学习失去兴趣的、有还怕生人的,还有早恋的等等。但是我觉得他们会这样,不仅是自己性格的原因,可能也与家庭的因素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赵一清:确实,要想孩子能够在没有忧郁的环境中成长,家庭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不能给孩子们太大的压力,也不要让他们产生消极的影响,否则就对学习是去了兴趣。高中是一个人生中很美好的阶段,也是一个过渡期。很多学生都在高中,从未成年走向了成年,他们的漫漫人生路也就此打开。也就是在这段期间,男女之间的关系可能也会随之微妙了一些。家长也不需要担心,也不需要管的太过于严格,只要不过分,都可以理解并接受。我也是为人父母的,我的儿子今年也是高二,我也都担心在这段期间,孩子的成绩会被耽误。所以我也能够理解家长的心中所想,但更多的是理解孩子们的心情。

周立明:校长说的在理,可现在的小孩已经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好教了。现在的小孩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拍他们一下叫体罚,批评几句叫侮辱。甚至有些家长对孩子视若珍宝,遇到这种事情了之后还会联合起来攻击老师,我们现在也很难做啊。

赵一清:教育的问题一直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重点,教育中存在的利弊也是大家所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学生时代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留下了多少伟人的足迹,也留下了多少心酸的往事,每个人都有一段美好的回忆和向往,应该各自珍重才是。好了,大家再说说看关于那几个学生的去留吧。

周立明:我坚决反对。

张超:我也不同意。

李可:我觉得可以再给他们一次机会,毕竟他们的青春只有一次,错过了这一次机会,他们的人生或许会走很多弯路。

周立明:学校不是收容所,我们是根据成绩说话的,而不是根据你的一时心软去决定的。

李可:可是刚才这几位家长说的都很有道理,我们现在的教学理念确实需要改进。学生不是工具,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

张超:李可,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们是省重点高中,我们学校走出去的一定时以后的国家栋梁之才,怎么可以为了这几个学生而坏了学校的规矩,那我们学校的颜面又何在?

李可:可是我是他们班主任,开除他们的决定我居然是最后一个知道的。而且我现在只是在挽回我的学生而已,我觉得他们虽然成绩不怎么理想,可是没有一个是有坏心眼的,加以培养,他们也可以为国争光的。

周立明:你不过是一个实习的班主任而已,教导处的决定没必要通过你的意见,你只需要回复接受与否就行了。

张超:行了,李可,周主任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你也不要再说什么了。

李可:如果周主任还觉得需要问我接受与否的话,我的回答的是,不接受教导处的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