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证案

谢某,女,36岁。1974年10月27日就诊。

患者2周前以急性心包炎入内科治疗。经西药治疗诸症悉减,然心包积液未解,请吉枕公诊之。患者自述仍心慌心悸,呼吸急促,胸胁支满,疲乏无力。查:舌下赤络紫暗,舌淡红,苔薄白,脉滑。

证属脾肾阳虚,气化失司,心肺气虚,水气凌心之证。立益脾肾,温心阳,达宗气之法。师苓桂术甘汤意。

处方:茯苓30g,桂枝15g,炒白术10g,炙甘草10g。水煎服。

服药15剂,心包积液诸症消失。

解读:《灵枢·五邪》篇云:“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缪刺论》云:“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素问·痹论》云:“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综《内经》所述,吉忱公认为心包炎之病机为邪客于心之包络,故属中医“心痛”“胸痹”范畴。此案为心包炎经西医治疗2周,心包积液未解,而以“心慌心悸,呼吸急促,胸胁支满”见症者,故公认为此案当从“痰饮”论治。宗《金匮要略》“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及“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故其治之法,当以“病痰饮者,以温药和之”。此案之证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饮阻于中,而见诸候。故以苓桂术甘汤温阳蠲饮,健脾利水。方中茯苓淡味涌泄为阳,功于淡渗利水,桂枝辛温通阳,两药相须为用,以成温阳利水之功;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益气,两药相辅,以成补土制水之效。

此案实属疑难顽症,公以“苓桂术甘汤”,药仅四味而愈之,诸侍诊大夫皆奇之。公笑而语云:“药不在多,贵得其宜。”复以清·徐大椿之论解之:“古圣人之立方,不过四五味而止。其审药性,至精至当。其察病情,至真至确。方中所用之药,必准对其病,而无毫发之差,无一味泛用之药,且能以一药兼治数症,故其药味虽少,而无症不该。后世之人,果能审其人之病,与古方所治无少异,则全用古方治之,无不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