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炽医案 第二辑

湿温1(胆囊炎)

陈某,男,68岁,退休职工,1975年11月7日初诊。患者于1个月前即病胁痛腹胀,胸闷不思饮食,四肢乏力,头痛身重,午后低热,小便色黄,大便溏薄。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胆囊炎。经治疗未见效果,病情更有发展。目前更加少气乏力,面色萎黄不泽,两足已不能任地,进食则呕吐,大便不爽。诊得脉弦细而濡数,舌白腻微黄。吴鞠通《温病条辨》曰:“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其表现之主症,与此颇相类似,故本案应属湿温范畴。

究其病机,胁痛脉弦为肝郁,肝郁乘脾则出现不思饮食,甚至进食即吐,以及腹胀、大便不爽等脾滞现象。脾不健运,则湿从内生,故身体沉重,面色萎黄。湿郁化热,故有午后低热、大便溏薄、小便色黄、脉象濡数、舌腻微黄等湿热见证。脾主四肢,脾为湿热所困则四肢乏力,且《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萎。”故有两足不能任地之症。湿热之邪壅于上则头痛,阻于胸中则见胸闷。

综合以上病机分析,本例应属肝郁乘脾兼夹湿热之候。治法当以疏肝运脾、清利湿热为主,用三仁汤加减化裁。疏肝解郁用柴胡、郁金,运脾止呕用厚朴、枳实、白蔻仁、法半夏,清利湿热用枯黄芩、冬瓜仁、木通、滑石,加竹叶以清上,加瓜蒌以宽胸。处方如下:

柴胡6克,枯黄芩9克,滑石12克,厚朴9克,白蔻仁3克,法半夏9克,冬瓜仁12克,瓜蒌20克,木通6克,竹叶9克,郁金9克,枳实9克。

4剂。

11月13日二诊。患者服上方4剂后,呕吐已止,能稍进饮食,大便稍爽,头身疼痛大减,精神亦有好转。但睡眠欠稳,胁间仍疼痛如故。因考虑湿热久羁,最易劫阴,故去柴胡、枯黄芩,加入刺蒺藜、丹皮、白芍,疏肝调气不伤阴分,以茯苓易木通。因其大便稍爽,故以枳壳易枳实,瓜壳易瓜蒌,加重疏理胸胁滞气。处方如下:

刺蒺藜12克,丹皮9克,白芍21克,厚朴9克,法半夏9克,郁金9克,白蔻仁3克,冬瓜仁12克,茯苓9克,瓜壳9克,枳壳9克,竹叶9克,滑石12克。

4剂。

12月7日三诊。服上方已得显效,即续服10余剂。目前诸症大减,饮食增进,二便正常,精神更加好转,胸闷、低热现象均已消除。目前两足已能任地,但尚有腿软感觉,舌上腻苔已退,微觉口中干燥,胁间犹觉不适,多食则胃脘不舒。看来湿热虽基本消退,但肝脾尚不调和,再予疏肝运脾、健胃兼顾阴分之法。

刺蒺藜12克,丹皮9克,白芍12克,郁金9克,沙参12克,花粉9克,山药12克,枳壳9克,神曲9克,茯苓9克,生谷芽15克,甘草3克。

8剂。

12月24日四诊。续服上方8剂后,诸症已基本痊愈。只微觉口渴,行走不如昔日之矫健,脉尚微数。此为久患湿热伤阴,津液不足,筋脉失养之故。拟益胃汤二至丸加减以调理之。

沙参12克,山药12克,石斛9克,芡实12克,生谷芽15克,白芍9克,桑枝30克,牛膝9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麦冬9克,花粉12克,甘草3克。

4剂。

患者服上方后,即全身恢复健康。经随访数月,情况一直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