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疝气

1.肾阳不充,阴湿下聚证(睾丸鞘膜炎)

朱某,男,38岁。1961年5月4日初诊。于2月发觉睾丸肿痛,由于当时患水肿,迄未处理,及至肿病治愈,睾丸肿痛日增。经西医检查,诊断为睾丸鞘膜炎。诊得脉象沉弦,舌润无苔。此属中医的疝气,过去虽曾服疏肝利湿药多剂,始终未见好转,且患者宿有哮喘,不耐劳累,加之水肿病久,肾气虚惫可知。由于肾虚,阴湿得以下聚。古法治疝虽多从肝,此则当助命门以散积液。拟济生肾气丸加味治之。

党参9g 熟地黄9g 山药9g 丹皮9g 泽泻9g 枣皮9g 茯苓9g 车前仁9g 牛膝9g 附片15g(先熬) 肉桂3g(后下) 五味子3g 4剂

5月16日二诊:服上方后,自觉睾丸稍小,不像从前那样胀痛;脉象平和,舌润无苔,大便稍觉干燥,亦肾气不足之征。因天气渐热,改用丸剂常服,以期后效。按上方加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枸杞子、故纸、胡芦巴、牡蛎。蜜丸,早晚服用。

7月因他病来诊,据述服前方后,睾丸已恢复原状,其夹杂症状亦完全消失。嘱其加意调摄,以免复发。

按:本例患者宿患水肿、哮喘,不耐劳累,现今脉象沉弦,舌润无苔,均为肾阳不足之征。肾阳不足,则阴湿下聚,而成睾丸肿痛。古法治疝多从肝经,但曾服疏肝利湿药多剂,始终未见好转,实为肾阳不充。故以济生肾气丸加味,强肾利水而获显效。

2.气滞成瘰证

易某,男,11岁。1971年7月22日。其家属由浙江来信说:病孩阴囊左上方长一小包,约有鸡蛋黄大,质地较软,手推之能活动,曾服疏肝治疝方无效。此肝气郁滞已成瘰疬,应于疏肝行气治疝方中加入消瘰药。

玄参9g 海藻9g 浙贝母6g 牡蛎(先煎)12g 夏枯草15g 金铃炭12g 橘核9g 荔枝核9g 青皮9g 小茴香6g 木香6g

后来信说,服上方4剂后,疝气即消失。以后其母来成都时说:她的孩子至今3年,未见旧病复发。

按:足厥阴肝经绕阴器,肝气不舒,则易发为疝气;气郁过甚,则成瘰疬。非单用疏肝行气治疝药所能奏效,故应加入消瘰药。方中用金铃炭、青皮、小茴香、木香以疏肝行气,用橘核、荔枝核治疝,用玄参、海藻、浙贝母、牡蛎、夏枯草以消瘰。使气行瘰消,则疝即消解。

3.肝肾阴亏气滞证(副睾炎)

杨某,男,成年。1971年2月7日初诊。主诉睾丸肿痛,少腹疼痛,眼睛觉闭不拢,牙痛,腰痛。经西医检查,诊断为副睾炎。诊得脉浮大,舌干红。此肝肾阴亏气滞之证。治宜滋养肝肾,疏导滞气。

青皮9g 金铃炭12g 荔枝核9g 小茴香6g 熟地黄9g 枸杞子9g 丹皮9g 泽泻9g 知母9g 茯苓9g 菟丝子12g 山药12g

2月10日二诊:服上方3剂后,睾丸肿痛即行消失,精神好转,牙已不痛,少腹亦不疼痛。目前尚觉腰痛,眼睛尤有胀感。再本前法以巩固之。

熟地黄12g 菟丝子12g 泽泻9g 蚕沙9g 续断9g 丹皮9g 桑寄生15g 茯苓9g 山药12g 荔枝核9g 小茴香6g 金铃炭9g

服上方4剂后,即完全恢复正常。

按:本例脉象浮大,舌质干红,为阴亏之象;腰为肾之府,肾阴亏损则腰部疼痛;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阴亏浮火,故发牙痛;肝肾同源,肝阴不足,即发为双目难闭;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绕阴器,肝经阴虚气滞,即发为少腹疼痛、睾丸肿痛等症。故治法以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以养肝肾之阴分,用知母以去浮游之火,用金铃炭、青皮、小茴、荔枝核行气治疝,加蚕沙、桑寄生、续断以治腰痛。使阴液来复,肝气条达,则诸症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