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青
即大蓝。苗高如蓼,八月开小红花,成簇。实大如椒,色赤。苦寒,入肝,清解温热诸邪。治蛊疰螫毒,阳毒发斑,咽痛,天行热狂,疔肿风疹,温疫寒热,毒痢,黄疸,喉痹,杨梅恶疮,丹毒疳热之要药。泻肝胆实火,正解心胃实热。叶、茎、子主治皆同。
为末,酒调服,治小儿卒然肚皮青黑,乃血气失养、风寒内入恶候。
小青即今之制靛者。捣敷肿疖,治血痢,腹痛,杀百药毒,解狼毒、射罔发斑、砒石毒。取汁,治腹中鳖瘕及应声虫。其子,同贝母敷人面疮,皆苦寒散结热毒也。
靛沫及染缸水主治亦同,而杀虫更效。故治膈噎,以其经石灰所制也。
[1]博物志:十卷。西晋张华编撰,分类记载异境奇物、古代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为我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原书已佚,今本 《博物志》由后人搜辑而成。
[2]麴 (qū区):酒曲。也作 “麯”。《本草纲目·谷部·麴》:“麴以米麦包罨而成,故字从麦从米从包省文,会意也。酒非麴不生,故曰酒母。”
[3]熯 (hàn汉):干燥,热。
[4]馎饦 (bótuō博托):即汤饼。古代一种水煮的面食。
[5]閤:闭合。
[6]膹 (fèn奋):通 “愤”,积。《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王冰注:“膹谓膹满。”
[7]胪胀:腹胀。
[8]轻虚……丸散:原置于 “仙桃草”之前,据理乙正。
[9]吸:原作 “呼”,据底本旁注改。
[10]草:此字原脱,据底本旁注补。
[11]仙:原作 “英”,据底本旁注改。
[12]此药……仙桃:据底本旁注补。
[13]独脚……白浊:据底本旁注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