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山草之一
甘草兼火、土之性,而土德居多。土位中宫,可升可降,能缓能和,故称药中良相,为诸药领袖。生用气平,补脾胃之不足而大泻心火;炙用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除邪热。此生、熟之大较(1)也。先正(2)云:热甚多加甘草。又云:甘温除大热。盖阳不足者补之以甘,以甘补阳而虚邪自解,此大宜炙用。今人概生用之,以为和药解毒之通剂,而不知其为肩重荷大之主药也。大抵实热宜甘凉而生,虚热宜甘温而熟。古方升阳散火汤生熟兼用,具有至理,盖一助羌、防升发火邪,一助人参补益元气。至如嗜酒、恶甘及心肺火炽、痢疾初起、气郁呕吐、中满作胀者,咸忌甘草。而《本经》载甘草能治烦满短气,此专指劳伤内乏,阳气不足,因虚所致之烦满耳。虚实之辨,尤宜致详。
凡用须去头尾尖处,盖能令人吐。
稍(3),生用治胸中积热,去茎中痛,宜合酒煮玄胡索、苦楝子(4)。丹溪云:欲达下焦,须用稍子。
头,生用能行足厥阴、阳明二(5)经污浊之血,故消肿导毒者需之。
节,同忍冬花、归、芪能消诸毒。
古方治发背痈疽,用甘草三两(生,捣,筛末),大麦面九两。和匀,入好酥少许,下沸水搜如饼状,方圆大于疮一分,热傅(6)肿上,冷则易之。已成者脓水自出,未成即内消,仍多啜黄芪粥。
凡婴儿月内目闭不开,或肿、羞明,或出血者,此名慢肝风,用甘草一截,猪胆汁涂炙,为末,每用米泔调少许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