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血 囊 肿

眼眶血肿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眶内出血,血液积存于眶内,外被机化膜包绕而形成的囊性肿物,因具有占位效应,常引起眶压增高、眼球突出及运动受限和其他眼功能障碍,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后果。

【病例摘要1】

患者女性,23岁,因左眼部突然肿胀3天入院。患者妊娠3个月,无其他全身病史。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1,眼球突出度右眼12mm,左眼17mm,眶距96mm。右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左眼球突出,下睑轻度内翻,上睑下垂,皮下紫红色淤血,眼球上下转明显受限,结膜中度充血,下方角膜可见约2mm上皮缺损,瞳孔较对侧稍大,对光反射稍迟钝,眼底检查未见异常。眼眶CT示左眼上方可见密度不均匀软组织影,眼球受压向外下移位。临床诊断:左侧眶内骨膜下血肿,孕3个月。入院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均正常,给予脱水剂、止血及神经营养药物对症治疗,患者眼球突出逐渐好转,视力逐渐提高,入院后一周眼眶MRI示左眼球上方肌锥外见梭形信号影,T1WI、T2WI均呈高信号,边界清,眼球受压向下移位。因患者为妊娠妇女,考虑手术可能影响胎儿,遂于入院后第10天行血肿穿刺抽吸,抽出暗黄色不凝液体约6ml,患者突出的眼球复位,运动恢复正常,加压包扎,观察1天未再出血。出院后随访1个月患者左眼恢复正常(图2-3-1)。

【病例摘要2】

图2-3-1 眶内骨膜下血肿

A.左眼球向下突出、移位,上睑皮下淤血;B.眼眶CT横轴位显示左眶内眼球上方软组织密度影;C~D.MRI显示T1WI、T2WI均呈高信号;E.矢状位显示血肿呈梭形

患者女性,39岁,因左眼球突然突出3天入院。高血压病史5年。入院后血压130/90mmHg,血常规、凝血功能均正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25,左眼0.15。眼球突出度右眼11mm,左眼14mm,眶距89mm。眶压右眼Tn,左眼T+1。右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左眼球上下转动轻度受限,结膜轻度充血,角膜透明,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射灵敏,眼底检查未见异常。眼眶CT示左眼球后下方肌锥内外间隙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均匀,MRI检查显示T1WI为高信号,T2WI为中等信号,内信号不均,边界清楚。临床诊断:左眼眶内血肿,高血压病。给予脱水剂、止血及神经营养药物对症治疗5天,眼球仍有突出,行下方结膜切开入路肿物摘除术,术中见球后暗红色囊性肿物,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向肿物内注入耳脑胶凝固,分离周围粘连,病变完整摘除,病理诊断:血管畸形伴血肿,术后眼球复位(图2-3-2)。

图2-3-2 眶内血肿

A~B.眼眶CT显示球后下方肌锥内外高密度肿块;C~D.MRI显示T1呈高信号、T2中等信号,内信号不均;E~F.MRI压脂像呈周围和中央不一致的中、高混杂信号;G.异常血管团合并血肿

【图片点评】

病例1患者左眼上睑皮下紫红色淤血,眼球突出移位,早期CT为边界不清的软组织密度影,伤后10天T1WI、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病变位于眶顶部,呈梭形,边界清楚,上直肌受压移位,提示为眶顶骨膜下血囊肿。病例2于CT显示为肌锥内外血肿,出血后8天MRI显示信号不一致,呈中、高混杂信号。

【临床诊断提要】

1.年龄与性别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

2.发病原因

外伤、眶内血管畸形、血管瘤、手术并发症、血液病等。

3.发病特点

起病突然,逐渐加重。

4.眼部表现

突然眼球突出,甚至眼球脱臼,皮肤及结膜下淤血,视力下降,甚至丧失。有时伴有瞳孔散大、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和眼压升高。

5.全身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进食差等。

6.影像学检查

CT及MRI表现依出血部位不同而异,可为锥形、类圆形、梭形的高密度影。MRI依出血时间不同信号各异,慢性期血囊肿T1WI、T2 WI均为高信号。

【临床与治疗分析】

眼眶血肿是一种由于血液或血性产物组成的肿块,出血后其外发生反应性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纤维性囊壁。血囊肿是指早已存在的眼眶病变如血管瘤、血管畸形、淋巴管瘤等破裂出血而形成的肿物,外壁由内皮细胞相衬。造成眶内出血的原因很多,主要为自发性和外伤性出血两类。自发性血肿多合并有眼眶或全身系统性疾病,如局限性眼眶血管病变,文献报道主要为眶内静脉畸形以及血小板聚集异常所致,其余患者则无明确诱因。外伤性眶内血肿有3个来源:眶内血管性、骨源性和颅源性,因有明确的外伤原因,且常合并有骨折,诊断较易。

自发性眶内出血无明显性别和年龄差异,表现为突然发病。由于血流进入眶内,导致眶内容增加,出现眶内占位效应,压迫眼球使之突出移位、运动障碍及复视,个别可出现上睑下垂,如出血过多且位于后方,压迫视神经,可出现视力下降,眼球脱臼,甚至视力丧失,位置比较表浅的出血,皮下或结膜下可见淤血,血肿位于皮下者可触及肿块,因为眶内容积增大,可出现睑内翻,睑裂闭合不全和暴露性角膜炎。

由于眶内血肿主要由外面的纤维膜和其内的血性内容物组成,出血7天内的患者B超表现为中等回声或其内回声密集,有的显示为实性肿物,考虑与血肿内有凝血块,尚未完全液化有关,大于7天的大部分表现为液性低回声,可能与血肿已经液化有关。因血肿内无血管组织,故CDFI无血流信号。CT检查根据血肿部位不同而异,眶后部呈前宽后窄的锥形,光滑清晰,前部显示为类圆形高密度影。CT出现此影像考虑与眼眶结构有关,由于眼眶呈锥形,其开口处较宽大,眶尖较窄小,故在眶后部的血液由于压力原因向前移动,形成前宽后窄的锥形结构,而出血位于眶前部时,由于眶前部空间较大,故可以形成类圆形,而不是锥形,骨膜下时,由于骨质结合紧密,则表现为梭形。血肿MRI信号与颅脑硬膜外血肿的演变过程相同,随血肿的时间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信号改变。超急性期,呈略长T1、短T2信号;急性期,呈等或长T1、短T2信号;亚急性期,呈短T1、短或长T2信号;慢性期T1 WI、T2 WI呈高信号,血肿周围可见弧形低信号环。本例1出血后10天T1WI、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病例2于出血后8天表现T1WI、T2WI病变内与肿物周围信号不一致,呈中等或高信号,刘琳等认为,出血后不同时间的MRI信号改变和血肿内部存在三价铁血红蛋白和含铁血黄素成分有关。

本两例患者无任何诱因突然眼球突出、运动障碍及视力下降,临床检查有睑皮下淤血,结合影像学表现特征,应首先考虑眶内出血所致。分析出血原因,本例1患者无外伤、血液病及其他全身病史,无手术史,属自发性眶内出血,是否和眶内存在血管先天性畸形有关;病例2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可能是诱发因素。据临床报道,眶内出血多见于血管瘤或血管畸形,刘敏等报道眶内血肿28例,有12例为眼眶血管性病变,自发性出血6例,在刘琳等报道的65例眶内血肿中,经手术治疗者20例,具有基础性眼眶疾病者11例,其中6例病理证实为血管瘤及血管畸形,韩悦等报道30例眶内出血,有18例手术证实,其中静脉血管瘤伴血囊肿10例,可见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是眶内血肿的主要原因之一。本例1患者无任何原因的自发性出血,也不能排除眶内血管性疾病,因妊娠期间,且穿刺诊断治愈,故无法得到病理证实。

由于眶内出血发病较快,应和急性起病的疾病进行鉴别,如横纹肌肉瘤、眶内炎性假瘤、眼眶蜂窝织炎等。

治疗主要根据血肿的临床表现进行处理,对无复视及视力下降的较小的血肿可以进行保守治疗,例如应用止血药物结合静点高渗剂甘露醇等治疗,文献报道眶内出血一般在4~6周可以吸收。

眶内血肿短期内可形成凝血块,时间长后液化有纤维包膜包裹,形成血囊肿,故很难吸收,所以对复视、视力下降和眼球突出不能缓解的患者,可以手术或穿刺抽吸治疗,使眼球复位,以免造成对视神经及眶内血管的继发性损害。眶内同一部位反复出血者多有异常血管性病变,应当手术探查寻找病因,如有异常血管可外科胶栓塞、结扎或切除,眼眶血肿多位于眶后部,术中应当注意保护眶内组织,防止出现比原发病更严重的并发症。现在笔者大多数病例采用穿刺抽吸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眶内出血量大,眶压高,对视力影响严重,甚至视力降至光感的出血或血肿,应及时在B超引导下穿刺抽出血肿,术后加压包扎,并应用抗生素及止血药物。穿吸失败、视力丧失或视力恢复不理想的应开眶探查。

【作者思考】

眼眶血肿依据其病史、典型的临床及影像表现,一般较易诊断,但通过影像学图像分析,准确判断血肿的出血时间、部位、形状及血肿对视神经的挤压程度,这对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更重要的还要鉴别是单纯性和继发性出血,对血肿的正确评价为合理的治疗方式提供依据,以便能用最小的操作换取患者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