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胃癌

【中医肿瘤科医生为你讲解胃癌】

什么是胃癌?得胃癌的人多吗?
胃癌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球癌症死亡原因的第2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男性均高于女性,为(3~4)∶1,年龄以40~60岁多见。但近年来胃癌发病年轻化,故不能低估。在我国胃癌呈现“三高”、“三低”的特点,即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和转移率高;早期诊断率低、切除率低和5年生存率低,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
胃癌的发生与哪些因素相关?
胃癌发病因素迄今尚未肯定,常被认为是多因素作用所致,主要为:①亚硝胺被认为是重要因素之一。腌制及熏腊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转化为亚硝胺。②生物因素中Hp(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很强相关性,1994年WHO宣布Hp是人类胃癌的Ⅰ类(即肯定)致癌原。③饮酒、吸烟、食品霉菌污染以及情绪忧郁等。④胃慢性疾患,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异型性增生等。⑤其他因素,如煤矿、石棉、橡胶等暴露。⑥胃癌虽不是遗传性疾病,但具有较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胃癌的癌前病变是什么意思?
从正常组织到发生癌变的中间阶段称为癌前病变。胃癌的癌前病变常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胃息肉、巨大溃疡、残胃等。胃癌的癌前疾病是一个临床概念,这些疾病之所以称为癌前疾病,是因为患这种疾病的人群较其他人群有较多的机会患胃癌。但必须提到,患有这些癌前疾病并不意味着将来都能发展成癌,癌变的仅仅是其中部分病例。故临床需注意复查,如若有病变,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病理诊断书上的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是什么意思?
胃壁组织从内到外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4层。早期胃癌,指仅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胃癌,病理形态主要有3种类型,分为隆起型(息肉型)、平坦型(胃炎型)和凹陷型(溃疡型)。早期胃癌中,直径在5~10mm者称为小胃癌,直径<5mm称微小胃癌。进展期胃癌,又称中晚期胃癌,是指病变超过黏膜下层,侵及肌层或全层,常伴有淋巴结转移、邻近组织器官的浸润,或远隔脏器的转移,病情较重。胃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腺癌,占胃恶性肿瘤的90%以上,如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高、中分化)﹑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少见类型为腺鳞癌﹑小细胞癌、未分化癌。
胃癌有什么症状?为什么我没有任何不适却被诊断患了胃癌?
早期胃癌往往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进展期胃癌又称中晚期胃癌)则有明显症状和体征。早期胃癌及微小癌,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病变发展,瘤体逐渐增大才出现临床症状,常见胃脘隐痛、作胀不适、恶心嗳气或有食欲减退等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相似,不做胃镜等特殊检查则不容易发现胃癌。进展期胃癌疾病进展,消化道症状加重,常见有胃痛、便血、腹部包块及各种转移症状。一般早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病情进展后可出现上腹部压痛、上腹包块、淋巴结转移、癌性腹水等。晚期血行转移可至肝、肺、骨、肾、脑等部位。此外还可能出现幽门梗阻和肠梗阻等急症。
得了胃癌该如何治疗?
胃癌早期以手术切除为主,中晚期宜采用包括手术、化疗、中医药、生物免疫调节剂及靶向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对于可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美国制定了胃癌根治术后行同步放化疗的方案,而日本认为胃癌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是最佳方案。胃癌Ⅰ期患者手术后可不行化疗,其他各期手术后均应化疗。Ⅱ期、Ⅲ期患者行根治手术,术后辅助化疗或术前、术中化疗。Ⅳ期有远处转移虽以化疗为主,但也可行姑息手术。
吃中药能治胃癌吗?
中医药在胃癌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①胃癌患者中医药治疗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为顺利进行化疗做准备。②中医药在改善胃癌术后泛酸、食欲不振等症状有明显作用。亦可改善化疗后食欲欠佳、骨髓抑制等情况。③在中晚期胃癌中,联合中医药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④对于癌前病变的患者,中医药治疗可逆转部分癌前病变。
中医药如何治疗胃癌?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中医诊疗指南中将胃癌分为肝气犯胃证、胃热伤阴证、气滞血瘀证、痰湿凝结证、脾胃虚寒证及气血亏虚证6个证型,根据证型分立相应的治则治法遣方用药。下面是6大证型的典型表现和对应的中药治疗方案。
1.肝气犯胃证
肝气犯胃证的患者可能有多种表现,常觉胃中饱满,打嗝嗳气,反酸明显,不想吃饭,与情绪关系比较密切,生气、紧张的时候症状表现明显。另外也常见两侧肋骨处隐痛不舒服,脾气急躁,容易发火,舌头一般淡红色或者颜色偏深,舌苔一般正常,有一层薄苔,把脉的时候则呈弦脉,手指好像按在琴弦上,有紧绷指下发硬的感觉。
患者以肝郁和胃脘不适作为主要临床表现,故治疗上应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可以选用柴胡疏肝散为基础进行加减治疗,具体方药如下:
柴胡10g,枳壳6g,郁金10g,半夏10g,川芎10g,丹参10g,白芍10g,甘草6g,当归10g,白英15g,藤梨根15g。
2.胃热伤阴证
胃热伤阴证的患者常会觉得胃中有灼热感,或是嘈杂不适,吃饭以后症状会加重,口干一直想要喝水,心里会有烦躁发热的感觉,手心脚心容易发热,大便一般比较干燥难解,食欲较差,吃的较少。舌头一般比较红而且比较干,舌苔可能没有,或者是舌头上面附有一层黄黄的苔,把脉可能是弦脉或者是涩脉,即指下有紧绷感好像按在琴弦上,或者是脉比较缓,艰涩不通畅。
患者胃热阴伤,治法当清热养阴,润燥和胃,可以选用玉女煎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治疗,具体方药如下:
麦冬15g,沙参15g,天花粉10g,玉竹10g,半夏10g,陈皮6g,淡竹叶10g,生石膏15g,知母10g,藤梨根15g,白花蛇舌草30g。
3.气滞血瘀证
气滞血瘀证的患者疼痛症状会比较明显,胃脘部疼痛,有被病人描述为盐腌的感觉或者是针扎的感觉。病人常会觉得胃里胀满,有时候虽然觉得很饿,但是又不想进食。患者还会出现呕吐和便血等症状,有时候外观皮肤可见粗糙干燥,像鱼鳞一样。患者的舌头一般呈黯色,可能在舌头上看到瘀斑。脉象可见沉细涩脉,即搭上去脉很难找到且很细小,艰涩不通畅。
患者气行不畅,导致无力推动血行,而见气滞血瘀证,治法当理气活血,祛瘀止痛,可选用失笑散或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具体方药如下:
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川芎10g,柴胡10g,枳壳10g,川牛膝10g,五灵脂6g(包煎),蒲黄6g(包煎),干蟾皮3g,石见穿15g,藤梨根15g,山楂10g,乌药6g,甘草6g。
4.痰湿凝结证
痰湿凝结证的患者一般看上去虚胖,面色不好,常见偏黄,体力较差,不能爬楼梯及稍长时间的步行,容易气喘。患者经常会觉得胸口闷,口水多甚至出现呕吐,吃饭较差,大便常不成形。患者舌头常呈淡红色,可比一般人的舌头淡。舌头上会有一层水润的膜,把脉出现滑脉的可能性大。
此类患者以痰湿的表现为主,而痰湿的产生多与脾虚相关。秉标本兼治的原则,治法为健脾燥湿,化痰散结。选用二陈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具体用药为:
法半夏10g,陈皮6g,茯苓10g,炒白术10g,枳壳6g,郁金10g,浙贝母15g,炒苡仁20g,山慈菇15g,白英15g,白豆蔻3g(后下),砂仁3g(后下)。
5.脾胃虚寒证
脾胃虚寒证的患者常见胃中冷痛,喜欢多穿上衣或放热水袋在胃部保暖,也喜欢按揉胃部。患者容易泛酸,吐出清水,面色看上去发白,没有血色。就算是夏天,也容易四肢冰凉,平时不想干活,老是觉得疲惫,没有力气。大便一般不成形,大便次数可以一天一次,也可以一天两到三次。舌头颜色可比一般人的淡,苔成白色且舌苔水分很多,脉沉无力,即把脉要往下按才能搭到而且没有力道。
患者脾胃虚寒,治疗上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为主,可以以附子理中汤为主方加减治疗。具体用药如下:
制附子10g,党参10g,炒白术10g,干姜6g,炙甘草6g,高良姜6g,吴茱萸3g,荜茇3g,半夏10g,陈皮6g,龙葵15g,白英15g,茯苓10g,炒苡仁15g,焦山楂15g,焦神曲15g,丁香6g,厚朴10g。
6.气血亏虚证
气血亏虚证的患者一般比较消瘦,面色黄而且没有光泽。常常觉得全身没有力气,不能干家务,甚至都不能接受去菜场买菜这样的活动强度,仅能短距离慢走,稍微活动就会觉得累。即使没有劳累,也会出现头晕眼花,心慌喘不上气的情况,劳累后发作更明显。白天晚上都容易出汗,晚上更加会烦躁睡不好觉。舌头比一般人颜色要淡,可能有不明显的白苔,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患者气血亏虚,虚证明显,治疗当补气养血,化瘀散结,方以十全大补汤加减。具体用药如下:
熟地15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10g,人参10g,生黄芪30g,炒白术15g,茯苓10g,炙甘草6g,莪术10g,丹参10g,炒杏仁10g,陈皮6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