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血疗法全真图解
- 郭长青 马薇薇 郭妍主编
- 745字
- 2020-08-28 10:45:30
第三节 哮 喘
哮喘是以发作性喉间哮鸣、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点的过敏性病证。哮为喉中哮鸣,喘为呼吸困难。二者在临床上常同时并发。临床上,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均可出现哮喘,支气管哮喘更是以哮喘为主要症状。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患,较难治愈。属中医学“哮病”范畴。
一、诊断标准
①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②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
③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④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
⑤血嗜酸粒细胞可增高。
⑥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
⑦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二、辨证分型
1.发作期
①冷哮: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咳痰稀白,面色晦滞。或有恶寒、发热、身痛。舌质淡,苔白滑,脉浮紧。
②热哮:喉中哮鸣如吼,气粗息涌,胸膈烦闷,呛咳阵作,痰黄黏稠,面红,伴有发热、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③虚哮:反复发作,甚者持续喘哮,咳痰无力,声低气短,动则尤甚,口唇指甲紫绀。舌质紫暗,脉弱。
2.缓解期
①肺气亏虚:平素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病前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濡。
②脾气亏虚 :平素痰多,倦怠无力,食少便溏,每因饮食失当而引发。舌苔薄白,脉细缓。
③肾气亏虚:平素气息短促,动则为甚。腰酸腿软,脑转耳鸣,不耐劳累,下肢欠温,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
三、治疗
处方一:主穴取肺俞;配穴取丰隆、尺泽。
【取穴】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丰隆: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的外缘。
尺泽: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辨证加减】冷哮加风门、大杼;热哮加大椎。
【操作】选定穴位后,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在选定穴位处或穴位附近瘀阻明显的血络点刺2~3下,再用闪火法拔罐,留罐时间为5分钟。
处方二:大椎、定喘、肺俞。
【取穴】
大椎:在项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定喘:在脊柱区,横平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0.5寸。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辨证加减】脾虚痰多者加脾俞、中脘、丰隆;喘甚者加天突、膻中;虚喘者加肾俞、足三里。
【操作】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重叩大椎及双侧定喘、肺俞穴,使针眼略有血液渗出;轻叩脾俞、肾俞等穴,然后在上述穴位上加拔火罐5~10分钟,起罐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净血液。每日治疗1次;症状缓解后,隔日1次,用中度或轻度叩刺加拔火罐,10次为1个疗程。丰隆、天突、膻中、足三里等穴用毫针针刺。
处方三:天突穴至鸠尾穴、肋间隙。
【取穴】
天突:在颈前区,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
鸠尾:在上腹部,剑胸结合部下1寸,前正中线上。
【辨证加减】脾虚痰多者加脾俞、中脘、丰隆;喘甚者加膻中;虚喘者加肾俞、足三里。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叩刺胸部,沿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叩至鸠尾穴,然后在胸部正中线至两侧腋前线之间的肋间隙进行均匀叩剌,从中间到两边,从上到下,再在叩刺部位拔火罐,留罐5~1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日。
处方四:脊柱两侧(大杼至肾俞)、天突穴至膻中穴。
【取穴】
大杼:在脊柱区,当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肾俞:在脊柱区,当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天突:在颈前区,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
膻中: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操作】患者俯卧于床或坐伏桌旁,暴露背部,术者立于患者一侧。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沿胸椎两侧膀胱经,自大杼依次向下轻叩至肾俞,往返3次,至皮肤潮红、轻微渗血为度。然后令患者仰卧,暴露胸部,用上法,沿任脉自天突轻叩至膻中。
第四节 顽固性呃逆
顽固性呃逆又称顽固性膈肌痉挛,是膈神经兴奋引起膈肌阵发性痉挛所致,以气从膈下向上冲逆、喉间嗝逆有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顽固性呃逆可为功能性,无其他原因引起者,该类症状较轻;也常因脑病、尿毒症、糖尿病并发酮中毒等紧急情况引起,还有许多严重疾病也可引起顽固性呃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病情危重的人出现顽固性呃逆,常常提示预后不良。中医称为“哕”。
一、诊断标准
膈肌阵发性的不自主收缩所致,中枢神经、膈神经和膈肌等任何一个部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后均可引起膈肌痉挛。
二、辨证分型
1.实证
①胃中寒冷 :呃声沉缓有力,膈间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得寒愈甚,食欲减少,口中和而不渴,舌苔白润,脉象迟缓。
②胃火上逆 :呃声洪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脉象滑数。
③气机郁滞: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伴有胸闷,纳减,脘胁胀闷,肠鸣矢气,舌苔薄白,脉象弦。
2.虚证
①脾胃阳虚:呃声低弱无力,气不得续,面色苍白,手足不温,食少困倦,舌淡苔白,脉象沉细弱。
②胃阴不足 :呃声急促而不连续,口干舌燥,烦躁不安,舌质红而干或有裂纹,脉象细数。
三、治疗
处方一:膈俞(双侧)。
【取穴】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辨证加减】胃中寒冷、胃火上逆加胃俞;气机郁滞加肝俞、期门。
【操作】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膈俞出血,再用闪火法拔罐,留罐5~10分钟。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
处方二:陷谷穴(双侧)。
【取穴】在足背,第2、3跖骨间,第2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
【辨证加减】脾胃阳虚加脾俞;胃阴不足加胃俞、中脘。
【操作】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陷谷穴出血,再用闪火法拔上小罐,留罐3~5分钟,待停止出血即可起罐。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