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生物处理及稳定化
- 戴晓虎主编
- 1522字
- 2021-03-24 02:45:50
1.2 污泥的产量
污泥的产量和污水水质(污水有机物含量及无机固体含量)直接相关,此外,还与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要求、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进水水质浓度越高、处理要求越高、温度越低,其产泥量也越大,而具有厌氧工艺、延时曝气等的工艺污泥产量相对较低。按照统计,城镇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产量通常占污水量体积的0.3%~0.5%,或1~3t干污泥/104t污水。如果污水处理采用深度处理,污泥量会增加0.5~1倍。初沉池污泥的人日均量(以SS计)为35~50g/d,与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停留时间有关。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剩余污泥泥量(以SS计)分别为45~80g/d和20~40g/d,与初沉池的效率、水中有机物含量、温度和污泥泥龄有关。研究发现,污水原水中大约55%COD、30%~45%N以及90%P进入污泥中(图1-2),这表明污水处理过程中部分有机质未得到充分降解,存留在污泥中,且其中的有机质、N、P营养物质含量高。若经厌氧消化处理,28%COD可以CH4的形式得到资源化利用,15%~20%N会以NH4+-N等形式存在的沼液中,27%COD、5%~10%N和90%P仍留在脱水污泥沼渣中。
图1-2 污水处理厂污水中COD、N、P等的物料平衡关系
污泥产量可采用如下计算公式。
(1)初沉池污泥量计算
(1-1)
式中 V——初沉池污泥产生量,m3;
Qmax——最大时设计流量,m3/d;
C1——进水悬浮物浓度,mg/L;
C2——出水悬浮物浓度,mg/L;
KZ——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γ——污泥密度,mg/L,约为1000mg/L;
p——污泥含水率,%;
T——两次排泥时间间隔,d。
初沉池污泥也可按照式(1-2)计算:
(1-2)
式中 Q平——平均日污水量,m3/d;
ηSS——初沉池SS去除率,%,一般为40%~60%,取决于停留时间;
X0——初沉污泥浓度,mg/L,一般为20~50mg/L。
(2)剩余污泥量计算
剩余污泥量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降解有机物所产生的污泥增殖;二是进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悬浮固体的沉积。因此,剩余干污泥量可以用式(1-3)计算:
∆X = YQ(S0-Se)+(C1-C2)×fQ-kdVXv (1-3)
式中 ∆X——系统每日产生的剩余污泥量(以SS计),kg /d;
Y——污泥产率,kg VSS/kg BOD5;
kd——衰减系数,d-1;
Q——污水流量,m3/d;
S0、Se——进、出水中BOD5浓度,kg/m3;
f——SS的污泥转换率,g MLSS/g SS。
德国水协(DWA)修订的单级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厂设计规范(DWA-A 131)中给出了剩余污泥量的计算表达式(1-4)。该公式同时考虑了活性污泥代谢过程中惰性残余物及温度修正:
(1-4)
式中 FT——温度修正系数;
XSS——进水SS浓度,mg/L;
tTS——污泥泥龄,d;
b——衰减系数,d-1,一般取值0.17 d-1;
fB——SS中无机物的比例(炽灼残渣),无初沉池建议取值0.3,有初沉池建议取值0.2;
XCOD,inert——进水中惰性颗粒性COD浓度,mg/L;
XCOD,BM——生物质中COD浓度,mg/L。
温度修正系数FT的计算公式为:
(1-5)
(1-6)
(1-7)
(1-8)
式中 T——曝气池温度,℃;
fA——颗粒性COD中惰性组分的比例,建议取值0.3;
Y——污泥产率,g/g(每克可生物降解的COD产生的生物质克数),取值0.67 g/g;
CCOD,abb——进水中可生物降解的 COD浓度,mg/L;
fS——COD中惰性溶解性组分的比例,建议取值0.05;
CCOD——进水COD浓度,mg/L。
(3)化学污泥产量计算
化学污泥产生量主要包括投加的化学药剂以及所结合的悬浮物、胶体等,受化学剂种类繁多、水质差别等影响,目前没有统一的计算方法。为了比较准确地计算化学污泥产量,建议采用文献法和实验法。
1)文献法 就是通过理论添加药量和单位药量产泥量来确定相关的产率系数,如报道的铁盐和铝盐的产泥系数分别为4~5g SS/g Fe和6~7g SS/g Al。当文献所报道的水质与待计算的水质相近时,该法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污泥产量,但因文献所提供的数据一般为范围值,有时计算结果差距较大。
2)实验法 通过实验投加化学药剂并计量、计算实际产泥量为实验法,实验法所计算的污泥产量一般较准确,但需要多次重复实验统计,甚至在水质变化较大的场合要通过长时间实验。此外,对一些现阶段难以取到水样的场合此法难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