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北方私家园林研究
- 贾珺 黄晓 李旻昊
- 4638字
- 2021-03-24 14:56:06
序言(1)
中国造园的传统始于上古三代,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形成完整而独特的东方造园体系,中国古代不同地域、不同时期都曾有大量的名园涌现,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一道极为灿烂的风景线。
按照园林的属性,中国古典园林通常被分成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祠庙园林、衙署园林、会馆园林、书院园林、村落园林和公共风景区园林等不同类型。其中私家园林数量最多,一般属于官僚、文人、商人所有,是其主人全家游赏、栖居之处,同其他园林类型相比,与人日常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深刻地反映了各地区的民俗文化,在园林史上的地位尤为重要。
自20世纪初以来,古典园林一直是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但以往研究较多集中于实例遗存较多的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对其他地域和其他类型的园林关注相对偏弱。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把目光更多地转向岭南、闽南、川蜀以及北方地区的私家园林和公共风景区园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中国版图广阔,各地的风土人情千差万别。从大的角度看,地和人都有南北之分。早在先秦时期,《诗经·小雅·四月》中就有“滔滔江汉,南国之纪”(2)的说法,《诗经·大雅·韩奕》又云:“奄受北国,因以其伯”(3),这里的“南国”和“北国”含有“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意思,可见当时人对地理概念已经有明确的划分。
林语堂先生在《南方与北方》一文中谈道:“中国人在我们心目中仅仅是一种抽象物。南方与北方的中国人被文化纽带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民族。但他们在性格、体魄、习俗的区别之大,不亚于地中海人与北欧日耳曼人的区别。”(4)中国划分南北最常见的方式是以秦岭至淮河一线为界,以南属于南方,以北属于北方。南方文明以长江流域为代表,北方文明主要由黄河流域孕育而成,二者各由若干分支地域组成,又不断发生碰撞和交融。两大地理区域在自然属性和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表现出整体性的差异,比如南方的气候偏湿、偏热而北方偏干、偏冷,南方的自然山水清秀婉约而北方雄浑大气,南方物产相对丰富而北方略显贫瘠,南方多食米而北方多食面,南方的民俗艺术偏于细致而北方偏于粗犷,南方人以精明灵巧见长而北方人以稳重踏实著称。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虽然有时候也会出现相反的例证,但整体的情形大致就是如此。
中国历史上南北方都曾经出现过很多私家园林。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南北方私家园林的风格差异非常明显。南方的私家园林以江南地区为最盛,其余如巴蜀、岭南、闽南等地区的私家园林均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地域流派,历史都比较悠久,而且各自的造园传统一直延续至近代。总体而言,南方私家园林大多空间曲折、色彩素雅,富有灵秀精致的气质,是南方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基础的完美结晶。
北方的私家园林地域分布极不均衡。由于气候、地理条件的制约,北方很多地区都属于私家园林的荒漠之地,即使偶有兴筑,景致也非常简单,水平难称上乘。历史上北方私家园林最兴盛的区域是关中、中原、幽燕三地,其次是齐鲁和三晋(5),虽然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体系,但是各自的发展历程有早晚与长短之别。西汉至唐代的关中地区以长安为中心,东汉至北宋的中原地区先后以洛阳、开封为中心,元明清时期的幽燕地区以北京为中心,这些京畿地区同时也是皇家园林的集中之地,私家园林鳞次栉比,盛极一时。但由于战乱破坏、政治中心东移、经济停滞以及自然生态恶化等原因,关中和中原的私家园林分别从唐末和北宋灭亡以后就严重衰败,罕有实例遗存;而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私家造园传统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尚有部分晚期实例留存至今。此外,以济南为中心的齐鲁地区为圣人之邦,文化鼎盛,历代多有私家园亭兴造,明清时期的漕运为运河沿岸城镇带来高度的繁荣,对当地的造园风气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三晋地区的太原、太谷、平遥等地是晋商的发源地,随着财富的积聚,一些深宅大院也有建造花园之举,景物独具一格。相对南方而言,北方的私家园林大多空间较为宽敞直爽,色彩偏于厚重,造园手法简洁,具有端庄大度的气质,这充分反映了北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
以往中国的私家园林研究以江南园林为主,岭南、闽台的私家园林也得到较大关注,而北方的私家园林则长期受到冷落,但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其研究也取得了若干阶段性的成果,成为今人继续研究的重要基础。
至今中外学者已经分别编撰了多部中国古典园林通史或概论,但大多对北方私家园林所述偏少,甚至略而不提。其中唯有风景园林学泰斗汪菊渊先生的《中国古代园林史》辟有很大的篇幅对北方范围内的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域的宅园展开研究,是目前关于北方私家园林涉及面最广的研究著作。另一位园林史大家周维权先生的《中国古典园林史》也对不同时期的北方私家园林进行了记述,并重点解析了清代北京半亩园、恭王府园和潍坊十笏园等名园实例。陈从周先生是最早注重对北方私家园林实例进行调研的当代学者之一,在其多部园林史论著中曾经专门论及北方的一些私园遗存和考证赏析。年轻一代的学者刘庭风先生曾经对北方一些私园进行过考察,并在其《中国古园林之旅》一书中作了记述。此外,由刘叙杰先生、傅熹年先生、郭黛姮先生、潘谷西先生、孙大章先生分别主编完成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五卷本对历代北方地区的私家园林发展状况均有一定篇幅的论述。
更多学者对北方某一地域的私家园林做出了富有深度的探讨。如王铎先生所著的《洛阳古代园林》,搜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对夏商周直至明清时期的洛阳园林做了全面而系统的记述,其中花费较多笔墨考证了洛阳历代私家名园实例,并结合历史背景对相关造园理论和风格特征做了总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李浩先生关于唐宋洛阳园林也有较多的研究成果,先后出版了《唐代园林别业考论》《唐代园林别业考录》两部专著并发表多篇论文。
台湾学者侯廼慧先生的《诗情与幽境——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是一部较早集中探讨唐代园林的著作,考证论述全面而深入,其中北方地区的私家园林占据较大比重;另有《宋代园林及其生活文化》一书,其中部分内容对北宋时期的北方园林文化做了有益的探讨。
周云庵先生长期致力于对陕西园林史的研究,尤其对关中地区的私家园林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实例做了细致的整理和分析,总结了历代造园成就和风格特征,这对于中国古代园林史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山西农业大学的陈尔鹤、郭来锁、赵景逵、高德兰四位先生20世纪80年代末合著完成的《太谷园林志》,对山西太谷县的私家园林做了实测调研和分析,保存了很多珍贵的史料。通过实地勘察和寻访,以及对文献资料的考证和补充,郑嘉骥先生在《太原园林史话》中对太原的古代、近代园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的赵鸣先生在《山西园林古建筑》中对山西地区的园林古建筑发展脉络和建筑技术的地方做法和特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年轻学者王建波先生近年来对山东地区的青州偶园、济宁荩园等实例做出了详细的实测、考证和分析,其论文是很好的个案研究范本。由贾祥云先生等编著的《山东近代园林》,对山东现存园林做了全面的搜集整理,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
郭喜东、张彤、张岩先生合著的《天津历史名园》对天津的古代和近代私家园林有较为全面的记述,刘尚恒先生主编的《天津查氏水西庄研究文录》则收录了清代津门名园水西庄的多种史料和研究文章。刘庭风先生也长期从事天津古代和近代私家园林的课题研究工作。
目前北方地区幸存的私家园林实例大多集中在北京,因此以往学者对北京地区私家园林的探讨相对较多,如:1938年署名“韩溪”的学者编著完成的《燕都名园录》,搜罗了多种文献,对元明清三代北京宅园进行了梳理记录,成为中国第一部系统记述北京私家园林的专门著作;瑞典学者喜龙仁(Osvald Siren)1949年出版的英文名著《中国园林》(Gardens of China)中即辟有专门章节对北京私家花园进行论述。1949年后,北京地区的一些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高校也曾经以北京私家园林为课题展开研究,如:1954年北京市规划管理局曾经对市区所存的醇王府园、桂春宅园、半亩园、振贝子园、余园等5处花园进行过简单的测量和摄影,并建议保留;1963—1964年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室园林组的周培正、茹竞华二先生偕同助手,曾经对当时北京城内保存较完整的50多座宅园做过调查,绘制了部分平面测绘草图;1978年,北京市园林局和北京林学院的一些专家学者在汪菊渊先生的领导下,曾经对恭王府园、半亩园、那家花园、可园、莲园等7处宅园进行调研,绘制了平面示意图和鸟瞰图,并合作撰成《清代宅园初探》论文。以上研究贡献很大,可惜未在广度和深度上做进一步的拓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北京私家园林研究有关的重要论著有赵兴华先生的《北京园林史话》、焦雄先生的《北京西郊宅园记》、朱家溍先生的《故宫退食录》、张宝章先生的《海淀文史·京西名园》等。文物部门、园林管理部门和政协组织完成的《北京文物胜迹大全·东城区卷》《东华图志——北京东城史迹录》《京华园林丛考》《京华园林丛话》《宣武文史·宣南园林》等书籍均含有关于北京不同区域的私家园林史料或研究文章。另外1949年以后,一些前辈学者也撰写了关于北京某一宅园的专文,如傅熹年先生的《记北京的一个花园》、王世仁先生的《“勺园修禊图”中所见的一些中国庭园布置手法》、佟裕哲先生的《中国园林地方风格考——从北京半亩园得到的借鉴》、曹汛先生的《自怡园》等。
贾珺近十余年来致力于北京私家园林的研究,2009年完成并出版《北京私家园林志》,后又发表论文《北京私家园林研究补遗》《北京私家园林研究续补》,这些作品详细记述了北京私家园林的历史源流,选址、布局、建筑、叠石、理水、植物、匾联等方面的造园手法,园居生活对造园活动的影响,社会文化内涵,总结其具有北京地理、气候、社会、历史特色的私家园林设计理论,并且针对北京私家园林的保存现状和困境进行分析,试图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和相关措施。
截至目前,对北方私家园林的研究尚以文献考证和实例调查为主,在深度和广度上均不及北方皇家园林研究和江南私家园林研究,而且各地区很不均衡。展望未来,我们一方面需要对现存实例做更精细的调查、测绘、分析,另一方面则需要对北方地区更多城市的私家园林进行发掘,并从造园意匠和文化内涵等角度做出更多的综合性理论探讨。
本书主要针对中国北方地区的古代私家园林展开研究。书中所述“北方”泛指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年代从先秦至1911年清代灭亡为止。全书分为五卷,卷一“北园综论”对北方私家园林的历史源流、造园意匠、文化内涵和保护现状与策略进行综合论述,卷二“唐风名迹”、卷三“燕京旧景”、卷四“齐鲁遗珍”、卷五“三晋故园”则分别对唐代长安、洛阳两京地区和明清时期北京、山东、山西地区的私家名园的历史沿革、园林景物、园居生活和意匠手法展开个案研究,以希望能够相对全面地呈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北方私家园林的个性特色与总体特征。
贾珺
(1) 本书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778317、51178233、51708029)成果.
(2) 程俊英,译注. 诗经译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26.
(3) 程俊英,译注. 诗经译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311.
(4) 林语堂. 南方与北方[M]//蔡栋.南人与北人:各地中国人的性格和文化. 北京:大世界出版有限公司,1995:3.
(5) 关中:主要指今陕西省秦岭北麓渭河平原,包括今西安、咸阳、宝鸡等地,又称“八百里秦川”。中原:狭义的中原地区主要指今河南省范围内。幽燕:即古代九州中的幽州,战国时期为燕国辖境,大致包括今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北部,兼及辽宁南部和山西东部。齐鲁:原指先秦时期的齐鲁两国辖境,主要在今山东省范围内。三晋:原指先秦时期晋国辖境,主要在今山西省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