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
艺术类
郭乐盈

《从一到无穷大》是美国学者伽莫夫所作的科普性读物,它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徐徐展开一幅涵盖数理化生的宏伟的科学长卷。

作为一名艺术专业学生,本书最使我受益的不仅是书中的硬知识,更有种种与艺术思维相异而互补的科学思维方式。以其中一种为例:先抛出问题,列出不同情况分析可能性,再通过假设与实验推翻部分情况,将余下情况进一步细化,添加条件。这种思维方式是不同领域所通用的基础思维方法,想必也会在我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大有所用。同时,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和陌生领域书籍打交道的方式——理清作者逻辑后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书让人印象深刻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幽默通俗的文风。作者善用比喻,“不啻约书亚的号角对于耶利哥城墙的作用”“一些物质分子只能在原位上振动,如同被短链子拴住的狂怒的狗一样”“可不要学马克·吐温所说的那个例子啊!他曾把一支无液气压计放到煮豌豆汤的锅里”等形象生动的比喻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同时也显示了作者广博的知识面与跳跃的思维。

幽默的同时作者又不失严谨,这首先从副书名中的“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便可见一斑;而且这种严谨风范也贯穿全文:计算上不跳步骤,用词上不绝对化,概念定义时有充分的约束条件,知识的获得过程逻辑严密……这些为我今后论文的写作提供了榜样和范例。

读罢,书中奇妙的自然现象,引人入胜的探索过程与学科间错综复杂的关联让我时时在想,如果能更早地接触它,我是否就不会在“理科难学”的假说与压力下厌恶自然科学课程,而是以一颗热爱之心勇敢投身自然科学研究事业了呢?但转念一想,也许这本书的出现恰逢其时,因为进入清华不是人生的终点,恰恰是人生的起点,在新生之时遇见这本启迪之书,也许会更加深刻地影响我以后的学业生涯。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并非只是前一个世纪科学成就的总结,更是新世纪科学之书的序章:由于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迅速更迭,20世纪40年代曾经被奉为真理的一些论断已被今人证误。这本书的作者并未把书写“死”,而是为科学之书的续写留下了余地,而译者又将今日的科学之变及时补入书中,这两代人的“科学接力”让人得以知晓为何知识的火种在人类手中长久不熄。

反观自己所在的艺术领域,我发现原来它与自然科学领域也有相通:达利的《时间的永恒》一作,不正是爱因斯坦四维时空观的艺术表达吗?Fabian Oefner的另类艺术品,不正是艺术家通过分析弹道形态而作出的艺术创新吗……这让我认识到“教学相长”的重要,要应用广泛的知识面助力自己的专业。反过来想,艺术难道不也常是科技发展的开路者吗?我是否也应为国家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艺术方面的努力呢?

这本书为我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思考开了一个头,而军训期间王希勤校长所做的“数据与认知”的报告又让我有了更深一步的思考。在“客观”“主观”“认知”和“本体”为坐标轴名称的二维坐标上,第一、二、三象限都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所涉及,而“主观的本体”仍是“没被开拓的荒蛮大陆”,这种观点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思维被二元论深缚的浅薄、知识的狭隘与自身的渺小,同时也让我有了解决人类未解之谜的责任感。

从一到无穷大,“一”是我简单的脑内回路,“无穷”是人类历史上无尽的、惊艳的思维花火;“一”是我狭隘的知识面,“无穷”是人类自诞生于世至今所有的智慧总和;“一”是我这个孤立于世的个体,“无穷”是人类及自然万物的存在状态、生命轨迹以及相互联系……我将从一出发,去探求无穷的伟大。

作者简介

郭乐盈,女,来自河北省邢台市,毕业于河北衡水中学,2018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寄语母校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愿母校培育的青年才俊也能于时代潮流中流击水,哪怕浪遏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