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枕戈待旦:备战高考作文
- 肖保全
- 3249字
- 2021-04-02 22:21:08
分析,抓住主题
给定一则材料,一个话题,如何准确地抓住主题呢?
分析!
条分缕析,一切问题搞定。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宋崇宁间,京师有二僧闻佛祖居西土灵山大雷音宝刹,朔望则微开善口,敷衍大法,宣扬正果,讲的是三乘妙典,五蕴楞严。其间玄猿献果,麋鹿衔花,青鸾祥舞,彩凤和鸣,灵龟捧寿,仙鹤噙芝,天龙围绕,花雨缤纷。人听之则醍醐灌顶,醒世顿悟,四大皆空,可成正果。于是心向往之,欣然置装前往。经寒历暑,衣衫裤袜褴褛,卒至龟兹,遇两僧自西域来,其服色言貌,俱与中国殊异。自言历火焰山,经流沙河,历十八寒暑,去西土者十有二人,至此仅存其二。西土传中国有三山:一曰普陀,二曰五台,三曰九华。皆极乐净土,观音、文殊犹生。能至其处,则化身为佛。故不远万里,欲寻此三山。四僧具道所以,怅然久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另一则:
《聊斋志异·西僧》:两僧自西域来,一赴五台,一卓锡泰山。其服色言貌,俱与中国殊异。自言历火焰山,山重重气熏腾若炉灶,凡行必于雨后,心凝目注,轻迹步履之,误蹴山石,则飞焰腾灼焉。又经流沙河,河中有水晶山,峭壁插天际,四面莹彻,似无所隔。又有隘可容单车,二龙交角对口把守之。过者先拜龙,龙许可,则口角自开。龙色白,鳞鬣(音:劣)皆如晶然。僧言途中历十八寒暑矣。离西土者十有二人,至中国仅存其二。西土传中国名山四:一泰山,一华山,一五台,一落伽也。相传山上遍地皆黄金,观音、文殊犹生。能至其处,则身便是佛,长生不死。
听其所言状,亦犹世人之慕西土也。倘有西游人,与东渡者中途相值,各述所有,当必相视失笑,两免跋涉矣。
两则材料极为相似。
应该说,这样的材料,就是老师读起来,也会觉得有几分吃力。毕竟这样的材料,思辨性很强,如果稍微粗心马虎,其主题,其思想就有可能出现偏差。
一同学与我谈论关于写作的有关问题,相谈甚欢,当结束的时候,他拿出应对这个题目的作文,很不好意思地告诉我:这是他最失败的一篇作文。老师说,文章没有切题。
我拿起他的作文《心灵的信仰》仔细阅读,文章谈道“信仰是为了心灵,不带有任何的利益色彩,否则只能叫作追求利益”,“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总是认为别人的好,自己的不如别人的,于是便去追求财富、地位,而临终时猛然发现,自己的一生是那么的空虚”。
我以为,这位同学恰恰抓住了材料的精髓,提炼出了恰当的主题。
当然,文章见仁见智,老师有不同的意见,并不让人意外。但是,这样的一个题目,这样的一则材料,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阅读理解材料,如何抓住恰切的主题。
看过这则材料,我立马想起一组漫画《羡慕》:
两个鱼缸。
一个鱼缸有许多条鱼,一个鱼缸只有孤独的一条鱼。
许多条鱼的鱼缸里的鱼都很羡慕另一个鱼缸里的一条鱼:“唉,你看它,那么大一个空间就它一个在里面,好宽敞、好自由哟!我们这一群鱼都快挤死了!”
一条鱼的鱼缸里的鱼反而羡慕那许多条鱼:“唉,它们那么多鱼在一起,多快乐,多好!我一个在这里好孤单哟。”
最后,鱼们不约而同想到:跳到对方的鱼缸里去!
跳过之后,鱼们发现,许多条鱼还是挤在一个鱼缸里,那一条鱼仍然是孤零零的一个,一切都没有改变。
要抓住主题,必须对材料条分缕析,仔细梳理。材料中间的信息有哪些?表面的信息暗含了什么指向?
“宋崇宁间,京师有二僧闻佛祖居西土灵山大雷音宝刹……”二僧对于“佛祖居西土灵山大雷音宝刹”以及佛祖讲经弘法时出现的奇异景象,只是“闻”,听说而已,并没有现场亲见,但是依然“心向往之,欣然置装前往”,“经寒历暑”,结果到达龟兹,狼狈之至,“衣衫裤袜褴褛”。这个时候,“遇两僧自西域来”,“其服色言貌,俱与中国殊异”,并且两僧一样是听信了传言,“西土传中国有三山”,“皆极乐净土,观音、文殊犹生。能至其处,则化身为佛”,于是,不以万里为远,跋山涉水,从西域奔东方而来,与东方奔西域而去的二僧相遇。
无巧不成书。
京师二僧与西域两僧相遇,四人之间,有极为相似的地方,一为闻,一为传,听说,传言,无一亲眼所见,但是,就相信了,就追求了,东方景仰西方,西方羡慕东方,那么到底哪里最好呢?大约东方有东方的风韵,西方有西方的魅力。大可不必厚此薄彼。
四人相遇,交流之后,真相大白。但是,如果没有相遇呢?
岂不是还要劳力伤神,舟车劳顿,一向西奔,一望东来,原本相向,而后背道而驰?
想想看,东来的“京师二僧”与西来的“西域两僧”和两个鱼缸的鱼有何区别?
不觉得滑稽,不觉得可笑?
生活中,我们常常只是看到别人的优势,别人的长处,唯独忽略了自己的优势,自己的长处,往往妄自菲薄,自惭形秽。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要盲目崇拜,不要无视身边的美。
这也正是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依据所在。
据此,这则材料,我们可以立意,我们在人生奋斗之时要理性,不要盲目。与此相关,可以立意不要盲目崇拜,珍惜自己拥有的;还可以立意,不要无视自己身边的美好;要善于发掘身边的价值;熟悉的地方并不是没有风景。总结这些,我们还可以立意,切勿以讹传讹,随波逐流,遇事要冷静思考,独立判断……而这一切,关键在于信仰,在于理念,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念,一切都无从谈起。
《聊斋志异·西僧》所述,与我们的材料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只是材料所言“四僧具道所以,怅然久之”,《聊斋志异》“倘有西游人,与东渡者中途相值,各述所有,当必相视失笑,两免跋涉矣”。更为旷达,“相视失笑”,相对哈哈一笑,非常简单,明白就明白了,无须多说什么。
对材料条分缕析之外,要抓住主题,抓住材料背后的信息,信息蕴含的观念,我们还需要一种思想的历练,文化的积淀。
我们常说,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
好猎手,眼尖,心细,枪法准。
猎手的本领,不是凭空而来,不是读书而来,而是从生活来,从实践来,从与狐狸日积月累的周旋来。
心细的猎手,蛛丝马迹,也逃不过他的眼睛,发现狐狸的踪迹,一路追踪,盯紧目标,时机成熟,迅速出击,一矢中的。
写作,本来就是一个心智的游戏,多用心,多动脑,没有想不明白的问题,没有攻不下的堡垒。
足够的信心,加上足够的本事,如虎添翼。
附:心灵的信仰
浮生若梦,人们活在这世上总是要遇到困难、挫折的。而有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某个特定的时机被巧然化解,人们便相信一定有一种冥冥的力量在帮助,这便产生了信仰。
但是,这种信仰仅仅是一种盲目崇拜,毫无理性可言,人们对这种偶然的作用产生了依赖,他们并未意识到真正的信仰并不是每日参禅悟道、做弥撒,而是要在内心深处,用真心去信仰。
四位僧人,说来亦可悲,仅凭道听途说,便荒废十数载去追求一个没有结果的梦,他们早已忘记自己内心的信仰,只想着成佛,却未曾想,自己一直处于别人理想中的圣境。
心灵的信仰,是对现世的一种发现,是对内心世界的发掘。“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这才是人本应该追求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得明确真实,然后不断追求,这才是本应该做的。
诗人卞之琳著名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别人站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当你苦苦寻找那种所谓的风景时,你却忘记自己本身就是风景。
信仰是一种感觉,是自我灵魂的升华。
藏民有这样一个传统,每年都要磕长头,从脚至头,完全趴下,再起身,手的位置就是脚的位置,一路不停,直到拉萨。这叫作真正的信仰,诚心诚意,而他们也并没有追求什么,就像拉萨的喇嘛手中那永不停息的转经筒一样。
信仰是为了心灵,不带有任何的利益色彩,否则只能叫作追求利益。四个僧人仅仅为了成佛而去追求,没有看到自己的内心,所以他们仅仅是对利益的追求,并不是真正的信仰。
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总是认为别人的好,自己的不如别人的,于是便去追求财富、地位,而临终时猛然发现,自己的一生是那么的空虚。
心诚则灵,心灵的信仰不能带有一丝其他的杂念。我们必须看清自己的内心,信仰自己,用心去信仰,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在这冥冥宇宙中,才不会荒废生命,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