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影响:“互联网+”对金融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互联网+”金融具备“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金融参与者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参与度更高、透明度更强、协作性更好、操作上更便捷、中间成本更低等一系列特征。

8.1.1 “互联网+”金融概念出现历程

近些年来,中国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并努力向互联网公司开展的“互联网+”金融模式靠拢,积极应对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这意味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迎来了非常难得的时机,而“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成了2015年“互联网+”金融的主题。

“互联网+”金融最初是在互联网公司发展电子商务和第三方支付之后,推出网上理财产品时起,才被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的。此后,第三方支付、网上借贷、移动支付、股权众筹、债权众筹、网上销售、金融资产和申购等业务发展得如火如荼,于是,“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才开始出现并被广泛接受。

8.1.2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打造

“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完全可以像“淘宝”、“天猫”这类互联网商品超市一样,打造出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让所有的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服务消费者,都可以在平台上登记注册、开展业务,共享超级平台的服务,然后有效地推动互联网与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活动,实现人类活动的平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形成全新的互联网经济与社会新生态,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新阶段、新时代。

而要实现这些发展,仅仅依靠简单的“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互联网化”是不行的,必须脱离传统理念的捆绑和束缚,切实从“互联网+”思维角度进行深思,从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功能发挥的角度出发,理解好、规划好“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并从全国整体的战略高度加以推进,才有可能实现。

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建立,会极大地改变现有金融运行模式和格局,但是这一平台更多地是为金融活动服务的。平台的建设者、维护者或所有者,不可能完全取代专业金融机构在产品设计、交易谈判、金融服务、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金融功能。

8.1.3 “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即在新的技术驱动下用互联网作为平台和工具,充分发挥其“成本低、效率高、信息对称”的特点,来改善现有各行业面临的挑战。本节将看看3个最有代表性的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

1.以电商为支柱发展的互联网金融

以支付宝为例,支付宝具备4个方面的优势。

(1)借助淘宝拥有大量的电商用户群。

(2)平台与产品之间无缝对接,用户体验良好。

(3)利用余额宝投身互联网金融,利用云计算与大数据对用户进行区分,能把控用户习惯。

(4)借助阿里背书,营造了较高的群众认知度和可信度。

支付宝一方面靠淘宝的消费场景和用户积累,另一方面发扬了虚拟账户支付的优势,赋予了余额创造价值的能力,未来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如图8-1所示。

图8-1 支付宝发展趋势

2.以金融服务为支点的互联网金融

以拉卡拉为例,拉卡拉具备以下优势。

(1)拥有大量的支付用户和商业用户。

(2)单笔交易额大。

(3)个人和商户以及各类账户之间打通几乎零成本。

(4)十年的线下中、小、微商户以及个人用户经验积累,有助于大幅提高金融产品推出的效率和成功率。

拉卡拉放大自身的金融服务优势,用累积的经验去做个性化产品,能够实现互联网金融的“拐点”趋势突破,如图8-2所示。

图8-2 拉卡拉发展趋势

3.以社交为支点的互联网金融

以微信支付为例,微信支付具备以下优势。

(1)依托于有6亿人使用的社交软件微信,用户群庞大。

(2)用户黏性较强,使用频率高,有充分的时间培养用户支付习惯。

(3)朋友圈转发能力强,能够迅速带动微信用户参与。

微信支付借助微信平台的大量用户群,在理财、红包方向发展,会打破其“脉冲式”的生长趋势,如图8-3所示。

图8-3 微信支付发展趋势

8.1.4 “互联网+”为何可以改变金融

众所周知,“互联网+”思维正在改变金融行业,那么为什么互联网技术可以改变金融?而金融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金融的功能广为人知,支付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金融功能;保险则是为了抵御灾难;金融机构主要是帮助资金完成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传导,其间可能还需要克服金额、期限、风险、流动性等方面的障碍。可以说,支持金融功能的底层要素是渠道、数据和技术,如图8-4所示。

图8-4 支持金融功能的要素

1.改变渠道

金融是为商业和消费服务的,当触达这些场景的能力发生改变,实际上作金融的方式也改变了。互联网技术模糊了金融与商业、消费、社交等场景的边界,打通了渠道,因此“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之所以能改变金融,第一个原因是它可以改变金融的渠道能力。

2.改变数据

除了渠道能力,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评估风险、定价和控制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基础是数据,也可以说是信息。金融机构评估风险的能力,归根到底是对数据的搜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传统金融机构主要依靠人工方式获取数据,而互联网时代往往在商业和生活场景中借助系统自动获取数据,因此,“互联网+”时代的数据是实时、可连接的,数据的使用效率、金融产品和体系的可依赖度和透明度也更高。

3.改变技术

金融的第三个本质要素:技术。传统的金融模式是:每家金融机构都有自建的封闭的信息系统,但这种系统往往成本高、稳定性差,也不易扩展。而“互联网+”时代,创建了开放的云计算平台,这样技术成本低、稳定性强,还可以弹性扩展。

“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创新和革命,正好是渠道、数据和技术的革命,互联网+行动计划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