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词汇

1.4.1 词汇的概念及含义

词汇从狭义上说,仅指词的汇集,即一种语言里(或特定语言范围内)所使用的词的总称,有时也指一个人或一部作品所使用的词;但从广义上讲,不仅包括词,还包括固定词组(固定语),因此又称为语汇,指一种语言里(或特定语言范围内)所使用的词和固定词组的总称,也指一个人或一部作品所使用的词和固定词组。本书着眼于语言全局,所说的词汇当然是广义上的。

词汇是一个集合概念,单个的词、固定词组是该集合的组成元素,只能称为词汇单位,每一个词汇单位都是词汇的成员。因此词汇与词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犹如森林和树木。一种语言中的词有数十万个,常用的有数万个,而其词汇只有一个。平常人们说话写文章,就是选用词汇成员,把一个个词汇成员有规则地组合起来,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材料不能盖房子,没有词汇当然不能遣词造句。材料越丰富,越容易建造出美丽多样的房子,同样,词汇掌握得越丰富,就越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各种思想感情。词汇反映着社会和语言发展的状况,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就一种语言来讲,其词汇越丰富发达,语言本身也就越丰富发达,表现力也就越强。因此要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就必须认真学习该语言的词汇,有意识地积累词汇,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搜集、记录、汲取、熟悉和巩固词汇。

词汇与语音和语义有着本质的不同,这是因为,语音和语义的构成成分是单一的,而词汇既有语音属性,又有语义内容,而且除了有其自身规律外,还要受语法规则制约,没有语法规则而只有建筑材料,是无法构建语言这座大厦的。

词汇分为语言体系词汇和言语词汇两大类,下面分别讲述。

1.4.2 语言体系词汇

语言体系词汇是某种语言里全部词和固定词组的总称。固定词组和词的功能相同,在句子中起着词的作用,是词的等价物,但形式不完全相同。

1.4.2.1 词

词是词汇中最基本的单位,也是语法分析的基本单位之一。任何一种语言的词的数量是巨大的,远远超过其固定词组。

1. 词的定义

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单说单用)的最小音义结合单位。独立运用就是词可以单独造句(做句子成分)、单独回答问题或单独起语法作用。词不仅是音义结合单位,而且受语法规则支配。每个词均由语音、语义和语法三个要素凝聚而成,具有语音形式、语义内容和语法规则三重属性。

词有指称和组合的功能。指称功能指词是一种用来表示客观事物及事物间关系的符号;组合功能指词的语法功能,词作为句法结构的基本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语法属性及其语法功能组成词组和句子。

词由语素构成。语素是语言中不能独立运用的最小音义结合单位。一些语素从不同层面来说,具有“语素”和“词”两种身份,进入句法结构时就成为词。这种语素能够独立成词,其本身既是语素,又能充当词,称为成词语素,也叫自由语素,例如“分、近、天、人、跑、物、大、我、谁、又、葡萄、橄榄”。除成词语素外,其他语素不能独立运用,不能直接做句法成分,而只有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才能做句法成分。这种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称为不成词语素,例如“伟、奋、民、语、境、型、荣、固、阐、瞰、阿、子、性、家、者、儿、化”等。

词能够独立运用,而语素不能,这是词与语素的重要区别。词不能扩展,即在词的不同构成语素(包括成词语素)之间一般不能再插入别的成分,例如“科学、邮件、故宫、美好、优秀、国家、推荐”等词均不能被拆开。这就涉及词与词组如何区别的问题。词组由词逐层组成,和词一样也表示一定的意义,也是造句成分,可以单用,多数能单说,但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因此,词和词组的区别在于是否为最小单位:词组可以分离,中间常可以插入别的成分,既可以扩展,也可以进一步拆分为词,而词不能分离,分离后即使还是词,也不再表示原来的意思了。

2. 词的构成方法

词的构成方法即构词法,广义上指一切新词的构造方法,狭义上指由语素组合成词的方法,与语法的关系更加密切。广义构词法涉及很多方面,与词汇学的关系更加密切,分为语音构词、语义构词、语法构词。

1)语音构词

语音构词主要指由模拟自然的声音来构成新词。例如:汉语中表示动物名称的词“蛐蛐、蝈蝈”,表示动物叫声的词“哞、咩”,纯粹模拟自然声音的拟声词“呼呼、哗啦”;英语中的“bomb”(爆炸声、轰炸声)、“tick”(钟表走时的声音)、“tinkle”(叮当声)、“patter”(吧嗒声)。

2)语义构词

语义构词指由旧词的语义滋生、分化,即词义的比喻、借代等方式,或词义的联想来构成新词。这是一种历时造词之法。例如:汉语中,由“信”(诚实)引申为书信、信息,由“杜鹃”(鸟名)联想到“杜鹃”(植物名、花名);英语中,由古英语“boc”(榉木)通过借代(用材料指物品)引申为现代英语的“book”(书),由原始日耳曼语“tu:naz”(篱笆、围墙)引申为现代英语的“town”(市镇)。

3)语法构词

语法构词指通过语法手段来构成新词,包括由狭义构词(复合构词、派生构词)构成合成词和由转化构词(变性转化构词、变形转化构词)构成单纯词。

(1)复合构词。指两个语素(指词根,下同)以句法关系为手段组合成新词,又叫句法构词,分为主谓式、偏正式、支配式、并列式、补充式。

主谓式又叫陈述式,前后两个语素分别表示被陈述事物和对该被陈述事物的陈述。例如:汉语的“民主、日出、自动、性急、祖传、心酸、学问、法治”;英语的“earthquake、sundown、chill-casting、heartbeat、headache”。

偏正式又叫修饰式,前一语素表示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修饰限制后一语素,后一个语素表示被修饰限制的事物或动作行为,前后语素形成定中关系或状中关系。例如:汉语的“小说、气功、重视、回顾、汽车、语法、科学、腾飞、笔直”;英语的“sunflower、girlfriend、greenhouse、blackboard、checkrail、deep-sea、checkroom、detectophone”。

支配式又叫述宾式、动宾式,前后两个语素分别表示动作行为和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例如:汉语的“司机、美容、投资、干事、注意、有限、起床、动人、写作、开机”;英语的“pickpocket、breakwater、transfigure、driving-trailer”。

并列式又叫平行式、联合式,前后两个语素分别表示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事物、性质或动作行为。例如:汉语的“体制、美好、美丽、反正、光明、科技、开关、是非、忘记、利害”;英语的“downfall、deaf-mute、on-off”。

补充式指后一语素补充说明前一语素。例如:汉语的“提高、指正、合成、改进、扩大、缩小、说服、延长、聚合、抛光”(前一语素表示动作,后一语素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车辆、书本、枪支、人口、纸张、船只、房间、文章”(前一语素表示事物,后一语素表示事物的单位)。

(2)派生构词。又叫附加构词、加缀构词,指在词根上附着词缀构成新词。根据词缀位置的不同,分为前缀+词根,如汉语的“老虎、小李、初一、第十、阿姨”,英语的“subway、unfair、dislike”;词根+后缀,如汉语的“桌子、木头、歌儿、作者、绿化、善于、创新性”,英语的“teacher、friendship、realism”;中缀放在词中,如汉语的“古里古怪、吊儿郎当”,菲律宾旁托语的“kilad”(红的)加上中缀“um”变成了“kumilad”(红了);几种词缀同时出现,即多重派生,如汉语的“泛美主义、超导电性”,英语的“inter-nation-al、un-friend-ly”。还有由词根和一个叠音后缀组成的三音节合成词,例如汉语的“红通通、水汪汪、喜洋洋、笑眯眯、白皑皑、赤裸裸”等。

(3)变性转化构词。指由语素的结构不变而词类功能发生变化来形成另一类词。在印欧语中,词的基本形式不变,但其语法形态随着词类不同而变化,最终形成了新词。比如一个语素本来表示事物,词类上是名词性的,但在成词时,不但形成了名词,而且形成了动词,如“ring、book”可以是“a ring、a book”(名词)和“to ring、to book”(动词)。现代英语中由这种方法形成了很多名词和动词,有时很难说清名词和动词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汉语中这种构词法更加普遍,如“确定”(形容词、动词),“开始”(名词、动词),“早”(名词、副词、形容词)。汉语没有形态变化,此类现象称为词的兼类。

(4)变形转化构词。指把原来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而形成新词,分为逆序成词和缩略成词。逆序成词是把原来只有合成形式没有单纯词形式的词反向截取其中一个语素再形成单纯词,如英语中的“beggar”(名词)可分解为两个语素“beg”和“ar”,其中“ar”可看成是表示名词意义的词缀,而“beg”原来并不是成词语素,后来从“beggar”中截取了这个语素形成了“beg”(动词)。缩略成词是经过缩略而凝固为典型的单纯词,如英语中的“radar”来自“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laser”来自“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但这种词与平常的缩略语(字母词)完全是两回事,如英语中的“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IMS”(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都是缩略语,还没有定型为单纯词。

3. 词的分类

词汇可以理解为是由不同层次的词聚合而成的一个系统,这种聚合是以不同身份、从不同角度进行关联而成的集合。每个词汇单位犹如词汇系统这张网上的结点,其触角伸向四面八方,同其他词汇单位发生着种种联系。因此词汇系统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成不同子系统,其子系统就是各种各样的词汇聚合类,如形式聚合类、意义聚合类、功能聚合类、来源聚合类等。分类角度不同,子系统间可能会有重叠交叉。

形式聚合类指按词的语音或书写形式所形成的词汇子系统:按语音形式形成的称为语音形式聚合类,按书写形式形成的称为书写形式聚合类。前者可分为单音节词、多音节词等,后者分为同形词、异形词等。

意义聚合类指按词的意义所形成的词汇子系统:可分为同义词、反义词,单义词、多义词,上位词、下位词,褒义词、贬义词等。

功能聚合类指按词的功能所形成的词汇子系统:按词汇单位的作用分为基本词汇、一般词汇,按使用频率分为常用词汇、非常用词汇,按使用范围和群体分为专业词汇、非专业词汇,按使用场合分为口语词汇、非口语词汇,按语法功能分为实词、虚词。

来源聚合类指按词的来源所形成的词汇子系统:分为古语词、新词、方言词、外来词、同源词、同根词等。

1.4.2.2 固定词组

1. 固定词组的定义

固定词组又称固定语、固定短语、固定词语,指具有固定构成成分和结构关系及完整意义的词语。它虽然是由词组合起来的,形式上比词大,但在语用中相当于一个词,人们运用它就如同运用词一样,把它作为一个词汇单位,做句法结构成分。因此固定词组是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是词的等价物,也是句法结构的最小单位。但与词相比,它在语用中明显呈现出结构定型和意义完整两大特点。

结构定型指固定词组中词与词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前后顺序是一种特定的固定组合形式,其结构形式不能改变。这种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不能颠倒原有成分,如“手忙脚乱”不说写成“脚忙手乱”,“朝思暮想”不说写成“朝想暮思”或“暮思朝想”;②不能替换原有成分,哪怕用意义相近的成分替换也不可以,如“挖墙脚”不说写成“拆墙脚”或“挖墙根”,“想入非非”不说写成“思入非非”或“念入非非”;③不能插入或删减成分,如“念念不忘”不说写成“念念不能忘”,“非亲非故”不说写成“非亲故”。

意义完整指固定词组的意义不是构成成分意义的相加,而是经过约定俗成有一个准确的整体意义,主要有特殊的比喻义和引申义。例如:汉语中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是“自己的脚被自己搬起的石头给砸了”,而是用来“比喻自作自受,自食其果”;英语中的“break the ice”不是“将冰打碎”,而是比喻“打破沉默”或“打破僵局”。

2. 固定词组词汇

固定词组词汇是由固定词组组成的词汇系统,一般包括专有名词和熟语。专有名词用几个词语的组合来表达名称,如“脱氧核糖核酸”“国际标准化组织”“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等。这类名词不管有多长,其作用相当于一个词。专有名词通常有缩写形式,如“清华大学”缩写为“清华”,“国家标准”缩写为“国标”,“脱氧核糖核酸”“国际标准化组织”“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分别缩写为字母词“DNA”“ISO”“PRC”“TOEFL”。熟语是常用的定型化了的词语,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俗语、歇后语、格言。

1.4.3 言语词汇

言语词汇指个人(或特殊领域)运用语言体系词汇而形成的可偏离语言规范、有别于语言体系词汇的词汇。它既可就某个人或某部作品而言,也可就一个特定语境而言,如呆傻语词汇、新鲜网络词汇。任何人不可能把一种语言体系中的所有词汇变成自己言语中的词汇,多数人甚至每个人又都能制造和运用语言体系中所没有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