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言之有序”有何近路子?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指出,“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意为语言表达忌颠三倒四,构思文章贵条理井然。一篇受人青睐的议论文,除了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外,还必须做到“言之有序”。所谓“言之有序”,就是行文要条理清楚,思路明晰,布局合理,章法严谨。学生作文常犯的毛病就是“言之无序”:或思维混乱,东拉西拽;或前后矛盾,主次不分;或漫无中心,一盘散沙;或把段落简单相加,缺乏严谨。对此,如果执教者授以“昏昏”之法,学生就很难获得“昭昭”之术。或问:“言之有序”有没有近路子?回答是肯定的。既然生活中有近路,那么,作文为什么就没有近路呢?兹述几条近路,试之立竿见影。

近路子一:学会“三点论”。数学中有“一点定点,两点成线,三点成面”,我们可以假借这个点、线、面的原理来指导学生训练议论文的谋篇布局。一篇议论文,除了有一个中心论点外,还应有几个支点,而这几个相对独立的支点,相生互补,共同支撑着总论点。这样的文章才能具备多层次、立体感的效果。“三点论”是一套快速而有序的组织材料的逻辑技巧,它可使行文眉目清晰,条理井然。

我们知道,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社会生活中的“三点论”,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有益的启示。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善假于物”,让社会生活中的“三点论”为作文助力。例如:

①时间上的“三点论”:过去、现在、未来;初期、中期、后期;昨天、今天、明天等。

②地点上的“三点论”:大陆、香港、台湾;家中、公司、市场;学校、家庭、社会等。

③人物方面的“三点论”:自己、亲人、朋友;买方、卖方、中间人;古人、今人、未来人等。

④其他方面的“三点论”:原因、经过、结果;生理、心理、情理;人性、道德、法律等。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留心表达实践中的“三点论”。老实说,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的“三点论”,如果借鉴得法,完全可以“给力”于作文。例如:

①下面,我就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其次……;再次……

②我想从人性、道德和法律三个层面进行阐述。从人性上看……;从道德上说……;从法律上讲……

③我就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部分进行论述。过去……;现在……;未来……

④我们的人生须走好三步棋。第一步棋……;第二步棋……;第三步棋……

⑤我们要对三个方面表示忠心的感谢。领导的关心,我们忠心地感谢!……人民的支持,我们忠心地感谢!……国际社会的援助,我们忠心地感谢!……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发现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在首段扣题并表明中心论点后,就信马由缰地跑下去了:有的文章段内句群之间缺乏联系,就是段与段之间也看不出时间、空间、事理方面的逻辑联系;有的在文章前面说过的话,隔了一段又重说;有的文章每段的首句,也不是领起全段的中心句。这些都很难让人一下子看清文章的脉络和主旨。如果执教者引导学生掌握了“三点论”的要领,学生就可以按照这一模式来布局文章腹部。“三点论”的要领是:围绕中心论点设立三个支点,让文章腹部呈现一种并列式结构,从“平行”的几个方面破解中心论点的若干内涵,对中心论点起支撑互补作用。当然,也可以采用层递式结构,让几个支点形成相因递进关系:有“一”,才有“二”;有“二”,才有“三”。所设支点,应准确凝练,多用短句,一般置于段首,领起全段,以示醒目。

比如,有位同学写《面对历史》一文,文章开篇先亮出中心论点,即“过去的已成为历史,历史能为人们提供借鉴,所以我们应该面对历史,从中获益,帮助我们登上成功的巅峰”,之后依次分解出三个支点,即分论点:

这三个支点,各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心论点的内涵,对其进行诠释;它们是中心论点的支撑点、辐射点和互补点。正是这种“三点论”式的行文层次,给人以章法清晰、一目了然之感。

近路子二:学会拟提纲。作文时编拟提纲,是做到“言之有序”的有效方法。而学生拟提纲的能力,只有反复训练才可获得。所谓拟提纲,顾名思义,就是在下笔成文之前,先要有一个通盘考虑,把行文的大致框架开列出来。正如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所说,写文章好像“工师之建宅”,当把砖瓦木料准备妥当以后,动工兴建之时先要有个设计,“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如果事先不做周密安排,材料和观点杂沓散乱,就好像一堆砖石木料钢筋水泥不能筑成一座外观美丽、建筑坚固的高楼大厦一样,也不能写成一篇内容和形式完整结合的文章。而训练学生拟提纲的过程就是在训练学生厘清文章思路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曾在《和老师谈写作》中谈道:“详细的提纲就跟成篇的东西相差不远。提纲越详细,也就是想得越清楚,写成整篇越容易,只要把扼要的一句化为充畅的几句,在需要安榫的地方适当地接上榫头就是了。”譬如有位同学写《拒绝平庸》一文,编拟了如下提纲:

有了这样清晰的提纲,习作者就可循纲作文,一步一步写下去,在行文过程中,可不断完善所拟提纲之不足,这样写出的议论文,就不至于“言之无序”、杂乱无章了。

近路子三:学会总分总。议论文从论述的过程来看,其基本结构形式是“引论—本论—结论”;或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章于开头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腹部则摆事实,讲道理,分析论证自己见解主张的正确性;最后推出结论,呼应文首,强化论点。这种论述过程一般是由总到分再到总;如果学生循着这种思路去写,文章就显得有条不紊,逻辑严密。

这里,有一种“总分总”模式值得让学生练练,那就是起承转合法。起承转合乃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顺序,因其曾走向了极端,故一度被打入了作文“冷宫”。现在,如果不带偏见地看待起承转合,它对写作议论文还是大有裨益的。

起承转合法,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一面到多面,由外观到内涵,逐渐深入,逐渐明白的。这一过程,有浅有深,有曲有折,有阶段性,其间已蕴藏着起承转合这一法则。起承转合在文章中起到行文严谨、事理清晰、浑然一体的作用。对此写作方法的基本要求是:

起——端出观点,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深思;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

承——承上阐发,或正起反接,或正接反起;不拘一格,以顺畅为妙。

转——转折拓展,或一转,或两转,或三转;愈转愈深,以进层为上。

合——总结全文,或揭示题旨,或发出感召;强化题旨,以有力为胜。

起承转合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文意相贯、浑然不可分割的整体。起中有合,合中有起,首尾扣合;承与转兼顾起合,上下勾连,一脉相承。四者之间互相依存,互为作用,体现着很强的辩证逻辑关系。

为文忌杂乱,佳作贵有序。指导学生练习“言之有序”,上述三条路子,条条堪称捷径,若走熟了这些“近路子”,其议论文跻身高档大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