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五:不跟孩子一起“玩”

我是坚决反对家长有事没事把孩子带在身边的,但绝大多数家长尤其是当妈妈的,恨不能24小时把孩子拴在自己的裤腰带上,你说,家长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还想不明白,整天在家对着孩子唠唠叨叨的家长们,到底是什么想法?是觉得唠唠叨叨是教育法宝呢,还是家长自己天生就好这一口?

不妨从孩子的角度,来看看当爸爸妈妈的所作所为。

既然家长有那么多时间絮叨孩子,那为什么不能自己学点什么,让自己忙起来,给社会作点小贡献,再不济,家长自己关上房门,听听音乐,陶冶下性情,就算训孩子,也要有个靠谱的理由,别整天围着孩子瞎转悠。

北京一网名为“卉”的妈妈,有个14岁的女儿在上私立中学(就是俗称的“贵族学校”)。某个周末,学校发动学生打扫教室卫生,学校美其名曰“劳动课”,这位不太愿意劳动的“公主”女儿就向老师说“自己不舒服”,希望老师免了自己的劳动课回公寓休息。

老师同意了。于是,这个女孩就一个人回到公寓玩起了手机。

恰巧,这一幕被路过的校长看到了。校长很纳闷:今天是全校的“劳动课”,怎么有学生在宿舍玩手机呢?当然,碍于身份,校长是不可能直接冲进公寓,“提审”学生的。照例,这件事情需要女孩的班主任老师调查清楚,之后给校长一个回复。

班主任老师召集全班同学开会,并把整个事件完整叙述了一遍,最后请这女孩说明到底是什么情况,是真的“不舒服”,还是在撒谎。

这个女孩整天跟妈妈粘在一起,早已习惯于让妈妈遮风挡雨,哪里有独自面对的勇气。情急之下,她只好偷偷打电话向妈妈求救。

妈妈很生气,但还不能发作,用她自己的话说,“不敢得罪老师,怕老师给孩子小鞋穿”,但自己又咽不下“老师当众羞辱女儿”这口气,还是决定打电话问个究竟。

老师告诉这位妈妈,她的女儿很有可能是为了逃避劳动而谎称自己不舒服,目前这件事情正在调查中,并且简要地把事件通报给了这位妈妈。

妈妈强调说,既然老师都准假了,就不要再去追究孩子是不是撒谎了。孩子心理比较脆弱,老师应该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妈妈,与妈妈协商处理这件事情,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当众质问孩子是不是撒谎,让孩子很难堪,自尊心很受伤害。

很显然,妈妈的意思是说,老师不问清楚理由就准假,那责任就该老师承担,与孩子无关。

但凡当过老师的人都知道,女学生所谓的“不舒服”包括例假在内的很多现象,一般女学生请假老师基本都会同意,尤其是男老师不需要问具体事由就会同意。这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基本常识。

再者,孩子是去学校接受教育的,当妈妈的百般护着、宠着,那还去学校做什么呀,干脆给“公主”配个保姆在家伺候着得了。

咽不下这口气的妈妈,于是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不厌其烦地发到了“妈妈群”,消息也推送给了我,希望我谈谈看法。

于是,我问这位妈妈两件事。

第一,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不是中下游,或者干脆就是倒数了。

第二,孩子是不是有时间就和妈妈“耗”在一起。

这位妈妈很吃惊,说她从未和我接触过,怎么会知道她和孩子那么私密的事情。

我开门见山告诉她,中国不是欧美式的精致典雅,毕竟是一个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即便是标榜培育贵族气质的“贵族学校”,充其量也就是建在大农村里的一个“隔间”。所以,中国教育就是粗线条的教育,你别奢望无声细雨、幽思绵绵的关怀和呵护。

再说,孩子是去接受教育的,不是去享乐的。孩子目前的情况,已经基本宣布学业无望了,如果再不刻意离孩子远点,孩子长大了,估计连自理的能力都没有。

光说别人,忘了我自己了。

“老爸,有时间吗?我想跟您说说夏令营的事。”儿子敲开我的房门,探进一张可爱的笑脸。

“抱歉,儿子,我在看一份重要的材料,着急用。你的事,还是等咱们的法定‘半月谈’时间吧。”我装作很着急的样子,拒绝了儿子谈谈的提议。

我所说的“半月谈”时间,就是每逢偶数周周五晚饭时间(两个星期),我无论再怎么忙,也要和孩子座谈或者边吃边聊15分钟,或者饭后回家和孩子一起散步15分钟。其余时间我和孩子各忙各的,谁也不干涉谁。

平时即便没有更多的事情,我也不会待在家里。习惯忙碌的人,一刻不能闲着,不然会觉得无聊。事实上,我有很多时候完全可以回家吃饭,甚至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吃饭,一起外出购物,可是,我宁可选择自己在办公室待着,或者约下久未见面的好朋友随便吃喝,也不愿意回家。因为,我有我自己的生活圈子,生活内容,不能因为有了孩子,就要取消我本来生活中的所有内容。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几个亲人活着的,更不可能把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这么几个人身上。他需要家庭之外更精彩的世界,所以我同样会鼓励他不要恋家,“家只是用来睡觉、养精神、补充体力的地方”,“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家之外的地方”。

当然,我还“藏”了个心眼。

人们常说,“近处无风景”。大意就是说我们总是不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就像爱好旅游的人心中最大的梦想,永远都是去看远方的一处风景,而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居住的这座城市,同样也是别人心中的一个梦。

我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把自己的家收拾得很光鲜、整洁、温馨、可人,但是为什么几年之后,我们对家的环境依然不满意,还是想着再重新装修或者干脆卖掉换房。这首先是“熟视无睹”的人的本能在作祟,再就是人们总想象着未来的会比现在的更好。

我们给孩子的这个“家”也是这样的。请不要把孩子封闭在一个爸爸妈妈为他刻意构建的看着很不错的环境当中,他(她)也会对家的环境产生不满。如果你鼓励他(她)到家之外去玩、去疯、去学习、去干什么都成,这样的孩子,其实对家会更依赖和珍视。

还有一句俗语是这样说的:再好吃的东西吃多了也会腻,再好听的话听多了也会烦。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孩子已经被唠叨得不耐烦了,当家长的还在补充自己的絮叨:“孩子,听话。妈妈都是为你好!来,就着这块巧克力,把妈妈这句话咽下去。”

考虑到孩子“越容易得到的越不珍惜”的心理,每当孩子要求和我对话的时候,我总是推三阻四,极尽不配合之能事,把任何内容的谈话全部推到我们约定时间去谈,久而久之,“半月谈”成了孩子最看重也最盼望的“父子面对面时间”。

在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之后,随着孩子知识面的拓宽,“半月谈”的时间,其实已经从最初设定的15分钟自动延长到了30分钟,但孩子还是感觉意犹未尽。正应了那句修改后的广告语:“分秒酣畅,意犹未尽”。这不是形容热恋中的情人的,而是对话中的父子!

很多家长问我,您和孩子的“半月谈”都说些什么?短短的15分钟难道蕴含着什么秘密?为什么他每天都对着孩子说几个小时也没有发现有什么作用呢?

以下记录的是在孩子上小学五年级的一次“半月谈”梗概,供家长参考。

时间:2006年5月的一个星期五的下午

地点:青岛市浮山后社区广场

人物:儿子和我

爸爸:儿子,两个星期了,有什么着急跟我说的?

儿子:太多了,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了。

爸爸:那就先从急的或是相比之下更重要的开始呀,反正我只有15分钟哦!

儿子:学校要成立一个乐队,班主任老师推荐我去学单簧管,所以要买单簧管,800块。我请奶奶查了我的“压岁钱”账户,还有2000多块,足够了。现在请您决定,我是不是要去学呢?

爸爸:我想知道你的答案。这道选择题是这样的:班主任老师让谭天去学单簧管,请问谭天认为“正确”的答案是什么?

① 班主任给的任务,必须去学,不学不好交代;

② 多一个特长,说不定将来可能是很著名的单簧管演奏家呢;

③ 不会占用学习时间,不会影响学习热情,只是多点乐趣。

儿子:我选③。

爸爸:那为什么不是①或②呢?

儿子:班主任给的任务也要考虑到我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我认为任务不适合的话,我也不会接受。我一直希望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就算我有艺术方面的天赋,我也不会走这条路的。但就算我将来成了科学家,也不可能整天待在实验室里吧,还要娱乐什么的,单簧管也算一个吧。

爸爸:既然你考虑得那么清楚,我同意。你回来跟奶奶去商谈钱的事吧,那是属于你可以支配的钱,自己做主。现在,你已经使用了我们谈话的9分钟时间了,你还有差不多6分钟的时间,请问接下来的问题是什么呢?

儿子:老师说下星期二开家长会,最好是爸爸妈妈都参加,实在忙不过来就让爷爷奶奶去。

爸爸:那你是什么想法,要我去?

儿子:我估计还是跟以前一样,是奶奶去吧!你不是说家长会你不参加的吗?

爸爸:我就等你毕业时,去参加一场盛大隆重的毕业典礼,所以你可千万不要随便邀请我去学校呀!

儿子:我明白。等毕业时,我将大放异彩、大功告成、大获全胜、大红大紫、大名鼎鼎、大地春回,让您大为感叹、大开眼界……

爸爸:今天的“半月谈”到此结束,我们下次“节目”再见。儿子,再见!

儿子:这么快呀,我的成语还没说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