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瑶华为什么不敢看《红楼梦》
- 大家小札系列(全集)
- 吴承学 曾扬华 刘烈茂 张国风 梁守中
- 1263字
- 2019-11-27 17:09:15
清代宗室有一个叫永忠的人,他写了三首赞咏《红楼梦》和吊怀曹雪芹的诗,题目叫作《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在这个诗题上有一个号瑶华道人的人写了几行字的批语,道是:
此三章诗极妙。第《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之久矣,而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也。
《红楼梦》问世之后,对待它有各种各样的态度,绝大多数人是喜爱,赞扬它,少数封建卫道者和统治阶级是诬蔑它,要销毁它,把它视为洪水猛兽。但也有极个别的人是一方面喜欢它,另一方面又害怕它、不敢看它。瑶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虽然说他不想看它,但却“闻之久矣”。这个“闻”字值得玩味一下。所谓“闻”,就是听到过。单独这么一个字,未免太笼统了,因为它既可以是只听到过有这么一部书,也可以是听到了该书的一个大体轮廓或某些不连贯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但也可以是听到得很详细、具体。从他认为永忠的三首诗写得“极妙”并提笔作批来看,他的所“闻”应该是后一种情况,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了解,是很难这样对别人的评语再作评议的。而他的“闻之久矣”则更增加了这种可能性。同时,从他“此三章诗极妙”的批语来看,即就他所“闻”的《红楼梦》的内容来说,他也是喜欢这部书的。
那么他为什么又“终不欲一见”这部书呢?这是因为他就他所“闻”的内容来看,认为这是一部不能在现实社会中公开传扬的书,而且十分担心其中有“碍语”。那么什么叫“碍语”以及它为什么如此可怕呢?所谓“碍语”,就是指有违碍统治者利益的带有政治含意的各种触犯时忌的话语。曹雪芹极力声言他书中所没有的那种“伤时骂世”“干涉时世”的话就都是“碍语”。事实上,在清代“碍语”的内容是包含得非常广泛的,一部书,一篇文章,一句话及至一个字都有可能成为“碍语”。因“碍语”致祸杀身的,则不仅仅是它的作者,甚至作序的、刻书的、卖书的、读书的都可招来灭顶之灾。这种情况,在有关清代的文字狱档案中是记载了很多的。
瑶华,名弘旿,是永忠的叔父。而永忠则是康熙第十四子胤禵的孙子。胤禵是诸皇子中与胤禛(即雍正皇帝)争夺帝位最激烈的一个,失败后被禁锢到乾隆时才放出。永忠的父亲永明也终身赋闲,并教育儿子不要去追求功名,尽量远离现实,可以说是一个在“翻过筋头”的家庭中出生的人。瑶华能在他的诗上批字,可见关系不一般,自然也深知朝廷、也是他自己家族中的种种内幕,是一个十分敏感、富有政治头脑的人。正是这样一个人,以其所“闻”《红楼梦》的内容而估计其中有“碍语”,因而宣布“不欲见”它,实际是不敢看它。这种事实就给我们带来了两点十分有益的启示:第一,从中可见清代文字狱的严酷,皇室中人犹如此战战兢兢,其他的人与事情更可想而知;第二,《红楼梦》绝不是一部爱情小说,否则像永忠这样的人绝不会对曹雪芹发生“可恨同时不相识”的叹惜并“几回掩卷哭曹侯”,像瑶华这样的人也绝不会连看都不敢看了。永忠和瑶华对《红楼梦》真正含义的理解,特别是其中的政治意味,应该是比今天许多人更能体会得到的。其实,我总觉得瑶华曾经看过《红楼梦》的,“不欲一见”云云,不过是用来遮人耳目而已。
永忠和瑶华都是真正“解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