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大学810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7882字
- 2021-06-24 17:56:54
2008年广西大学810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A卷)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规模报酬
答:①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②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a.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f(λL,λK)>λf(L,K),其中,常数λ>1,生产函数为Q=f(L,K)。
b.规模报酬不变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f(λL,λK)=λf(L,K),其中,常数λ>1,生产函数为Q=f(L,K)。
c.规模报酬递减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f(λL,λK)<λf(L,K),其中,常数λ>1,生产函数为Q=f(L,K)。
③一般来说,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企业规模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当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之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这个阶段可能比较长,但在这个阶段之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
2引致需求
答:引致需求是由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派生需求”。厂商通过购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从中获得收益,部分地要取决于消费者对其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如果不存在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则厂商就无法从生产和销售产品中获得收益,从而也不会去购买生产资料和生产产品。由此可见,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又是“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答: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从理论上讲,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有条件的:①以技术不变为前提;②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变动为前提;③在可变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出现;④假定所有的可变投入要素都是同质的,如所有劳动者的操作技术、劳动积极性等各个方面都没有差异。
4科斯定理
答: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由斯蒂格勒根据科斯于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这篇论文的内容概括而成。其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西方学者认为,明确的财产权及其转让可以使得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趋于一致。以污染问题为例,科斯定理意味着,一旦所需条件均被满足,则污染者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就会趋于上升,直到与边际社会成本曲线完全重合,从而污染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将下降至社会最优产量水平。
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分派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效果的问题了。
5法定准备金率
答: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三大传统政策工具之一,是指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金额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中央银行对法定准备金率的规定,最初是为了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保护存款人的存款安全,以后逐渐把它作为控制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当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时,银行系统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度便下降。相反,当法定准备金率降低时,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便上升。因此,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收缩的措施;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扩张的措施,最终都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多少。
中央银行为了控制信用的过度扩张可以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它一方面减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用于贷款的资金,另一方面使得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减少,从而收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减少投资、抑制总需求;反之,当经济处于衰退和高失业时期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以增加货币供给、增加投资、刺激总需求。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它是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般市场经济的特征:一是经济关系市场化;二是企业行为自主化;三是宏观调控间接化;四是经济管理法制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其特殊性,这主要表现在:
①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目标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②在所有制结构上,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
③在分配制度上,要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体现效率与公平结合,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从而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④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从而有利于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1市场有效性条件是什么?
答:一个市场有效即有效率就是指该市场实现了帕累托效率。当社会中一些人的境况变好就必定要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时,这个社会就处在一种理想状态中。这种状态就是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用于判断市场机制运行效率的一般标准。则市场有效性的条件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条件为:
(1)交换的最优条件,它是指任意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商品进行交换的边际替代率都相同,即MRSXYA=MRSXYB。
(2)生产的最优条件,它是指任意两个厂商使用既定生产要素生产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产品转换率都相等,即:MRTSLKX=MRTSLKY。
(3)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它是指消费者对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等于生产者对这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即MRTXY=MRSXYA=MRSXYB。之所以要把MRTXY=MRSXYA=MRSXYB作为一般均衡的条件,是因为只有符合这一条件,才能使生产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又使资源达到有效配置。也就是说,当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它衡量生产一种商品相对于另一种商品的成本)等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它衡量消费一种商品相对于另一种商品的边际收益)时,有效率的产出组合就被生产出来了。
综上所述,当整个经济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样的经济必定是最优效率的经济,市场也必然是有效的。
2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哪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答: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又称自动稳定器或内在稳定器,其主要通过以下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地减少,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地下降。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经济衰退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可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反之,当经济繁荣时,失业率下降,人们收入自动增加,税收会随个人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可支配收入也就会自动地增加,从而使消费和总需求也自动地增加。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繁荣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高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由此认为,税收这种因经济变动而自动发生变化的内在机动性和伸缩性是一种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因素。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这里主要是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它包括政府的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当经济出现衰退与萧条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多,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就会相应增加,这样就可以抑制人们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当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费支出也会自动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与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也就减少了总需求的增加量。
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是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但是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本身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它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它们的总趋势。因此,还必须采用更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
3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及其克服。
答: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作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主要有:政府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利用市场信号。
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合约后,信息占优势的一方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损坏另一方,同时也不承担后果的一种行为,即市场的一方不能查知另一方的行动一种情形,又被称作隐藏行动问题。道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契约的不完备和信息的非对称性。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克服道德风险的方法有:风险分担,建立信用体系,同时加强对处于信息优势一方行为的监督和约束。
4家电行业属于什么市场结构?这类市场结构的厂商的需求曲线有什么特点?
答:(1)家电行业属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②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
③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2)①由于垄断竞争厂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产品的价格,即通过改变自己所生产的有差别的产品的销售量来影响商品的价格,所以,如同垄断厂商一样,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不同的是,由于各垄断竞争厂商的产品相互之间都是很接近的替代品,市场中的竞争因素又使得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具有较大的弹性。因此,垄断竞争厂商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是比较平坦的,相对地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厂商的水平形状需求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②垄断竞争厂商面临两类需求曲线,它们通常被称为D曲线和d曲线(如图1所示)。
需求曲线d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其他厂商的产品价格都保持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需求曲线D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且集团内的其他所有厂商也使产品价格发生相同变化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③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d和需求曲线D的一般关系为:
a.当垄断竞争生产集团内的所有厂商都以相同方式改变产品价格时,整个市场价格的变化会使得单个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d的位置沿着需求曲线D上下平移。如果市场价格下跌,则需求曲线d沿着需求曲线D向下平移;如果市场价格上升,则d曲线沿着D曲线向上平移。
b.需求曲线D和需求曲线d相交意味着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相等状态。
c.需求曲线d的弹性大于需求曲线D,即前者较之后者更平坦一些。这是因为d曲线反映了单个厂商的需求和价格的变动,而D曲线反映了整个市场的需求和价格的变动。
5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的动机是什么?
答: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的动机有以下三类:
(1)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由于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不是同步的,因而个人和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货币资金来支付日常需要的开支。个人或企业出于这种交易动机所需要的货币量,决定于收入水平以及惯例和商业制度,而惯例和商业制度在短期内一般可假定为固定不变,因此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所交换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越高,从而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
(2)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因此,如果说货币的交易需求产生于收入和支出间缺乏同步性,则货币的预防性需要产生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个人对货币的预防需求量主要决定于他对意外事件的看法,但从全社会来看,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
(3)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人们不将财富全部购买债券而持有无收益的货币,是因为人们想利用利率水平或有价证券价格水平的变化进行投机。在实际生活中,债券价格高低与利率的高低成反比。由于债券市场价格是经常波动的,凡预计债券价格将上涨(即预期利率将下降)的人,就会用货币买进债券以备日后以更高价格卖出;反之,凡预计债券价格将下跌的人,就会卖出债券保存货币以备日后债券价格下跌时再买进。这种预计债券价格将下跌(即利率上升)而需要把货币保留在手中的情况,就是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可见,有价证券价格的未来不确定性是对货币投机需求的必要前提,这一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利率越高,即有价证券价格越低,人们若认为这一价格已降低到正常水平以下,预计很快会回升,就会抓住机会及时买进有价证券,于是,人们手中出于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就会减少。
6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①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②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
③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①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搞两极分化;
②把消灭剥削看作是一个过程,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长期任务,逐步进行;
③对于将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方式和方法,邓小平同志也做过一些原则设想。
(3)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
②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③从长远来看,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④共同富裕是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一个历史过程,它不是同步同等富裕,不同于平均主义。
三、论述题(30分)
试论述通货膨胀的治理。
答: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对策有:
(1)需求政策
如果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总需求过度膨胀引起的,那么紧缩需求就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减少总需求的途径主要有:
财政政策的紧缩措施:①削减政府支出;②限制公共事业投资和公共福利支出;③增加赋税,以抑制私人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
货币政策的紧缩措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有时并不是指货币存量的绝对减少,而只是减缓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以遏制总需求的急剧膨胀。
(2)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是指政府制定一套关于物价和工资的行为准则,由价格决定者(劳资双方)共同遵守。其目的在于限制物价和工资的上涨率,以降低通货膨胀率,同时又不致造成大规模的失业。收入政策主要针对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收入政策的形式有:①以指导性为主的限制。②以税收为手段的限制。如果工资、物价增长率保持在政府规定的幅度之内,就以减税作为奖励;否则,就以增税作为惩罚。③强制性限制,即政府颁布法令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管制,甚至实行暂时冻结。
(3)供给政策
通过增加生产和供给可以避免单纯依靠紧缩总需求引起衰退的负面效应。要增加生产和供给,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减税。减税可以提高人们的储蓄和投资的能力与积极性。改善劳动市场结构的人力资本政策也是供给政策之一。
(4)结构调整政策
考虑到通货膨胀的结构性,应使各产业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从而避免某些产品(特别是某些关键性产品,如食品、原材料)供求结构性失调而导致物价上涨。对此,可以实行微观财政、货币政策,影响需求和供给的结构。
(5)政策的可信性
可信的、公开宣布的政策,如严格按名义GDP控制货币发行量,可以用较低的产出和就业减少为代价降低通货膨胀率。因为惯性的通货膨胀是以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为基础的。可信的货币政策可以使人们相信,一种意外的冲击不会引起持续性的通货膨胀,从而不会形成预期的通货膨胀。而在已经存在持续性通货膨胀,并且已经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的情况下,如果人们坚信政府会坚定地采取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则他们就会迅速调整预期,从而消除通货膨胀的惯性。
(6)促进竞争
在竞争性的市场中,任意提价的行为可以受到抑制。因此,取消或减少对竞争的限制,采取促进竞争的政策,有助于消除通货膨胀。例如,通过取消对一些部门的政府管制,实行反托拉斯法,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进入障碍等政策来增加国内产品市场的竞争性;通过取消或降低政府对最低工资的规定,限制工会的垄断力量,促进劳动市场的竞争;通过减少各种贸易壁垒,引入来自国外的竞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