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一、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

(一)民间文学的性质

1.民间文学的定义

(1)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2)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语言艺术。

2.文学的分类

(1)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古典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

(2)从体裁上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散文和剧本;

(3)从国别上可以分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

(4)从民族上可以分为汉族和苗族、壮族、白族、满族等许多民族的文学;

(5)依据文学作品的创作主体、流传方式以及其他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分为作家文学、通俗文学和民间文学。

3.民间文学的特点

(1)在漫长的历史中,人民在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也以独特的艺术方式创造了大量美丽动人的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歌谣等,人们统称为“民间文学”。

(2)民间文学作为一个民族共有的文化传统,固然包含了该民族各个阶层的共同创造,但从创作主体来讲,它主要还是占人口大多数的下层人民的作品,是相对独立于官方文化和作家文学之外的一种民间文化形态。民间文学不仅具有民族性,而且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

(3)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与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它是一种“活”着的、与时俱进的、始终保持着新鲜生命力的文化现象。

(4)民间文学创作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口语。

(二)民间文学的范围

1.主要体裁

一个民族集体创造和传承的口头文学,主要体裁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谚语、民间谜语、俗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

2.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的界限

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的范围界限常混淆不清,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将通俗文学统统看成是民间文学。另一种情况,是将个人取材于民间文学的创作成果,简单地看做是民间文学。

3.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异同点

(1)相同点

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形式上都通俗易懂。

(2)不同点

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俗文学则是个人的创作;

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主要以口语来创作和流传,通俗文学则是书面创作和流传;

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的创作,反映了整个民族或某一个群体的思想与情趣,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它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创作的动机多与商业因素相关,故其思想和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

当然,这些区别都是相对的,在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之间,很难划出一条截然异质的分界线,无论在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还是在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都存在着少量彼此交叉的“模糊地带”。“模糊地带”毕竟只是少数情况,绝大多数民间文学作品是可以明显地与通俗文学、作家文学相区别开来的。

二、中国民间文学的发生与发展

(一)中国民间文学的起源

1.外在特征

民间文学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口头文学活动。民间文学与生活文化混融一体,在生活语境中创作、传承和发展,至今仍是其最基本的外在特征。

2.原始形态的民间文学的三个方面

(1)建立在劳动节奏基础之上,渗透于生活各个方面的歌谣活动

原始歌谣:原始社会时期,先民曾经有过无数的歌谣创作,并且常与舞蹈相结合。

(2)宗教活动中与仪式行为相伴随的神圣叙事,人们今天称之为“神话”

神话是原始社会中十分繁盛的民间文学形式之一。神话的起源,既与先民们为争取生存而与大自然的斗争有关,也与人类心理的特定发展阶段联系在一起。人类在自己的童年时代,遵循着生存与自卫的本能,赤手空拳与自然搏斗,在自然的伟力面前感到惶惑、赞叹和神往。他们的原始思维还不能将自己与大自然区别开来,因此按照自己的形象,将种种自然力量人格化、神圣化,创造出了形形色色的神的形象,对其无比信仰和敬畏。由这种信仰与敬畏,他们又编出了许许多多关于神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神话”。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神话,只是远古时代的残存物。

(3)休闲时借以消遣的传说与故事

民间传说和故事:原始人平日的闲暇中,很可能会讲一些较为轻松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传说与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的神话逐渐衰亡,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逐渐成为民间文学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叙事作品。

(二)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遗产

1.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

(1)文献辑录。

(2)民俗活动。

(3)工艺美术。

(4)口头传承。

2.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遗产

(1)民间歌谣

中国民间歌谣不仅是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直接哺育了诗歌的创作。

(2)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叙事文学的源头。中国古代神话不仅铸造了中华民族最早的民族脊梁,而且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滥觞。民间笑话、志怪笔记、宗教传说与故事成为中国民间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说书艺人的讲故事活动“说话”和故事底本“话本”对中国小说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说话”也成为许多曲艺形成的起源。

(3)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珍品

西部和北方少数民族以《格萨尔》《江格尔》和《玛纳斯》为代表的英雄史诗群,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以《人类迁徙记》《阿细的先基》《苗族古歌》等为代表的创世神话系列,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广内涵的经典之作,它们只能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由全民族共同参与才能产生,由于这种条件现在已经永远一去不返,因而显得弥足珍贵。少数民族的传说与长诗,如《嘎达梅林》《阿诗玛》《孔雀公主》,少数民族的歌舞和格言谚语等,都是我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国民间文学事业的新发展

五四运动使中国民间文学的命运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主要表现在:

1.民间文学本身的转变

(1)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中国民间文学的未来产生种种疑虑。民间文学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民间文学正在无可挽回地衰亡,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民间文艺正走向复兴。

(2)民间文学三种类型:

原生态民间文学指现在仍活在民众口头和实际生活中的传统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正在逐渐衰亡。

再生态民间文学指经过整理和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视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转变形态后,重新走向千家万户,比以前传播更为广泛。

新生态民间文学指从当代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歌谣、谚语等。它们将不断涌现,恐怕永无枯竭之日。

(3)今天,民间文学在生活中的许多实用功能已经完全丧失或大大减弱。但是它的娱乐、反映社情民意等功能却得到了强化。

2.人们认识上的转变

(1)从1920年北京大学成立的歌谣研究会起,我国学术界已经有意识地将民间文学看做一种科学研究的对象而认真搜集了。

(搜集目的:一个是学术的,即将民歌作为民俗学的一种重要资料,以此来观察中国的社会;另一个是文艺的,即从民歌中引出将来的民族的诗的发展道路。)

(2)五四运动以后,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不断被引入中国。一些在国外学习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的留学生回国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他们将国外现代人文科学多种学派的理论方法传入中国,或培养学生,或开展研究,为建立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中国人文科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中国民间文学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在全国范围内采录民间文学的活动以空前的规模展开了。

(4)1950年3月,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

(5)文革期间,民间文学领域深受其害。

(6)1979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恢复活动,民间文学领域迅速出现繁荣的景象。

(7)1984年,文化部、国家民族工作委员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签发了《关于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通知》。

(8)进入21世纪,中国民间文学事业进入一个新时期。2003年开始启动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从2006年起,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将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9)近些年来,包括民间文学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进程中,也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五个方面:口头文学和语言;表演艺术;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民间知识和文化空间。

(10)当今世界处在人类文化从未有过的大交流、大汇通时代,多元文化在这个狭小的“地球村”中并存、冲突、沟通、互惠,每个人都不得不从自己的文化“根”中寻找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角色与定位。民间文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中最鲜明的符号,受到了来自政府和民间的共同重视。

三、民间文艺学的性质与任务

(一)民间文艺学的学科性质

1.民间文艺学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科学。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人民大众的口头文学创作,但不包含民间工艺美术和民间舞蹈。

2.从民间文艺学的学科性质来看,它是一门既具有交叉性又具有独立性的学科。

3.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关系: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生活文化传承的学问,民间文学也是一种集体传承的生活文化,因此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民间文学与民族学的关系:民间文学的研究是民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5.民间文艺学也需要紧紧依靠语言学,因为民间文学是以口语为载体的。

6.民间文艺学还与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关系密切。

(二)民间文艺学的国际性

1.民间文艺学是一门具有国际性的科学,在世界各国学者的共同推进下,这门学科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在世界学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吸引着千千万万的研究者。

2.英国是开展民俗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

在英国,研究民间文学的主要方法,早期是将民间文学看做原始文化遗留物的进化论方法,后期是将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发生着独特作用的社会现象的功能方法。

3.芬兰是当代世界民间文学研究活动的中心。

国际民俗学家协会、国际民间叙事研究协会和北欧民俗学会的会址都在芬兰。目前在世界上影响很大的历史地理学派,由于主要是芬兰学者们所创造和发扬的,因此也被称为芬兰学派。按照芬兰学派的方法编纂的《民间故事的类型》和《民间文学母题索引》,成为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书。

4.在德国,民间文学研究也有着辉煌的历史。

格林兄弟的童话研究、太阳神话学派、流传学派,在世界民间文艺学史上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国际民间文艺学研究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

5.在俄国,对民间文艺学的研究也很重视。

俄国民间文艺学家普罗普的《民间故事形态学》成为风靡一时的西方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奠基之作。以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民间文艺学家的马克思主义的民间文艺观,对新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6.日本的民间文艺学既汲取了欧洲的经验,又有自己的特色。

日本民俗学泰斗柳田国男专门分出“口承文艺”一支,提出了“重出立证法”“方言周圈论”,为民间文学的传承规律寻找依据。

7.在美国,民间文学也深受学者关注。

在美国,民间文学也深受学者关注,在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博厄斯带领下,大批学者进入印第安人地区进行人类学调查,出版了许多著作,其中记录了大量土著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并对这些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美国学者汤普森对芬兰学派作出了巨大贡献,扩充和修订了《民间故事的类型》,编出《民间文学母题索引》,成为民间文学研究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书。美国学者泰勒、道尔森、邓迪斯等,在不同历史时期成为美国民间文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为民间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间文艺学

1.中国关于民间文艺学的建设问题,早在20世纪30年代即已提出。

2.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成立给民间文艺学的发展带来了极好条件。1950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

3.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以后,中国民间文艺学受到“左倾”思潮的影响,片面强调民间文学的政治性,在理论研究上开始出现偏差。1966年以后的十年中,在极“左”路线的摧残下,民间文艺学研究完全陷入停顿。

4.1979年以后,中国民间文艺学理论研究迅速恢复、发展,在以“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为标志的采录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民间文艺学理论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5.现在,随着研究与讨论的不断深入,民间文艺学这门学科的具体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越来越清晰明了。

中国民间文艺学的主体包含六个部分:民间文学基本原理,民间文艺传承学,民间文学分类学,民间文学体裁学,民间文艺美学,民间文艺研究的信息学。

民间文艺学的两大分支:

a.民间文艺史学,它又可以分为民间文学作品发展史及民间文艺研究科学史两方面;

b.民间文学作品搜集整理的方法论。

6.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立足于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文献积累和新开掘的大量鲜活资料的基础之上进行理论探索;在研究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基本精神,兼容中国传统治学方法和国外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比较文学等学科的新成果。

(四)学习目的与要求

1.学习中国民间文学的目的

(1)丰富人们的文学知识;

(2)增进人们对中华文化(尤其是下层文化)和中国历史的全面了解;

(3)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

(4)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己的民间文艺学知识。

2.具体学习要求

(1)对中国民间文学各种体裁及其代表作品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学会民间文学鉴赏方法,具有分析民间文学作品的较强能力,增进文学和语言方面的知识。

(2)初步了解中国民间文艺学的理论体系、基本课题、研究方法及发展历史,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民间文学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3)初步具备从事民间文学工作的某些能力,如调查、采录民间文学,进行一些专题性的研究等,积极参与民间文学工作的一些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