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 圣才电子书
- 4113字
- 2021-06-11 09:10:37
第2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1如何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去研究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概况和特点?
答:(1)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分析,教育技术历史的发展概况是:
①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来把握教育技术的内涵
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从技术角度来看,教育技术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与观念形态的教育技术,它们构成了教育技术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实际上,这与教育技术发展史上的“媒体论”和“过程论”的观点相对应,而且涵盖了教育技术发展中出现的两个核心概念,视听媒体和系统方法,它们分别代表了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和观念形态的教育技术。这两个并行的发展方向此起彼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融合起来构成了教育技术学。
②从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来把握教育技术发展概况
在人类文明史上,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不论技术发展处于哪个阶段,它都包含物化技术和观念技术两方面内容。由于教育技术的发展起源于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所以可根据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将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划分为三个阶段: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以机电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并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分别简称为传统教育技术、视听媒体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技术。
(2)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来看,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特点如下:
①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这个时期的教育技术主要是指教育者的言语技巧和教学技能以及黑板、粉笔、图片、模型、实物等的运用。
②视听媒体教育技术是以各种视听教学媒体的使用为标志,初期只重视硬件的使用,后来逐渐重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在视听媒体物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观念形态的技术也取得辉煌的成绩,教育技术中的“过程论”的观点逐渐形成。这阶段的教育技术的领域既包括媒体又包括系统方法。
③信息化教育技术主要是指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处理为核心,并更加注重对人的作用。与第二个阶段相比,这个阶段教育技术有以下重要特点:
a.信息化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主要标志。
b.教育技术直接用于促进学习,而不仅仅是辅助教学;除了传统的教学设计外,还要考虑基于信息技术和建构主义理论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c.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方面有愈来愈强烈地应用需求。
2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答:美国教育技术产生最早,发展脉络清晰完整,在世界上影响也最大,其他国家均以美国的教育技术理论模式为借鉴。我国教育技术起步比较晚,且源于欧美的视听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积极吸取有益的理论成果。
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们国家应该像美国一样重视对教育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
(2)在教育技术的发展上,我们应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理论、发展理论,美国对教育技术的在各个不同阶段的不同定义体现了美国人对于理论发展的务实性。
(3)我们应该有一个类似AECT的组织,超越商业行为,组织优秀专家,持之以恒地发展教育技术理论。
(4)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技术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将科技发展的成果应用在教育之中,美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及在教育上的应用就是例证。
(5)我们还需要正确对待人本主义的思潮,美国在教育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与其所追求人本主义思潮不无关系。
3我国教育技术的特点是什么?当前我国教育技术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1)我国的教育技术理论是在移植欧美视听教育的基础上,经过改造与创新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结合我国的国情形成了我国教育技术自己的特点:
①我国的电化教育知识体系明显区别于国外的教育技术。它主要着眼于现代教育媒体如何服务于教学目标,如何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结构比较严谨,有自己的特色。
②我国的教育技术在坚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前提下,正积极吸收国外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技术。1990年代,我们成功借鉴了美国教育技术的核心理论——教学设计,并结合中国教育电化教育学科的特点,发展出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③我国的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建设。我国的教育技术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完整的教育技术科专业体系。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即使在教育技术最发达的美国也只是以研究生教育为主。
④教育技术的组织机构的发展。我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始终有严密的组织机构,通过国家意志、政府行为来推进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发展,在中央及各级地方设立电化教育研究机构、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和网络。
(2)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迅速,在理论构建和学科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认识上误区和研究方面的问题:
①教育技术观念中存在有误区主要有:
a.重电轻教。重视电教设备的维修与保管而轻视其发挥教学功能及作用。
b.重硬不重软。重视硬件建设忽略软件建设。
c.重教不重学。重视在教的过程中运用教育技术,而忽视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的支持与发展。
d.偏科技轻人文。重视技术水平考察而忽视人文修养,技术是双刃剑,需要人文素养的正确引导作用。
②教育技术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a.教育技术没有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独立学科。
b.教育技术研究力量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队伍。
4结合我国计算机教育应用和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谈谈你对构建向21世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理论框架的设想。
答:(1)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
①网络教育中的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
②网络教育技术与仿真技术的结合;
③网络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
(2)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理论框架的设想;
①全方位,多角度开放,扩大网络教育的开放程度;
②调整网络教育的办学结构,实现多层次的人才培养;
③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向受教育者提供全面的素质教育;
④加强与普通高校的交流、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⑤加速网络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实现体系化。
5结合实践,思考混合式学习思想对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
答:进入21世纪以来,混合学习即Blending Learning(或Blended Learning)在国际上被赋予新的含义并广泛流行,从而使国际教育技术界的教育思想观念经历了又一场深刻的变革,并促使教育技术理论进一步发展。从目前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混合式学习至少在四个方面对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1)对作为教育技术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的建构主义的反思。西方建构主义者为了标新立异,为了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划清界限明确宣示自己的认识论属于主观主义。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强调“意义建构”方式——更多地强调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但是事物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客观的,所以个人的知识必然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产物。由此可见,西方的极端建构主义者宣扬的主观主义认识论是完全错误的。不仅不符合客观事实,而且会把建构主义引导到否定“讲课、考试”等基本教学过程,甚至引导到削弱乃至否定教师的作用的斜路上去。随着Blending Learning新概念的广泛认同,对于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应该进行重新审视,抛弃纯主观主义,坚持以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认识论作为哲学基础(这也是一种Blended),这是教育技术理论能够健康发展的唯一出路。
(2)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认识的深化。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正在逐步进入第三阶段,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在进入这个阶段以后,信息技术就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全新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真正实现学校教育的深化改革,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论是目前国内还是国际情况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与目标都还未达到。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育信息化,不能总是“敲边鼓”,总是打外围战,而必须面向这个主阵地,打攻坚战。也就是既要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要把这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上所述,这是又一种Blended),而且这一目标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整合才能完成。
(3)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建构。认识到教育信息化要面向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要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这二者结合起来,这表明国际教育技术界思想观念在提高、在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要想让这种认识落到实处,还必须通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实施有效的整合才有可能。而这有赖于科学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强调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结构(这也是一种Blended,而且是意义更为重大,教育思想层面上的Blended)。实现这样的教学结构变革,就要彻底改变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作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而其核心则是要改变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这种事信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
(4)教学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西方建构主义的日益流行,国际教育技术界比较强调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强调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协作学习,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学习者特征分析,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近年来,随着混合式学习新含义逐渐被国际教育技术界所接受,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有其突出的优点,但也有自身的缺陷。所以目前教育技术界倾向于把“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形成“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这是一种更完善、更有效,也更适用于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利,对于学生健康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