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5文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11344字
- 2021-05-27 11:24:49
2010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5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请把答案按顺序写在答题纸上,并标明题号。
1.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________。
【答案】赫塔•米勒
【解析】德国女作家和诗人赫塔•米勒获得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有《我所拥有的我都带走》、《光年之后》、《行走界线》与《河水奔流》等。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
2.《老残游记》的作者是____,《孽海花》的作者是____。
【答案】刘鹗;曾朴
【解析】清末刘鹗的《老残游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它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对清廷官场的批判切中时弊、独具慧眼。清朝曾朴著的《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它以状元郎金雯青与名妓傅彩云的婚姻生活故事为情节主线,将30年间重要历史事件的侧影及其相关的趣闻轶事,加以剪裁提炼,熔铸成篇。
3.鲁迅的小说____以弗洛伊德学说解释创造的源起,曾以《不周山》为题收入《呐喊》。
【答案】《补天》
【解析】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第一篇《补天》写于1922年,曾以《不周山》为题收入《呐喊》第一版,是根据弗洛依德“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缘起”。
4.诗人李金发在国内出版的三部诗集《微雨》、____与____受到了法国象征派先驱波德莱尔德影响,革新了新诗写作的观念与技巧。四十年代初,____的问世,标志着冯至新诗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的全面成熟。
【答案】《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十四行集》
【解析】李金发在1925~1927年间,连续出版了《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等三部诗集,在中国新诗坛上率先把法国象征诗派的手法介绍过来,并以具有鲜明特色的创作引起了文坛的注目,被称为“诗怪”。由27首诗组成的《十四行集》,是中国新诗史上最集中、最充分地表现生命主题的一部诗集,它是一部生命沉思者的歌,它使中国现代诗歌第一次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
5.____在《现代》4卷1期上发表的《又关于本刊中的诗》提出要创作表现“现代的情绪”和具有“现代的诗形”的“纯然的现代诗”。
【答案】施蛰存
【解析】《现代》主编施蛰存在《现代》4卷1期上发表的《又关于本刊中的诗》是现代派诗歌的一个宣言。
6.徐訏1943年发表的长篇小说________,被列为全国畅销书之首,该年被称为“徐訏年”。
【答案】《风萧萧》
【解析】1943年3月,徐訏的《风萧萧》开始在《扫荡报》副刊连载,名声大噪。这一年被称作“徐訏年”。
7.《复活》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____。
【答案】聂赫留朵夫;马洛斯娃
【解析】《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马洛斯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8.代表泰戈尔诗歌方面成就的作品是____。
【答案】《吉檀迦利》
【解析】泰戈尔的《吉檀迦利》中描写对印度神的尊崇,用隐秘华美的语言对身形对人生自然的诗意描绘,他凭借《吉檀迦利》以及用美丽英文翻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9.作为欧洲近代文学萌芽的标志之一,但丁的《神曲》不用当时基督教世界通用的拉丁文,而用民族语言写成。它所用的民族语言是________。
【答案】意大利俗语
【解析】《神曲》中所用的语言,即是通俗的民间语言,却又不流于通俗,既是平凡的却又不失其诗意,使得《神曲》被普遍大众所接受,广为流传。
10.1830年,雨果的剧作《欧那尼》上演,引发了法国文艺界的一场大战,争斗双方的文艺派别倾向分别是____。
【答案】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解析】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斗争,即著名的“长发对秃头”的战斗,最后浪漫主义获得了胜利,结束了古典主义戏剧在法国剧坛的统治地位。
11.创作短篇小说《一个文官的死》的作家是____。
【答案】契诃夫
【解析】《一个文官的死》是契诃夫于1883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契诃夫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小说通过切尔维亚科夫这样的小人物,让人们看到了当时社会上小人物的奴性心理。
12.在后世被常州派词人推为有词以来成就最高的词人是____。
【答案】姜夔
【解析】常州词派兴起于清嘉庆初的词流派,以常州词人张惠言、周济为主要代表。张惠言、周济等常州词人推尊词体,倡意内言外之说,以比兴寄托充实词学理论,指导词的创作,形成了颇具声势的常州词派,其影响延续至清末。其词学理论初见于张惠言及其弟张琦合编的《词选》中。
13.《虬髯客传》里面塑造的主要女性形象是____。
【答案】红拂
【解析】《虬髯客传》属于唐代传奇。本篇写李靖于隋末在长安谒见司空杨素,为杨素家妓红拂所倾慕,随之出奔,途中结识豪侠张虬髯,后同至太原,通过刘文静会见李世民。虬髯本有争夺天下之志,见李世民神气不凡,知不能匹敌,遂倾其家财资助李靖,使辅佐李世民成就功业。
14.宋元话本《宣和遗事》是《____》的最初底本。
【答案】水浒传
【解析】《宣和遗事》是成书于元代的笔记小说辑录,结合了多个类型的笔记小说并以说书的方式连贯而成。宣和是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该书大概由讲述历代帝王荒淫误国开始,一直写到宋高宗定都临安为止,加插了宋代奸臣把持朝政致使生灵涂炭的故事,也为写梁山英雄聚义做了对照。因此成为《水浒传》的蓝本。
15.____是汉赋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答案】司马相如
【解析】司马相如,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上林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16.请填写上下句:
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答案】野渡无人舟自横;夜阑卧听风吹雨
【解析】“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唐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出自宋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文明戏
答:文明戏是中国早期话剧的别称,又称为“新剧”。文明戏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由天津曲坛上演十样杂耍演变而成。文明戏的内容不仅包括鼓曲和相声,而且有杂技、戏法和魔术。文明戏的剧目都是以清末民初期间民间流传的时事故事为题材。如《宦海潮》、《渔家女》和《锯碗丁》等。剧情大多是抑恶扬善,好人好报,恶人恶报,最终以大团圆结局收尾。
2.人的文学
答:人的文学是周作人在文学革命期间提出的文学观点,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章回小说
答:章回小说是明代产生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也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故事连接,段落整齐。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形成的,讲史以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战争为主,开始是口头讲述为主,由于不可能一次把一部历史故事说完,必须讲若干次,因此产生了分节讲述,每节用题目的形式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讲史和小说话本的合流,作家对民间创作的加工提高,就出现了章回小说。其实《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也就是章节回小说的诞生过程。
4.魔幻现实主义
答: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的一个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发端于20世纪30、40年代,在60年代达至高潮。它在植根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了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经验,将印第安人的传统观念、拉丁美洲的历史和贫穷落后的现实融为一炉,在故事情节中夹杂着神话传说、奇迹梦幻等超自然因素,运用现代主义文学象征寓意、联想暗示、时序颠倒等表现方法,展现一个魔幻与现实交织的文学世界,以此来表现拉丁美洲的独特现实,探讨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具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代表作家为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哑斯、占巴的卡彭铁尔和墨西哥的鲁尔弗,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为最杰出的代表作。
5.骑士文学
答:骑士文学是世俗贵族阶级的文学,产生于12、13世纪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它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盛行时代的产物。其内容主要描写骑士行侠冒险的经历和对贵妇人的爱情,宣扬“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具有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实生活和世俗享乐的积极意义,代表了中世纪世俗文学的主要成就。骑士文学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骑士抒情诗最早产生于法国的普罗旺斯,又被称为“普罗旺斯抒情诗”。骑士传奇中最为流行的故事是亚瑟王与圆桌骑士的冒险故事。骑士传奇的浪漫情调、离奇故事和爱情描写,影响到后世的浪漫主义文学,其围绕主要人物经历展开故事的结构方法,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内心活动的揭示,都为欧洲后世长篇小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阅读翻译题(共20分)。
(把这段话抄在答题纸上,再断句标点,并将划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白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白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媪火覆武其上蹈其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答:(1)断句标点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yǔ)发,以状语(yù)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2)翻译
①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
②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③假如是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④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
⑤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析“盛唐气象”成因。
答:“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基调高亢,“文质取半,风骚两挟”,形式完美,体裁皆备,风格明朗,技巧精纯,语言清丽,音律和谐。诗歌中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旋律——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他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
“盛唐气象”的成因主要有:
(1)从客观条件来说,唐代多样多彩的生活,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丰富的土壤。
唐代曾经是我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一百多年的开拓发展,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创造了对文化发展极为有利的环境,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也给文学带来了昂扬的精神风貌,创造了被后代一再称道的盛唐气象。同时,它也经历过安史之乱这样一场空前战祸,在士人面前展开了杀戮破坏、颠沛流离、灾难深重的生活。这样丰富的生活并不是每一个朝代都有的,这为文学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扩大了他们的视野。
(2)从文学发展自身说,唐文学的繁荣乃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已经朝着独立成科的道路迅速发展,骈体文把散文美的形式推向极致,同时也暴露了它的弱点。诗歌的声律形式已具雏形,将要影响我国千余年的一种新的诗歌体式已经呼之欲出。原有的多种文体的写作目的与写作规范正在发生变化,新的文体不断出现。这些都说明,魏晋南北朝文学已经为我国文学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做好了一切准备。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唐人创造了全面繁荣的一代文学。
2.简论民国旧派小说繁荣的原因。
答:民国旧派小说繁荣的原因主要有:
(1)时代的发展需求
随着上海等现代都市市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一部分读者已不完全满足于旧派通俗文学才在城市里酿成“穆时英风”的读书市场效应。新海派的产生,一方面占去了旧通俗文学的部分领地,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拓宽了大众文学市场。于是,这种由“雅”及“俗”的形势,必然刺激旧派通俗文学。
(2)通俗文学自身的发展
随着新文学部分地“俗”化,通俗文学在向新文学和外国文学定型的模式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品位,反过来由“俗”及“雅”。张恨水、刘云若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雅俗互动的过程并不平衡:通俗的“雅化”是悄然进行的;新文学争夺大众的声势在抗战以前“雷声大,雨点小”;张资平等的“俗化”受到严厉斥责,被认为是新文学的“堕落”;而当时北方的京派文学却我行我素,不受市场牵制,执著于它的纯文学化的努力。就在这样的形势下,通俗文学进入它的新旧转换的阶段。
(3)以张恨水为代表的通俗作家的努力
张恨水其时发展成为社会言情小说的集大成者。经过自觉改革,创立了现代性的章回小说体式,他也就成了现代通俗文学的大家。这是由张恨水的独特立场所造成的。一方面,他的文学观念里始终不放弃章回小说的形式和通俗文学的娱乐性;另一方面他立足章回体而不断拓宽其功能,追求新的潮流,不甘落伍。他让章回小说能容纳不同时代的题材内容,他注意章回的回目格式的变化,他尝试过言情以外的武侠、侦探、历史、讽刺、幻想、荒诞等各种写法,以把章回体调适为一种富于弹性的新旧皆宜的文体,并不仅仅能用来写鸳蝴式的故事。《金粉世家》便是其最早走出鸳鸯蝴蝶派章回小说的起始。
北派经过赵焕亭的过渡,出现了还珠楼主,南北辉映,成熟的武侠小说大家和长篇巨作带动了整个“武侠热”。武侠小说比较远离现实,它一方面对中国主流政治社会外的亚社会,即民间社会、江湖社会的武术技击世界加以表现,另一方面醉心于创造一个超现实的剑仙神魔世界,而侠义精神始终在传统文化的范畴内运行,这就给武侠小说的新旧过渡带来更慢半拍,但并非不辉煌的奇特景象。武侠除了与“情”结合产生顾明道,还与其他因素结合,使此种类型的通俗小说有多方面的拓展。与“史”结合的,有文公直的历史武侠小说。出现了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的武侠小说名家。
3.如何理解王小波小说中的身体书写。
答:王小波完全舍弃了伤痕文学和知青文学关于“文革受难”流于体制层面的日常生活,甚至出现大量的描写性生活,并且通过某个荒谬情境的反复分析,将其分解示众,使其穷形尽相,从而多侧面多角度地揭示“受难”的历史成因:既是“正统”和“权威”联手操纵的结果,也是愚昧、迷狂的“大众”盲目参与、趋之若鹜的结果,以此表达一个理性、独立的自由思想家的深刻思考。冷静客观的自由立场、民间立场,狂欢叙事是王小波写作个性的强烈体现。其小说中的身体书写主要表现为:
(1)作品大多是以荒诞的形式书写人在专制社会中的遭遇。
作品中的身体总是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在《未来世界》中,在写作公司做写手的我每月都要接受鞭打。借助鞭打专制社会希望驯服人的思想的目的。挨打后的知识分子失去了最起码的尊严,苟且偷生。黄金时代中的物质贫乏并没有使人们丧失追求自我、寻找自由的意志。王二依然特立独行,陈清扬依然保持自我。这种追求与专制社会是不相容的。王二被罚以极高的身体去插秧,甚至承担三人的工作量。陈清扬被发配到极其艰苦的地方等。他们的身体被残酷的折磨。但他们依然抱有希望,希望在精神领域中能够寻找超脱和解放。他们得不到人们的理解,专制社会通过打击人的身体来消灭人的思想几近成功。
(2)当人类处于社会的重压下,只能借助自然的身体,求助本能以反抗社会。
王小波的作品,以性爱来反抗社会。性爱成为一种反抗的载体。王小波笔下的人物面对规训时表现出强大的活力。他们大都高大威武,物质的匮乏,并没有影响他们的身体。他们的男性特征明显,女性则美丽动人,充满诱惑性。这些诗他们借以反抗社会的为一凭证,是生命力在极端的情况下反抗压迫的象征。
4.简述鲁迅《故事新编》的艺术创新。
答:《故事新编》共有8篇,写作时间从1922年起至1935年止,历时13年。其中《补天》、《奔月》、《铸剑》3篇写作于1922至1926年间,属于鲁迅前期的作品。而《理水》、《采薇》、《出关》、《非攻》、《起死》比较集中地写于1934~1935年,是鲁迅后期之作。
鲁迅《故事新编》的艺术创新主要表现为:
(1)艺术想象和虚构
在“博考文献”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并融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如《奔月》写射日英雄后羿在射尽了封豕长蛇等野物后,只剩下乌鸦与麻雀可猎,每天为嫦娥吃食而奔忙,他的弟子窃取射日英雄美名并暗害他,嫦娥不愿和后羿过清苦生活而奔月等,都是艺术想象和虚构,从而写出了英雄的寂寞与悲哀。这中间渗透着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后羿也就成为有生命的感人的艺术形象。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补天》是现代文学史上比较早的浪漫主义小说,题材、人物、场景和精神都具有浪漫主义特点。《铸剑》是浪漫主义杰作。金鼎沸水中三头搏斗的丰富想象、离奇情节和夸张手法,把向暴君复仇的精神表现得激越悲壮,有声有色。
(3)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
以古人古事为框架,但融进了一部分现代生活的内容。如《补天》中的女娲两腿间出现的“古衣冠的小丈夫”,《理水》中的文化山上的学者,水利考察大员等。作品中的这些人物还常讲些现代术语,使作品谐趣横生。这种古今交融、亦古亦今的格式是《故事新编》艺术上的最独特之处。
五、论述题(以下三题任选二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
答:人们常把小说作为明代最具时代特征的文学样式,特别是长篇小说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繁荣局面。总体来说,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主要有:
(1)明代安定繁荣的社会经济,为明代小说的发展准备了丰富的土壤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政权以后,吸取了元统治者覆亡的历史教训,在明初采取了恢复发展生产、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方针。历百年左右,出现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的局面。中叶以后,工商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他们的生活和思想要求在文学中得到反映,因而在宋元时期说话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俗小说,便受到他们的欢迎而得到发展的机会。
(2)明代小说的繁荣是宋元时期说话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明代小说,是在宋元时期的说话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代文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称为“拟话本”,就是直接摹拟学习宋元话本的产物;长篇小说如《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大部分由宋元说话中的讲史、说经演化发展而来。嘉靖以后,文人独立创作的反映现实的长篇小说如《金瓶梅》,亦取资于讲唱文学的写作经验。
(3)小说理论的推动
由于宋元以来通俗小说创作的实践,显示了这一文学形式不可忽视的社会作用,因而受到明中叶以后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文人的重视,在理论上给予高度的评价,阐明其社会的和文学的价值,为小说争得了文学地位。如李贽就将《西厢》、《水浒》与秦汉文、六朝诗相提并论,同称为“古今至文”;袁宏道称《水浒》和《金瓶梅》为“逸曲”。而《古今小说》绿天馆主人序更指出话本小说比儒家的经典《孝经》和《论语》具有更强烈的感人力量。
(4)印刷技术的进步
明代印刷术的进步,刻书业的发展,也为小说创作的刊行流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促进小说创作的繁荣。
总之,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明代小说才得以出现繁荣之貌。在明代各类文学体裁的发展中,小说的勃兴最为引人注目。特别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章回小说的发展和定型,是明代对中国文学作出的最为宝贵的贡献。以“四大奇书”为主要标志,清晰地展示了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
2.结合“城门前”和“宫中的广大前庭”两个片段,谈一谈你对歌德诗剧《浮士德》中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浮士德精神”的认识。
答:对歌德诗剧《浮士德》中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浮士德精神”的认识:
(1)永不停息的人生探索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浮土德》中主人公浮士德永不停息的人生探索,体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文学史称之为“浮士德精神”,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永不满足现状、不断追求知识与真理、重视实践和现实人生。
①浮士德在探索中不断前进,永远不停止,即使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悲剧,他仍然继续着自己的人生探索。
②浮士德不断追寻至善,从追寻个人的爱情,到服务于宫廷,再到追寻古典美的世界,发展到与大海争地.开辟荒滩为人类安居乐业而奋斗。
③浮士德肯定人的作用,肯定人生的目的在于行动,在于作出有益于社会的实践,通过实践而不断追求真理,最后领悟人生的真谛,即劳动和实践的可贵,领悟到“人必须每天每时去争取生活与自由。”
总之,“浮士德精神”的核心就是不断进取、肯定现实人生、以人为本的精神,反映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积极的精神特征。
(2)寻求真理的探索历程
《浮士德》精神的内涵,强烈地体现在浮士德的形象之上。而浮士德的形象是通过他寻求真理的五个阶段的生活历程而进行展示的。
①第一阶段,主要通过描写浮士德的新生,展示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形象。他摆脱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束缚,有强烈的入世思想,他不满现实社会,要为“人类”创造一个“真美”的世界。
②第二阶段,主要描写浮士德的爱情生活,开始了对人生和理想的探求。但悲剧的冲突是新兴资产阶级个性自由的要求和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
③第三阶段,描写浮士德在政治生活上的探求,不是起而反抗,而是迁就退避。他在封建宫廷中看到了王朝的腐败。仍然尽心竭力为这个腐朽的王朝服务,实际上说明,为封建王朝服务不可能有所建树。
④第四阶段,描写浮士德对古典美的追求,但古典美也消逝了,不能复活于现代。浮士德对古典美的追求,就这样宣告破灭了。
⑤最后一个阶段,主要描写浮士德改造大自然的努力。
(3)浮士德的难题
浮士德的难题实际上就是灵与肉的冲突,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善与恶的斗争。
①“紧贴凡尘爱欲”与“先人的灵魂”的矛盾
浮土德一方面不断进取、追求理想,另一方面也有贪图享乐、沉迷于感官刺激的时候。为此,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在诗剧中,浮士德时刻感受到这种内心冲突,将之归纳为“紧贴凡尘爱欲”与“先人的灵魂”之矛盾,这也是歌德所探讨的自然欲求与道德律令之间的矛盾。浮士德面临的矛盾,折射了当时的各种社会斗争,也反映了人类共同的生存境遇,是人类走向成熟时对情感与理智、自然欲望和精神追求、个人发展与社会改造等矛盾的思考,是人性的真实写照。
②歌德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歌德通过描写浮士德精神和生活中的问题,揭示了人类共同的两难处境,并表达了其辨证思想。在诗剧中,理性与非理性、灵与肉的矛盾冲突,致使浮士德内心骚动不安,为了解决矛盾,他必须寻找新的人生领域,他也由此步出了个人世界,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开始对政治、经济、文化和实践的探索。所以,灵与肉的冲突、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善与恶的斗争,是现实存在的反映,它带来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歌德还在诗剧中通过格蕾琴之死和欧福里翁的早天,象征性地表达了对无限制地追求自由和满足个性欲望的否定,提出了发展自我、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与责任和道德之间微妙的平衡问题。
总之,《浮士德》的创作历时60余年,熔铸了诗人全部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的体验,是其历经毕生探索而得出的思想艺术总结,其它作品则是这部“巨大的自白的许多片断”,它也代表着当时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在欧洲文学史上与《荷马史诗》和《神曲》齐名。
3.你认为萧红(或者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有何不足?
答:初读张爱玲的小说,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家的颓败感,爱的荒凉,人性的缺失,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真的让人难以接受。那样一个深入简出的女子,为何会有这样的生活感受?为何会写出那么离奇而又荒凉的文字?非常人所能为之。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一切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世事无常,沧桑变化,颠沛流离的生活,还有面对战争人性真实的暴露,这些让人们看到张爱玲的小说就是人的小说,是社会中的某些人的反应,是讲述了社会和人性的真实。
读了她的小说才体会到“文学”就是“人学”,她将人性写的那样的入木三分,令人触目惊心。她用彻底的文字写出不彻底的人物,每个人物的刻画,都带有一丝刻薄,透露着寒气,苍凉到骨子里去了。读张爱玲的小说就像咬着透明吸管吮吸着一杯酸甜苦涩程度不同的柠檬茶,每一次品尝都是一次心甘情愿的冒险,因为那些酸甜苦涩的滋味,无论轻浓浅淡,早已与人们带着尘烟的生活息息相关了。张爱玲的小说无论是在创作技巧还是语言表达方面都非常圆熟,有着她自己独特的风格。然而张爱玲的小说不可避免的也有为人所诟病的地方,具体表现为:
(1)具有浓郁的小市民气息
张爱玲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每一次看到‘小市民’的字样,我就局促的想到自己,仿佛胸前佩有这样的红绸字条。”她从不讳言自己身上的小市民色彩,她宣称自己爱钱,是拜金主义者,她喜欢街头巷尾流行的小报,甚至为她们写稿。她是一个不折不扣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的作品里没有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她所专长的全是琐琐碎碎的俗事,而唯有那些世俗里的生活细节,最能实实在在的引起她的切肤之感,使她品味出俗趣来。她的小说里也净是地地道道的俗人,带着各种各样的俗欲,安生立命于纷纷扰扰的俗世,表现小市民的审美趣味,从而缺乏那个时代的大事件和大背景环境下应有的激情与斗志,导致其小说的整体格局狭小。
(2)表现出对华丽的极度渴望
虽然张爱玲笔下都是一些小女子,小市民俗世俗趣,俗人俗欲。但是在她的内心深处依然有对人生华丽的渴望。她笔下的女子虽然痛苦,但始终处于挣扎中。张爱玲的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大舞台,需要华丽的布景。可是这样的人生大舞台,华丽还是掩不住人生的荒凉。这种追求使得张爱玲的小说如同“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中所说的,冷艳而苍凉。
(3)充斥着生命的虚无感
在小说《第一炉香》中微龙,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然而一切繁华过境,最终留给自己的是更多的空虚,乃至生命的虚无。微龙的堕落是她自甘抛弃。从这里可以看出张爱玲是多么的刻薄。因着生命之虚无无望,才有她笔下的女性如此的刻骨的心理,因为对家的怨恨,对生命的虚无无望,于是刻毒也变得没有质量,可以以最廉价的方式流露出来。而这种虚无在《倾城之恋》中也有深刻的体现,一座城市的毁坏成全了一对夫妻,成全了一段倾城之恋。可是,“倾城之恋”只不过是一场醒着的梦,看不到希望,看不到美好,太过残忍绝望。
(4)语言之浮华绝情
张爱玲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的滋养,语言上特别受益于《红楼梦》的影响。她就像一位语言炼金师,一个个离奇的象征,一串串断珠的比喻,一段段淡淡的描写都使得她的作品格外具有古典文学气息的美丽。她说她“只能从描写现代人的机智装饰中衬出人生朴素的底子”,“用参此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虚伪中的真实,浮华中的朴素,不喜欢采取善与恶,灵与肉的斩钉截铁的冲突那种古典的写法。”由此造就了她与众不同的小说风貌。张爱玲那种遣词造句一如她的人生追求和生命态度浮华而绝情。“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这种深刻的绝情令人窒息。
由此可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创作极具个性的才女,她的很多作品不但在当时受到读者的追捧,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的喜爱者。张爱玲是避于当时文学发展的潮流之下,向读者展示了文学的另外一些层面,其小说具有现代小说的特点。但是,正如上述所言,张爱玲的小说也有小市民庸俗的审美趣味,对华丽生活的极度向往,甚至悲观绝望虚无的生命情状等不足,但其在中国文坛的地位和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因此,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应保持一种理性的情感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