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初级)》教材精编【要点精讲+历年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5112字
- 2021-02-26 17:54:41
【要点详解】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
1.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1)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①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是由社会主义经济顺利发展的要求和国家在社会宏观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
②对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的职能,是由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全民所有制代表,行使所有者职能决定的,其目标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③承担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建设的职能,是指国家对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业和公共事业,包括社会所必需的公共经济活动承担投资的责任。
(2)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是指社会主义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为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的总体调节和控制。
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国家,对象是国民经济总体活动,并通过对市场的调控来实现。
宏观经济调控过程:运用适当的调节方式和手段,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对分散的微观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引导,促使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使社会经济总体协调有序运行。
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政企分开,综观全局,以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为目标,以间接调控为主要管理手段。
【例7.1 单选题】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 )。[2015年真题]
A.国家
B.企业
C.市场
D.居民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是指社会主义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为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的总体调节和控制。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国家,对象是国民经济总体活动,并通过对市场的调控来实现。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表现在:
(1)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不断扩大,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及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必要的管理和调节。
(2)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
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全社会劳动者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从宏观上调节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有效运行需要
市场有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将导致生产的波动、供需的失衡、资源的破坏与浪费;市场对许多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以及公共消费也难以进行有效的调节;市场不能自发地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和经济总量的平衡。为了有效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4)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个人各自进行经济决策,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而它们的经济活动不可能同宏观经济的整体利益和需要相互协调。为解决微观经济行为与宏观经济整体运行的矛盾,必须加强和完善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
1.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由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方式和手段所组成。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由宏观调控任务决定的,是由以下几个具体目标组成的一个目标体系:
(1)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
这是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经济总量平衡是指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经济结构是社会生产一定发展阶段上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社会各地区之间的比例、构成及相互关系。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企业结构、商品和劳务的供给与需求结构等。
(2)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避免经济大起大落。适当的增长速度,是既充分抓住有利时机和条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又为我国国力所允许的增长速度。
(3)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是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有政府宏观调控的价格机制。政府对价格的调控是以间接调控为主,控制价格涨落的频率和力度,制止暴利行为。
(4)充分就业和收入分配公平
充分就业是指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即劳动效率的提高。
单纯的市场调节不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必须有国家的宏观调控。收入分配公平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不仅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所决定。
(5)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对国内经济稳定发展、国内货币稳定都关系极大,必须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
国家要完成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必须使各项宏观调控目标同时实现。但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情况下,国家对各项宏观调控目标的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
2.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
(1)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
宏观经济调控基本上有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
①直接调控是国家用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直接对每个微观经济单位而不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的宏观调控。
②间接调控是国家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宏观调控。
两种宏观调控方式的区别: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手段是否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2)宏观经济调控方式的选择
①在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主要采取直接调控方式。
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一是,直接调控容易忽视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益,从而抑制其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二是,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直接调控很难达到有效调控的目的。
3.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以经济调控手段为主,综合采用各种调控手段,发挥宏观经济调控的总体功能,有效地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主要的调控手段如表7-1所示。
表7-1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上述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各具特点,各有所长,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体系。
【例7.2 单选题】我国当前实施宏观经济控制应以( )为主。[2015年真题]
A.计划调控手段
B.行政调控手段
C.经济调控手段
D.法律调控手段
【答案】C
【解析】宏观调控手段主要有:①计划手段;②经济调控手段和经济杠杆;③法律调控手段;④行政调控手段。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以间接调控为主,就是主要依靠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手段是指依据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运用与价值形式相关的各种经济杠杆调节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以引导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目的的调节手段。
三、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目标,需要通过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
1.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及其政策体系
①财政政策的含义
财政政策是指以国家为主体制定的,主要通过财政收支规模与结构的调整,调节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的方向、规模、结构和格局,达到经济更加稳定,实现预期经济增长等社会经济目标的经济政策。
②财政政策体系
a.财政政策体系构成: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平衡、国家债务等方面的政策。
b.财政收入政策的主要内容:由税种和税率所构成的税收政策。
c.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内容:政府的各项预算拨款政策。
d.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任务: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2)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及手段
①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a.通过直接参与分配,对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进行调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b.通过财政收支流向的控制对社会总供求结构进行调节,实现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c.通过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控制,调节初次分配的格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②财政政策的手段
a.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国家预算的支出方向可以调节经济结构。
b.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工具。
c.国债,可以扩大政府收支规模,调整资产投资结构,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量。
d.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特定需要,将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的再分配。
e.转移支付,是财政资金的转移。
(3)财政政策的类型
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方面的不同功能,可将财政政策分为平衡财政政策、盈余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三种类型。
①平衡财政政策,又称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支出根据财政收入安排,使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从而对社会总需求既不产生扩张性也不产生紧缩性影响。
②盈余财政政策又称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税收而增加财政收入,或通过压缩财政支出来减少赤字,致使财政盈余,达到抑制或减少社会总需求、消除总需求膨胀的效应。
③赤字财政政策又称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税而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刺激社会总需求,或通过扩大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来扩大社会需求。
在宏观调控中,应根据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同对比状态来选择财政政策,以求达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2.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及其政策体系
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控制和调节货币数量、信贷规模和利率水平及稳定币值的一种经济政策。
政策体系: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
货币政策一般是由中央银行来制定和执行的,是最重要的经济调控手段之一。
(2)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及手段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①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a.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调节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
b.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c.通过对利率的调节影响人们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进而调节消费与储蓄的比重;
d.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e.通过干预汇率、利用外贸等办法来调节国际收支状况。
②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a.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即准备金占吸收存款的比率。存款准备金率具有迅速抑制或扩大信贷规模的作用。
b.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在向中央银行贴现票据时被扣除的利息和票面额的比率。中央银行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通过调整再贴现率,调节货币供应总量。
c.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3)货币政策的类型
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根据货币政策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方面的不同功能,可以把货币政策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均衡性货币政策是保持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的大体平衡,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②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供应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主要功能是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③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供应量小于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其主要功能是抑制社会总需求。
必须根据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同对比状况,慎重地选择以上三种政策。
3.宏观调控的综合协调
(1)综合协调体制建立的必要性
宏观经济政策体系: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等。
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各有长短和特点,调控的主要对象和调控力度也各不相同。所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必须从国民经济运行的具体实际出发,将各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结合起来,才能使它们取长补短,相互配合,达到最佳调控效果。因此,建立一个各主管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协调配合的综合协调体制是十分必要的。
(2)综合协调体制的要求
①目标统一,即不同手段的具体目标要服务于实现总体目标。
②政策协调,即处理好宏观调控中重大政策和具体政策的关系,具体政策配合主要政策。
③功能互补,即通过综合协调,使各种手段协调配合,扬长避短,发挥整体优势。
④适时适度,即各种手段的运用在时间上适时有序,在力度上适度协调。
【例7.3 多选题】建立宏观经济调控综合协调体制的基本要求有( )。[2013年真题]
A.保障重点
B.目标统一
C.功能互补
D.直接干预
E.适时适度
【答案】BCE
【解析】针对宏观调控,建立一个各主管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协调配合的综合协调体制是十分必要的。这个综合协调体制要求:①目标统一,即不同手段的具体目标要服务于实现总体目标;②政策协调,即处理好宏观调控中重大政策和具体政策的关系,具体政策要配合好主要政策,通过综合协调解决矛盾,实现政策配套;③功能互补,即通过综合协调,使各种手段协调配合,扬长避短,发挥整体优势;④适时适度,即各种手段的运用在时间上适时有序,在力度上适度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