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详解】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1)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含义

使用价值是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是指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表现在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2)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3)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作为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在量上可以比较,从而使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a.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不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仅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

b.使用价值和价值又相互排斥。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该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例2.1 单选题】商品使用价值是其交易价格和价值的(   )。[2015年真题]

A.外在表现

B.衡量标准

C.物质承担者

D.连接纽带

【答案】C

【解析】使用价值是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来满足他人的需要,而不是商品生产者自身的需要。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易价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含义

具体劳动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在量上无法比较。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抽象劳动对于生产任何商品的劳动来说都是相同的,只存在量的差别。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付出了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存在差别和矛盾

a.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

b.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

c.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和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相互联系。只有在交换过程中,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3.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是商品的社会价值。商品的社会价值是在同一部门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形成的,是商品交换的依据。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价值量发生相应的变化。

(2)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的效率,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形式、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等。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1.货币的形成和本质

(1)价值形式的发展

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通过货币来表现的,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从商品交换的发展历史来看,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表现为两个商品之间的外部对立。

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商品的价值充分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扩大了价值的表现范围,促进了社会交换活动的发展。但商品价值没有一个被社会公认的统一表现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这一本质就得到了完全的表现,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也得到了准确的反映。但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方,用作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不相同的和不固定的。

货币价值形式

当一般等价物最终固定在一种商品上时,这种商品就成为货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货币形式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固定地由某种商品如金银来承担。

金银之所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一是因为金银也具有价值;二是因为金银所具有的天然特性使它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例2.2 单选题】在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是(  )。[2013年真题]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偶然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扩大的价值形式

【答案】C

【解析】一般价值形式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AB两项,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D项,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种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2)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从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看,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的出现,使整个商品世界分成了两极:一极是商品;一极是货币。这样,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发展成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商品只有换成货币,私人劳动才会转化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才会还原为抽象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例2.3 多选题】货币的产生使商品内部的一系列矛盾转化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这些矛盾包括(  )。[2015年真题]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

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矛盾

E.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答案】ABE

【解析】货币的出现,使整个商品世界分成了两极:一极是商品,它们都是特殊的、各不相同的使用价值;一极是货币,它是一切商品价值的代表。这样,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发展成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

2.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以下五种基本职能,如表2-1所示。

表2-1  货币的基本职能

【例2.4 单选题】在货币所具有的职能中,被用来支付商品赊卖过程中的货款或用来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款项的职能通常称为(  )。[2014年真题]

A.价值尺度

B.贮藏手段

C.流通手段

D.支付手段

【答案】D

【解析】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支付手段是指货币被用来支付商品赊卖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款项的职能。

3.货币流通规律

(1)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的规律。基本内容是:商品流通过程中需要的货币量由流通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来决定。用公式表示为:

HWOCRTEMP_ROC20

其中,商品价格总额是待流通的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

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以下三因素: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随着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和商业信用关系的发展,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表现为:

HWOCRTEMP_ROC30

【例2.5 多选题】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决定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包括(  )。[2014、2011年真题]

A.待流通的商品数量

B.商品的价格水平

C.货币流通速度

D.消费者的消费偏好

E.货币的种类

【答案】ABC

【解析】货币流通规律是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决定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包括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以及货币的流通速度。其中商品价格总额是待流通的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2)纸币流通规律的内容

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出现纸币贬值,即通货膨胀;反之,如果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引起货币价值含量上升,物价普遍下降,即通货紧缩。

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例2.6 单选题】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2015年真题]

A.价值规律

B.供求规律

C.按劳分配规律

D.竞争规律

【答案】A

【解析】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支配着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商品价格影响因素

商品价格的确定是以商品价值为基础的,但价格还要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销售者就会竞相求售,价格就会低于价值;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购买者为获得所需商品,就会竞相购买,价格就会高于价值。

(3)商品价格与价值的不一致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

从同一商品交换的总体和较长时期来看,价格上涨时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下落时低于价值的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因而一定时期内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从总体上讲,一定时期内市场上商品的总价格和总价值应是大体相等的;

从不同商品各自的价格变动来看,商品的市场价格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而变动的,各种商品之间总会存在相应的价格差距,或保持一定的比价关系。

2.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价值规律是通过国内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的强制力量,使商品生产者在利益驱动下进行资源配置、开展经济活动,从而实现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大体平衡。但是,价值规律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追求更多的利润并在竞争中取胜,商品生产者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力求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在市场竞争中,生产者之间存在着生产条件和劳动技能上的差别,因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不同。较高劳动生产率的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确立优势地位,而在生产中处于劣势的生产者不可避免地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