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典型题与考研真题详解

一、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答案】C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B.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答案】A

3.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答案】D

4.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C.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答案】A

5.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的是(  )。

A.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使教育心理学有了一定的基础

B.在传统理论及课题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为研究者开阔了思路

C.已完全摆脱了其他学科的束缚,自成体系

D.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既注重质的研究也注重量的研究

【答案】C

6.苏联教育心理学家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  )的研究,它推动了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

A.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B.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C.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学习活动

D.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研究

【答案】A

7.教育心理学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在于(   )。

A.学习心理

B.学生发展

C.学生差异

D.学科教学心理

【答案】D

8.下列那一项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统一性原则

【答案】D

二、概念题

1.教育心理学

答: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该学科是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是具有明确研究对象、理论及方法的一门独立的应用性的学科。教育心理学是随着19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普及教育的改革而诞生的,其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此后,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逐步发展起来,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进入成熟时期,出现了结构主义、人本主义等新的理论和研究范式。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理论派别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小,出现了相互吸引、相互补充的局面,教育心理学不断得到完善。目前,该学科体现出纵深化、多元化、国际化、本土化、综合化及跨学科化的趋势。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在作用上,该学科起着既有助于理解并改进教育与教学工作,又有助于推进心理学知识与理论发展的双重作用;在内容与范围上,该学科的研究一般包括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学习心理和教育方法、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心理测量和教育评价、德育心理、体育与美育心理以及教师心理等;在研究原则上,该学科除了要遵循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还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和综合创造的原则;在研究方法上,该学科常用的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先进教育经验总结法等。

2.实验法

答:实验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主要方法,是人为地控制或改变某些条件,使一定的心理现象产生,从而探索心理现象活动规律的方法。它可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是指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根据研究的目的,控制某些条件,观察教师或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它的优点是将实验研究与教学实践密切结合,能较好地反映教育的实际情况;但由于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有时难免条件控制得不太严格。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实验设备或仪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探索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其优点是对实验条件进行了精确的控制,研究结论精确可靠;但由于是在人为的特定情境中进行的,所以在结论的可推广性上存在不足。

3.行动研究

答:行动研究是质的研究的表现形式之一,指情境的参与者根据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织中的成员通力合作,以问题为研究的主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进行的系统研究。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包括: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共同合作、团体互动为前提;以自省的态度对行为进行观察和再思考,并不断验证;研究场所是学校这种特定情境;研究过程具有开放性、发展性;研究结果具有一时性。行动研究非常符合当前“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观念,是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促进其专业成长的一种主要方式,可以帮助教师进行“研究性工作”。

三、简答题

1.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教育心理学发展至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成就

教育心理学从无发展到有,而且目前已成为心理科学中一个较发达的分支。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著,在本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创立了许多学习理论,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的心理学观点,而且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作品和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所有的理论及其所依据的研究资料都为本学科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越来越显著。20世纪50年代以来,轰动一时的一些重大教育改革运动,也都是由教育心理学家发起的。在理论思想方面,外因论和机械论被逐渐克服;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理论研究与实际研究相结合;在传统理论及课题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研究课题与方法,如认知理论、构造观点、累积学说、内化学说、信息加工模式等等;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分析性研究与综合性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所有这些,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2)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大。传统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是应用于教育实际的心理学,其对象是教育实际中的心理现象。但另一观点却认为不应把教育心理学简单地当作缺乏独立性的应用学科。他们认为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具有特殊的研究对象、内容结构及方法的独立性学科。

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庞杂,体系零乱。许多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实际内容是教师所需知道的各种心理学知识的汇编。教育心理学至今体系庞杂零乱,主要原因在于其对象问题至今没有解决。研究对象不明确,当然不可能有明确的内容体系。

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不明。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与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教育法等教育学科的关系不明确。

(4)研究方法有待改进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不够成熟的学科,积累的资料也还不够。研究所依据的事实,并不都来自于实验,因而其结果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会受到影响。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要重视方法,但又不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方法。

2.怎样确定一个有价值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课题?

答:选择、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是进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起始环节,也是初步研究的产物。定题是整个研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定题的成功与否对整个研究的成败、效果和取得突破性成果的速度等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确定一个有价值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课题程序如下:

定题时应注意的问题:必须着眼于教育实践和科学理论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使之既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实践意义,又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体现该课题的研究具有必要性;应考虑到课题研究所需的各种主客观条件是否满足,即课题的可行性;确定的课题应该具有新颖性和先进性,所预期的结果应该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和突破性。

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

从实践领域中选择课题,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因此,关注、捕捉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普遍问题,可发现、选择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从理论领域中选择课题,根据不同理论观点的争论来选择课题,或者通过对现有理论观点的质疑而提出研究课题,也可为证实某种理论观点而确立相应的课题;从交叉或相邻学科中选择课题,由于各学科是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的,选择交叉性的课题或从邻近学科中借用、引进研究方法与手段等,都有可能确立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并产生突破性的进展;从有关文献中选择课题;还可以在原有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扩展,通过与专家交谈来定题等。

3.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是什么?

答: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加以剖析。

(1)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以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

(2)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

(3)从学科发展来看,教育心理学还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交叉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某些特征。教育心理学研究要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如实验法、计算机等,因而使其具有自然科学的某些特性;教育心理学重视的是教育教学情境中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影响以及人在智能和社会性发展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规律。这又带有明显的人文社会科学的色彩。

(4)从学科研究与实际应用的关系来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作为理论学科的教育心理学,它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理论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作为应用学科的教育心理学,更关注与教育教学情境有直接关系(诸如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的教学心理等)的问题,以便为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问题提供具体原则和操作方法。因此,教育心理学既应重视教育中人的心理的理论研究,又应重视教育中与人的心理功能的发挥有关的应用研究。

四、论述题

1.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答: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有它的过程的。

(1)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作为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确立了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著作多数是把心理学知识通过推论移植于教育领域,且主要集中在学习领域。在理论上,逐步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流派,即行为主义学派和格式塔学派。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一50年代末)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拓展了自己的研究领域,但是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在理论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出现了折中倾向的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一70年代末)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内容日趋集中,形成了公认的几个研究领域,教育心理学已形成了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在理论上,行为主义的弊端日益显现,认知派学习理论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一定意义上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出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日趋完善,研究不断深入,视角渐趋综合,而且越来越重视为教学实践服务,在认知学习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思潮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布鲁纳在194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

(2)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引入与早期研究(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由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08)。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这一阶段,我国学者主要在教育心理学的引入、介绍和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并结合我国的教育实践进行了本土化研究,但总体上还很薄弱,研究的问题和方法大多是模仿西方,没有太多的理论创新。

教育心理学的改造、发展与曲折时期(1949—20世纪70年代末)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以马、克思主义改造教育心理学、学习苏联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表现出的特点是:a.日趋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b.引入了与西方不同的学习理论;c.重视人际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d.重视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及具体方法研究。我国学者也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儿童入学年龄问题的实验研究;学科心理的实验研究;程序教学研究等。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对心理学“伪科学”的批判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开始,教育心理学遭受了严重挫折,几乎陷入了中断状态。

教育心理学的恢复和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教育心理学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迅速地进行了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在师范院校中恢复了教育心理学课程,在学习策略、教学心理、品德形成和发展、心理健康、特殊儿童教育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在教育心理学教材建设方面,先后出版了由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1980)、邵瑞珍主编的《教育心理学》(1988/1997)、韩进之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纲要》(1989)、冯忠良的《结构化与定项化教学心理学原理》(1998)等。这些成果特别是在课程和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论述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答:(1)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以本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独立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大。在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对象问题上,大体存在着两种不同见解。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传统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是应用于教育实际的心理学,其对象是教育实际中的心理现象;

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庞杂,体系零乱。许多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实际内容是教师所需知识的各种心理学知识的汇编。奥苏伯尔对美国流行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中的内容颇为不满,认为是不成体系的大杂烩。教育心理学至今体系庞杂零乱,主要原因在于其对象问题至今没有解决,研究对象不明确;

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不明。由于教育心理学对象不明确,体系零乱,致使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不清,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在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上,传统的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或心理学在教育方面的应用,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一个附属部分。

b.在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上,许多学者认为教育是改变人的心理或本性的过程,因此教育心理学必然包括人类个体的身心发展内容。

c.在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教育法等教育学科关系上。19世纪初,教育心理学化运动的倡导者裴斯塔洛齐与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必须依据心理学,因而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科的基础。与传统意见相反的观点则认为教育心理学要依据教育学。这种观点在苏联1936年批判儿童学之后,曾相当流行。这样,这两门学科间的关系就颠倒过来了;

研究方法有待改进。研究对象不明确,内容庞杂,体系零乱,必然影响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当人们把教育心理学当作是附属于普通心理学或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时,必然会忽视本学科的特殊性,生搬一些实验心理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2)教育心理学发展所取得的成果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心理科学中一个较发达的分支;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著,被人们所接受;

对实践起着越来越明显的指导作用。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在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方面,向纵深方向发展。强调教与学并重、认知与非认知并举、传统领域(认知与学习机制研究)与新领域(脑科学、信息技术)互补;

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多元化趋势注重分析与综合、定量与定性、现代化与生态化、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

在学科体系上,由庞杂、零散逐渐发展为具有系统和完善的体系;

在研究视角上,向综合化和跨学科化方向发展;

在学习观上,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突出了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加工、高级思维和探究性活动;

越来越重视学习者的社会文化互动;

强调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