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典型题与考研真题详解

一、选择题

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  )。

A.特级教师

B.教学熟手

C.优秀班主任

D.专家型教师

【答案】D

2.以下不属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是(  )。

A.教学认知能力

B.教学操作能力

C.自我反省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答案】C

3.不属于教师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是(  )。

A.职业态度

B.宽容

C.敏感性和移情理解

D.情绪的安全感和自信

【答案】A

4.下列关于教师的描述中,体现了善于沟通品质的是(  )。

A.在学生面前总是滔滔不绝,有时挺风趣幽默的

B.常常能预计到自己的话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

C.常常耐心、有兴趣地听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在课堂讨论时间某个学生说个不停的时候也是如此

D.学识渊博,常常对学生说一些术语

【答案】B

5.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是(  )。

A.热心和同情心

B.思维的条理化

C.思维的逻辑化

D.口头表达能力

【答案】A

6.微格教学的课堂教学时间一般为(  )。

A.3~5分钟

B.5~20分钟

C.5~10分钟

D.10~30分钟

【答案】B

二、概念题

1.教师心理

答:教师心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心理特征及其规律。主要内容:教师职业心理特征,包括教师职业特殊性、教师职业心理基本特征及教师心理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一般智力水平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较高的专业教育能力(如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口头表达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等)及有吸引力的个性品质(如热爱教育教学、作风民主、态度热忱、关心帮助学生、期待学生进步等);教师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和领导之间及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教师自身心理健康及维护;各年龄段教师的心理特征。

2.教师威信

答:教师威信指教师个人或组织改变、控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力。教师威信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教师的职权威信和教师的人格威信。教师的职权威信指伴随其地位、职权而来的威信。社会心理学家沃勒指出,教师受组织委派,按照国家的教育法规、教育方针、教学计划等组织教学和教育工作,具有法定职权的影响力。教师的人格威信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个性品质,包括政治、思想、道德、需要、动机、目标、个性、气质、活动效率及其相应的能力和知识、行为方式等。

3.教学操作能力

答:教学操作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策略的水平。其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它所要解决的不是做什么的问题,而是如何做的问题,具体包括:制定教学目标策略、编制教学计划策略、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选择设计教学材料和教学技术、课堂管理策略、教学效果评价策略等。教师综合应用各种策略解决各种问题和冲突的能力常常表现为教育机智,这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教育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能力,它源于教师的教育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和关爱。

4.教师个性类型

答:教师个性类型是指教师个性中对教学活动有重要影响的特征类型。包括:(1)烦躁型、胆怯型与整合型。烦躁型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表现出烦躁、冲动和自发性的特征,缺乏精心的组织和调控;高度整合型教师以自控、有条理和目的性为特征;胆怯型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过于胆怯和焦虑,过于坚守规则,不敢越雷池一步。研究者发现,胆怯型教师在三类教师中效果最差,只对奋斗型学生有效;烦躁型教师对奋斗型或顺从型的学生有效;高度整合型教师对各种学生都有效,尤其是对于焦虑的和怀有敌意的学生,具有明显的优势。(2)具体型、抽象型。倾向于具体的人往往关注于事物的细节和直观特征,注重事物的特殊性方面。而倾向于抽象的人则喜欢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概括,更关注事物的一般特征。研究表明,抽象水平高的教师往往更能在教学中灵活应变,较少专制和惩罚,这样的教师所教出的学生比那些处于具体思维水平上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学习更专心,更积极主动,更有合作精神,结果也更有成就。而且抽象水平高的教师往往更爱思考,更能发现和运用来自于学生的信息线索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3)“场依存”和 “场独立”型。在认知活动中,有的教师更多地利用外在线索,属于“场依存”型,而有的教师更多地利用自身的内在的线索,属于“场独立”型。教师的场的定向也对其教学有显著的影响。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答: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等。由于这种生存忧虑,教师都想成为一个良好的课堂管理者,把学生管教得老实听话。

(2)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生存(站稳了脚跟)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因此教师应因材施教。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2.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能力?

答:教学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规划设计、组织与管理、平价与反馈、调节与控制的综合能力。

(1)教学认知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和概念等的概括化程度,以及对所教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己所使用的教学策略的理解程度。

(2)教学操作能力

教学操作能力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策略的水平,其水平高低主要看他们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它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

(3)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的特征是:从他控到自控、敏感性逐渐增强、迁移性逐渐提高。

(4)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敏感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特别是突发事件情况下,快速反应、随机应变、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综合能力。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师素质。

答:教师素质指教师稳定的职业品质。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师资训练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职业修养。提高教师的素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主要包括:

(1)大力培育优良的校风

学校风气是每个学校的领导者和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富有自己特色的、稳定的集体意识倾向和行为特点的集中表现。校风的好坏对教师心态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素质的提高。

良好的校风具有感染、行为导向和内聚功能,大力培育良好的校风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重要的心理学途径。

(2)注重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

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教学目标事先进行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调控或校正。

(3)将自我教育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点

自我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内在动力,因而应当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点加以对待。教师的自我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正确的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教师在进行自我认识时,既要防止自我否定,也要防止自我夸大;只有采取实事求是的自我认可态度,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筹划与自我设计。自我筹划是指围绕教育的要求确定个人自我完善的总体目标;自我设计是指根据个人确定的自我完善的总体目标进行自我教育的具体设计。

自我监督与自我反省。自我监督是一个自我审视、自我督促的过程,自我反省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检讨的过程,自我激励是一种自动加压、自我鼓动的方式。

(4)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

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能够明显地提高自身素质。因为,第一,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认识教育规律,提高按教育规律办事的自觉性;第二,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可以更新或改变教师头脑中的一些陈旧观念,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新的教育观念;第三,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趋向,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第四,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可以充分满足教师的求知欲、成就欲,激发教师取得创造性成果的内在动力,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

答:教育是通过文化的传承来培养新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社会文化的代言人。对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的理解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职业角色的理解

教师集教书育人、行政管理、心理导向以及自我定向四种职业角色为一体。

教书育人的角色

教师是人类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一要“博”,即给学生以丰富的知识,有利于打开学生的眼界;二要“深”,即给学生以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引导学生钻进去;三要“新”,即给学生带有时代感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探索现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知识。

教师是言传身教的教育者。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必须对他们进行品德方面的教育。

行政管理的角色

教师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教师从集体中选拔学生干部,培养积极分子,正确地分配集体的职务,从而形成以积极分子为核心的班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

教师是课堂纪律的管理者。教师安排学习情境,制定学习规则和程序,评价学生某种行为的正确或错误并实施奖励或惩罚。

心理导向的角色

教师是人际关系的协调者。教师要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身的态度和行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坚持耐心细致地做思想教育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教师还要处理好与其他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教师是心理卫生工作者。教师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健康地生活,克服种种心理失常或心理障碍,防止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在学生遭受心理挫折后,教师又要设法创造一种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及时提供帮助、咨询和诊断,治疗学生的心理创伤,以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我定向的角色

教师是孜孜不倦的学习者。作为教师,一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这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二要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和技巧,这是教育活动成败的关键;三要学习相关知识,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这是增强教学效果,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学生家长的代理者。教师常常以家长的代理者形象出现在学生的心目中。年幼儿童入学后常将教师当作家长的化身,把教师看作是具有家长特点的人,希望教师像家长那样对待他们。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把家长的权威与教师的权威分开,使他们超越个人情感来认识教师的权威,以加速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总之,在上述对教师的作用和功能的描述中,第一类和第二类角色,即教书育人和行政管理的角色,是教师的本职角色。

(2)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理解

教师的职业行为包括设计成分、组织成分、交往成分三个组成部分。

设计成分

第一,对学期工作的设计。新学期开始,教师对本学期的工作要有一个总体的构想,制定出工作计划,包括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计划等。教师还要对日常工作制定出具体的计划。

第二,对一节课的设计。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课,课前必须进行课堂设计。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出一套既理想又现实的教案;教师要预先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考虑如何通过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要考虑到如何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教学活动之中;教师的教学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新颖性、先进性,又要考虑到思想性。

第三,对课外活动的设计。教师在组织课外活动之前,必须制定课外活动措施,要考虑活动的教育目的、内容、方式、组织者,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每次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四,对个别教育的设计。对学生进行个别工作,是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教师必须先行设计,拟出谈话提纲,绝不能随便应付,否则会事与愿违。教师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分别对待。

组织成分

组织教学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一般地说,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必须使自己的讲授具有准确性、条理性、系统性。

第二,教师要组织好自己的课堂行为。教师要以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活泼的语言,敏锐的观察力,机智高超的教学技艺,来组织好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第三,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活动。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

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应该具有的最重要的组织能力。学校的其他活动,如学生的劳动活动、游戏活动以及其他的集体活动,教师都要细致积极地、有计划地、秩序井然地组织好这些活动。

交往成分

教师的交往成分主要包含教师与学生、家长、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师的关系,其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必须注意下面几点:了解和研究学生;信任和尊重学生;民主公正地对待学生。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往:教师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保持和谐关系,是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教师在与学生家长的交往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端正与学生家长联系的动机;尊重学生家长;帮助学生家长;主动和学生家长联系、合作,以达到和家长统一认识、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

2.论述教师反思的基本环节。

答:在经验性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可将教师反思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和积极的验证。

(1)具体经验阶段

具体经验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在此过程中,接触到新的信息是很重要的,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理论原理、意想不到的经验等都会起作用。一旦教师意识到问题,就会感到一种不适,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于是进入到反思环节。其关键是使问题与教师个人密切相关,使人意识到自己的活动中的不足,这是对个人能力自信心的一种威胁。所以,让教师明确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并不容易,要促进教师的反思活动,就必须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帮助教师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2)观察与分析阶段

在观察与分析阶段,教师开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也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获得观察数据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自述与回忆、他人的观察模拟、角色扮演,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档案等。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师要对它们进行分析,看驱动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观察某种观点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考虑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个任务可以由某个教师单独地完成,但合作的方式往往会更有效。经过分析,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3)重新概括阶段

重新概括阶段,教师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此时,新信息的获得有助于更有效的概念和策略方法的产生,这种信息可以是来自研究领域,也可以来自实践领域。由于针对教学中的特定问题,而且对问题有较清楚的理解,这时寻找知识的活动是有方向的、聚焦式的,是自我定向的,因而不同于传统教师培训中的知识传授。同样,这一过程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

(4)积极的验证阶段

这个阶段要检验上述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这种检验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反思循环。

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和分析阶段,但它只有和其他环节结合起   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并没有严格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