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武汉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武汉大学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简答题(30分)

1.什么是总体真实?

答:新闻总体真实是指对复杂或具有漫长过程的事件在报道时要反映各个事实的联系与事物的全貌,揭示全部的事实真相。整体真实不再把新闻的个体真实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而是同时追求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整体。新闻整体真实的类型包括:

(1)连续报道的整体真实。指若干条报道准确地组合,如实反映事物的整体面貌。社会和自然界的许多事件都有广阔的时空延续,媒体对它们的报道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反映整个事件的真实情形。大的事件一般都有持续的发展过程和多种因果关系,媒体需要通过多层次、多侧面的报道,揭示它的各方面的联系。从理论上看,个体事实的报道只能体现局部真实,随着事件发展进行多次报道,体现的则是对整个事件或全局的真实。

(2)反映事实量比的整体真实。指按照不同类型的客观事实的比例,真实地报道这些事实的量比。即坏事与好事、消极现象与积极现象、成绩与挫折、优点与缺点、顺利与困难等这些对立事物在社会中出现的比例不同,有的具有普遍性,是大量的,有的不具有普遍性,是个别的、少量的。记者从事实的联系中观察、分析不同类别的事实的量比,按照不同比例再现这些事实,达到对立事物分布的整体真实。把整体真实视为选择不同类别事实比例的真实,是记者从宏观角度认识生活的重要理念。

(3)反映真象与假象的整体真实。指对客观事件的报道要符合该事物固有的真相,分清假象与真象,在真象事实与假象事实的联系上,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事物的假象与真象都是实际发生的,被反映后都具有表象真实。事物的真象是和事物自身的本质一致的,而假象则恰好与事物的本质相分离,但后者一般是在新闻的持续报道中反映出来的。误以假象为真象或误以真象为假象,都蒙蔽了事实的真相,常常造成新闻报道的整体失实。

2.为什么说在“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中,第一重要的是知情权?

答:略。

二、论述题(50分)

1.结合报道实践,谈谈对新闻策划的认识。

答:(1)新闻策划的含义

新闻策划是指新闻媒体动作策划,是对新闻传媒生存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通讯社新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设计、制作与营销、广告经营、员工构成、内部管理、资产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传媒的其他各类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进行运筹和规划。新闻策划不单是指报道策划,它涉及到新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宏观的,微观的,但从实践来看,尤其在报道方面,新闻策划对新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2)新闻报道策划的主要类型

以报道客体发生状态作为分类标准,新闻报道策划分为:a.可预见性的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对能够提前获知的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策划。b.非可预见性的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对无法预见的突发事件的报道策划,通常是在事件发生之后立即策划报道活动。

以报道策划的运行时态作为分类标准,新闻报道策划分为:a.周期性报道策划,是指报社新闻采编部门对日常新闻报道的一种常规性策划,策划的时间具有周期性特点。b.非周期性报道策划,是指根据报道需要临时进行的报道策划。

以报道策划的运行方式作为分类标准,新闻报道策划分为:a.独立型报道策划,是指报道策划独立存在,与其他策划活动无关。报道策划者单纯策划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活动,报道者并不介入报道客体中。b.连动型报道策划,是指报道策划与其他策划有关联,并相互间发生作用。报道者身兼“报道者”与“当事人”双重角色。连动型报道策划是一种非独立存在的报道策划,由于报道客体是公关新闻策划的产物,新闻报道策划与公关新闻策划有紧密的联系。

(3)新闻报道策划的内容

报道范围与重点。报道范围是全部报道客体的组合,规定了报道对象是哪些人和事,报道面有多大。

报道规模与进程。报道规模是报道的时间、空间与人力三方面因素组合的概念,即报道在报纸上持续进行多少时间、占据多大版面空间和多少栏目配置、动用多少采编力量。报道进程是指报道全过程中时段的分割和安排,规定报道分多少阶段进行、何时开头、何时推进与扩展、何时结束,以及各阶段之间如何转接。

发稿计划。发稿计划是报道进程中各阶段刊出新闻稿件的统筹规划,包括确定每条稿件的题目、内容、体裁和篇幅,确定稿件刊出的先后次序与具体时间,稿件在版面上的位置。

报道方式与表现形式。报道方式是指将零散的新闻报道整合为报道整体的操作模式,即新闻编辑根据报道目标,运用某种手法组织若干相关报道,使之形成具有一定报道规模或持续一定时间的报道整体。常用的报道方式主要有:集中式、系列式、连续式、组合式、读者参与式、报纸介入式、媒介联动式。

报道力量配置与报道运行机制。报道力量配置是指参与报道的人力、资金和技术设备的配置。报道运行机制是指为实施报道而临时建立的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及其管理制度。报道力量配置与报道运行机制是根据报道内容、报道规模和报道方式确定的。

(4)新闻报道策划的过程

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编辑人员所从事的一项创造性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操作过程来看,大致有三个阶段:

策划预备阶段。即从发现新闻报道线索、确定报道选题到收集与分析各方面的相关材料、确定报道效果目标的一段时间。这是报道策划的预备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即根据报道效果目标,对报道进程、报道方式、表现形式大胆设想,最终形成系统的报道设计方案的这一阶段。这是报道策划的核心阶段。

方案修正阶段。即从报道策划方案付诸实施到报道结束这一过程中,根据报道进展情况不断修正原先的设计方案的这一段时间。在报道实施过程中适时地修正方案,需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主动地、全面地、及时地接受各方面的信息。

(5)媒体融合进程中新闻报道创新策略

以“融合新闻”为报道策划的新理念与新目标,通过媒介组织重构与流程再造,以多种载体的整合利用实现新闻资源的深入开发与优化配置,使新闻报道策划能够促成新闻传播的影响力扩展和媒介品牌的打造。

以新闻内容的分众化定位为报道策划的着眼点,根据不同载体的受众需求与介质特点设计不同的报道角度,进行不同的信息整合,实现各载体之间的相互支撑与有机联动,并由单纯的新闻传播向交流观点、分享知识和提供服务加以延伸与换转,为媒体形成产品链提供新的资源。

以新闻内容共同创造、互动传播与多媒体传播为报道方式创新的重点,提高报道策划水平。

2.当前电视新闻娱乐化之我见。

答:(1)电视新闻娱乐化内涵

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新闻节目的比重下降,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以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的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或悬念、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的道路。

(2)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特征

软新闻流行。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把名人轶事、凡人趣事、犯罪行为、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

刻意将硬新闻软化。严谨、公正、深刻是严肃新闻的普遍追求,但一些报道却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司法行为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电视新闻主持娱乐化。这种特征又分为两种,一是主持人外形的娱乐化,中国电视新闻的一个普遍特色是美女主持人,在美女经济流行的时尚中,电视台也要用美色取悦观众。主持娱乐化的另一个现象就是主持风格娱乐化,在语言风格和肢体动作上走娱乐化的道路。

(3)电视娱乐化的成因

激烈的市场竞争

由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电视、电台、报纸。互联网等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并存的媒体激增。如何迎合受众,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抢夺市场份额,成为新闻走泛娱乐化道路的成因。

受众的心理需求

现代社会随着压力加大、竞争激烈、节奏加快,无论老人小孩,不可避免地需要与繁忙的工作相适应的休闲娱乐性电视节目,以期得到身心的放松,更达到了享受生活的目的。太过严肃的节目对于想要轻松一下的大众来说是种无形的压力,大众文化越来越被大多数的受众所倚重,所以,电视节目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就开始走向了大众娱乐的道路。电视艺术具有满足受众娱乐需求的功能,电视节目自然被受众期待为一种娱乐工具。

媒体职业道德的缺失

一味地娱乐新闻、哗众取宠,也反映出一些媒体及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意识的缺失,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些媒体把新闻报道的重点放在炒作上,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把新闻做“软”上,淡化新闻所承载的舆论导向任务,缺乏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精神,也缺少挖掘深度和培养高尚审美情趣的能力。

文化传播的冲击

冷战结束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大大加速,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传播的全球化。新闻的娱乐化并非我国独有,国外早有成例。时至今日,新闻娱乐化不仅没有消弱,反而越来越有市场。越来越多的传媒已经尝到新闻娱乐化的甜头,并纷纷将新闻娱乐化作为争夺受众和市场的法宝,甚至有的媒体还将娱乐化视为拯救媒体的良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国家新闻界所追求的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接近性、重要性、人情味等新闻价值要素以及编辑方针、运营模式、操作方法的商业化取向不可能不会对我们的新闻媒介发生影响。所以,跨文化传播也是我国新闻娱乐化潮流的一个重要成因。

(4)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反思

新闻娱乐化不能舍本逐末

新闻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具有多种功能,尽管有一部分新闻可以因其趣味性的内容而产生一定的娱乐效应,但并不能因此将新闻的主要功能定位为娱乐工具,新闻娱乐化做法夸大了新闻的娱乐功能,为了追求刺激将新闻作为一种娱乐工具,而非传播交流的工具,实质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娱乐化不是庸俗化

大众文化时代,需要通俗的新闻、通俗的传媒,但是我们要看到,通俗与庸俗之间只有一纸之隔,新闻娱乐化不是庸俗化更不是低俗化。面对市场竞争,为了争取受众的最大化,首先尊重受众的消费心理,在内容选择上要选取大多数人感兴趣的东西,这样的需求热点并不娱乐化。我们讲平民化的视角,是要放弃传播者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以增强可视性,再讲娱乐化的时候,必须尊重新闻基本规律,尊重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不夸大,不缩小,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