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考古学与文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圣才电子书
- 5541字
- 2021-01-08 15:35:27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16年南京大学348文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考古遗址公园
答:考古遗址公园是历史上有记载或者考古新发现的具有历史遗址性质的公园。考古遗址公园与现今普通公园最大的区别是它是历史上遗留下来具有文化、文物特征的公园。例如圆明园遗址公园,就是我国比较著名的一个考古遗址公园,圆明园不仅具有公园的性质,而且它还保留了清代园林的文化特征,以及其他文化的遗存,是考古遗址公园的典范。
2.毛公鼎
答:毛公鼎是西周晚期记叙毛公向周宣王为国献策的一件青铜器。毛公鼎是迄今为止出土的青铜器上镌刻铭文最多的青铜器,主要记载周文武二王时政治清平的盛况。铸鼎时时局不稳,宣王策命毛公治理邦国内外,给予毛公以宣示王命的专权,告诫勉励之词。毛公对周天子的感谢与颂扬,对研究西周晚期的政治史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此鼎从道光年间出土开始就辗转不定,甚至差点落入外人之手,现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3.《考古图》
答:《考古图》是宋代吕大临编写的一部金文著录。全书共十卷,卷一至卷六为鼎、鬲、
簋、爵等商周器,卷七为钟、磐等乐器,卷八为玉器,卷十为秦汉器,比较系统地著录了当时宫廷和私家收藏的古代铜器、玉器。《考古图》对每件器物都精细地摹绘图形、款识,记录尺寸、容量、重量等,并尽可能地注明出土地和收藏处。所录器物的出土地可考者计九十余器。本书对于致力于金石学研究之人是一部重要的参考书。
4.龙门石窟
答: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此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5.白沙宋墓
答:白沙宋墓是1951年发掘于河南省禹州市白沙的北宋末年赵氏家族的墓葬群。白沙宋墓是赵大翁及其家属的墓葬,共三座,一号赵大翁墓为前后室,二、三号为单室墓。三座墓都是仿木建筑结构且都有壁画,它是北宋末期流行于中原和北方地区的仿木建筑雕砖壁画墓中保存最好、结构最为复杂、内容最为丰富的一处。不仅为研究北宋仿木建筑的雕砖壁画墓提供了重要资料,而且也为研究宋代时期生活情形提供了参考。
6.大明宫
答:大明宫是唐代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之一。大明宫修建于贞观八年(634年),起初是唐太宗为其父亲李渊而建,李渊病死后停建,此后高宗、玄宗等有多次营建。大明宫从高宗开始,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其建筑形制影响了当时东亚地区的多个国家宫殿的建设。大明宫占地350公顷,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誉为千宫之宫、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公元896年,大明宫毁于唐末的战乱。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7.斯文赫定
答:斯文赫定(1865~1952)是瑞典籍的世界著名探险家。一生主要探险过的地方有中亚地区、中国的新疆、西藏地区,在中国的探险成就是发现了楼兰古城及填补了西藏地区地图上的大片空白。赫定探险中亚,为绘制中亚的精确地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的美国陆军及空军对他的中亚地图集也有所借鉴。总之,赫定的探险活动不仅填补了当时人对中亚地区认知的空白,也让他成为世界著名的探险家。
8.博物馆陈列
答:博物馆陈列是以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的科学组合,展示社会、自然历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或某一学科的知识,供群众观览的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在我国,陈列可追溯到西周时期,西方古代也有陈列珍稀物品供人观赏,但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陈列则出现于19世纪中叶,博物馆陈列需要做设计、制作、布置、建立档案等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技术不断引进到陈列之中,将使更多新型的陈列出现。目前博物馆陈列的主要作用是社会教育活动。
二、论述题
1.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的联系。
答:(1)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等。历史文物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刻和雕塑、书籍、书法与绘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洞窟以及联合体;历史建筑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历史文化遗址是指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等区域。
(2)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在于它的非物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性的涵义,是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产这层涵义上的非物质性。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
非物质文化涵盖的范围大致有:①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②表演艺术;③民俗活动、礼仪、节庆;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⑤传统手工艺技能。
(3)两者的联系
略
2.什么是遗址博物馆?说说其建设意义及你的建议。
答:(1)历史博物馆
人类以前生活过的地方或者建造的为人类服务的建筑物、宫城等物体,被现代人发现发掘并保护起来陈列给人类观看的博物馆,称为遗址博物馆。
(2)遗址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①从保护遗址角度来讲,遗址博物馆有利于历史遗址的保护,防止不法分子的偷盗和破坏,可以及时检查和维护;
②从研究的角度来看,遗址博物馆将文物和遗址保护起来,有益于研究人员的便利研究,给予这些静物以活的生命,丰富我国的历史文化,提高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
③从参观者角度看,使参观博物馆的人了解我国历史上人类生活的状态,制造手艺的精湛,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
(3)建议
尽管我国遗址博物馆的数字化已经在进行,但是进度及深度还远远不够,毕竟历史遗址博物馆处于发掘的地点,不能够接待更多的人参观,对于时空距离较远的人也不方便,所以将遗址博物馆的展列内容用现代科技制作成视频,最好是3D形态呈现,这样可以使更多的人接近这些遗址博物馆了解、欣赏、学习、研究。
3.介绍司马金龙墓。
答:(1)司马金龙墓是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与其妻姬辰的合葬墓。位于大同市7公里处石家寨村西。1965~196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大同市博物馆联合对墓葬进行了清理。
(2)墓为砖砌多室墓,由墓道、墓门、前室甬道、前室、后室甬道、后室、耳室甬道、耳室组成。墓室全长17.5米,墓道长28.1米,是已发现北魏早期墓中最大的一座。墓曾被盗,但仍出土454件珍贵文物,以陶俑为多。驮粮马俑、人面镇墓兽、骆驼俑和铁马镫等是新出现的一批随葬品。石棺床、石雕柱础及木板漆画,更是一批罕见的艺术珍品。石棺床东侧的雕刻及石雕柱础,造型优美,雕工精细,内容类似云冈而更生动、细致。
(3)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彩绘人物漆屏既是魏晋时期的漆器珍品,又是北魏绘画史上的佳作。彩绘漆屏画已朽散,有5块残段尚能反映原貌,内容采自汉刘向《列女传》故事,人物劲线淡彩,画面题字秀丽遒健,近于楷法,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典型。出土有墓表碑3通,均系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十一月随葬,碑石字迹完好,书刻俱佳,为北魏早期书法的代表。
(4)司马金龙墓的形制和室内布置,继承了魏晋时期中原地区的传统,和同时期南方地区上层统治阶级的墓葬基本一致,表明了当时中国南北各地文化上的联系。但随葬俑群中的大量甲骑具装俑和马驼畜群,又显示出游牧经济和北方民族军队的特色。一些陶俑的面貌特征,有可能是模拟当时居住在大同一带的少数民族的形像。
4.博物馆信息化的工作内容。
答:目前我国很多博物馆都在进行信息化工程,可以更广泛更直接的使想要了解到博物馆具体情况的人获得信息。
博物馆信息化包含许多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博物馆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博物馆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包括内部网络平台建设与互联网接入两大部分。
①内部网络平台是指博物馆局域网的软硬件环境。局域网是以交换机和服务器等为中心,并连接博物馆内部各信息点的网络系统,并通过路由器和专线与互联网连接。局域网建设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所在。
②互联网是博物馆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对于博物馆的上网工程,可申请宽带网服务,并配置防火墙和杀毒软件,作好必要的数据备份,以保障系统不受黑客和病毒的危害以及非授权用户的访问,这是实现博物馆信息化的根本保证。这样,工作人员可经常从互联网上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以充实博物馆的信息化资源库。
(2)博物馆网站建设。博物馆的网站是面向社会公众介绍藏品、传播知识、进行交流的窗口。它没有时间和地域的约束,观众能够通过网站详细了解博物馆的馆藏、陈列、宣传、学术研究和博物馆动态等情况,是博物馆发挥公益职能、服务社会大众的新途径。
(3)博物馆藏品数据库建设,对于博物馆而言,藏品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何建立一个规范、有序、标准的藏品信息数据库,应该成为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建立藏品数据库,要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首先,要确立文物信息的分类、编码、字段设置等,其次,还要组织专门的人力,对信息进行核实、管理、分类,保证数据信息完整、准确。最后,还要充分借助现代的技术和手段,比如采用全息数码技术,实现图像信息三维立体影像存储等。
(4)博物馆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以网络化协同办公满足博物馆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高效率处理日常事务的需要,提供日程安排、公文发送、个人办公、邮件服务、议题讨论、决策支持、监督管理等功能,有效地协助博物馆完成各项任务。
(5)博物馆其他应用信息系统建设,由于各地博物馆信息化进度不同,下面罗列几种正在建设过程中的或将来应用的信息化方式。
①博物馆展示信息系统。可以开发多媒体导览系统,采用移动导览设备、数字投影、多媒体触摸屏等简捷、方便的方式,向现场观众展示信息。
②库房智能化系统。该系统对文物藏品所在环境进行自动监控,并实现防盗报警和防火自动监测。
③安全保卫监控子系统。博物馆安全保卫中可广泛运用先进的防护技术,当盗警和火警发生时,系统会自动关闭相应的门,开启周边的灯光,记录现场状况并通知保卫人员。
博物馆的信息化并非只是现代技术与互联网的结合,它同时涉及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的转变,它的实施伴随着博物馆工作体系、管理机制、方法规章的改革和提高,自然也少不了博物馆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信息化知识的普及。
5.为什么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答: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三孔”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孔庙
①孔庙是祭祀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孔子故居为庙,岁时祭祀。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孔庙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全国最大的孔庙。现存的建筑群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占地327亩,前后九进院落,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0多间。四周围以红墙,四角配以角楼,是仿皇宫样式修建的。整个庙宇气势恢宏,布局严谨,集我国古代建筑、雕刻、书法、绘画之大成。孔庙与北京故宫和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②孔庙的主要建筑有奎文阁、十三碑亭、杏坛、大成殿、圣迹殿。孔庙的主殿大成殿高31.89米,宽54米,进深34米,廊下有28根龙古柱,每根石柱都用整块石材雕成。前廊下的十根石柱用深浮雕的手法雕成双龙对舞,衬以云朵、山石、涛波,造型优美生动,是罕见的艺术瑰宝。孔庙中还存有大量的碑刻及画像砖,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和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
(2)孔府
①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庙的东侧,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的地方。孔府有前厅、中居和后园之分。前厅为官衙,分大堂、二堂和三堂,是衍圣公处理公务的场所。中居即内宅和后花园,是衍圣公及其眷属活动的地方。最后一进是花园,又名铁山园。园内假山、鱼池、花坞、竹林以及各种花卉盆景等一应俱全。尤为难得的是一“五柏抱槐”奇树,一棵古老的柏树派生出5个分支,内中包含一株槐树,为世所罕见。
②孔府除了是园宅结合的典范,更重要的价值还在于孔府收藏大批历史文物,最著名的是“商周十器”,亦称“十供”,形制古雅,纹饰精美,原为宫廷所藏青铜礼器,清于乾隆三十六年赏赐孔府。孔府还收藏金石、陶瓷、竹木、牙雕、玉雕、珍珠、玛瑙、珊瑚以及元、明、清各代各式衣冠剑履、袍笏器皿,另有历代名人字画,其中元代七梁冠为国内仅有。孔府并存有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至1948年的档案,内容丰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一个侧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现已整理出9000多卷。孔府档案是世界上持续年代最久,范围最广,保存最完整的私家档案。
(3)孔林
孔林又称至圣林,在曲阜城北门外,占地3000亩,周围砖砌林墙长达14里,是孔子和他的后代子孙们的家族墓地,孔林内柏桧夹道,进入孔林要经过1200米的墓道,然后穿过石牌坊、石桥、甬道,到达孔子墓前。孔子的坟墓封土高6米,墓东是孔子之子孔鲤和他的孙子孔汲的坟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还存有石雕的华表、石人、石兽。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当时被封爵位的品级设置的,整个孔林延用2500年,内有坟冢十余万座。其延续时间之久,墓葬之多,保存之完好,面积之大,举世罕见。
从上述观之,孔庙、孔府、孔林,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