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课后习题详解

1.简述内容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答:(1)一方面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这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哲学为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已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它确定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为心理学提供了思想、观点以及方法论。 

(2)另一方面19世纪的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及其方法更直接地为心理学提供了材料、理论和实验技术。生理学积极运用实验方法来研究作为心理现象之基础的生理机制,然后就自然而然地发展为应用实验方法于心理现象本身的研究。

这样,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实验心理学也就呼之欲出了。

2.实验心理学为何诞生于德国?

答:(1)德国资产阶级为了进一步发展工商业以便与欧洲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竞争,迫切要求发展科学和技术。这种立场和要求使得哲学心理学再不能满足于用思辨的内省法和简单的观察法,时代已向心理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会。

(2)德国人的气质比英国人和法国人更爱好细心的和精确的分类和描述工作。英国人和法国人喜欢用演绎和数学的方法研究科学,而德国人则重视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认真的、彻底的和谨慎的搜集,他们爱好分类或归类的方法。因此,德国人很早就把生物学作为科学的一个学科来对待,而英法两国则由于生物学缺乏演绎的基础而很迟才把生物学纳入他们的科学领域。

(3)德国人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和发展科学,他们研究一切可能的领域,如语音学、语言学、历史、考古学、美学、逻辑学甚至文学批评等等,都成为他们研究的科学对象。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对生物科学的研究。德国学者创造性地将先进的科学方法应用于研究生命过程,使本国的生物科学研究后来居上,如他们对感觉生理学的研究,在19世纪后叶就达到了当时世界科学的最高水平。因此,当其他国家的人还在怀疑是否能用科学手段来研究像人的心理这样复杂的现象时,德国人就已经打破偏见,带头尝试,开始用科学的工具探索和测量心理世界了。

3.简述内容心理学的科学观。

答:(1)冯特继承了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但抛弃了其中的形而上学,使心理学成为独立发展的实验科学。

(2)冯特认为,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生理学的关系最为密切。生理学是关于生命的一切,是那些由我们感官知觉到的身体过程;心理学是研究我们意识过程的相互关系。生理学和心理学合起来就包括生命现象的全部,它们研究一般生命的事实,特别注重人类生命事实。

(3)冯特特别重视实验方法在心理学中的应用。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观察、比较各种对象,分析各种现象,都少不了实验法。尤其是意识过程比物质现象具有更不稳定的特点,是稍纵即逝的事件,不断在流动、变化。更要注重实验方法的应用,做到科学的内省。

(4)冯特认为尽管心理学与生理学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心理学与生理学还是有区别的,心理学不是生理学的一个分支,不能把心理现象还原为生理现象。心理现象有其自身的特性,我们不能从生理生活中发现对心理现象的解释。

(5)冯特还把他的实验心理学看成一种纯科学,他不主张进行应用研究。这种研究思路使心理学从一独立便脱离了社会生活,从而大大削弱了它的生命力。

4.简述内容心理学的对象。

答:(1)冯特认为,科学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心理学应该是一门经验科学。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都是以经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只是它们的出发点各不相同。

(2)冯特认为一切科学都研究经验,不同之处在于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而其他科学研究间接经验。

(3)冯特把经验分为两个因素,即所给予我们的内容和我们对这种内容的理解。前者被他称为经验的对象,后者被他称为经验的主体。

两种方向

a.在自然科学的方向上,它把经验的各种对象,从它们被设想的独立于主体之外的特性方面来加以考虑。

b.在心理学的方向上,它把经验的整个内容从它与主体的关系,以及由主体直接所赋予它的特性方面来加以研究。

两种观点

a.自然科学的观点,就它必须从每一种实际经验所包含的主观因素中进行抽象的作用,才有实现的可能这一点来说,也可以称之为间接经验的观点;

b.心理学的观点,由于它有意地排除这种抽象的作用和一切由此所产生的后果,则可以称之为直接经验的观点。

5.简述内容心理学的方法。

答:(1)冯特认为心理学必须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因为传统哲学心理学所使用的内省法是不充分的,经常使人误入歧途。他主张把实验法和内省法结合起来,以实验条件控制内省,即在实验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自我的心理过程,以消除主观内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冯特为实施实验内省法制定了几条规则:

要让被试了解自我观察开始的时间,以便使被试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观察自我的过程开始以后,被试必须集中注意于内部的心理活动,避免各种无关刺激的影响;

必须控制实验条件,使自我观察的过程能重复进行以便于验证;

经常变换刺激条件,如增加或减少刺激,或调整刺激的强度,以便被试能把刺激和自己的心理过程分离开来。

(3)冯特清醒地意识到实验内省法的不足,因为在自我观察的过程中,观察者观察的是自己的经验,观察者与观察物是混淆在一起的。为了做到观察者与观察物的分离,就必须利用各种客观实验技术记录被试的反应,而不仅仅依赖被试对自我观察所作的报告。因此冯特搜集了示波器、速示器、测时仪等工具作为实验研究的基础。

6.简述内容心理学的心身平行论。

答:(1)冯特的心身平行论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对同一经验两种观点的平行

冯特认为他的心身平行论是立足于经验基础之上的平行论,因为他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经验科学。他把经验区分为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前者是生理的和物理的,后者是心理的。两者平行存在,其问不发生相互作用。

两类因果系列的平行

冯特的平行论还包括生理和心理两类因果系列的平行。人的心理不是大脑生理过程产生的结果,心理过程与生理过程是两个独立的、平行的因果系列。虽然心理过程总是有生理过程相伴随,但心理过程并不依赖生理过程,心理过程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受生理过程支配。

平行性与互补性

冯特认为一切物理的或生理的事件与一定的心理事件是相应的。正因为如此,他认为心理学和生理学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的相互辅助的和相互补充的关系。其中一方如果在因果系列中缺失了某个环节,另一方就可以辅助或做相应的补充。

(2)对于外在客体的感觉总是以知觉的形式而不是以纯感觉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的。感知同外部世界相联系,它们代表着直接经验的客观方面。但是在心身平行论观点的指导下,冯特又认为感觉经验和外部刺激引起的中枢神经兴奋是两种平行的现象,后者并非前者的原因,前者也并非后者的结果。冯特无法回答其中的矛盾。

7.简述内容心理学的任务。

答:冯特认为,心理学作为研究心理、意识事实的一门经验科学,其任务就在于分析出心理或意识的元素,并确定由它们构成的复合观念的原理与规律。他将心理学研究概括为需要依次加以解决的三个问题:分析复合的过程;弄清由分析得出的元素所产生的结合;探索在这种结合的形成中起作用的规律。

(1)心理元素的分析

冯特认为,一切心理经验的内容都具有一种复合性的特征,因此作为研究“直接经验科学”的心理学,要把经验内容分析为不可再分的、绝对简单的心理元素。心理元素是心理现象最基本的成分,也是分析和抽象的产物。这里的抽象是指这种元素在不同的方面都具有真正的一致性。

冯特通过分析,发现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个,即感觉元素与感情元素或简单的情感。

a.概念

感觉是直接经验的客观方面,它是由外部刺激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所产生的客观元素;

感情或简单的情感则是直接经验的主观方面,它伴随感觉这一客观元素而产生,是客观元素的主观补充。

b.区别与联系

感情并非像感觉那样同外部世界发生关系,它仅仅是感觉的伴随物。这正是感觉与感情的区别所在。

感觉与感情除了具有区别性,也有共同性,即它们都具有强度和性质两种属性。每种感觉和情感都具有一定性质的属性,而且这种性质永远是和一定的强度同时并存着的。

c.区分

按照性质属性,我们可以把每种简单的感觉、情感与所有的其他感觉和情感区别开来。例如把感觉区分为温觉、冷觉、光觉、触觉等,把情感区分为严肃、愉快、悲哀、忧郁、阴沉等。每种心理元素的不同性质构成性质系统。

按照强度属性,每种心理元素都可以根据相应的大小观念来表示,如微弱、强烈、相当强烈、非常强烈等。换言之,每种心理元素的不同强度构成一种维度上的连续体,连续体上的两个极端,我们称之为最小感觉和最大感觉或最小情感和最大情感。

(2)心理元素的结合

冯特认为,尽管任何心理现象都可以分析为元素,但纯粹的心理元素是没有意义的。例如黑只是黑,白只是白,单凭感觉不能知道黑、白为何物。因此,任何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心理元素结合而成的的心理复合体。

a.概念

心理复合体是指由简单的心理元素结合的产物,它是由纯粹的感觉、简单的情感或感觉与情感的联合所组成的,但是心理复合体的特性并不局限于组成它们的心理元素的属性。也就是说,心理复合体的特性不是各种心理元素的属性的简单相加,而表现出其自身的新特性。

b.分类

冯特认为,心理复合体的分类,在性质上是以组成它们的元素为依据的。凡是完全或主要由感觉所组成的复合体,我们称之为观念,观念分为三种主要的形式:集中的观念、空间的观念、时间的观念;凡是完全或主要由感情所组成的复合体,我们称之为感动或感情过程,

感动也分为三种主要形式:集中的感情组合、情绪、意志。

c.总结

冯特指出,在严格意义上说,并没有纯粹的观念过程或纯粹的感情过程。我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心理复合体抽象为观念的成分或感情的成分。

冯特主要用联想、统觉来说明意识元素的结合过程。

a.联想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不受意志的影响。联想的方式有下列四种:同时联想或融合,同化,复合,相继联想。

b.统觉是个人使用或把握经验元素的过程,是把各种元素联系成一个统一体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统觉是在集中注意的条件下产生的,受意志的影响,是一种主动经验的过程。

(3)心理元素结合的规律

创造性综合原理(心理生成物原理)。由各种不同的心理元素组成的心理复合体并非原有元素的简单相加,实质上,元素的组合产生了新的性质。例如,一个声音复合体,就其观念和感觉属性来说,正是多于个别声音的简单总和。

心理关系原理(制约性关系原理)。这一原理意指统觉的分析比较。依据该原理,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各个元素的意义。换句话说,每一种基本的意识状态总是在与其他意识状态所处的关系中获得它的意义。

心理对比原理(强度对比原理)。这条原理实际上是心理关系原理的特例。根据这一原理,两种相反或相对抗的意识状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相互加强。这一原理在情绪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例如若不愉快之后愉快随之而至,那么愉快的特殊性质就显得特别明显。

8.简述评价冯特的原则。

答:对冯特的评价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要区别冯特的早期思想与其后期思想

早年的冯特主要是一位自然科学家,他的成就特别是创建实验心理学的成就是主要的。

他也具有自发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思想,但是在后期,他的理论著作中还包含了许多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而且这些观点也逐渐侵入其心理学体系中。

(2)要区分冯特的哲学观点与其心理学贡献

关于冯特的哲学思想,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有较多的评价,认为他“抱着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冯特的哲学观点不仅是混乱的,而且是狡猾的。

冯特是哲学史上的侏儒,他的哲学观点是混乱的唯心主义,但这并不能否定他对心理学作出的重大贡献,不能否认他是心理学的伟大奠基者。

(3)要注意澄清过去对冯特心理学思想中的一些误解

冯特并没有因为对心理元素的分析而忽视意识的整体性。

有人忽视了冯特对实验方法的重视,认为他完全是一位内省主义者。实际上,冯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内省主义者,而是把实验方法和内省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他是一位实验内省主义者。

传统上,许多心理学史家将冯特视为—位构造主义者,实际上,冯特从来没有用“构造主义”来标明其心理学体系,构造生义是冯特的学生铁钦纳提出的,构造主义完全可以称为铁钦纳主义。铁钦纳的构造主义没有接受冯特心理学的全部思想,特别是冯特关于统觉、意志等思想。因此,冯特不是一位构造主义者。

9.简述冯特的贡献与局限。

答:(1)冯特的历史贡献

心理科学的建立者

冯特把哲学心理学的体系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心理学有关的研究课题结合起来,把实验法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办了第一种实验心理学刊物,确定了一批典型的心理学实验项目,使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和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心理学发展的促进者

他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冯特建立实验室以后,世界各国的青年学生纷纷来到莱比锡学习心理学的实验方法。这些学生学成回国以后,宣传冯特的心理学,创建实验室,建立自己的心理学体系,成为各国心理学发展的奠基人物。

心理学问题的思想者

a.他主张以实验法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工具,把传统的内省改造为实验的内省,从而使经验、思辨的心理学成为实验的心理学。

b.他主张以分析意识元素和探索这些元素结合的方式和规律作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从而首创了内容心理学派。

c.冯特不仅重视个体心理学的研究,而且强调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在他生命的最后20年,还用分析社会历史产物的方法从事民族心理学的研究。

d.他主张二分法,把意识分析为感觉和情感两种元素,主张意志的情感说等。总之,这些观点对于心理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冯特的理论局限

冯特把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统一在经验的范围内,对于促进心理学的科学化是有帮助的。但是,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把自然科学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当成主观经验,无疑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尽管冯特公开宣称反对传统内省法,在其实验中也尽量使实验的内省法客观化,但是,他归根结底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内省法,内省的成分在他的方法中仍占一定的比例。

冯特的理论体系既庞杂又混乱。他受到多种哲学流派的影响,同时他又兼收并蓄了许多哲学心理学思想的理论观点,这就使他的心理学体系充满了矛盾,摆脱不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从而阻碍和限制了心理学进一步的发展。

10.简述艾宾浩斯对记忆研究的贡献。

答:艾宾浩斯的研究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记忆的实验研究,这是一项首创性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为实验心理学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即用实验法研究所谓高级心理过程,如学习、记忆、思维等。

(2)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激起了各国心理学家研究记忆的热潮,大大促进了记忆心理学的发展。

11.简述缪勒对实验研究的贡献。

答:(1)关于心理物理学的实验研究

他对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修正和扩充。他反对费希纳心物平行论观点,而要确定心理物理学的生理基础。

他尤其批评费希纳运用韦伯定律,即产生可觉差的刺激增加量是原来刺激量的比例数。他坚持感觉传入的损失只会发生在神经系统的生理过程中。他认为较弱的刺激易氧化神经中的原质;因此,如果要增加兴奋性,相应地就需要增加较大的刺激量,

他还继海林之后提出了心理物理学的定理,即心理过程如何与脑生理过程相当的原理,这是后来格式塔心理学的同型论的先声。

他对以后心理物理学的更大影响,是他对费希纳心理物理法作量化和实验技术的改进。他所改进的方法成为后来心理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2)关于记忆的实验研究

缪勒和他的助手及学生一起进行了很多关于记忆的实验研究。为了使记忆实验更加客观和精确,他采用仪器进行测量。

他与舒曼一起发明了记忆鼓,使每对音节用一定速度在记忆鼓上的小孔表现出来,让被试熟读,一段时间后,再用记忆鼓将第一个音节呈现出来,要求被试说出第二个音节,并记录下回答所需的时间,最后统计正确回答的百分率。用这种方法,测量效果当然要比艾宾浩斯更精确。

缪勒要求被试报告记忆时心理活动的历程。结果他发现人的记忆过程并不是机械被动的,而是有目的、主动的过程。

他和舒曼进行的重复辨别的实验,发现了定势现象,他对于心理定势的发现对后来的屈尔佩的无意象思维实验有启发作用。

缪勒还发现整体学习比分段学习效果更好。因为整体学习有助于学习者形成整体的完整特征,它们从一开始就帮助学习者组织和巩固记忆。

他早在20世纪之初于格式塔心理学家之前,就发现了完形特征和格式塔性质,尽管它们是其记忆研究的副产品,后来他的学生都致力于完形性质的研究。他还做了记忆术的个案研究。

(3)关于颜色视觉的研究

缪勒对于海林的色觉说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海林的色觉说假定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一样会引起感觉,而缪勒只假定有两种相反的而又可互相逆转的化学作用,不说是同化或异化作用,这就解决了同化作用一般不引起感觉的难题。

按照海林的假定,彩色或黑白色互相平衡后应该没有任何感觉,但实际上还有灰色感觉,于是缪勒便假定皮质经常有相当于中灰色的作用,所以一切平衡后仍有这个灰色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