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课后习题详解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与其他心理学科有哪些区别?

答:人格心理学与心理学学科体系中的其他领域相比,在研究内容、研究策略和研究特征等方面特点突出。

(1)在研究内容上侧重于人的心理差异

人格心理学并不以研究人类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内容,而是关注共同心理现象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差异性。

人格心理学家们从差异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不同人的心理差异现象,探讨人格差异现象的机制与规律。

人格心理学家研究的不是认知过程,而是认知风格。

(2)在研究策略上强调人格的整体统合性

从心理学研究取向来看,研究风格可分为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取向是以注重细节的分析性研究为主导的方法论,宏观研究取向是以注重整体的综合性研究为主导的方法论。

宏观研究策略是人格心理学所倡导的主导研究策略,遵循的是从上至下的研究思路,由人格理论出发,获得实证研究的支持;从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上也能看出这一特点。人格心理学发展的流程是:人性哲学一人格理论一咨询理论一咨询与治疗技术。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强调整体与部分的结合,把人作为一个整体人来研究,以大的、功能性的结构单位来实现心理各成分的联结与整合,特别是以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单位来作为研究单位,以说明人的复杂心理特征;为配合研究真实情境中的真实反应,在研究方法上注重主观分析与自然情景中的方法。

(3)在研究特征上注重人的内部稳定性

关注重点在稳定的人格特征上,而不是对外部刺激的一时反应。

重视内部稳定成分以及这些成分是如何导致对同一刺激产生不同反应的。

认为仅从外部环境因素来解释人的复杂行为是不够的,还要寻找内部稳定的机制来解释人的全部行为,才能更恰当、准确。

人格是个体内部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成分,它是在人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由客观现实逐渐“内化”而成的。

2.简要论述人格心理学研究的科学体系。

答: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有其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包含了理论、研究与应用三个方面。

(1)人格研究模式

在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中,依据研究内容的特点差异,划分为两种不同的模式,即人格的一般模式和人格的差异模式。

人格的一般模式

人格的一般模式主要研究的是人格的基本理论问题和人格的一般性规律。如,人性哲学、人格界定、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成因、人格改变、人格测量等一般性理论问题和相应的规律性探讨。

人格的差异模式

人格的差异模式主要是描述、解释、测量和预测人们的个体心理差异。例如,人格心理学通过人格类型、人格维度、人格特质、人格风格等描述来确定人们心理差异的表现特征与规律。

(2)人格研究途径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有三种途径:人格的理论研究、人格的实验研究、人格的临床研究。

人格理论研究

人格理论在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具有主导地位。人格理论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理论范式多。各种理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人格的基本问题,它们对世界的解释各有侧重。应在接触各种理论后,经过思考形成一种综合的、全面的观点去分析人的心理模式。

人格实验研究

人格实验研究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操作,系统地将证据集合起来,提供可重复的结论,为理论升华提供实证基础。人格实验研究方法可归结为人格特殊规律研究法和一般规律研究法两类。

人格的临床研究

a.人格的临床研究强调完整个体的描述。

b.临床医生的经验性对成功的预测很重要。

c.临床学的资料多来自于结构不明确的方法。

d.临床操作有助于对此人的了解并提高治疗的针对性。

总的来说,临床方法的特点是非规范化的(非正式的)、非机械的、较主观的

(3)人格研究的科学体系

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科学体系,人格心理学体系是理论、实验和应用相结合的产物。

理论研究提供了人格分析的结构框架,实验研究提供了事实证据,临床研究提供了应用价值。理论研究经常是从假设出发的,这种理论假设是否成立,要经过实验研究来证实。理论要靠实验来支持与修正。相反,实验研究也不能单独构成科学体系,其零散的实证材料要经过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归纳出规律,形成科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相应的实践领域中。人们在实践领域中,又会发现新的问题与现象,再开始新的一轮的循环。

3.学习人格心理学的意义有哪些?

答:(1)为其他领域提供基础知识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人格心理学强调的是人心理的差异性,它提出了许多划分、描述、解释、预测各种心理差异的观点与方法,而任何心理现象的研究者都要涉及心理差异这个问题。所以,人格心理学为其他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分析与解释结果的依据。

人格心理学为其他学科领域提供了理论与应用性知识

作为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人格心理学也为其他学科领域提供了理论与应用性知识,如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对文学艺术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有助于提高理论逻辑思维的能力

理论思维水平的提升

人格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学习者的理论思维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人格理论的学习。

a.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前人的观点,更要思考他们为什么会提出这种观点,道理何在。尤其是在综合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时,更需要较强逻辑思维水平,有序地融合好各种观点的冲突,在解释行为时知道哪种理论是最有效的。

b.融合各理论的合理之处,需要理论思维能力。从微观的角度上讲,某一理论可能比较适用于某一特殊问题的解释。从宏观的角度上讲,人格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因此对人格的完整理解解释来自于各种理论的合成,而不是某个单一理论。理论的这种概括与综合性,有助于提高人们把握宏观规律的能力。

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

对人格理论的学习要具有综合思维能力,我们学习人格理论的过程,需要通过理论综合形成最终理论体系,而且这是一项艰苦的思考过程。

理论运用过程中的提升

命名不等于解释,这其中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水平与职业责任问题,对事物的解释包括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思维过程。因此,在学习运用人格理论去解释心理现象时,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

(3)帮助人们自我探索、自我完善

每个人生阶段,都伴随着外在环境的许多变化,以及人格自身的内在变化。学习人格心理学使每个人更了解自我,理解他人,完善自己,塑造健康人格,展示人格的力量。

4.如何评价人格理论,评价原則是什么?如何看待人格理论的地位与价值?

答:(1)评价人格理论的原则

核心性原则

核心性是指一种理论的关键之处。每种理论都有一个核心点,在这个核心点下展现一系列论点和论据。这个核心点抓得是否准确是衡量理论价值的重要标准。

广博性原则

广博性是指理论所能涵盖的范围。好的理论应该是能够解释人类的所有或大部分行为。广博性越好的理论,其所研究的范围也越广泛。一个广博性差的理论,由于兼容性差而不能处理多变的现象或问题。

事实上,一个良好的理论不一定能够解释所有的行为,但在解释某一层面行为上却有独到之处,也不失为一个好理论。

简约性原则

a.一个好的理论应该是简明一致,要而不繁,易于理解。

b.人格理论的简约性还表现在人格研究中的理论结构点。结构点可以帮助人们更简单明了地解释复杂的行为。

验证性原则

一个人格理论体系中的任何论点都应该可以通过实证研究加以验证,特别是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应该能够被操作化的。理论与研究要具有关联性,如果一个理论能得到大量的、可靠的实验研究所验证,说明这一理论是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提示性原则

提示性原则是说明一个好的理论可以引发人们更进一步的研究与思考,去发现未知的现象。提示性原则就是看此理论是否具有引导功能。

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说明了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一种理论要能够指导实践,并应用在实践中。

(2)关于人格理论的地位与价值的看法

理论具有价值

a.理论研究确定了一门学科的框架

b.理论对实验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第一,理论确定了实验研究的目标,实验研究设计都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展开的。

第二,引发人们对未被注意到的实证资料进行收集和探讨。

第三,理论对人格实验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c.理论对研究者的思维起过滤作用

理论可以使研究者沿着某一方向去探讨一种现象,而具有不同理论背景的人,会对同一现象得出不同的分析。所以,理论会帮助人们去清晰而有效地分析现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是,理论的综合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理论具有局限性

a.理论会限制思维的开阔性与探新性

理论会使人产生思维定势,跳不出原有理论的框架,甚至会使人误入歧途,也会影响人们发现新的东西。

b.以理论为先导的研究模式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科

理论研究模式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而有些研究者偏好于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这类研究者认为,研究应从收集事实材料开始,直到有了雄厚的事实基础后,才能建立理论。也就是,研究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型课题时,可以从事实出发,特别是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

c.理论自身发展存在局限性

理论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从低级不断地向高级发展,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当理论发展未达到完善阶段时,会影响到人们理解与使用理论,从而导致出现一些偏差。所以,对于发展不完善的理论,要倍加小心,要求人们具有批判性思维。此外,即使一种已被称为“完善”的人格理论,也有其局限性。

正确认识理论

a.理论是人类思考的工具

理论既要联系实际又要超越现实。理论要高于现实,它追求与现实呈现出某种天然的“距离”,但这不是理论的变质,而是对现实的更高层次的概括,它体现了一种抽象和预示。

b.人格心理学对理论的偏重

人格理论源于研究者长期对问题的思考与实践体验。但最终形成理论,主要在于人格自身的统合性。人格各个部分是一个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们在涉入某一问题时,自然要连带起人格的其他成分。所以,人们要在一个整体的框架中去思考问题,这个框架就是理论。

c.要敢于使用理论

任何事物都具有辩证的性质,理论也如此。理论发展的不完善,并不应妨碍人们的思考,以及对理论的使用。对理论的使用原则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运用理论

人格理论可以帮助人们确定观察事物的方向,提供给人们一些描述、解释个体行为的概念和原理,以及评定、预测人格的方法。

5.学者们通过哪些方法来说明遗传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

答:对遗传因素的研究存在着不同的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提供了人格遗传的基础资料。

(1)家族史或家谱法

通过研究前代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在家系内后人身上得到显现的频率,用以说明某种人格特征的遗传性和遗传形态。

(2)双生子研究

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的差异来进行研究

研究者认为同卵双生子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由环境造成的,而异卵双生子的差异可能是由基因决定的。这样,把基因和环境各自作用的范围和性质与相同的人格特征联系起来,便能够对哪些人格特征是由遗传决定的、哪些人格特征是由环境塑造的这个问题作出评估。

对在相同环境和不同环境中长大的同卵双生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

a.对在不同环境中养大的同卵双生子相似性的研究可以鉴别基因的作用。

b.研究不同环境中养大的同卵双生子的差异性可以揭示出环境因素的作用。

(3)收养研究

收养研究是指研究在非亲生父母照料下成长的孩子。这种研究提供了研究基因效应和环境影响的另一条途径。被收养儿童与其亲生父母之间的相似性程度可以考虑是基因的作用,而与收养父母之间的相似性程度可以认为是环境因素的影响。收养研究也包括亲生子又有养子的家庭研究;

(4)选择性饲养

选择性饲养的实验研究多用动物来做,方法是选择具有某种特质的动物,进行控制性交配,然后从第二代中再选出具有该特质的动物,相互交配,如此继续繁衍数代,来考察其特质的遗传性。也就是说,经过几代的繁衍后,所期望的行为特性保持了下来,得到了具有某种共同行为特性的动物。

(5)早晚期行为差异的对比研究

早晚期行为差异的对比研究是通过婴儿早期行为与长大后的行为差异来看遗传因素的作用的。研究指标有:观察0至1岁的笑的次数,出生数周哭的量,吸吮率,身体动作量。

(6)体质差异研究

体质差异研究强调了身心关系,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人的身体特征与人格有关的观点。如美国心理学家谢尔顿研究体型与气质之间的相关。

6.21世纪人格心理学发展的特征有哪些?

答:(1)人格理论研究的交融趋势

21世纪,人格心理学家在复兴那种大胆的、整体化的、宽阔风格的同时,又不失在严格、完善的方法上获得有价值的东西,即理论建立在实证发现的基础上。

(2)人格实证研究的整合趋势

当今人格心理学呈现出各家各派相互交叉、渗透的现象。在人格心理学中,不同派路的研究尽管起点不同、兴趣不同、目标不同,但却存在着内在的共同机制。在这种以某一共同机制为基础的“研究丛”中,体现了研究的整合趋势。

(3)人格功能的完善化趋势

人格区分功能的出现整合。

人格解释功能的趋于完善。

人格研究的复杂性,这就为人格分析与预测增加了变数,人格的预测功能逐渐以把握人格影响因素为前提条件的。

(4)人格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趋势

(5)人格研究的动态化趋势

研究整个生命历程中的人格,将使人们能以动态的方式来诠释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