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教育功能

1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

答: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主要涵盖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分别是:教育通过传授、训练、陶冶、评价等方式对个体和群体各方面的发展发挥激发、导向、奠基、重构、提高、矫正、完善、增值和选择等功能。教育所培养的具有一定素质的人走进社会,成为一定社会的公民,担任一定的社会角色,对社会的维持和发展发挥适应、改革和改造的功能。教育的育人功能是根本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育人功能的延伸和转化。教育功能有多种类型: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划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教育功能体现了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意义,这也是教育价值所在。

(2)正向功能

答:正向功能是指要素对系统产生的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也称贡献性功能。应用到教育领域之中,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教育产生的积极效果。教育的正功能是相对于教育的负功能而言的,它是根据教育功能作用的性质划分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将社会功能按性质、形态加以划分,得出正负功能的概念。为研究教育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全面、客观地考察教育功能可以发现,教育一方面在起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对社会和个人发展发挥着推动作用,同时在某一时候或局部方面也抑制甚至阻碍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对某一具体的教育来说,在某方面发展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也可能对社会和个人的其他方面产生一些消极后果。所以,要努力拓展教育的正向功能,降低和消减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

(3)负向功能

答:负向功能是要素对系统产生的消极的作用和影响,也称损害性功能。负向功能的概念最初是在社会学领域提出的,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功能分析的一个维度。社会功能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和负向的阻碍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对任何社会、任何时期的教育来说,正向和负向的功能都存在,只不过比重不同。多数时期的教育以正向功能为主,但历史上也有某些时期,如欧洲中世纪教育、法西斯教育、军国主义教育等,不仅扼杀了人的个性发展,而且也阻碍着社会的发展。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应尽量抑制或者避免负向教育功能的发挥,减少负向功能作用的条件,从而减弱负向功能对社会和个体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4)显性功能

答:显性功能是与主观目标相符的作用和影响,是有目的实现的功能。显性功能的概念最初是在社会学领域提出的,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功能分析的一个维度。按照默顿的观点,教育功能也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显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显性与隐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转变成了显性教育功能。在促进显性教育功能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隐形教育功能的发挥,要利用其有利作用,削弱其不利作用,将具有正向的隐性教育功能发挥到最大。

(5)隐性功能

答:隐性功能与显性功能相对,是指主观愿望之外,事先没有筹划、也没有被觉察到的作用和影响。隐性功能的概念最初是在社会学领域提出的,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功能分析的一个维度。隐性教育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等,都是隐性功能的表现。显性与隐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转变成了显性教育功能。在促使隐性教育功能向显性教育功能转化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其有利的因素,将这部分作用发挥到最大,同时对负向的隐性功能进行限制,防止其作用的发挥。

(6)教育的个体功能

答:教育的个体功能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教育本身对培养人所具有的作用和价值,是教育本质特点的体现。教育的个体功能包括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培养人的功能,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与继承——社会遗传的功能,经验和人才的选择——科学筛选的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从教育对主体发展的作用而言的,实际是教育本质的表现形式,是教育功能的第一层次,也是教育的特有功能。

(7)教育的社会功能

答:教育的社会功能也称为教育的派生功能、教育的工具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和教育的人口功能等。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培养人而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这构成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它不是教育自身的功能,而是教育培养的人参与社会生活而发生的功能。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不是无限的,而要受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性质所制约。教育在不同的社会,表现出社会功能的重点不同、方向不同。在现代社会,教育社会功能的重点在于经济功能。通过科教兴国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成为教育社会功能的基本方向。

2教育的个体功能有哪些表现?个体社会化功能与个体个性化功能关系如何?

答:(1)教育个体功能的表现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a.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学校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其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b.教育促进社会个体化的功能

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实现个体的个性化: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b.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a.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指向外在社会的要求,个体把教育作为一种生存手段和工具。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教育可以通过个体社会化,将社会文化行为规范传递给新生一代,使他们获得未来社会生活或职业生活中相应的角色和意识,以便他们在进入社会生活时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教育传授“何以为生”的本领。

b.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指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教育的享受功能是教育个体发展功能的必然延伸。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体现在: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充分实现。具体体现为:

a.标准化的教学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

b.过重的学业负担、惟“智”是举的做法,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c.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

(2)个体社会化功能与个体个性化功能的关系

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与个体个性化功能是统一的。一方面,个性化必须建立在社会化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也只有以丰富的个性为基础的社会化,才是民主社会的社会化,才是健全意义上的社会化。教育必须在促进二者统一的基础上,平衡二者的关系。

3教育的社会正向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

答: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教育对其他社会子系统的作用,包括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这些功能中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其中正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教育对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都有着重要作用,但是教育对改善人口质量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表现得更为直接。教育一方面可能对提高人的遗传素质、改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观念有所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教育对提高人口质量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教育作为促进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活动,可以提升科学技术水平、文化修养和思想觉悟、道德水准等精神因素。例如,我国实行的义务教育,具有基础性、全民性和全面性,面向所有适龄儿童实施全面的教育,可以全方位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

(2)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可以保存和延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教育具有活化文化的功能,将文化从存储形态转变为现实活跃形态,促进文化的活化;教育具有文化选择功能,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必须对浩瀚的文化做出选择;教育具有文化批判功能,教育按照其价值目标和理想,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并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教育具有文化交流、融合功能,教育有助于打破封闭的地域性,使各种文化得以交流和融合;教育具有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对文化进行选择、批判和融合,从而创造出新的文化。例如,教育对敦煌文化的宣传和保护,使之得以保留和源远流长。

(3)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普通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潜能,职业和专业教育直接生产劳动能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的支持。现代教育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专门劳动力的培养,对经济的发展直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通过教师的传播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技术为更多的人所掌握,扩大了传播的范围,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例如,大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生产过程之中,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4)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

民主问题是现代社会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教育的政治功能最主要的就是促进政治的民主化。教育通过传播科学真理,启迪人的思想意识,提高人的民主观念。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民主化是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表现为教育权力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均等。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民主的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国民的政治素质,还能推动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和能力。例如,在学校教学中向学生教授民主的思想,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民主观念。

(5)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通过学校教育,可以向学生宣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使经济、社会、科技、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地、持续不断地发展,把发展的负面效应和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地球的资源和环境不致遭到严重破坏,既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威胁。例如,在课上向学生讲授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学生都具有环保意识,认真付诸实践。

4分析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列举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的表现,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可以起到正向功能,也可能起到负向功能。现今,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中小学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和弊病,负向功能逐渐体现出来,不可不认真的应对。

(1)负向功能的表现

在应试教育下,为了追求高分数,特别强调标准化教学。标准化的教学、考试如同温柔的陷阱,过于追求客观化、规范化而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成为扼杀创新精神的最大凶手。学生可以很好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自己却不会提问题,或提不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不仅没有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反而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僵化了。

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充分实现。第一,过重的学业负担、惟智是举的做法,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第二,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为学生带来了很多压力,用各种规章制度和粗鲁的管理方式束缚住了学生。

学校出现针对学生的各种体罚现象,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比如,某老师强制学生用小刀刮自己的脸,某老师让全班学生轮流扇犯错误同学的耳光等。对学生的此类教育惩罚,显示着现实中的教育并非都是善的。这种方式给儿童造成了心灵伤害,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出现负向功能的原因

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注重结果评价,重视应试教育,用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的一切。为了获得高的分数和好的成绩,对学生进行规范化和统一化的训练,要求只能有标准化的考试和答案,学生必须能够达到这一标准,否则就会被淘汰。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对学生起着主导作用。

对学生管理上的不科学,将学生看作是教师的对立面,是受动者和被动者,教师对学生拥有支配地位。对于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地位的忽视,以及对学生作为主体人的基本权利的忽略,造成了教师对于学生的粗暴对待。这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尊重学校教育和教学的规律,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漠视。

在现存的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中,大部分学校对学生进行刚性的规范管理,重视校长和教师的权威,运用各种规则、规范,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而不管学生是否口服心服。更有甚者,采用体罚和变相体罚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这是学校教育制度上的设计问题,用制度来约束人,却没有意识到人才是制度的主体。

(3)负向功能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上述例子,克服教育负向功能的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置于教育和教学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和尊严。要认识到,教师和学生不是对立的个体,而是相互统一的整体,学生尊敬教师,教师爱护学生,才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两点:

要把人看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把学生的个性发展看作教育的惟一出发点和归宿,而不是为了外在的目的,如遵守纪律,保持安静,迫使学生就范。抛弃以往只注重统一性要求的做法,重视学生个性和自主性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真正做到统一和个别的整合。

要把人看作具体的、能动的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生命,以积极的目光期待他们、赏识他们。将学生看作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不再是被动的、受人支配的个体,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权利的享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个体特性和主动性,调动其积极性,真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5影响教育功能形成和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答:教育功能的形成是发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起点来自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期待和要求,终点是教育结果的出现。教育功能的释放不同于发生在教育活动之中的教育功能的形成,它是发生在社会系统之中,通过教育功能的结果参与社会活动而实现的。

(1)影响教育功能形成的因素

在教育功能取向确立时期,往往会受到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教育功能是教育系统作用于社会和人的一种客观结果,这种结果来自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愿望和要求,即功能期待。社会和个人对教育如何为自己服务,都有不同的功能期待。在教育功能取向的选择过程中,某一时期以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功能取向为主,就意味着对其他功能需求的排斥和压抑。

在教育功能行动发生过程中,从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到教育功能行动的发生,这个转换过程受到来自社会和教育系统自身的制约。就社会而言,主要表现为社会对教育的控制,包括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目标的控制、方针政策的控制、领导权力的控制、教育经费的控制、教育内容的控制等。就教育系统自身而言,这种功能期待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教育过程的运行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的素质条件和教育过程是否有序、持续运行。

在教育功能直接结果产生的过程中,会受到社会各要素的直接影响以及受教育者的影响。前者形成了教育社会功能的直接结果,后者形成了受教育者的文化特性,培养了符合社会要求的人。

(2)影响教育功能释放的因素

在教育产品输入过程中,首先是这些教育的产品走向社会,有相应的岗位和机会,这才有发挥作用的可能。所以,对社会来说,能不能给毕业生提供能级相应的工作岗位,能不能为新的科学文化产品的应用提供实验、实施和传播、推广的机会和条件,是教育功能释放的前提。

在教育产品的利用过程中,如果人才没有流向相应的岗位,社会也没有为人才力量的发挥提供相应的条件、待遇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这同样阻滞人才身上所蕴涵能量的充分发挥。同样,文化产品也存在着推广、利用中的重视程度、物质条件的充足与否问题,这也影响它们的功能释放。

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必须与社会的需要相适应,否则,它所培养的人才并没有受到恰当的训练,教育所授予的资格和技术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出现用非所学、学非所用的现象,社会便拒绝接受这些毕业生,这样教育的功能也就不可能得到释放。

6运用教育功能的有关理论,分析下面的教育事件,说明发生该事件的原因,以及怎样避免该事件的发生?

2004年3月19日上午,河北曲周县侯村镇东高固小学女代课教师刘某某第一节课便让41名学生全部站着上,不允许写字。第二节课更为离谱,竟让学生依次伸出手,而她则用削铅笔的小刀子划孩子们的手心。刚开始,她还是用刀背,但从第二个开始,便改用刀锋,在每个学生的掌心用削铅笔刀划伤出血,全班顿时哭声一片……她的理由是为了孩子们“好好学习”。

答: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教育系统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实际的作用和影响。这种影响和作用的性质可能是正向的、促进的,也可能是负向的、阻碍的,或者是无效的。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针对于社会或者个人,对社会或个人的发展产生的正向和负向功能,主要依据发生的条件不同。

(1)对案例中教育事件原因的分析

案例中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该代课教师素质低下,不懂教育教学规律,甚至毫无法纪道德观念,用极其恶劣的方式体罚学生;而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以人为本”思想的缺失以及对学生人格尊严的忽视。这些原因最终导致教育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负向功能,危害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2)避免该类事件发生的措施

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把人看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把人看作是具体的、能动的生命体,尊重他们的人格,满足他们的需要,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总之,“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的需要当作第一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如整齐划一的管理制度、扭曲的考试制度等,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要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如教师素质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当、师生关系不民主、压制学生的主体自由等。必须找准问题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