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考研真题及强化习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听觉位置理论,耳蜗对高频声波反应的敏感区域位于(   )。(统考2011研)

A.顶部

B.中部

C.背部

D.底部

【答案】D

【解析】位置理论又称共鸣理论,由赫尔姆霍茨提出。他认为,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声音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

2.甜蜜的嗓音、温暖的色彩这种感觉现象是(   )(统考2011研)

A.适应  

B.对比 

C.后像 

D.联觉

【答案】D

【解析】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被称为“联觉”。

3.向远方直线延伸的两条平行铁轨看起来逐渐聚合,个体据此判断距离。他所依赖的单眼线索是(  )。(统考2010研)

A.视轴辐合

B.线条透视

C.运动视差

D.运动透视

【答案】B

【解析】视轴辐合属于双眼线索;线条透视是指两条向远方伸延的平行线看来趋于接近的印象;运动视差是指近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远处物体移动得慢,方向相同的印象;运动透视是指近处物体视角大,在视网膜上运动的范围大,而远处物体视角小,在视网膜上运动的范围小,因而产生不同的速度的印象。

4.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统考2009研)

A.16~20000Hz

B.50~5000Hz

C.300~5000Hz

D.1000~4000Hz

【答案】D

【解析】人耳适宜的声音频率范围为16~20000Hz,其中1000~4000Hz是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因为,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就是在这个范围。

5.颜色视觉的三个基本属性是(  )。(统考2008研)

A.色调、波长、照度

B.色调、明度、照度

C.波长、明度、饱和度

D.色调、明度、饱和度

【答案】D

【解析】颜色视觉的三个基本属性是色调、明度、饱和度。色调主要决定于光波的波长。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决定于照明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饱和度是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

6.视觉感受野位于(  )。(统考2008研)

A.外侧膝状体

B.额叶

C.视网膜

D.视觉皮层

【答案】C

【解析】视觉感受野是指视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当它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视网膜上的这个区域就是这些神经细胞的感受野。

7.频率理论在解释听觉现象时,适用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统考2008研)

A.5000Hz以下

B.1000~5000Hz

C.5000~10000Hz

D.10000Hz以上

【答案】A

【解析】解释听觉的现象的理论包括频率理论(包括最初的频率理论及后来的神经齐射理论)和位置理论(包括共鸣理论及行波理论),二者的适用范围不同。频率理论的适用范围是频率在5000Hz以下的声音,而位置理论的适用范围是频率在1000Hz以上的声音。因此,对于频率在1000Hz以下的声音,频率理论是惟一适用的理论。而对于频率在5000Hz以上的声音,位置理论是惟一适用的理论。对于频率在1000~5000Hz的声音,两种理论均适用。

8.要获得任一种色调的混合色光,需要单色仪的台数至少是(  )。(统考2008研)

A.2台

B.3台

C.4台

D.5台

【答案】B

【解析】色光的混合遵循加色法,任意色调的混合色光都可以用不同比例的三原色(红、黄、蓝)的混合获得。因此需要的单色仪为三台。

9.人们注视黄色背景上的一小块灰色纸片几分钟后,会感觉到灰色的纸片呈蓝色。这种现象称为(  )。(统考2008研)

A.颜色适应

B.颜色恒常

C.颜色对比

D.颜色混合

【答案】C

【解析】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两种颜色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颜色对比。A项,适应是一种刺激长时间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对该种刺激的感受性变化的现象。B项,颜色恒常是指在一个范围内,个体对一种颜色的知觉不随着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保持相对恒定的现象。D项,颜色混合是几种色光同时作用于视网膜同一区域或不同色彩的颜料混合作用引起的颜色视觉变化的现象。

10.电风扇高速转动时,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一扇一扇的叶片,而是一个整体的圆盘在旋转,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统考2007研)

A.视觉掩蔽

B.视觉适应

C.运动后效

D.闪光融合

【答案】D

【解析】A项,视觉掩蔽是眼睛在受到两次闪光后,第二次闪光掩蔽第一次闪光的视觉效应。B项,视觉适应是视觉感受器在刺激的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C项,运动后效是个体在长时间持续注视一个向某一方向运动的物体后,立即将视线转向旁边另一静止的物体,会觉得这一静止的物体在同向缓慢运动。D项,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会得到融合的感觉的视觉现象称为闪光融合。根据题意,本题正确答案是闪光融合而不是视觉掩蔽。因为视觉掩蔽是当一个闪光以一定时间间隔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能够影响对前一个闪光觉察的视觉心理现象。

11.在汤里放10克盐,要使汤的咸味尝起来刚好有差异,需要增加2克盐。根据韦伯定律,如果最初放20克盐,要使汤的咸味刚好有变化,则需要加盐(  )。(统考2007研)

A.2克

B.4克

C.6克

D.8克

【答案】B

【解析】韦伯定律指出,刚刚能觉察出刺激有差别时,刺激新增加量(即差别感觉阈限)和原有刺激(即标准刺激)成正比。但对刺激的差别感觉,不取决于刺激增加的绝对量,而取决于刺激增加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ΔI/I=K,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变化量;K为常数,即韦伯分数或韦伯比率。不同感觉通道的韦伯分数(即K值)是不同的。题中咸味的韦伯分数(K值)为0.200。

12.(  )是指感受器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的过程。

A.知觉

B.神经编码

C.感觉

D.换能

【答案】C

【解析】感觉是感受器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的过程,是把物理能量转换成大脑能够识别的神经编码的过程。

13.对绝对阈限实验的结果的最好概括是(  )。

A.信号检测论

B.心理物理测量函数

C.精神物理学

D.差别阈限

【答案】B

【解析】绝对阈限实验是确定产生某一刺激的感觉体验需要多大的能量。这些研究的结果通常被总结为心理测量函数,表示每一种刺激强度下刺激被觉察到的百分数。

14.光线最早进入的结构是(  )。

A.瞳孔

B.虹膜

C.视网膜

D.角膜

【答案】D

【解析】角膜是覆盖在眼睛表面保护眼睛的一层透明的组织。所以,光线不得不首先通过它再进入眼睛的其他结构。

15.在人类眼睛中有(  )种感受器。

A.4

B.2

C.6

D.3

【答案】A

【解析】光感受器有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其中,有3种不同的锥体细胞的感受器。一种杆体细胞加上三种锥体细胞(红、蓝、绿)就是四种感受器。

16.盲视发生的原因是(  )。

A.当视觉皮层受损后,亚皮层结构仍然保持对信息的输入,从而产生了无觉察的视觉分析

B.个体没有真盲,只是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C.视觉丧失而使其他感觉变得更敏感,因此导致人们看起来好像他们能够看到一样

D.只有杆体细胞活动

【答案】A

17.在声音中,频率和振幅分别对应(  )。

A.音色;赫兹

B.响度;复杂度

C.音调;响度

D.复杂度;音调

【答案】C

【解析】声音高低的物理性质即音调与频率相关,是以每秒震动的次数来表示(通常以赫兹或次数每秒为单位)。响度与产生声音的压力的大小有关,对应声音的物理特性的振幅。

18.声音长时间超过(  ),将会损害听力。

A.60dB

B.90dB

C.80dB

D.120dB

【答案】B

19.充满液体的最外面的耳朵结构是(  )。

A.中耳

B.内耳

C.没有充满液体的结构

D.外耳

【答案】A

20.听觉系统的感受器是(  )。

A.听觉细胞

B.毛细胞

C.耳蜗

D.小骨

【答案】B

【解析】毛细胞是专门反应机械波的细胞,当声音穿过充满液体的耳蜗时,毛细胞弯曲并刺激神经末梢,转换为神经冲动。

21.高频音的定位和低频音的定位分别依据(  )。

A.头动;阶段不同

B.时间不同;强度不同

C.强度不同;时间不同

D.回音定位;声影

【答案】C

【解析】波长大、频率低的声音事实上没有表现出强度差异,而波长小、高频率的声音则表现出可测量的强度差异。所以,高频音可以通过强度的不同来定位,而低频音只能通过时间的不同来定位。

22.下列行为中,(  )不是由信息素引起的。

A.对危险的反应

B.性行为

C.寻找食物源

D.配偶间的信号

【答案】D

【解析】信息素是特定物种内一种用来传递性感受性、危险、领地分界和食物源等信息的化学物质。

23.与其他感觉系统相比,嗅感觉细胞因(  )而独具特色。

A.嗅感觉细胞实际上是神经元

B.嗅感觉细胞不是感受器

C.感觉细胞对化学物质反应

D.感觉细胞在单一结构中

【答案】A

【解析】嗅觉系统之所以独特,是因为感觉细胞实际上不仅仅是感觉细胞,而且是能够快速反应的独特的神经元。

24.由最新的研究可知,有(  )种最基本的味觉。

A.5

B.6

C.3

D.4

【答案】A

【解析】在最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了第五种味觉“umani”(对味精的味道感觉)。它大量存在于肉、海鲜和陈年奶酪中。其他的味觉有:甜、酸、苦、咸。

25.与其他感觉系统相比,触觉因(  )而独具特色。

A.这一系统的感觉细胞没有适应性

B.这一感觉只有一种感受器

C.其不固定性

D.其感受器能够再生

【答案】C

【解析】除触觉外的其他感觉系统的感受器定位于一两个结构中,而触觉和肤觉感受器分布于全身,因此答案为C。

26.人们会经受的两种疼痛是(  )。

A.伤害性疼痛和神经性疼痛

B.伤害性疼痛和神经肌肉痛

C.神经性痛和多分子疼

D.外周痛与中枢痛

【答案】A

【解析】人们会经受两种疼痛:伤害性疼痛和神经性疼痛。伤害性疼痛是由外部有害刺激引发的负性感觉,像针扎的感觉。由神经的不正常功能或过度激活造成的,可由癌症、事故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称为神经性疼痛。

二、判断题(在正确的题后括号里填A,在错误的题后的括号里填B)

1.被广泛接受的解释疼痛的理论是门控理论。(  )

【答案】A

【解析】关于痛的门控理论,解释了脊髓和脑细胞怎样认知疼痛。另外,这一模型可以解释影响疼痛认知的社会文化变量。

2.两种光感受器都是颜色感受器。(  )

【答案】B

【解析】视网膜上的光感受器包括对明暗敏感的杆体细胞和对颜色敏感的锥体细胞两个大的类型。

3.信号检测理论处理人在对某一刺激反应时的反应偏向。(  )

【答案】A

【解析】信号检测论使得将人对某一刺激侦查过程中的心理因素检测出来成为可能,这些心理因素包括:动机、期望、注意和疲劳。当在雷达检测器上观察到飞机和在护理检测仪上观察到心跳时,这一方法变得非常重要。

4.韦伯定律描述在测定绝对阈限时人的反应。(  )

【答案】B

【解析】韦伯定律实际上描述了在侦查最小可觉差(差别阈限)时人的反应,这一过程和个体侦查到某一刺激的强度变大或变小的能力有关。

5.信息在视觉系统的神经元中的正确传导顺序是从双极细胞到神经节细胞。(  )

【答案】A

【解析】信息首先到达视网膜上的光感受器,随后是双极细胞的突触,最后是神经节细胞。这些细胞从眼睛出发,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最终形成视神经。

三、简答题

1.音调知觉的地点说和频率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地点说和频率说是听觉的两种主要的理论。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1)二者对音调产生的理解不同。地点说认为,音调的知觉取决于基底膜上发生最大刺激的具体位置。而频率说则通过基底膜振动的频率来解释音调。

(2)二者能够解释的范围不同。频率说可以更好地解释低于5000Hz的频率的声音编码。而在更高的频率,即使通过齐射,神经元也不可能如此快速而准确地放电来准确地编码一个信号。地点说可以很好地解释1000Hz以上的音调知觉,对于1000Hz以下的声音,会引起整个基底膜广泛地运动,以至于不能为神经感受器提供足以区分不同音调的信息。在1000Hz和5000Hz之间,两种理论都可以应用。不同理论可以解释一个复杂的感觉任务的不同部分。相对于每个单独的理论,两种理论联合使用可以提供更精确的感觉。

2.抚摸在人类生存中起怎样的作用?

答:抚摸是肤觉的一种,在人类的关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过触摸,个体可以和他人进行交流,这个人是个体渴望给予或接受安慰、支持、爱和热情的人。抚摸对人类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和其他的动物在没有抚摸的情况下,都不会繁荣或生存。例如,如果当早产婴儿在护理室时,每天抚摸它45分钟,不仅会使他们比没有抚摸的婴儿成长得快,而且他们的智力发展也得到了促进。类似的对白鼠的研究表明,强刺激会导致生长激素的释放并激活大脑和重要器官中的生长酶。在出生早期获得触摸的幼鼠,它们健康的很多方面都得到改善。与控制组的动物相比,获得触摸刺激的幼鼠抵抗压力的能力更强,成长得更为健康,大脑的细胞数量更多且记忆更好。

3.感到疼痛有哪些好处?

答:痛觉是身体对有害刺激的反应。有害刺激即那些强度足够导致组织损伤或避免导致损伤的刺激。痛觉对机体有重要的信号功能,对机体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痛觉是机体对有害或伤害性刺激的本能反应,痛神经警告个体潜在的伤害,就可以避免这些伤害。不能感觉到疼痛的个体往往身上有疤痕,并且肢体由于不断地受到伤害而变形。因此,不能感觉到疼痛常常导致更大的疾病和较高的发病率(分别是疾病和健康)。虽然许多人认为没有任何痛觉是巨大的幸福,但是大多数天生没有痛感的人都英年早逝。

4.与其他的感觉系统相比,痛觉为什么是独特的?有哪些非生理的因素影响痛觉?

答:(1)与其他的感觉系统相比,痛觉是独特的,因为它直接受来自脑的下行通路的控制,同时一些非生理的因素也能影响痛觉。

(2)影响痛觉的非生理因素如下:

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都会影响痛觉,没有其他的感觉会因环境或背景的不同而增强或降低。

压力事件或者宗教仪式会影响痛觉。

催眠、深度放松和分散注意力也会影响痛觉。

这些影响痛觉的因素也使得痛觉与其他感觉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5.刺激从环境到大脑皮层时,在大多数感觉系统中会发生什么?

答:刺激从环境到达大脑皮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感觉系统中发生了复杂的变化:

(1)足够强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引起感受器的兴奋,即感受器换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来自环境的物理能量被转换为生物电能(心理能量),以神经系统可以识别的神经编码传递到神经元。

(2)传入神经把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系统传递至大脑皮层,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对传入的信息在不同阶段上进行有选择的加工。

(3)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传入的刺激信息被加工为人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等维度的感觉。

6.简述感觉的测量。(华东师大2004研)

答:感觉的测量是说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过程,包括感觉阈限的测量与阈上感觉的测量。

(1)感觉阈限的测量

感觉阈限是感觉的测量指标,表示了感受性的大小。感受性是感觉器官的感受能力,包括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感觉阈限包括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感受性越大,感觉阈限越小。

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研究中创造了三种感觉测量方法,它们分别是: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这三种方法虽然关注的只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感觉,但它们第一次将人类的心理现象量化地表达出来,使人们有可能对人类心理进行实验研究。

最小可觉差法(或最小差异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它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具体做法: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7个,这几个刺激值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选定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200次。刺激呈现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用以测量绝对阈限时,则无须标准值;如用以确定差别阈限或等值时,则需包括一个标准值。

平均差误法的实验程序相对其他两种传统心理物理法较为简单。其基本程序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由于平均差误法要求被试亲自参与,因此这种方法更能调动被试的实验积极性。

(2)阈上感觉的测量

测定感觉阈限的目的在于为心理物理函数标定起点,至于真正确定心理物理函数的走势,还需对阈上感觉进行测量。阈上感觉的量化是由心理物理量表来完成的。从心理量表是否等距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可以将心理量表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建立顺序量表的主要方法有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直接建立等距量表的方法有感觉等距法和差别阈限法两种。比例量表的制作方法有分段法和数量估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