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秉德《教学论》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6字
- 2020-11-19 00:15:18
第4章 原则论
4.1 复习笔记
一、教学原则概述
1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2教学原则的确立依据
(1)教学原则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人们在长期从事教学实践的活动中,不断探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对于这些经验或教训反复认识,不断深化,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经过概括抽象,对教学规律有所认识,从而制定了教学原则。
(2)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
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存在一些共同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人们依据客观存在的教学规律制定的,它主要用来指导教学工作。因此,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规律决定教学原则。研究和制定教学原则时,必须深刻认识和了解教学规律。只有这样,提出和阐明教学原则才有科学的依据,对教学实践工作才能有指导作用。
(3)教学原则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它本身没有阶级性。但是,人们在制定、解释、运用教学原则时,无不受到一定阶级思想的影响。任何一个教学原则或教学原则体系的提出,必须服从于一定的教育目的,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
3教学原则的性质和特点
(1)教学原则的性质
教学原则是一种规范性知识,或者说是一种策略性知识。它以一定的教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从整体和局部、过程和阶段结合上规范和指导教学活动,给教学活动的方向、内容、任务、方法、评价等方面提供有效性策略。
(2)教学原则的基本特点
①主观性与客观性
教学原则主观性主要体现在其受教育教学目的的制约性上和人们对教学原则的主观制定、解释、理解与运用上;客观性主要指它反映教学的规律性认识上。
②继承性与发展性
教学原则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随社会历史的进步而发展。
③全面性与系统性
教学原则不仅关注教学过程各要素、各阶段、各环节,也关注教学双方的协调统一,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出全面系统的特点。
④实用性与有效性
教学原则在古今中外的教学中,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
4教学原则的作用
(1)教学原则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教学规律的具体体现,对教学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学原则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总调节器。它在一定程度上具体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
(2)学习和掌握教学原则,能使我们按照教学的客观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正确解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理论与时间问题。遵循教学原则进行教学工作,就能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原则作用的发挥,需要一个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使之发挥整体功能。教学原则体系是指反映教学规律的多个原则之间不是孤立分散的原理,而是有机地相互联系的组合。只有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才能发挥教学原则对整个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活动的各个基本环节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原则体系
1教学整体性原则
(1)教学整体性原则的含义
①教学所承担的任务具有整体性。
②教学活动本身具有整体性,它是由一系列教学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
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决定的,它从根本上体现了教学必须坚持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一总的方向。另外,整体性原则也是教学活动具有整体性特点的反映。
(2)教学中贯彻整体性原则的要求
①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思想性是指教学中内在的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影响的特性。艺术性是指导教师遵循教学目的与规律、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性因素、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过程中所具备的技能、技巧及实践性知识的特性。
思想性蕴涵于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之中,是静态的、深层的东西,艺术性则体现于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思想性是艺术性的前提和基础,艺术性是思想性的保证。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将二者结合起来。
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科学性就是保证向学生所传授的知识是人类认识成果中基本性、确定性和正确性的部分。人文性是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现代教学中,实现科学与人文的统一,是时代所需,科学性是基础,人文性是目的,二者应该在人文精神的总要求下实现统一。
③实现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及培养非认知因素相统一
只有精确的、科学的、逻辑严密的知识才有较高的发展智能的价值。同时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能丰富学生的智力生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在抓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注重非认知心理因素的培养。非认知心理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是培养和发展智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它和认知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把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④实现身心发展的统一
良好的体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他们心理的发展与增强学生体质结合起来,实现身心发展的统一。
⑤实现教学诸要素的有机配合
教学的基本要素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它们通过相互作用和一定的联结方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教学的各种要素在教学系统中具有各自独立的地位和作用,但它们同时又是作为一个整体在发生作用的。要使这些要素所共同构成的整体功能得以取得最佳效果,保证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关键是要实现各个教学要素之间的有机配合。
2启发创造原则
(1)启发创造原则的含义
启发创造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能力与创造性人格。启发创造原则,是教学与发展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规律的反映。同时,它还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2)教学中贯彻启发创造原则的要求
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创新意识
学习动机是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是学习动机在态度上的外在表现。所以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是进行启发教学的首要要求。
②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培养思维能力
衡量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如何,可以以思维的广阔性、独立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这几方面的发展水平作为标志。这几方面的思维品质是相互联系的,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就能够培养出一代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
③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学生的积极思维常常是从遇到问题引起的,教师应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条件,把教学过程组织成为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不断提出难易适度、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教师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通过教学实践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创造性运用所学的知识。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含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从而解决教学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学与用的矛盾关系。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由教学受制于社会需要的规律决定的。同时,它还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活动特点的反映。
(2)教学中贯彻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
①加强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教学
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运用这一原则时,必须保证理论知识的主导作用,切实抓好理论知识的传授。
②根据学科内容、任务及学生的特点,正确、恰当地联系实际。
③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联系实际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教师讲解过程中的举例和演示;二是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实验、实习、参观访问;三是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
④教学内容要重视乡土教材的补充。
4有序性原则
(1)有序性原则的含义
有序性原则,是指教学工作要结合学科的逻辑结构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使受教者能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知识,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序性原则是科学知识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学制约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有序性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应体现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具体内容上。其次,教师把教材具体化为适合教学活动的教学内容时,必须把学科结构改造成适合某一学习阶段学生能普遍接受和理解的形式,使其范围、深度、速度能同自己的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相适应。
(2)贯彻有序性原则的要求
①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掌握好教学内容的体系,掌握知识之间的衔接关系,同时,注意突出重点和难点。
②抓好教学过程的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坚持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深入浅出地讲授,使学生顺利学习。
③抓好学生学习的序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通过系统传授知识和必要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踏实、系统地学习知识的良好习惯。
5师生协同原则
(1)师生协同原则的含义
师生协同原则,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完全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之中。它的实质就是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
师生协同原则,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相互影响与作用规律的反映。它在教学中的运用,应充分体现在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主体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上。
(2)贯彻师生协同原则的要求
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正确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的主体,当作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来对待。教师应把正确的学生观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民主、友好、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②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途径主要有:一是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传授学习方法;二是在教学中以自己精心组织的教学,向学生做出科学学习方法的示范;三是定期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方法专题研讨会等。
③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是师生协同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教师要热爱学生,激励、鼓舞学生的进步,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
④进行平等的对话,促进师生间的交往
进行平等的对话是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的标志。
6因材施教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因材施教原则,是教学受制约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这一规律的反映。
(2)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
①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
研究和了解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搞好区别对待、进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研究和了解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内外活动进行观察,也可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分析,还可与其他任课教师交谈,以及家访等。其中,“教育会诊”是一种比较先进、有效的方法,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育理论工作者会同班主任、科任教师以及家长,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分析、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提出教育学生的具体方法。教育会诊的基本程序有:
a.明确会诊的目的;
b.确定参加者,通常有班主任,各科任课教师、家长等;
c.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详细说明对某个学生的看法,并列举理由;
d.组织集体讨论、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e.共同为学生和班级写鉴定,确定学业不良和缺乏修养的主要原因,提出预防和克服的有效措施;
f.根据鉴定材料,对教师集体活动作出自我分析,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工作。
②把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结合起来
统一要求是指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来进行教学。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再根据个别差异进行重点指导,使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
③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师必须对学生表现出的差异特点进行全面而具体的分析,区别对待。同时,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
④针对学生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
7积累与熟练原则
(1)积累与熟练原则的含义
积累与熟练原则,是指教学应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广博、深厚和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并进而使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达到熟练和运用自如的程度。积累与熟练原则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学习和实践的需要提出的。它不仅要运用于各科教学之中,更要渗透到学生认识发展的各个方面。
(2)贯彻积累与熟练原则的要求
①教师讲授知识要清晰而深刻
②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
记忆是学生积累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的途径有:对学习材料的有效组织;让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和规律;抓好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工作。
③多给学生练习和运用知识的机会
8反馈调节原则
(1)反馈调节原则的含义
反馈调节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从教与学的活动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了解教与学的情况,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反馈调节原则是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相互作用与影响规律的反映。教学中的信息反馈既能使师生了解自己反应活动中的有关信息,也能了解到反应活动的结果和预期目的之间的偏离信息,然后再发出纠正信息,纠正错误的反应活动,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求。
(2)贯彻反馈调节原则的要求
①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地获得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反馈信息
教师获得学生学习中的反馈信息的渠道主要有:
a.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信息;
b.课余课间的反馈信息;
c.课外作业中的反馈信息;
d.各种测验和考试中的反馈信息。
②教师对获得的反馈信息要及时评价,并对教学活动做出恰当调节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接受知识信息之后的应答性活动,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有利于教师恰当调节教学过程。
③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调节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情境,让他们通过对自己的了解、剖析、反省进行自我评判,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品质,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系统,以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9教学最优化原则
(1)教学最优化原则的含义
教学最优化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效果起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实行综合控制,进行最优的教学,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它主要是依据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因素构成的合力这一规律提出来的。
教学最优化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效果标准,即每个学生于一定时期内,在知识、技能、思想和发展方面达到的水平;另一个是时间标准,即师生遵守学校有关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2)贯彻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的要求
①综合地规划教学任务;
②全面地考虑教学中的各个因素;
③教和学的活动要紧密配合。
10从以上对教学原则以及教学原则的理论依据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教学原则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一方面各个教学原则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另一方面所有教学原则又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它们在教学中是相互作用统一实现的。
(2)要发挥教学原则的整体作用
教学原则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有综合运用各个教学原则,发挥教学原则的整体功能,才能顺利解决教学任务、内容和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实现教学最优化。
(3)要结合实际运用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教师在运用教学原则时,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探索和创造。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出新的教学原则,使我国学校教学原则体系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