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5382字
- 2024-12-21 08:07:29
第3章 观察法与调查法
3.1 复习笔记
一、观察法
1观察法的意义
(1)观察法的含义
科学的观察方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不同于一般的日常观察,前者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加以选择的观察,并要求作详细的记录,后者则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观察,也不要求作严格的记录。
(2)观察法的意义
观察法在教育科学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对于认识教育现象,收集研究的第一手材料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2观察法的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观察前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并确定了观察的范围、形式和方法。
(2)观察的客观性。观察是在自然状态条件下进行的,研究者不干预研究对象的活动,不改变对象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过程。
(3)观察的能动性。教育观察从大量教育现象中选择典型对象典型条件,力求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并以科学理论去分析、判断和理解观察结果,因此具有能动性。
3观察的途径与方法
(1)观察的途径
观察的途径与方法因人而异。学校的校长、教师,可以利用教课、当班主任、听课之便进行长年累月的观察,并随时做好观察记录、写观察笔记。教育科学专职研究人员则通常通过参观、听课、列席学校的各种会议、参加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等途径进行观察。
(2)观察的方法
①抽样观察法
a.时间抽样观察法。这是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的时间内所发生的教育现象、教育人员或学生的言论举止的一种方法。
b.场面抽样观察法。它是观察者有意识地选择一个自然的场面,观察研究对象行为的一种方法。
c.阶段抽样观察法。研究者只选择某一阶段时间,如选择期初、期中或期末的某一时期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②追踪观察法。是一种长期地系统地全面地观察研究对象发展过程的方法。
4观察材料的记录方法
(1)评等法。观察者对所观察的研究对象评定等级。
(2)记录出现频率法。观察者将规定好要观察的研究对象的项目预先打印在纸上,凡出现了某种现象,就在这个现象的框上画一个“√”号。
(3)连续记录法。这是用笔记的方法在现场作连续记录。
5观察法的要求
(1)必须坚持观察的客观性。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保证观察材料真实可靠。
(2)必须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对研究对象进行周密的全面的系统的观察和分析,系统地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事物的全体、事物发展的全过程。
(3)所选择的观察对象要有典型性。可以从上、中、下各种类型中选择能代表一般的典型进行观察,避免以偏概全。
(4)坚持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观察应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能凭个人的兴趣行事。
(5)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观察者应与被观察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消除他们对观察者的陌生感。也可以使用暗藏的录像机或单向玻璃装置,使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在被观察。
(6)观察者要掌握观察技术。观察之前要拟订好详细的观察提纲,制订观察的标准、记录表格和速写符号。在观察过程中要随时做好观察记录,及时处理观察的记录材料,将观察到的现象材料数量化、系统化和本质化,提高观察的信度和效度。
二、调查法
1调查法的意义
(1)教育调查法的含义
教育调查法是研究者为了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的步骤和方法。
(2)调查法的特点
①教育调查法是一种间接研究当前教育现实的方法,它不能直接用感官去感知现实;
②教育调查法可以在自然的过程中收集材料,而不必控制实验对象;
③教育调查法一般以教育现状为研究对象,而不是教育史实。
(3)调查法的三大作用
①为教育科学研究人员提供既定研究课题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
②为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教育政策、教育规划、教育改革提供事实依据;
③明了教育的现状,发现新的研究课题、先进的教育经验或教育上存在着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见解、新理论,从而推进教育事业与教育科学的发展。
2调查的种类
(1)依据调查的目的来分
①常模调查,其目的在于了解教育的一般情况,或寻找一般数据。
②比较调查,旨在比较两个群体、地区或两个时期的教育情况。
(2)依据调查内容的性质来分
①事实调查,它要求调查对象提供现成的事实或数据。
②征询意见调查,它要求调查对象提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3)依据调查范围大小、事项多寡来分
①综合调查,或称一般性调查,其调查的事项多。
②专题调查,调查事项少,仅就某地区教育的某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
(4)依据调查对象来分
①全面调查,亦称普遍调查,即对调查对象全部加以调查。优点在于可以了解全面情况,缺点是往往要花很大的人力物力。
②非全面调查,为了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通常是从调查对象总体的全部中抽选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对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它有随机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三种形式。
三、调查的步骤
1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调查课题
调查的课题可以有大有小,但其确定都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目的性原则。开展教育调查,要在事前确定好调查的目的,以避免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
第二,价值性原则。调查课题要以能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即要考虑调查课题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第三,量力性原则。即调查课题和调查范围的大小,要视参加调查的人力物力条件而定。一般而言,课题不宜太大,既要看需要,也要看可能。
(2)选取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应视调查课题和调查目的加以选取。不同的调查课题和目的,要用不同的方法去选取调查对象。
(3)草拟调查提纲
即拟定调查的项目。调查提纲是搜集资料的依据,其内容必须符合调查课题的需要。草拟调查提纲以后,还要根据调查提纲的要求,设计必要的调查表、问卷、测验题目等。
(4)制订调查计划
调查计划是调查工作的程序安排,通常包括如下内容:①调查课题和目的;②调查对象及范围;③调查地点及时间;④调查的方式方法;⑤调查步骤及日程安排;⑥调查的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⑦调查报告完成的日期。
调查计划要详细、周密,切合实际。当计划与实际有矛盾时,要善于根据调查课题的要求,修改计划。
(5)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是指规模较大的教育调查组或调查团的组织领导,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根据调查课题的要求,选择和分配合适的调查人员。
其次,调查组内部的组织领导。调查组要有一至二名具有调查工作经验和组织指挥能力的人担任负责人,指挥全盘工作。此外,调查组还要有一定的纪律和制度。
再次,调查组以外的组织领导,主要是要争取被调查单位或个人及有关党、政领导的支持和合作。
2实际调查,搜集资料
调查资料有书面资料,来自调查对象的口述的资料,以及由调查者观察所得的教育现象的事实材料。搜集资料是教育调查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它要求全面、系统,要注意资料的典型性、客观性和真实性。
3整理资料
整理资料可以使搜集得来的资料更加系统化,它通常有两种方法,对叙述的材料,要用明白流畅的文字加以整理;对数量的材料,则要用统计法、表列法和图示法等加以整理。
4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材料整理完后,对于所调查的事实,应当加以分析,探寻其优点和缺点,以及原因所在,解释清楚,下一结论,然后提出改进的意见或措施。
四、教育调查的具体方法
教育调查有各种方法,或者由调查人员直接访问、观察、记录;或者发给调查表,由被调查者填写;或由调查人员施行测验,或者查阅档案文件及统计资料。应视实际需要选择最佳方法。介绍主要的四种:
1开调查会
又叫座谈会,是教育调查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方法。
(1)优缺点
①优点:与会者人多,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彼此印证。调查者可以根据众人提供的线索,顺藤摸瓜,一问到底,直到弄清事实真相。
②缺点:与会者如果是指定的,发言就可能有较大的倾向性,如果与会者事先无充分准备,加之各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那么他们所提供的材料,就难免会产生遗漏、误差甚至错误。
(2)开好调查会应注意的问题
①到会的人必须是与调查课题有关的人员。
②开调查会每次人数不必多,三五个七八个即够。
③要事先拟订好详细的调查提纲,并尽可能事先发给每一位与会者,请他们事先做好准备。
④调查者必须讲清楚开调查会的目的,采取谦虚的、同志式的态度,争取与会者的合作。
⑤调查者要按照提纲一一发问,也可以根据调查课题的需要临时提出提纲上没有的问题,请与会者作答。
2访问
访问又称谈话或面谈,是指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谈话来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方法。它是教育调查必不可少的手段,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手段,特别是向儿童或文化程度低的人作调查尤其是如此。
(1)访问的形式
①正式的访问。它要求有一定的组织手续,严格按照预先拟定的计划进行。其好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要的材料。但被访者往往会先存戒心,谈话留有余地,影响到材料的真实程度。
②非正式访问。它是调查者和被访者在日常接触中,在自然气氛和环境中进行的谈话,常常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宝贵材料。但花时间较多。
(2)访问的内容
①事实的调查,旨在要求被访者提供确实知道的一般情况。
②意见的征询,即征求被访者对某个教育问题的看法、意见和建议。
③是了解个体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动机,包括个人的经历、抱负、兴趣、爱好、信仰、思想特点、个性特征、心理品质、乃至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等。
(3)访问的局限性
①被访者有“警戒心理”或个性特征会影响所得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②访问所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对访问者的要求较严,要求访问者有一定的水平和经验。
(4)访问的注意事项
访问者须持“虚心请教”的态度,采取“共同讨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①选择访问对象时应考虑到对方能否提供有价值的事实材料,是否乐于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②访问的时间和地点应以不影响被访者的工作或学习为前提,最好是利用课余或休假时间。
③访问者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合作是关键。
④要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
⑤要掌握发问的技术。提问题主要有直接法、间接法和迂回法三种。
3问卷法
(1)问卷法的含义
问卷法是调查者用书面或通信形式收集资料的一种手段,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问题或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求填写答案,然后收回整理、统计和研究。
(2)问卷的类型
按照内容和目的大致可以分为调查事实和调查个人反应两类,前者要求调查对象回答确实知道的既成事实,正确性较高。后者所要调查的是心理事实,称为心理问卷,其主观性较强,信度和效度较低。
(3)编制问卷的方式
①简单答案式。回答者用简句表示个人对命题的意见。
②是非式。回答者对命题表示个人是否同意。
③选择式。回答者从调查者规定的多种答案中挑选最适宜的答案,加一记号。
④排列式。回答者用数字表示几种答案应排列的顺序。
⑤评判式。回答者表示个人对命题的判断和评价。
(4)问卷法的优点和缺点
①优点:问卷法的最大优点是方法简便,时间经济,材料容易整理和统计。此外,用无记名形式问卷可以获得面谈法或开调查会不容易获得的有价值的资料。
②缺点:发出的问卷常常无法全部收回。如收回的问卷太少,就会影响到所取得的材料的代表性;既成事实或个人意见,真或伪,往往无法区分或核实,根据问卷所得的结论常常不能作为最后的定论。
(5)使用问卷法的注意事项
①要下功夫编制好问卷。问卷内容要简明;问卷数量要适度。既考虑调查者的需要,也要考虑回答者是否可能回答。
②分发问卷须附一信或在卷首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及对回答者的具体要求;收到问卷后应回复一封致谢信;分发问卷的时间应是答者便于回答的时间。
4填调查表
调查表是调查研究工作中用以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登记,并列有一系列调查项目的表格。填调查表和发问卷一样,都是调查人员用书面或通信形式收集资料的一种手段。二者的区别在于填调查表偏重于事实及数字材料的搜集,发问卷则侧重于意见的征询。
(1)调查表的类型
调查表有“单一表”和“一览表”两种。前者是在一张调查表上只登记一个调查事项的情况。后者是在一张调查表上登记若干个调查事项的情况。
(2)编制调查表的要求
①表的标题应简明醒目,使人一望而知其意义。
②表的大小须能容纳所有调查项目,便于携带和保管。
③表中的调查项目应作有系统的排列,要简明清晰,每一项目均须留有足够填写该项答案的空白。
④为防止答案不确实,宜有相互参证的调查项目。
⑤表尾应注明调查单位,并留有书写调查员及填表者姓名和填表日期的空当。
⑥调查表应附有“填表说明”。首先应说明调查的目的和重要意义;其次,要说明填表要求,有关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填表时应注意事项等。
五、实行调查法应注意的事项
调查人员往往是帮助决策机关出主意、提供决策根据的参谋人员。调查结果关系重大,因此调查人员除了要有高尚品格和负责精神以外,还要注意如下几点:
(1)要甘当小学生,虚心求教
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往往会存在种种的思想顾虑,不敢讲真话。这时调查人员要诚恳地向他们解释说明,解除他们的顾虑
(2)要忠于事实,不带框框
科学的调查研究,探索规律,要讲究真实,讲究准确,不能有丝毫的偏见。不能以调查作为给自己的观点或结论找证明材料的方法。
(3)要深入,不要浮在表面
调查人员只有深入,才能获得全面的材料,认识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揭露事物的本质,找到事物的发展规律。
(4)要有数量观念
调查人员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的数量关系,要有基本的数量分析。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