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尔《国际商务》(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8字
- 2020-11-19 01:41:34
第3章 文化的差异
3.1 复习笔记
一、文化概述
1.文化的定义
文化(culture)是指一群人所共同拥有的、为生存而设计构建的一种价值观和准则的体系。
价值观(values)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指一群人借以确定什么是好的、正确的和所向往的某种观念。换一种说法,价值观就是关于事情应该如何的一种公认的假设。
准则(norms)是指社会规则,即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有关适当行为的规定。
这里的社会,是指分享某个共同的价值观和准则体系的一群人。有时一个社会就等于一个国家,而有些国家则包含几个“社会”(即包含多种文化),还有一些社会则包含一个以上国家的价值观和准则。
2.价值观和准则
价值观构成了文化的基础,它们提供了建立和判断某种社会准则的背景。价值观也经常能在一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中折射出来。
准则是影响人们相互行为的社会规则。准则可分成以下两大类:
(1)社会习俗。社会习俗是指日常生活惯例。一般而言,社会习俗与道德的关联性不大,它是一些社会约定俗成的事。社会习俗还包括礼仪和标志性行为。礼仪和标志是最能显现某种文化内涵的形式,它们是某种深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2)道德准则被认为是社会发挥作用和社会生活的核心准则,相比社会习俗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依此,违反道德准则可能受到严重的惩罚。许多社会将一定的道德准则作为法律。然而,对于哪些道德是可以接受的,不同的文化对此的标准有很大差异。
3.文化、社会和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
社会被定义为拥有同一套价值观和准则的一群人,即在同一个文化下生活的人。一个社会与一个民族国家之间没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各个民族国家是政治的产物,它们可能包含一种文化,也可能包含多种文化。从事情的另一面看,文化又能跨越几个国家。更为复杂的是,文化还有不同的层次。
4.文化的决定因素
一种文化的价值观和准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由许多因素长期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产物。这些因素包括主流宗教、语言和教育等,如图3-1所示。因果关系是可以转换的,一方面,社会结构和宗教会明显影响一个社会的价值准则,另一方面,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和准则也会影响社会结构和宗教。
图3-1 文化的决定因素
二、社会结构
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是指它基本的社会组织。在解释文化差异时有两个尺度尤为重要。第一个尺度就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个人还是群体。一般而言,西方社会倾向于强调个人优先,而许多其他社会则倾向于把群体看得更重要。第二个尺度是一个社会分成阶层或等级的程度。
1.个人和群体
群体(group)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集合体,他们有共同的认知,按照一种对相互行为的共同预期以某种特定的方式互相影响。人类社会生活是群体生活,个人从属于家庭、工作群体、社会群体、娱乐群体等。然而,虽然在所有社会中都有群体,但依照把群体视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工具的程度不同,各个社会是有差异的。有些社会将个人贡献和成就看得比群体成员更重要,而另一些社会则刚好相反。
(1)个人
①定义:个人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这不仅反映在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组织中,而且也反映在社会和商务活动中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具体表现为:
a.许多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体系很强调个人成就,个人的社会地位并不取决于他们为谁工作,而是取决于个人工作的绩效。
b.个人主义还表现在公司间管理人员的流动十分频繁。
c.存在大量的创业活动。
②不足之处:对个人主义的强调可能导致在一个组织内执行集体任务时难以建立团队精神。
(2)群体
①定义:群体(group)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集合体,他们有共同的认知,按照一种对相互行为的共同预期以某种特定的方式互相影响。
②优点:
a.群体的强烈认同感被认为对相互自觉帮助和集体行动产生压力,如果个人财富与群体(如企业)的成就紧密相连,这对群体中的个人成员为共同利益一起工作创造了一个很强的诱因。
b.群体第一的价值观抑制了经理和个人从一家公司向另一家公司的流动。经理和工人们积累了知识、经验和个人商务关系网,所有这些都能帮助经理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和获取与他人的合作。
③缺点:企业内部相对缺乏活力和企业家精神。
2.社会阶层
所有社会都按某种等级分成不同的社会群体,即社会阶层。所有社会在两个方面会显露出重要的差异:第一,社会不同阶层间的流动性;第二,社会不同阶层对商务活动的相关意义。
(1)社会流动性
社会流动性(social mobility)是指个人能从自己所出生的那个社会阶层流动到其他阶层的可能性。各国的社会流动性有很大的差异,最严格的等级制度是种姓等级制度。种姓等级制度(caste system)是一种封闭的社会等级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人们的社会地位是由其出生的家庭所决定的,通常终其一生都不可能改变。阶级制度(class system)是一种不太严格的社会等级形式,在这种制度下,社会流动是可能的。阶级制度是一种开放的社会等级形式,其中个人出生时的地位可以通过自己的成就或机遇改变:生于社会底层的人,有可能通过工作向上提升;生于社会上层的人,也可能向下滑落。
(2)社会流动性对国际商务活动的意义
在像英国那样的国家,阶级之间的差异和阶级之间相对缺乏流动性,导致了阶级意识的产生。阶级意识反映了这样一种状态,即人们往往以一个人的阶级背景来看待这个人,从而确定其与其他阶级成员之间的关系。
这种阶级意识在英国社会中表现为中上层管理人员与劳工之间传统的敌意。长期以来的相互对抗和缺乏尊重,使得许多英国公司管理层与工人之间很难形成合作,并产生较多的产业纠纷。
管理层与劳工之间的对抗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缺乏合作和产业纠纷频繁发生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在那些阶级等级化明显的国家中从事商务活动的成本提高,从而导致这类国家的企业要建立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优势更为困难。
三、宗教与伦理体系
宗教(religion)可以定义为具有神圣意义的共同信仰和仪式。伦理体系(ethical systems)是指一整套道德准则或价值观,借以引导和规范行为。世界上大多数伦理体系都是宗教的产物,所以有基督教伦理、伊斯兰教伦理等。不过,伦理体系来源于宗教的现象有一个重要的例外,即儒教。儒家学说和儒教伦理影响并形成了亚洲部分地区的文化及其行为,但它并不是宗教。
宗教对商务活动最重要的影响主要在于,不同的宗教所蕴涵的对工作和企业家精神的看法,以及宗教伦理对一国商务活动成本的影响程度。
1.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广为信奉的宗教。11世纪的一次宗教分裂导致出现了两个基督教组织——天主教和东正教。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导致基督教的进一步分裂,结果产生了新教。
新教强调努力工作和创造财富(为上帝争光)以及节俭(要节制世俗享乐)等伦理,是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价值观,因此新教和现代资本主义的出现之间存在着一种关联。
在新教中还有另一种方式推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即新教打破了天主教历史上长期作为其宗教社会生活主要特征的等级制度,从而给予教徒们更大的自由空间去发展他们自己与上帝的关系。这种对个人宗教自由的强调,为随后强调个人经济和政治自由,以及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经济和政治哲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2.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
(1)宗教激进主义
在西方,宗教激进主义经常是与好战分子、恐怖分子和暴力动乱的宣传报道相联系的。宗教激进主义抬头的原因不止一个,部分是对传统伊斯兰社会中出现的某些社会压力所作出的一种回应,这些压力产生于向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中,表现为西方思想的不断侵入,包括自由民主、物质主义、妇女的平等权利以及西方人对待性、婚姻和酒的态度等。
(2)伊斯兰教对经济的影响
伊斯兰教的许多经济原则都是赞同自由的创业精神的。简单地说,在伊斯兰国家赚取利润是好事,但利润要通过公正的手段获得,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剥削别人,得到利润的人要乐于帮助穷人。此外,伊斯兰教非常强调对契约负责、信守诺言和绝不欺骗的重要性。
伊斯兰教的一条经济原则是禁止支付利息或收受利息,利息被看成是高利贷。
由于伊斯兰银行不能支付或收取利息,它们必须寻找另外的赚钱方式。伊斯兰银行推出了两种不同的经营方式——摩达拉巴(mudarabah)和摩拉巴哈(murabaha)。
摩达拉巴协议相当于一种利润共享的方式。在此框架下,当银行贷给企业一笔款项时,不是向企业收取这笔借款的利息,而是与企业共同分享这笔投资所获的利润。
伊斯兰银行模式,即摩拉巴哈协议。按照摩拉巴哈协议,当一家公司希望使用贷款购买一些商品时,这家公司在与卖家谈定价格后就告知银行,然后银行花钱购买这件设备,而借款者晚些时候再花比卖价更高的价格向银行购买。
3.印度教
蕴涵在印度教中的苦行原则并不鼓励在新教中存在的那种追求财富的创业活动。
从传统上看,印度教也支持印度的种姓等级制度。由于种姓等级制度限制了个人承担社会责任的机会,因此,这种宗教信仰的经济结果必然是负面的。
4.佛教
在佛教中找不到新教所强调的创造财富的思想,因此,在佛教社会看不到西方新教强调的企业家文化。但是,与印度教强调种姓制度和极端的苦行者行为不同,佛教文化可能为企业家活动提供了远比印度教肥沃的土壤。
5.儒教
儒教不是宗教,但儒教思想意识渗透到一些国家的文化中,影响着上亿人的生活。儒教伦理体系在经济方面有三条核心价值观很值得关注,即在与别人交往时要讲究忠、义、信。
在儒家思想里,忠于自己的上司被看成一种神圣的责任——一种绝对的责任。某种在其价值观体系中强调忠的文化,有可能降低管理层和工人的合作成本。
义的概念也很重要,儒教伦理强调上级的责任是对下级的忠诚作出回应,即赐福给他们,如果没有这些恩惠,那么也将不会有来自下级的忠诚。
儒教伦理的第三个重要概念是信。虽然不守信的行为对违规者短期可能产生利益,但从长期看,不守信是没有好处的。强调信的重要性有较大的经济意义,如果公司之间能够诚实守信、恪守合同,从事商务活动的成本就低,因为无须聘用收费昂贵的律师来解决合同纠纷。
四、语言
各国之间一个最明显的差异就是语言。所谓语言,在这里指口头的和非口头的两种沟通方式。语言是一种文化的明显特征之一。
口头语言的作用远非仅限于能使人们互相交流,其本质也构成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因为语言构成了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所以它也构成了文化。在拥有一种以上语言的国家里,也会存在有一种以上的文化。
非口头语言是指非言语的沟通。人们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大量是通过非口头语言的暗示来完成的。非语言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个人空间,即和谈话人之间适当的距离,这也会影响商务活动。
五、教育
从国际商务的角度看,教育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它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性作用。拥有一大批有技术和受过教育的劳动力似乎是一个国家经济成功的主要决定因素。一个好的教育制度不仅是一国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引导国际企业选择区位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的普通教育水平也是决定在该国出售何种产品以及使用何类促销手段的有效依据。
六、文化与工作场所
对于在不同国家经营的国际企业来说,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一个社会的文化如何影响工作场所的价值观,管理过程和实践可能要按照文化所决定的与工作相关的价值观来调整。在有关文化与工作场所的价值观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面,最为著名的也许是由霍夫斯泰德主持的一项研究。霍夫斯泰德归纳出他认为能够概括不同文化的四种维度——权力距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
1.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
此维度强调的是在一个社会中如何对待人在体力和智力方面存在差异的事实。按照霍夫斯泰德的观点,人们可以发现一些高权力距离文化的国家会使这种不平等随时间转化为权力和财富的不平等,而低权力距离文化的国家则尽可能缩小这种不平等。
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versus collectivism)
此维度强调的是个人与他的伙伴之间的关系。在个人主义的社会里,个人之间的联系是松散的,个人成就和自由是受高度重视的。在集体主义的社会里,个人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在这种社会里,人们生来就是集体的成员,扩大到家庭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应重视其所属集体的利益。
3.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
此维度是用来度量不同文化中其成员对不确定情形的接受程度。高不确定性规避文化的成员将工作安全、职业类型、退休待遇等放在优先地位,他们更需要规章和条例,经理需要发出清晰的指令,而下属的主动性则受严格的限制。低不确定性规避文化则表现出更愿意冒风险和对变革抵触情绪较少的特性。
4.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masculinity versus feminity)
此维度是探寻性别与工作角色之间的关系。在男性主义文化中,性别角色明显不同,传统的“男性价值观”(诸如成就和有效地行使权力)决定文化观念。在女性主义文化中,性别角色没有很明显的区别,在同类的工作中男人与女人之间几乎没有差异。
然而,霍夫斯泰德的研究也有一些严重的缺陷:第一,霍夫斯泰德假设在文化和民族国家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第二,霍夫斯泰德的研究还受到其自身文化的限制;第三,为霍夫斯泰德的研究提供数据的人不仅都来自计算机行业,而且都在同一家公司(IBM)工作;第四,霍夫斯泰德的研究在今天看来也有些过时,文化并不是静止的,它们随时间而变化,尽管变化得很慢。
此后,霍夫斯泰德又将其原来的研究扩展到第五个维度,他将这一维度称为“儒家动力”(有时也被称为“长期导向”)。按霍夫斯泰德的理论,儒家动力影响了人们对时间、毅力、地位、面子、尊重传统以及接受礼物等问题的看法。
尽管文化可能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成功与否,但只是诸多影响因素之一,既不能低估文化的重要性,也不能高估它。在解释不同的经济增长率方面,诸如经济、政治和法律等一些因素可能比文化因素更为重要。
七、不同文化对管理者的启示
国际商务之所以不同于国内商务,是由于各国社会存在差异。社会差异是不同文化所致,而文化差异乃是因社会结构、宗教、语言、教育、经济和政治哲学等方面的深刻差异所致。这些差异对国际商务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发展跨文化知识的需要,不仅要理解文化差异的存在,还要理解这些差异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含义。第二个启示主要集中在文化和国家竞争优势的关系。第三个启示是考察企业决策中文化和伦理之间的关系。
1.发展跨文化的知识和能力
一家公司第一次去国外经商,其面临的最大危险之一是被误导。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从事商务活动需要适应当地文化的价值观体系和道德准则以及在外国经营所遭遇的所有环境。
为了降低被误导的风险,国际企业应该考虑在一个特定文化环境中雇用当地人协助从事商务活动。国际企业还必须保证母国经理见多识广,懂得不同的文化如何影响国际商务实践。每隔一段时间要对海外经理进行调整,使他们能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这将有助于建立一支世界性的经理队伍。国际企业必须时刻警惕种族中心主义行为的危险倾向。种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是一种对本民族团体或文化具有优越感的信念,与种族中心主义并存的是不屑或漠视其他民族的文化。
2.文化和竞争优势的关系
一国的价值观体系和道德准则会影响在该国从事商务活动的成本,而在一国从事商务活动的成本则会影响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的能力。
对国际企业而言,有两个原因导致研究文化与竞争优势之间的联系显得十分重要。第一,这种联系将提示哪些国家会产生最有活力的竞争者;第二,文化与竞争优势的联系对决定在哪些国家投资生产和从事商务活动具有重要的含义。
尽管文化是重要的,但在解释各国不同的经济增长状况时,文化可能不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法律体系那样重要。所以,文化差异虽然非常重要,但也不应过于强调其对经济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