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的创造力、个性、学习动机的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是(   )。

A.价值因素   B.遗传因素

C.情意因素   D.品德因素

2.人的个性品质形成的中介是(   )。

A.社会交往   B.社会生活

C.社会存在   D.人际关系

3.青少年学生在一定年龄阶段内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发展特征是(   )。

A.年龄特征   B.生理特征

C.心理特征   D.精神特征

4.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了人的发展的(   )。

A.整体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   D.阶段性和顺序性

5.教育中的“揠苗助长”违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和顺序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不均衡性和差异性

6.下列因素中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A.主体因素   B.主观努力   C.环境   D.教育

7.“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8.夸美纽斯说过:“只有受过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句话表明的观点是(   )。

A.教育是万能的

B.教育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C.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

D.教育要适合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

9.一个先天耳聋的儿童不可能成为一名音乐家,这是因为(  )。

A.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B.遗传素质决定着人的发展

C.后天环境影响着人的发展

D.教育决定着人的发展

10.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11.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12.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3.人们的生活经验证明,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应能力提高,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较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较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说明(  )。

A.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14.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  )。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更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15.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参考答案:

1.C  2.A  3.A  4.C  5.A  6.D  7.B  8.C  9.A  10.B  11.D  12.C  13.D  14.B  15.D

二、名词解释

1.遗传决定论[北邮2009研,北师大2003研,浙江大学2006研]

答:遗传决定论是一种单一因素决定论,亦称“生物因素决定论”。该观点认为人的机体构造、形态、神经系统机制以及能力和性格的发展及差异的形成都是由遗传决定的。英国人类学家高尔顿在1869年发表的《遗传的天才》一书中,首先提出“天才是遗传”的观点。他认为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决定,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能影响这些由遗传决定的能力和品质,使之或迟或早的实现,而不能加以改变。奥地利心理学家比勒持同样观点,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内部素质向自己的目的有节奏地运动的过程。遗传决定论最大的局限是贬低了环境和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2.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首都师大2004研]

答: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一种教育个体功能,是指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从广义的教育来讲,人的成长必须接受教育。教育教人成为人,是满足人的生命需要的最基本形式。从学校教育而言,受教育过程是一个通过促进个体发展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教育通过知识的传授,教人“求真”、“向善”、“粹美”,促进人的知情意、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从而造就一种自由人格,造就活动中的自由人。受过教育的人,是自由之人,也是幸福之人。教育通过使受教育者人格得到提升和完善,使他们体验到精神上的幸福。教育的享用功能是教育个体发展功能的必然延伸。

 

3.发展关键期[北邮2008、2009研]

答:发展关键期又称发展最佳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技能和能量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它是由心理学家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而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发展关键期的特点是:在这个时期,人对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速度最快,如果在此时施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错过发展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三、辨析题

1.人是教育的产物。[全国统考2009研]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人是教育的产物”是一种外铄论的主张,夸大了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它一方面忽视了遗传及成熟等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忽视了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实际上,人的发展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产物,教育只是给个体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2.辨析:有人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美术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强盗……”。[四川大学2004研]

答:这种说法是环境决定论者华生的观点,是错误的。其原因如下:

(1)环境决定论否定人的生物遗传素质在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确信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是其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在起决定作用,因而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为养育论。

(2)环境决定论关注儿童生长的环境条件、后天教养内容和教育方法在儿童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作用。就这一点而言,应该承认,与遗传决定论相比,它发现了对儿童发展影响力更大的一项变量。因此,环境决定论对儿童教育实践的影响也远远大于遗传决定论。在某些时候,环境决定论甚至成了教育对儿童发展进行影响与控制的惟一合理、合法性的依据。

(3)环境决定论的盛行直接导致了传统教育实践具有重视教师权威、书本知识和学校纪律等特点。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控制儿童学习活动的环境、内容和方式来达到控制儿童发展的目的。“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谚语在我国广为流传,就是环境决定论对人们教育方式选择的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环境决定论在肯定了儿童发展具有可塑性的同时,也将儿童个体的发展过程牢牢地固定在失去自主性的被塑造地位上。

四、论述题

1.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全国统考2009研]

答: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教育的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主体意识是人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自觉意识,它包括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主体能力是主体认识、改造外部对象世界的能力。无论是主体意识的形成还是主体能力的获得都要通过教育。因为人要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必须通过接受教育,获得相应的知识、能力,从而达到变革客观世界的目的,因此,教育过程对个体而言,是一个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能力的过程。

(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个体的独特性表现在人的个性心理上,诸如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的遗传素质蕴含着个体的差异性。个体由于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影响的不同,即便是相同的遗传素质,也会形成不同的发展结果。教育作为有目的的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发展特征,选择适合他的发展发展道路、设计适合他的教育。因此,教育能够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不同的学生开发其内在潜力,形成自己的优势区域和特长。

(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创造性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品质,是个性的自主性、独特性的综合体现。它是个体在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自主、独特、与众不同的心理倾向。创造活动是人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活动。人们在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不仅是个体独特的自我意识的体现,同时也符合社会价值的要求,具有社会性。因此,创造性是自我性和社会性的连接,它虽是个体才能的最高体现,但这种才能的发挥受到社会的制约,要以社会的贡献来衡量。

2.试论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及相互关系。[上海交大2001研]

答:人的发展是指个体身体和心理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生理的发展指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者密切相关。心理发展指认识能力和个性心理的发展,它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人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遗传和环境是其中重要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1)遗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一些天赋特点,也称为与生俱有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特点、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称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这些自然条件,人的发展就无法实现。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有一个发展过程,它表现在人的身体的各种器官的构造及其机能的发展变化上。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可能与限制,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于人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

(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环境是指环绕在人们周围并对其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是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时时刻刻都在作用、影响于人,并使人在不知不觉被同化的同时,心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促进了人的身心发展。可见,环境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虽然有重大作用,但对一个人的发展和成熟,一般来说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这不仅是因为环境仅为人发展的外因,而且环境对人的影响是自发的、无计划的、无系统的,只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性质。

(3)遗传和环境的关系

遗传和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过程,具体分析如下:

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它毕竟只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而不是决定条件。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才能转化为现实性。

遗传本身也是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改变而改变的。人在实践活动中,一方面作用于自然和社会,创造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在这同时,也改变着人自己的本性。

不能过分夸大遗传上的个别差异的作用。青少年儿童在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个别特点,并不完全是由先天条件决定的,它还包括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人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

3.用人本教育理论解释教育提升人的地位的意义。

答:人本教育理论认为,通过教育逐步提升人的地位表现在: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这四个方面反映了教育的基本功能,也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性质。

(1)发现人的价值

所谓人的价值,就是人应有的地位、作用与尊严。人本主义在价值论上倡导人的价值。首先,人既不同于动物,也不是机器。每一个人不只肯定自己是人,更要把别人当人看。其次,人是改造自然、推进社会的巨大力量。每一个人都应有尊严,都力求获得相应的地位,都希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人的价值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被发现和认识的。在21世纪,必须通过教育,进一步深入地发现人的价值。而教育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自然有助于人的地位的不断提升。

(2)发掘人的潜能

人生来都具有各不相同的潜能,其潜能的充分实现依赖于教育。教育对潜能的开发,又必然受到种种条件特别是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的限制。历史上的各阶段并没有把人的潜能充分发挥,没有很好地运用教育功能。现代社会应该通过教育,全面地发掘人的潜能。

(3)发挥人的力量

教育可以发挥人的力量。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力即体力与脑力得到应有的培养与发挥。20世纪后,在教育“以人为本”亦即教育人本论的呼声中,人的力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也由于种种条件特别是社会条件的制约,人的真正的全面发展还不可能真正实现。因此,进入新时代,更须进一步通过教育,和谐地发挥人的力量,即人的体力与脑力,逐步使每一个人都获得真正的全面发展。

(4)发展人的个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而且都应该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是人们在生理、心理、社会性诸方面的一系列稳定特点的综合。个性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发展个性就是要在人的共同性基础上,充分地把人的差别性显示出来,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