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利Berkeley 01

伯克利日落(作者手绘)

伯克利是我在美期间的常驻地,也是我迄今为止在故乡北京以外逗留最久的一个城市,写到它不免要多着些笔墨。在伯克利生活学习期间,我寄宿在当地一个典型的美国人家庭,因此得以更深入地体验当地的文化与风土人情。虽然后来也去过美国的其他城市,但伯克利一直是我心头的最爱。比起繁华的大都市纽约,我还是更爱这个温厚而淳朴、山上点缀着房屋的宁静小城,对她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也许是加州充足的阳光会影响人的性格和心情,这里的人比东海岸的状态更为放松,也更加热情和友善,几乎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比阳光更灿烂的笑容。而印象最深的美景就是黄昏时在山上远眺湾区,落日余晖下波光潋滟的金色海湾、横跨两块大陆的金门桥剪影以及丹霞似锦的天空,成了深深烙印在我心头再也抹不去的美丽记忆。

伯克利位于东湾区,南部与奥克兰市接壤,西边与大城市旧金山隔海相望,乘坐BART(快速有轨公交)经过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旧金山市中心。与旧金山截然不同的是,伯克利没有林立的高楼大厦,最常见的就是两三层的棕色木片房子(shingle house)和各色灰泥房子(stucco house),给人以亲切温暖、自然和谐的感觉。尺度宜人的街道、简单朴素的房屋、四季常开的鲜花和绿荫延绵的山丘,一切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美得那么真实自然、不加修饰。然而在平静与安逸的表面之下,却积淀着百余年时代洪流与思想交汇中涤荡出的历史厚重感。

当地人非常重视建筑文化保护,有一家由志愿者们组成的组织—— BAHA(Berkeley Architecture Heritage Association),即“伯克利建筑遗产协会”。他们给小城的建筑都做了历史地标,定期组织活动,带领大家参观当地的历史建筑,讲述建筑背后的故事。我多次参加过他们的活动,受益匪浅。BAHA的办公室就在杜兰大街(Durant Ave)上,小城的著名地标伯克利城市俱乐部的对面,如果去参观城市俱乐部的话,不妨去对面BAHA的办公室看一看,拿些资料。

伯克利是一座大学城,以拥有全美最知名的公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而著称。来到伯克利后,我才在点滴日常生活的切身体验中领略到这所名校的真正魅力。伯克利是一所研究型大学,在它的一百多个子学科领域内,不乏众多世界级的大师学者。诺贝尔奖、图灵奖获得者的数目之多更是令其他高校难以望其项背。能够孕育出这么多优秀人才的土壤是什么?就是其言论自由、思想自由的学术气氛。

美国是个主张和崇尚言论自由的国家,加州的伯克利更是自由主义的发源地和大本营,早在20世纪60年代,从自由演说运动开始,这里掀起了人权运动、反战运动、嬉皮士运动、黑人人权运动和女权主义运动等一系列运动,从此伯克利便以对抗权威的自由反叛精神和激进思想而声名远扬。有一部曾获奥斯卡奖的纪录片《60年代的伯克利》,真实地记录了这段历史。

伯克利大学也以学术自由和学生自治著称,言论自由的传统一直传承至今。从学校外面那条很嬉皮甚至很疯狂的“电报大街(”Telegraph Ave)便可见一斑——那里充斥着打扮得稀奇古怪的流浪汉和艺术家,却有一种张狂不羁、我行我素的自由与活力。在伯克利,你穿什么奇装异服都没关系,没有人会对你指指点点;在伯克利,从来没有“主流”之说,它令人惊叹的多元化与包容性使得每一种声音都有表达的空间,没有人会被视为异类。这里没有来自于保守势力的羁绊,没有不可逾越的清规戒律,每个人的观点和思想都会得到充分的尊重。有了伯克利这片自由的热土,伟大的思想和科学发现才得以孕育、发芽、成熟!伯克利那种遍及校园每个角落、充盈在空气中的自由气息,便是这所大学的最大魅力之所在。而这种自由的气息,更是弥漫在了整个城市的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