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张宇
- 1691字
- 2020-08-29 19:42:58
四、理论体系
一门成熟的科学,必须经过系统化、学理化、规范化的发展,体现为一整套相互联系的概念、范畴和原理,确立自己的核心范畴和逻辑线索,并能够经受逻辑和实践的检验,才能成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进而被广泛学习、普及、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也不例外,也需要在构建理论体系上取得进展。
早在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学术界就开始探讨这一问题。当时就有学者提出,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即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中心,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生产的一条红线,应当以此为中心构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还有的学者提出,应当从分析社会产品出发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更加深入。例如: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起点问题,有的主张从社会主义公有制开始,有的主张从社会产品开始,有的主张从商品开始,有的主张从劳动开始,有的主张从企业开始,有的主张从消费需要开始,等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红线问题,有的主张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有的主张是经济效益,有的主张是经济利益,有的主张是剩余劳动规律,有的主张是必要价值规律,等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范畴,有的主张是净产品,有的主张是奖金,有的主张是V+M,有的主张是自主劳动,等等。[1]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反映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不同认识。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认识,在不同版本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科书中得到了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版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代表性体系有以下几种:
一是按照马克思《资本论》的体系,从社会主义生产、流通和分配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的理论体系,这种思路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理论体系,体现了构建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
二是按照给定体制下的经济运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以及人的地位三个层次来阐述的理论体系,这种思路认为只有分析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进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和分析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地位,才能真正分析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3]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与西方经济学体系相结合,按照本质、运行、发展的三个层次进行阐述的理论体系,其中本质层次包括了制度和体制两个方面,运行层次又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部分。[4]
四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内在逻辑来阐述的理论体系,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政府职能与政府调节等。[5]
上述几种认识各有特点,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毫无疑问,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一个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
总的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主要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注释
[1] 参见张朝尊:《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载《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回顾和展望》,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86。
[2] 参见许涤新:《论社会主义的生产、流通与分配——读〈资本论〉笔记》,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谷书堂、宋则行主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3] 参见厉以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4] 参见吴树青、谷书堂、吴宣恭主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谷书堂主编:《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逄锦聚等主编:《政治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参见宋涛主编:《政治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卫兴华、张宇:《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编写组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杨承训编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