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张宇
- 1670字
- 2020-08-29 19:42:58
二、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哪些主要观点呢?
(1)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过渡时期的经济政策就是利用商品生产和市场,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保证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的集体化。
(2)社会主义工业化。大机器工业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建立重工业对于建成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本质在于依靠内部的积累来源,建立能够在最新技术基础上改造整个国民经济、能够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绝对统治和国家在技术上、经济上独立的重工业。
(3)社会主义的物质生产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生产基础就是国民经济一切部门中以高度技术和不受剥削的劳动者的劳动为基础的大机器生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机器是节省和减轻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增进人民福利的手段,因此,机器和先进技术的采用不再受私有制的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4)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公有制有两种形式:国家所有制和合作社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统治地位;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互助合作的关系;实行有利于劳动者的产品分配。
(5)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在社会主义各种经济规律中,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起着决定作用,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它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是: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6)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是社会主义经济中适合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分配的调节者。这个规律的要求是:社会必须用计划来领导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必须有计划地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部门必须遵守必要的比例,必须最合理、最有效地利用物力、人力和财力。
(7)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劳动与按劳分配。社会主义使劳动者摆脱了剥削,用为自己、为全社会的自由劳动代替了为剥削者的强迫劳动。但是,由于劳动尚未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每个劳动者需要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按劳分配因此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最基本的分配形式和重要的经济规律,这一规律要求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物质资料。
(8)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必要性是由社会主义生产的两种基本形式——全民所有制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存在决定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主要限于个人消费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是受到限制的。价值规律不是生产的调节者,但在一定范围内对个人消费品的流通起调节作用,并通过消费品的流通对生产产生影响。
(9)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发展的两个阶段。共产主义是这个形态的高级阶段,它的特征是:有比社会主义更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着生产资料单一的全民的共产主义所有制,没有阶级和阶级差别,没有城市和农村、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重大差别,劳动从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变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在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的基础上,物质产品有了极大丰富,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分配原则。
(10)社会主义阵营各国间的经济关系是崭新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国际关系,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各国间的经济关系是建立在强国统治弱国、彼此互相竞争、无政府状态、无计划性之上的,而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经济关系则是建立在完全平等、互利、尊重一切大小民族的国家主权、兄弟互助、一切经济联系的计划性和组织性之上的,体现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即劳动人民国际团结的原则。
上述观点概括了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大体上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和规律。[1]
注释
[1] 参见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