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尽早独立,孩子才会拥有承受逆境的资本

父母总是希望为孩子铺平前进的道路,但是父母不能陪孩子一辈子,艰险的人生路最终还得靠他自己走下去。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没有独立精神的人,也很难有合作精神,会影响到他的婚姻、工作和幸福的人生,孩子的独立能力是从家庭开始的。”因此,尽早让孩子独立,他才会拥有承受一切逆境的资本,才会收获美满的人生。

放开孩子的手,给他创造独立的机会

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他的肢体活动能力在增强,独立性也在逐渐发展。这时,父母应转变孩子依然弱小的观念,放开孩子的手,给他创造独立做事的机会。不然,孩子长期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和氛围下,就很容易在心理上依赖父母,导致自立能力差,缺乏吃苦精神、主见等,从而严重影响健康成长。

美国教育家詹姆斯博士曾说:“依赖本身就滋生懒惰,使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容易为他人左右等。”父母不要处处为孩子包办事情,这不是在帮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魏永康在2岁时就被人们称作“东方神童”。他的“神迹”有:2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4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8岁进入县级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成绩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

魏永康的妈妈曾学梅非常注重魏永康知识方面的学习,却忽视了对魏永康独立性的培养。除了学习,曾学梅不让儿子做家里的任何事情,给儿子洗衣服、洗澡、洗脸、端饭,每天早晨连牙膏都要挤好,甚至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读书,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

2000年5月,17岁的魏永康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进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自此,曾学梅不再管理儿子的“生活琐事”了,她觉得“儿子那么聪明,生活方面的事情他一定能很快学会的”。

但事与愿违,脱离了妈妈的照顾后,魏永康“失控”了。魏永康像古时的“伤仲永”一样,在长大后并没有延续神奇。2003年7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是多么重要。一个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强的孩子,不管以后面对什么样的逆境,都会有着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反,一个依赖性强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会处处碰壁。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给孩子创造独立的机会,让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用自己的双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便更好地发展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比如让孩子尝试自己穿衣服、叠被子、吃饭、收拾玩具,帮爸爸妈妈拿筷子、摆椅子、擦桌子等。

给孩子创造独立的机会,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父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提出适当的要求

在给孩子创造独立的机会时,父母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的发展程度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要求过高、难度过大,会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和自卑心理;要求过低则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2.必要时告诉孩子做事的方法

放开孩子的手,并不是不用管他,而是在孩子独立做事情遇到困难时,父母有必要给他一些指导。比如:孩子吃面条时告诉他如何使用筷子;洗手时告诉他搓手的方法;收拾玩具时要告诉他分类的方法,如汽车、拼图等不同类别的玩具要放在不同的收纳箱中。一旦孩子学会了一些做事的方法,慢慢地他就能独立地做好其他事情了。

3.不要责备孩子,适时给他鼓励

在孩子独立完成事情的过程中,父母切记不要因为孩子做得不好而责备孩子,或干脆不让他做了,这会严重伤害孩子独立做事的自信心和兴趣。父母要看到孩子的进步,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应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感到自己被认可,从而树立自信心。

总之,孩子终究要独立走上社会,如果父母过分地帮助他,只会毁掉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立意识和自强精神。因此,父母要放开孩子的手,给孩子一个独立成长的机会,并相信孩子可以做得很好。

给父母的话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能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只有放开孩子的手,才能使孩子变得独立和坚强,才能激发出孩子的潜能,使孩子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把自主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

有一个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在很小的时候,我的目标就是长大,长大了做什么,我当时没有想过;读小学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初中,考上初中做什么,我没有想过;读初中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高中,考上高中做什么,我也没有想过……”有这种想法和经历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依然在迷茫的道路上生活着。

现在的父母总是害怕孩子受到一点挫折和伤害,习惯替孩子设计人生规划,而孩子也习惯听从父母的安排。这种现象会导致孩子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性,缺乏自主选择的能力。

一个总是等着别人帮他做决定的孩子,是不可能拥有面对逆境的勇气和智慧的。选择和责任是一对孪生兄弟,人的责任感是在自我选择中形成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只是被动接受,那么他就不会拥有承担责任的意识。因此,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选择能力,把选择权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选择并承担选择的结果,以此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和责任感。那么,父母应怎样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呢?具体可参考以下几点。

1.创设让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

生活中的选择无处不在,父母要有意识地多给孩子创设选择的机会。比如,让孩子自己选择玩游戏的时间;做饭之前,先问问孩子想吃什么;睡觉前,让孩子选择一本故事书或绘本;在给孩子买鞋子的时候,让孩子选择他自己喜欢的款式;等等。当孩子有了选择的机会,他就会感到受尊重,从而形成责任感。

父母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年龄小不懂得思考,当我们给孩子选择的机会时,他表现出的对事物的看法和判断往往会让我们为之惊叹。

2.尊重孩子做出的决定

很多时候,当孩子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而与我们意见又不一致时,父母往往总是试图想着改变孩子的决定。父母这种不尊重孩子决定的行为,不仅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还会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

父母既然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就要尊重孩子的决定。即使孩子做了错误的选择,父母也不要大声斥责和教导,可以通过一些中肯的建议,让孩子再进行思考和选择,如果他坚定自己的选择,父母也不能强硬改变他的看法。因为孩子在错误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在父母的唠叨教导中学到的东西多得多。

3.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限制

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限制,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您对孩子有顾虑,可以用“给出选项,让孩子选择”的方法引导他。比如,放学后,孩子没写完作业就玩游戏,父母不要直接跟孩子说“不行”,可以这样说:“写完作业才可以玩游戏哦,或者你可以先玩游戏,但这次玩了,本周可就没有机会了。”

4.适时地为孩子提供引导和帮助

自主选择不是让孩子盲目地选择,而是要在孩子做出决定时,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些科学的选项或分析,给出指导性的建议。这样的引导和帮助可以使孩子在将来做重大决定时,不冲动、不盲目。

5.引导孩子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年龄较小的孩子对自己所做的选择感到后悔时,常以闹情绪来反抗。比如,孩子觉得刚在超市买的遥控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玩,于是开始闹脾气,要求重新换一个其他的玩具。这时,父母一定要坚持住,不能随便答应孩子的无理要求,而要引导孩子懂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给父母的话

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指出:“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生存状况的重大改变。在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自主选择的能力,是将来孩子立足于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盲从、不依赖,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一些父母总是替孩子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很妥帖、周到,几乎没有什么事需要孩子自己去考虑、去想办法、去解决,长期如此,容易扼杀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了。下面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一次,美国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比尔问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长大后想做什么呢?”小女孩自信地回答说:“我要做总统。”

全场观众听后哗然一片,比尔也吃惊地问:“那你说说看,为什么美国至今都没有女总统呢?”

小女孩立即说道:“因为没有男人给我投票。”全场一片笑声。

比尔说:“你确定没有男人给你投票吗?”“当然。”女孩说。

比尔面向全场观众,说:“有给这位小女孩投票的男人请举手。”伴随着笑声,其中有不少男人举起手。比尔有些得意地说:“看吧,有不少男人给你投票了。”

小女孩淡定地说道:“投票的还不到三分之一。”

比尔:“请场内的所有男人把你们的手举起来。”于是,大家在哄堂大笑中纷纷举起了手。

这时,小女孩轻蔑地说:“虽然他们举起了手,但他们的内心并不愿意给我投票。”大家听后都目瞪口呆……

这个案例中的美国小女孩凭着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对著名主持人比尔的提问做出了从容淡定的回答。而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正是我们的孩子所缺乏的。

一个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孩子,总是善于发现问题,并能通过思考、分析找到问题的答案,有着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样的孩子不盲从、不依赖,有着较强的独立创造性,长大后也会获得更多的机遇。因此,父母应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1.父母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父母要以身作则,首先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盲从、依赖的父母不会培养出独立思考的孩子。如果您缺乏这方面的能力,那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有意地去培养和加强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2.营造轻松、民主的家庭氛围

一些父母总是强调孩子要乖、要听话,这样的家庭氛围容易限制孩子的自由表达,使孩子变得敏感、胆小,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父母要营造轻松、民主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要把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好恶强加给孩子。

3.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引导孩子学会思考的基础,是促使孩子去探索和思考的动力。当孩子脑中有疑问时,他便开始一连串地问“为什么”:为什么石头会沉下去?为什么纸张会浮在水面上?为什么……这时,父母应耐心向孩子解释,即便父母不知道问题的答案,也不要懒于思考,对孩子说“不知道”,而应与孩子一起找答案。

4.多给孩子创设独立思考的情境

父母要多给孩子创设独立思考的情境,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一,父母需要提出问题让孩子解决。第二,父母要与孩子展开争辩。因为争辩能够使孩子认真思考,并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第三,引导孩子提出自己的问题。

5.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能拓展孩子的思维,开阔孩子的眼界,更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父母应通过言传身教等方式,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并鼓励孩子阅读后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6.尽量少让孩子看电子产品

当孩子沉浸于电子产品中的游戏或动漫时,大脑几乎被游戏或动漫剧情控制,从而趋于一种“被安排”的状态。这时,孩子的大脑不会思考太多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孩子大脑思维的运转。

给父母的话

能够独立思考的孩子,往往有自己的主见,做事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具有自己的个性和自信,这些都是孩子在生活中应具备的素质。孩子能够独立思考,将来遇到问题时,就能独立地解决问题,不会轻易被问题难倒。

建立安全感,孩子才能摆脱依赖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下面两个场景。

场景一:孩子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时,他就会很乖,一旦妈妈回来就黏着妈妈不放,本来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也不会做了。

场景二:爷爷送孩子去幼儿园时,孩子的情绪很好,但是只要是爸爸送,孩子就会大哭着喊:“我不要去幼儿园,我要爸爸,我要爸爸……”

很多人认为这是父母对孩子太过宠溺,导致孩子特别黏父母、离不开父母。其实,孩子这种依赖父母的行为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安全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人、对外界建立起来的信任感。

如果父母不能给予孩子安全感,他就会表现出对周围人和事物的不信任,甚至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问题,在生活中表现出如退缩和攻击性等极端行为。因此,我们说安全感的建立是孩子独立、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那么,父母该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呢?

1.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和谐的家庭环境能让孩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保持安定愉快的心情,从而能较好地获得安全感。对此,父母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让孩子拥有体验安定和自我成长的机会。

(2)营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多一些建议,少一些专制命令、支配;多一些鼓励、赞赏,少一些训斥、打骂。

(3)加强亲子沟通,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2.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生活中,有的父母一边看着手机一边陪伴在孩子的身边,这样的陪伴不是真正的陪伴,而是“假性陪伴”,它不能给孩子建立安全感。因此,父母应当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比如,父母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玩耍、一起游戏,经常用温柔的目光、话语或抚摸、亲吻与孩子进行交流,使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让孩子明白,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父母永远都是背后支持自己的人。

3.对孩子进行仪式感的培养

建立和孩子正式说再见的仪式。当父母需要暂时离开孩子时,一定要和孩子说再见,告诉孩子自己要去哪里、去多长时间,并在答应的时间内回来。如果父母没有在答应的时间内回来,就要提前给孩子打电话或回来后向孩子解释。这样,孩子就会明白,父母是爱自己的。

4.允许孩子通过哭来发泄

孩子遇到一些挫折时,往往会感到很委屈、孤立无援,然后他就会通过哭来吸引父母的注意。这时,父母不要以斥责的方式来阻止孩子哭,因为适当的哭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宣泄情绪的良好方式,能帮助孩子及时排除负面情绪,建立安全感。

给父母的话

我们知道,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强烈地依恋父母,这种依恋是在孩子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形成的。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他所需要的不仅是父母能够满足他的物质需求,更需要父母为他的心理安全提供保障。

授之以渔,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孩子不会主动地、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对此,一些父母会认为,孩子还小,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认为孩子遇到的问题越少越好。其实,儿童期是锻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关键时期,如果父母错失了这个时期对孩子的培养机会,那么孩子长大后遇到问题就会束手无策。孩子将来是要走入社会的,在各个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绊脚石,到那时如果还茫然不知所措,就是家长教育的失败。

下面案例中丹丹的妈妈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周末,妈妈带着丹丹到小区的游乐场玩耍。其中几个小朋友正在玩荡秋千,丹丹看着他们玩得热火朝天,也想上去荡两下,可是已经没有空余的秋千了。

丹丹没有办法,就跑到妈妈那里求助:“妈妈,我也想玩荡秋千,您帮我想个办法吧,让一个小朋友下来,我玩一会儿。”

妈妈刚要答应,可是想了想,孩子马上就要升入小学了,应该培养她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了。于是,妈妈对丹丹耐心地说:“丹丹,你能不能自己想办法,让他们把秋千让给你玩呢?”

丹丹无奈地说:“我已经说了,可他们就是不让。”

“那你是怎么跟他们说的呢?”妈妈继续问。

丹丹实话实说:“我说谁把秋千让给我玩一会儿,他们都说还没玩够呢!”

妈妈听后,想了一会儿,然后对丹丹说:“你告诉他们,大家要一起玩秋千,要懂得分享,或者说你的玩具也可以给他们分享。你再去试试看。”

丹丹听后,立马小步跑到小朋友们当中,不一会儿,他们就高高兴兴地玩了起来:丹丹坐在秋千上,另一个小朋友推着丹丹荡秋千。

案例中的丹丹之所以找妈妈解决问题,主要是因为找妈妈解决问题方便又有效,能很快达到孩子的目的;另一个原因是孩子不懂得如何与陌生的小朋友打交道。但是,这并不代表孩子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父母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孩子就会很自信地尝试自己解决。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孩子能否成功解决问题,更多地取决于他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另外,我们又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给他食物不如教会他生存的办法,给他财富不如教会他赚钱的方法。同理,父母替孩子解决问题,不如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父母不要包办代替,而应给孩子足够的机会、适当的鼓励和建议,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那么,父母应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1.创设机会,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父母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多实践和体验。比如让孩子自己整理零乱的玩具,让孩子自己去超市买东西等。作为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并采取观望的态度,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操作,使孩子在不断操作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握时机,引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执时,父母不应及时解决纠纷、化解矛盾,而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独立去解决。可以这样对孩子说:“试一下自己解决!”“你可以和小朋友商量一下该怎么玩这个玩具。”把问题交给孩子。

3.模拟场景,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

教会孩子如何解决问题并帮助他提高能力,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就是用角色扮演体验可能出现的困境。这种方法能够让孩子体验假设的情景,并明白他的选择和行为如何影响最终的结果。

给父母的话

要记住:如果父母做了消防员去扑火、急救,以后这类事情就会不断地上演。父母应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去思考,久而久之,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以后孩子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遇到何种难题,他都会有勇气去面对,有信心和技巧去解决。

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

现在许多孩子在家里都被父母溺爱着,大事小事都由父母包办代劳;而且由于父母担心孩子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危险,即使孩子想要自己动手解决一些问题,也会被父母及时制止。这样的教育方式剥夺了孩子自由成长的权利,使孩子变得“无能”、不能独立、没有自信、拥有较差的自我认识等。而这些如品质和能力的养成都是在父母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的情况下才可以获得的。

上学的时候,爱迪生经常让老师很恼火,甚至老师会训斥他、打他。爱迪生心里很不高兴,成绩也并没有提高。一次,老师把爱迪生的妈妈叫到学校来,当着她的面开始数落爱迪生:“爱迪生实在太笨了,成绩也很差,还总问一些奇怪的问题。这样的学生真不好教。”

爱迪生的妈妈听后,认为并不是儿子不好教,而是老师根本就不懂他。她相信儿子不但不笨,还比别的孩子聪明很多。于是,她毅然对老师说:“既然这样,我就把儿子带回家,我自己可以教他。”老师听后愣了一下,表示不理解这对母子。

从此以后,爱迪生的妈妈就当起了他的老师。对于儿子那些奇怪的问题,她都会努力解答,不能解答的,她会让儿子自己翻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后来,她发现儿子对物理和化学感兴趣,就立马给儿子买了本《派克科学读本》。为了让儿子有个做实验的自由空间,她和丈夫把家里的小阁楼改造成了儿子的小实验室。最后,爱迪生成了美国的“发明大王”。

虽然爱迪生没有上过几年学,但他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创造出了很多伟大的发明,为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主要归功于爱迪生妈妈的教育方式:积极对待孩子提出的那些奇怪的问题,还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答案。

孩子天生好动,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兴趣,他渴望自由,不希望被别人束缚。如果父母总是限制和束缚孩子,就会扼杀他的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会让他变得没有自己的想法,变得顺从和孤僻。因此,父母要给孩子提供自由的成长空间。

1.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愿

不要认为孩子小就没有自己的思想,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愿,不要让孩子感觉父母高高在上、掌控一切,要留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下面案例中比尔·盖茨父母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比尔·盖茨在中学毕业时,十分想去哈佛大学读书,这也是他父母的愿望。但是,父母和他在专业的选择上发生了一些分歧。他们希望儿子能继承父业,学习法律,但比尔·盖茨对这个专业并不感兴趣,他最感兴趣的是数学和计算机。

比尔·盖茨的父母是开明的,他们发现儿子对法律不感兴趣后,果断放弃了原来的想法,决定让他在学校里自由发展。

2.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自由主要体现在能够自由、有选择地支配自己的时间。自由感不是凭空产生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儿童时期对自己支配时间的体验。因此,在不影响孩子学业的情况下,父母应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自主地安排事情,以提高孩子的独立决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给孩子自由的个人空间

父母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而应给他提供一个自由的个人空间,让他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自由地成长。相信孩子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一定能创造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给父母的话

父母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并不意味着对孩子放任自流。父母要把握好这个度,既有放手又有关注,否则,再好的初衷都有可能带来不好的结果。

独立的孩子,也应学会寻求帮助

其实,独立并不意味着孤立或者脱离。父母不但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还要让孩子学会寻求帮助,让孩子明白即使是成人有时候也会依赖家人、朋友和集体。

然而,一些父母总是过分信奉“独立”教育,比如下面案例中糖糖的妈妈。

糖糖今年4岁了,糖糖的妈妈比较信奉“独立”教育,从糖糖生下来到现在就一直与妈妈分开睡,刚生下来睡小床,到现在自己独自一个房间睡。虽然妈妈总是不忍心,但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妈妈总是能狠下心来。

当糖糖与其他小伙伴发生冲突的时候,妈妈的理念是孩子们的事情都由孩子自己去解决。因此,每次糖糖不能解决问题,把目光投向妈妈,希望妈妈能帮助她时,妈妈总是选择让孩子自己解决。渐渐地,糖糖有了困难也不向妈妈求助了。

一次,糖糖和一个比她稍大的小朋友在广场上玩玩具,可不一会儿,对方一把夺走了糖糖新买的机器人,糖糖也不示弱,三四下就抢了过来。这个时候,妈妈正在和其他人聊天,没有注意到。

等到妈妈喊糖糖回家的时候,发现了糖糖的脸上有一道伤痕,妈妈急忙问:“糖糖,你的脸怎么回事呢?什么时候弄的?”糖糖小声地回答道:“就刚才那个大哥哥要抢我的机器人……”“傻孩子,你为什么不叫妈妈帮助你呢?”妈妈一边摸着糖糖的脸,一边心疼地说。

案例中糖糖的妈妈只想着让孩子独立,并未关注到糖糖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当糖糖遇到困难时,她别无选择,只能独自面对,不懂得去寻求帮助。这种教育方法是不正确的。

父母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教孩子学会寻求帮助。

1.告诉孩子为什么寻求帮助

父母要告诉孩子为什么寻求帮助,当孩子了解了原因后,他才会更加主动地去寻求帮助。父母可以这样跟孩子说:“当你向别人寻求帮助时,你的难题会更容易解决。寻求帮助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2.告诉孩子什么时候寻求帮助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当自己遇到危险的情况或者做某件事情感到压力很大时,即使自己是一个很独立的人,也应向别人寻求帮助和支持。

3.告诉孩子具体向哪些人寻求帮助

父母要告诉孩子,应向爸爸妈妈、老师、亲戚、朋友、医生、警察,甚至书本、网络等寻求帮助。比如,孩子在某门课程上有困难,老师是很好的选择对象;孩子不知道如何在课间玩游戏,可以让朋友说明规则;孩子迷路了,应找警察叔叔;等等。

给父母的话

学会寻求帮助是孩子参与社会生活的必备技能之一,父母可以从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寻求帮助、什么时候寻求帮助以及向谁寻求帮助这三个问题开始,鼓励孩子主动寻求帮助,让孩子学会寻求帮助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