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学校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学校体育又是国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基础,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它对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的地位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学校体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为促进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而实施的德育、智育、体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是由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的要求所决定的。学校体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马克思在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他指出:“我们把教育理解为以下三种东西:第一,智育;第二,体育,即体操学校和军事操练所传授的东西;第三,技术教育。”[1]他还在《资本论》中写道:“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毛泽东1917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写道:“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1950年,毛泽东做出了“健康第一”的指示。1957年,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又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些论述都阐明了学校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意义,是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指导我国20世纪90年代乃至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明确提出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进一步确立了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赋予学校体育新的使命,并给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学校教育中,体育只有与德育、智育、美育密切配合,才能共同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

(一)学校体育与德育

学校体育不仅可以健身、启智,而且可以育德,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集体、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团结协作、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等精神品质,有助于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形成。

(二)学校体育与智育

学校体育可为智力开发提供良好的基础,是一种增强智力的手段。对于正在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智育与体育、生产劳动的结合已经越来越紧密了,而且是不可分割的。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一代新人,没有很好的身体作为保证是很难完成任务的。现代社会对智力的要求相当高,但只有好的身体才能保证智力的发展。

(三)学校体育与美育

学校体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身体各部分的骨骼和肌肉都达到均衡、协调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形体美、动作美、姿态美、仪表美、心态美、心灵美,以及发挥美的形式对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能够收到美育身心的良好效果。

总之,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等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校体育与国民体育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

(一)学校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时代。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身体素质是民族素质的组成部分,民族体质的强弱,民族素质的优劣,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是一个民族素质水平的标志和象征。

目前,由于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已经反映到青少年一代身上。营养过剩、运动缺乏的现象在青少年一代身上逐步体现出来。如此下去,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不是上升而是下降,这是很危险的。人的身体素质尽管受发育水平、种族、营养、环境、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还在于参加合理的体育锻炼,这是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的必要途径。而学校体育又是这一途径的关键一环。根据人体遗传和优生学说,青少年这一代体质增强了,就能从根本上改善并提高我国人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从而全面提高民族的素质。

(二)抓好学校体育,对扩大我国体育人口,推进体育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我国的奋斗目标是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的先进行列。体育强国的标志有三个:一是人民的身体素质状况,二是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量(体育人口),三是运动技术水平的程度。其中一个标志就是体育人口的数量。目前我们的在校生均属于国家的体育人口,如果他们在学校学会了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了锻炼的习惯和培养了锻炼的兴趣,那么一旦走上社会,就会成为社会体育人口的一员,壮大我国的群众体育队伍,同时,他们还可以成为社会上的体育骨干,为开展群众体育工作做出贡献,动员更多的人加入体育运动的行列。因此,学校体育工作如果抓得紧、开展得好,将推动整个社会的体育工作。学校体育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已成为我国群众体育普及水平的重要水平。

(三)学校体育对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具有意义

运动训练实践证明,要想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就要从儿童抓起,选好苗子进行长期的系统训练,才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我国在校学生数量众多,如果在增强学生体质的体育锻炼时,积极开展业余训练,就可以为国家源源不断地提供后备力量,成为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

总之,学校体育对增强民族的体质,增加社会体育人口,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它起着长期、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

三、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即从一个人的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都要从适应环境和个人的需要来进行身体锻炼,以取得生存、生活、学习与工作的物质基础或条件。

终身体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20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提出终身教育。他认为数百年传统的观点是把人生分成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事实上,教育应该是每个人从生到死的继续过程。这一思想已成为当今一种有影响的国际教育思潮。而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要经历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学校后体育的连续过程。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而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它不仅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四、学校体育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体育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是思想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文化建设方面,学校体育不仅可以传播社会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还可通过其竞技和娱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和占领学校文化领域,防止和矫正学生不良品行,对建设健康、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以及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思想建设方面,学校体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品德、意志品质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比其他课程的作用更大。此外,各种体育手段与方法,都有不同的健身、启智、育德的价值。从“育人”出发,充分开发利用体育的教育功能,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渗透于学生体育的全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勇敢、顽强、坚韧、果断、拼搏、创新、进取、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学校体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学校体育对文化、思想建设的积极作用,必然影响到全社会。因此,它有助于推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总之,社会发展到今天,学校体育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其意义越来越深远。它的作用超出了学生时代的时间界限,具有终身意义;超出了学校教育的范畴,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超出了增强体质的独特功能,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全面效应。学校体育的旺盛的生命力,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