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旅游交通

第一节 旅游交通概述

一、旅游交通的概念与性质

(一)旅游交通的概念

对于旅游交通的概念目前在理论界尚未有统一的说法。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颇有意义的探索和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杜学(1996)认为,旅游交通是指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所需交通运输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活动与现象的总称。

(2)关宏志等(2001)则将旅游交通分为广义和狭义来界定。广义的旅游交通是指以旅游、观光为目的的人、物、思想及信息的空间移动,探讨的对象包括人、物、思想及信息;狭义的旅游交通概念则将讨论的对象限定在人或物。

(3)张辉(2004)指出,旅游交通是指利用一定的运载工具,通过一定的交通线路和港口、车站、机场等设施,在约定的时间内,将旅游者从其居住地或出发地向旅游目的地进行空间位置转移的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

(4)韩杰(2005)认为,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由定居地到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各旅游接待地区(国)为游人从事旅游活动往返而提供的服务。

(5)李丽(2007)认为,旅游交通应指旅游者在暂时逗留地和旅游活动地点之间的往返和运输。

(6)罗兹柏、张述林(2008)认为,旅游交通具体是指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进行各种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

综上所述,本书采用的旅游交通的概念是:旅游交通是指旅游者利用某种手段和途径,实现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空间转移过程。该过程可能是旅游者从常住地到旅游目的地或是从一个旅游目的地到另外一个旅游目的地,也可能是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景区内的各地区间或从旅游目的地返回常住地的移动过程。

实际上,旅游交通是整个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旅游空间流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旅游交通与公共客运运输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但目前仍有不同。在人们外出旅行游览的需求日益增多,公共客运交通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求的情况下,产生了旅游交通。旅游交通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正在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经济部门。

(二)旅游交通的特征

旅游交通具有如下重要特征:

1.公共性

旅游交通是国民经济整体交通运输系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交通与一般交通运输之间很难划定明确的界线。在全球的旅游客流中,旅游者使用最广泛、最频繁、最常见的运输形式还是公共交通,诸如民航班机、普通客车、客轮、市内公共交通系统等。旅游专用交通在基本硬件构成上与公共交通没有重大区别,特别是运行路线和起始站点上。任何旅游地的管理者与经营者都没有可能在所有客源地与本旅游地之间建设一套专用的旅游交通线网和运输工具资源。

2.特殊性

旅游交通的服务对象是旅游者,具有专一性和特殊性,从而使其在功能上与一般公共交通存在很大差异。旅游交通除了运载旅游者、实现空间位移和基本功能外,在不同程度上还具有满足旅游者的游览、娱乐、享受乃至炫耀身份、地位的精神需求的作用。旅游活动本身具有季节性和区域性,也使得旅游交通具备如下几方面的特殊性。

(1)游览性。这是旅游交通与其他交通的一个显著差别。首先,旅游交通一般只在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进行直达运输,在若干旅游目的地之间进行环状运输,使旅游者迅速到达,便于游览。其次,旅游交通线路尤其是公路和水运线路一般要连接若干景区。最后,某些特殊的交通方式本身就是游览工具,如羊皮筏、滑竿、缆车、索道等。

(2)舒适性。旅游交通强调舒适性。不管是旅游列车,还是旅游车船公司,在车厢设施、服务质量、服务项目等方面,都追求舒适性。

(3)季节性。由于旅游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使得旅游交通具有季节性变化特点。旅游旺季时,旅游客源剧增;旅游淡季时,游客骤减。这种季节性变化给旅游交通经营带来巨大挑战。

(4)区域性。同样,旅游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旅游交通线路根据旅游客流的流向、流量、流时和流程等因素,集中分布在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以及旅游目的地内各旅游集散地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3.层次性

旅游交通从其涉及的空间尺度和旅行过程角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外部交通,是指从旅游客源地到目的地所依托的中心城市的交通,所涉及的是跨国、跨省的大尺度空间,其交通方式主要是航空交通和铁路交通。第二层次是由旅游中心城市到旅游景区的交通,它所涉及的是中小尺度的空间,其交通方式主要是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第三层次是内部交通,指旅游景区内的交通,景区内部主要靠步行和特种旅游交通工具,如滑竿、索道、轿子等。第一层次的旅游交通公共性突出;第二层次的旅游交通特殊性有明显增强的趋势,甚至已经渗入第一层次;第三层次的旅游交通则基本上只体现旅游交通的特殊性。

二、旅游交通的重要作用

(一)旅游交通是区域旅游开发和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旅游是发生在距离常住地一定距离之外地区的游览行为。旅游者一次完整的旅游行为,其空间转移分三个部分:从常住地到旅游地、在旅游地各景区之间旅行游览、从旅游地返回常住地。这就需要“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没有交通条件,即使两地间存在着极大的互补性,也不可能产生旅游客流。交通条件与客流量不适应,可能出现交通环节上的“瓶颈效应”。可进入性是旅游产品生产的要素条件,而旅游交通又是可进入性的最基本前提。

旅游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和物质基础,是旅游业发展的命脉。首先,旅游者外出旅游就要面临从常住地到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转移问题,这需要旅游交通予以解决。并且,不同的旅行交通方式,所消耗的时间、费用不同,旅游者要根据自身条件慎重选择。其次,人们用于旅游的余暇时间总是有限的,旅游交通的发展节约了旅游者的时间,使他们外出旅游的计划能够付诸实施。最后,旅游交通的发展带来大批游客,刺激了旅游业的发展。因此,一个目的地要想进行旅游开发并大力发展旅游业就必须首先大力发展旅游交通,积极创造条件,科学规划与合理配置旅游交通资源,缓解旅游交通的紧张状况,真正做到“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

(二)旅游交通是旅游业收入的重要来源

旅游交通是旅游收入和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人们外出旅游,难免要借助一定的交通工具,这样就会支付一定的费用。并且旅游交通费用很难节省,另外在旅游总支出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对于长距离旅游者和大众旅游者,交通费用所占比例可能是各项旅游消费中最大的。一般而言,旅行距离越长,旅行交通工具越现代化,旅游交通费用就越多。据统计,在旅游总消费中,交通费用支出平均占到30%左右。这些支出自然是国内、国际旅游收入的来源。另外,以旅游交通为载体的旅游活动又可能给旅游业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而且以此吸引更多游客,也可间接增加收入。

(三)旅游交通可以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兴起和发展

实践证明,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首先取决于该地的可进入性。可进入性具体表现为能否“进得去、出得来、散得开”。交通越发达,可进入性越高,越能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众多的旅游者。否则,没有便利的旅游交通,无论多么优质、独特的旅游资源也只能是“藏在深山人不知”。要想开发这样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必须先改善交通条件。

(四)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形式

旅游交通不仅是旅游者到达目的地的手段,而且也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重要形式,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人们乘坐交通工具,如乘船游览江河湖海,乘车游览野生动物园等,边行走,边欣赏,这本身就是一种旅游活动形式。如果某种交通方式是旅游者从未接触过的,或该交通工具能突出表现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则能为旅游活动增添乐趣,也丰富了旅游者的旅游经历。

(五)交通技术的进步极大地缩短了旅行时间

从古至今,交通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旅行时间。蒸汽机发明之前漫长的年代,人类只能借助人力和畜力旅行,马车和人力船只的平均速度仅为16千米/小时。蒸汽机的发明使旅行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蒸汽火车平均速度为100千米/小时,蒸汽轮船平均速度达到25千米/小时。到20世纪50年代,螺旋桨飞机速度为480~640千米/小时,60年代喷气式飞机速度为800~1120千米/小时。而英法联合研制的“协和”号超音速客机的飞行速度可以达到超音速2180千米/小时,比地球自转的速度还快。交通技术的进步使人们以更快的速度抵达目的地,压缩了旅游总时间。因此,旅游期间的食、宿及其他费用都会大幅度节省,使旅行的经济距离也缩短了,促进了旅游的大众化,极大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交通的类型及特点

在一切交通运输类型中,主要由两部分设施组成:一是路线、站点(港口),二是运输工具。目前,旅游交通使用的路线主要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路(海洋、江河、湖泊);运输工具主要有火车、汽车、飞机、轮船以及其他特种交通工具。这样,按路线和运输工具的不同,旅游交通可分为铁路交通、公路交通、航空交通、水运交通以及其他特种交通方式。这些旅游交通方式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在具体运作过程中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形成旅游交通网络系统。

(一)铁路旅游交通

铁路旅游交通的工具是火车,它是近代旅游活动发端的主要工具。自1841年7月托马斯·库克组织了第一次火车旅游以来,到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相当长的时期内,火车一直是人们外出旅行的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对近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在我国,火车至今仍是国内旅游的主要旅行方式。2006年7月1日,随着青藏铁路一对首发列车分别从格尔木、拉萨驶出,一条世界级的铁路旅游精品线路由此诞生。有关专家认为,青藏铁路开启了中国铁路旅游的新时代。但就世界范围来看,火车作为客运交通工具,其营业量曾一度缩减,主要原因是铁路自身的问题以及在与航空公司和汽车公司的竞争中处于劣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展了以提高运载量和运行速度为核心的铁路运输模式革命,重点发展高速列车和高速铁路,并把它作为航空客运的替代工具。随之,铁路客运市场份额大大增加。

与其他旅行方式相比,铁路交通具有运载量大、费用低、污染少、安全系数高、运行计划强、时间保证率高、受气候季节变化影响小以及远距离持续行驶能力强等优点。同时,作为旅游交通方式,游客在车厢内可尽情饱览沿线风光,还可以夜间乘车、白天游览,所以是游客喜爱的长途交通方式。但是,铁路交通方式也存在体能消耗大、灵活性差、短途运输成本高等缺点。

(二)公路旅游交通

公路旅游交通的工具主要有公共汽车、私家车、长途特快汽车。汽车是交通运输业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汽车在短途旅行中是最重要、最普遍的运输方式,占有主导地位。它不仅可以独立完成运送游客的任务,更是其他交通方式不可或缺的联运伙伴。它是多数国内旅游者最喜爱的旅行方式。一个旅游区内部必须要有良好的公路系统。公路旅游交通在提供旅游服务,特别是近距离旅游服务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由于汽车客运的经营成本低,价格低廉,对中低档消费者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发展很快,公路质量和技术状况也有了显著提高,公路运输在全国运输网中的地位正在逐步上升。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国道主干线为主线,省道、跨省道和高速公路横纵交错的公路网。并且我国广泛修建了从旅游中心城市到著名风景区的高等级公路,以缩短旅行时间,增加游览时间,即缩短旅、游时间比。

与其他旅行方式相比,公路旅游交通具有机动灵活、快捷便利、独立性强、周转迅速等优点,可深入到偏远地区及农村、牧场、海滨等旅游点内部,实现“门到门”的运送,并能随意停留;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一般道路都能行驶汽车;公路旅游交通线建设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但也存在运量小、耗能大、安全系数低、污染程度高等缺点。

(三)航空旅游交通

航空旅游交通的工具是飞机,它是世界上远程旅行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飞机在国际旅游和国内长途旅游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飞机可以到达其他旅游交通方式不易到达的地方,所以在过去不可能去的地方,现在通过飞机也可以实现了。有无航空交通条件是能否大规模开展国际旅游业的前提,航空运输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各国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航空客运主要包括定期航班服务和包机服务两种。定期航班服务是在既定的国内或国际航线上按既定的时间表提供客运服务;包机服务是一种不定期的航空包乘服务,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航线,可以根据旅客的需要调整,方便旅游者。

与其他旅行方式相比,航空旅游交通具有速度快、航程远、舒适、安全、省时等优点。飞机的平均运行速度比火车高6~7倍,比水运高20倍,航程越远,速度优势就表现得越突出。飞机可跨越各种天然障碍,航线最直。但也存在费用高、噪音大、附加时间长、独立性差以及受气象条件变化影响大,受最小飞行距离和机场建设用地等条件的限制等缺点。

(四)水路旅游交通

水路旅游交通的工具是轮船、排筏等,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沿航线运载旅客。轮船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运输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使用动力的变化,它已经成为现代重要的旅行方式。水路旅游交通包括内河航运、沿海航运和远洋航运。我国海岸线曲折漫长,河流湖泊众多,发展水路旅游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与其他旅行方式相比,水路旅游交通的优点是:从交通运输角度比较,水路旅游交通具有运量大、耗能少、投资少、运输成本低、经济(不包括豪华游船)、安全、舒适、悠闲等特点;从旅游的角度比较,沿河、沿海地区往往是旅游资源丰富而集中的地区,人们可以一边航行一边游览,这种融旅与游于一体的突出特点是其他交通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但是由于水上航道的地理走向和水情难以人为控制,以及轮船速度慢的限制,水路旅游交通在准时性、连续性、灵活性等方面,难以和铁路和公路相比。

(五)特种旅游交通

旅游业中的特种运输方式很多,可将其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型的特种旅游交通,如马、骆驼、轿子、竹筏、木帆船等,这种类型的特种旅游交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是在一定地域环境里,当地居民因地制宜开发的交通工具。如有“沙漠之舟”之称的骆驼,在敦煌游览区就很受游客欢迎。乘竹筏在九曲溪上观赏武夷山,则是该地区的传统游览活动。另一类是现代型的特种交通工具,如缆车、索道、气垫船等。特种旅游交通充满趣味性和娱乐性,对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是其他交通工具的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