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基于与中国外交部、环球网长期稳定的新闻翻译项目合作,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开发了创新型课程“外交新闻翻译工作坊”,围绕外交新闻翻译实践,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对外交问题的主动思考,促进对外交概念、原则的精准把握,建构外交新闻翻译实践能力。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少学生在全国新闻翻译大赛中获奖,跨专业考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国际新闻专业,进入中国外交部、中联部等国家部委,环球网、中国日报等新闻媒体从事相关工作。基于对课程实践效果的检验,结合我校“翻译教学与研究中心”在翻译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李琴教授率领团队对课程进行多轮修改,为《外交新闻汉英翻译》一书顺利付梓出版奠定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较之以往同类教材,该教材的主要特点是:情境化,围绕外交新闻的时空情境组织学习单元;整合化,围绕真实翻译问题求解组织从事外交新闻翻译所需的跨学科知识体系;思维显化,围绕职业译者和学习者翻译的真实译文分析翻译思维过程,解构常见误区,启发反思,激发学习者翻译图示重构。

一、情境化: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受到时空限制,受到理论范型、价值观等文化因素的影响,其意义具有情境性。纽伯特提出“翻译情境限制目的语文本再造,即使熟练的翻译人员已经内化了各种类型的情境,但是仍须不断应对新情境的挑战”。可见情境在翻译实践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然而,囿于教育理念与教学条件的制约,传统翻译教学中,教师选择翻译任务往往是从可及性出发,要么取材自身翻译经历,要么取材网络,材料往往具有以下缺陷:(1)具有随机性,不能完全代表社会需求的发展方向;(2)缺乏社会情境,不能提供翻译决策的必要情境条件,无法充分体现翻译问题的结构特征,无法结合社会需求分析,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实施翻译决策。该教材取材外交部网站新闻翻译项目,遴选出“驻外报道”“外交访问报道”“国际会议报道”“外交会晤报道”“外交演讲报道”“吹风会报道”“记者招待会报道”等十三个具体情境,具有常见性、代表性。基于这些情境的功能特征识别核心翻译问题、探究解决方案,有利于避免大而化之地讨论外交新闻翻译。教材对范例情境进行细致分析,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搭建起一道桥梁,有利于帮助学习者归纳提炼出具有高度可迁移性的微观操作范式,从而可以对未来同类翻译实践产生指导。

二、整合化:外交新闻翻译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问题解决过程,是一个将认识系统、价值系统、方法系统在实践关系中进行统一的过程,需要整合翻译、新闻、外交等多领域知识,综合决策。然而分别对各个知识体系进行教学,在面对实际翻译问题的时候,学习者依然会感到束手无策,无法实现知识的有机融合和有效迁移。如何整合不同知识体系一直是困扰翻译教师的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该教材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编写体例,以外交新闻翻译范例为中心形成组织架构,旨在通过真实翻译问题求解统合多元知识系统,解决跨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知识庞杂、无法形成合力的问题,对于提高教学绩效,实现译者个人发展、终身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三、思维显化:该教材的另一特点是围绕真实案例实现对职业翻译思维和学习者翻译思维的外显分析。在传统的翻译教学中,翻译策略性知识长期得不到关注,处于背景化状态。教学中要么强调有关语言文化的陈述性知识,要么强调有关语言转换技巧的程序性知识,在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中以产品为关注点,而偏偏将思维过程这一片灰色区域留给学生自己感悟,由于课程未能将“自我知识”囊括在内,个体对自身作为学习者、思考者、问题解决者的角色缺乏认识,在大量的试误后所习得的翻译能力与专家知识存在较大偏差。而该教材的设计,使得翻译学习者得以积极体验、自主探究,通过阅读翻译过程描述,观察职业翻译与翻译学习者的思维差异,从而有意识地反思自身实践,主动建构外交新闻翻译所需的认识系统、价值系统、方法系统,实现翻译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品质的升华。

从以上意义上来说,该书是一部注重实践、关注知识整体性、注重翻译思维培养的教材,有助于达成“翻译项目工作坊”的学习效果。学习本书的过程,相信会成为学习者依托实践提升自身外交新闻翻译能力的愉悦旅程。

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

贺莺

2018年7月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