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供应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与农民工作,不仅保持了农业政策的稳定,而且持续深化改革,持续加大支持力度,确保了农业的丰收。2015年我国粮食、蔬菜与水果、畜产品和水产品等主要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供应总体状况良好。

(一)粮食

1.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

图1-1显示,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62144万吨,比上年增产1441万吨,增产2.4%,[24]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十二连增”。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基本确保了中国人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不仅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发挥着“定盘星”的作用,也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了中国力量。

2015年,我国夏粮、早稻和秋粮产量有增有减。其中,夏粮产量14112万吨,比2014年增产452万吨,增产3.3%;早稻产量3369万吨,比2014年减产32万吨,降低0.9%;秋粮产量44662万吨,与2014年相比,增产1013万吨,增产2.3%。[25]

图1-1 2008—2015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与增速变化图(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主要粮食品种产量全面增加

2015年,全国小麦产量达到13019万吨,玉米产量达到22458万吨,稻谷产量达到20825万吨,分别比2014年增产402万吨、891万吨和182万吨,增幅分别为3.2%、4.1%和0.8%。2015年,玉米总产量再次攀升,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3.种植面积再创新高

2015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3340.5千公顷(170010.7万亩),比2014年增加617.9千公顷(926.9万亩),增长0.5%。其中谷物播种面积95648.9千公顷(143473.4万亩),比2014年增加1045.4千公顷(1568.1万亩),增长1.1%。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主要源于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支持力度,及时下拨各种补贴资金,稳定了农民的种粮收入预期。与此同时,农业种植结构持续调整。由于种植油菜籽等费工费时,比较效益较低,一些地区调减夏收油菜籽种植面积,扩大了冬小麦、玉米等粮食种植面积。因播种面积扩大而增产的粮食约67亿斤,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23.1%。[26]

图1-2 2014年和2015年我国主要粮食产量情况对比(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粮食单产持续攀升

依靠改革与农业科技进步,2015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达5482.9公斤/公顷(365.5公斤/亩),比2014年增加97.8公斤/公顷(6.5公斤/亩),提高1.8%。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5982.9公斤/公顷(398.9公斤/亩),比2014年增加90.8公斤/公顷(6.1公斤/亩),增长1.5%。[27]

5.粮食生产气候相对较好

2015年我国气候相对平稳,气象灾害以洪涝、干旱、台风为主,主要表现为南方汛期暴雨过程多,湘、赣等地发生冬汛;北方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干旱;生成台风多,登陆偏少,但登陆强度大;强对流天气频繁,局地灾情重。其中由于我国大风、冰雹、龙卷风、雷电等局地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导致湖北、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省风雹灾情重。陕西、山西、河南出现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农作物受灾面积16.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8亿元。[28]但全国农业灾害总体上较轻。

6.粮食生产的政策环境持续趋好

得益于中央对“三农”工作一贯以来的高度重视,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实现粮食生产的“十二连增”。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不利影响,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关于“三农”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农业稳定增长提供了强大支撑。2015年,中央适时调整完善补贴政策,安排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资金共234亿元,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29]为持续改善和增强产粮大县财力状况,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与此同时,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产粮(油)大县奖励力度,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71亿元。[30]持续完善的粮食生产政策为我国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粮食生产的技术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粮食再获丰收也得益于农业技术的推广与相应的资金补助。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投入资金7亿元,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免费为1.9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5亿亩以上。在项目实施上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取土化验、田间试验,不断完善粮食作物科学施肥技术体系,扩大经济园艺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实施范围,逐步建立经济园艺作物科学施肥技术体系。加大农企合作力度,推动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探索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配方肥使用补贴试点,支持专业化、社会化配方施肥服务组织发展,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施肥技术服务。与此同时,为应对不同时期局部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产生的不利影响,近年来中央实施了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与相关的制度安排。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按照这个机制引导地方主动救灾。[31]由于应对措施及时得力,在部分地区发生灾情后,多部门联动合作,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因单产提高而增产的粮食约221亿斤,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76.9%,为粮食再获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32]

(二)蔬菜与水果

1.蔬菜产量基本平稳,市场供应基本稳定

2015年,全国蔬菜产量为78727万吨,较上年增长11.1%,远超出当年粮食总产量1亿多吨,再次取代粮食成为我国第一大农产品。表1-1所示,根据对各省份《201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蔬菜产量的统计,除江苏、黑龙江、宁夏、西藏、新疆等省区蔬菜产量数据缺失外,其他省份2015年蔬菜产量合计达到6.75亿吨,较2014年的全国产量略有下降。山东、河北、河南、四川、湖南、湖北、广东等省份是我国蔬菜生产的主要省份,年产量均超过3000万吨。除北京、上海、辽宁、内蒙古、吉林省(区、市)蔬菜产量有所下降外,其余省份均有所增长。其中,贵州增长幅度最大,增长率达到11.1%。

表1-1 2015年各省份蔬菜水果产量情况

*湖南省2015年蔬菜产量根据2014年产量和2015年增长率计算得出;辽宁省2015年蔬菜增长率和水果增长率由2014年产量和2015年产量计算得出;天津市2015年蔬菜增长率由2014年产量和2015年产量计算得出。

资料来源:根据各省份201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统计得出,“—”表示数据缺失。

2.水果供应略有增长,产量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2015年,除海南、北京、内蒙古等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外,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果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增幅最大的是贵州省,增长率高达15.7%(表1-1)。目前,我国水果生产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陕西、广东、广西、安徽等省份,水果年产量皆超过1000万吨。河南仍然是我国水果产量最高的省份,2015年产量达到2665.10万吨,较上年增长4.10%,且产量远高于第二位的山东,高出近1000万吨。

(三)畜产品

1.主要畜产品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图1-3显示,2015年全国肉类总产量8625万吨,比上年下降1.0%。其中,猪肉产量5487万吨,下降3.3%;牛肉产量700万吨,增长1.6%;羊肉产量441万吨,增长2.9%;禽肉产量1826万吨,增长4.3%;禽蛋产量2999万吨,增长3.6%;牛奶产量3755万吨,增长0.8%。不同品种的畜产品较上年有增有减,总体以增产为主,基本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图1-3 2015年我国畜产品产量及增长率(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2.肉类产量有所下降

图1-4显示了2015年我国主要省份肉类总产量及其增长率。可以看出,肉类生产在各省份间呈现相对集中、不均衡分布的特征。一是肉类生产主要集中在部分省份。如,山东、河南、河北、广东、辽宁、安徽、江西、广西、江苏、江西等省,肉类总产量都达到300万吨以上,是我国主要的肉类生产省份。二是肉类产量不均衡。如,山东肉类总产量达762万吨,而海南、山西、北京、青海等省(市)的产量只有几十万吨,尚不足山东的十分之一。三是各大多数省份的肉类总产量普遍下降,仅有安徽、福建和青海三个省份产量略有增长,增幅分别为1.30%、1.30%和4.10%,浙江、北京、山西等省(市)降幅较大,降幅分别为-16.60%、-7.40%、-4.70%。由于人口数量、消费文化、地理环境与其他要素禀赋的差异,特别是随着结构性调整,未来肉类生产在不同省份之间相对集中和不均衡分布的状态将会长期持续。

图1-4 2015年我国主要省份肉类总产量及其增长率(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根据各省份《201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整理统计得出,部分省份数据缺失。

3.禽蛋与牛奶产量略有增长

伴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禽蛋、牛奶在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日益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品种类。2015年,我国禽蛋和牛奶产量均有所增长,禽蛋与牛奶产量分别为2999万吨、3755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3.60%、0.80%。从总产量角度看,与肉类生产相似,禽蛋与牛奶的生产在各省份间也呈现不均衡分布的状态。山东、河南、河北、辽宁、江苏、安徽、吉林七个省份是禽蛋的主要生产省份,产量均超过100万吨,其中山东产量最高,达423.90万吨;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和辽宁六个省(区)是牛奶的主要生产省份,产量均超过100万吨,其中内蒙古产量最高,高达803.20万吨。而北京、贵州、甘肃、海南和青海五个省份的禽蛋产量较少,产量不足20万吨,不足产量最高的山东省的二十分之一。福建、江西、广西、贵州、重庆等省(市)的牛奶产量较少,均不足20万吨。

表1-2 2015年全国主要省份禽蛋、牛奶和水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福建省2015年禽蛋增长率由2014年产量和2015年产量计算得出。

资料来源: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整理统计得出,“—”表示数据缺失。

(四)水产品

1.不同层次的水产品产量均实现新的增长

2015年,全国水产品产量6690万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409.61万吨,同比增长3.44%;淡水产品产量3290.04万吨,同比增长3.944%,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产量比例为51:49,海水产品占水产品中的比重再次超过50%。

图1-5显示,2015年,养殖水产品产量4942万吨,增长4.1%;捕捞水产品产量1748万吨,增长0.5%,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量比例为74:26,比重较上年有所增长。由此可见,我国水产品生产仍以人工养殖为主,比重近74%。养殖比重不断提高的原因主要在于,不断增长的水产品消费需求给生态环境和渔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威胁,世界各国都在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纷纷通过人工养殖方式提高水产品产量以缓解日益严峻的过度捕捞问题。

图1-5 2015年全国水产养殖产量(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养殖产量增速高于捕捞产量

图1-6显示,2015年,全国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产量分别为1875.63万吨和3062.27万吨,同比增长3.47%和4.31%。国内海洋捕捞和淡水捕捞产量分别为1314.78万吨和227.77万吨,同比增长2.65%和-0.77%。远洋渔业产量219.20万吨,同比增长8.12%,占水产品总产量的3.27%。水养殖产量依然远高于海水养殖产量,海洋捕捞产量依然远高于淡水捕捞产量。

3.不同类型水产品产量增速差异大

我国水产品主要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头足类等五大类。2015年鱼类产量最大,超过3900万吨;其次为贝类,为1465.61万吨;甲壳类和藻类的产量相对较少,但较2014年产量仍略有增长(表1-3)。

图1-6 2015年全国各类渔业产量及增长率(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农业部渔业局:《2015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

表1-3 2015年全国主要水产品产量

资料来源:农业部渔业局:《2015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