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 生存境况评论

01 环境小议6篇

之一:“替罪羊”当谋远虑

自从上海的一些粮店挂出“今天不售湖南米”之类的牌牌后,湖南人身上那股“鱼米之乡”味儿消失殆尽了。

然湖南何罪之有?“湖广熟,天下足”。湖南农业成就尤以鱼米为代表,流出省门之规模壮观,由来久矣。只因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类似西方石油农业所具有的“养身病”,生态问题接踵而至,农业产品质量下降,病虫灾害频繁,加诸要求更高的上海人要换胃口,“洋起来”的广东人看上了泰国米,故“湖南米有毒”之说不知何时如风云乍起,好像中国的毒米都汇流到了湖南。就此而言,湖南委实成了“替罪羊”。

成了“替罪羊”,杀身之祸也就时刻存在。当今中国,生态农业代表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之方向。最近,中国代表在亚太地区农业生物技术会议上也强调指出,饥饿问题最终要靠生物技术解决。因此,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应考虑的不是丢掉传统,而是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如何做到步子更快些、系统更完善、质量更合格的问题。

近闻江西宜黄县一个四十户人家的小村,自1984年以来兴起了无农药耕种热。今年百分之八十以上农户实行无农药耕种,以少用氮肥催苗减少病虫,以大施农家肥提高地力,以保护青蛙、益鸟等方法防治病虫害,生产投资少,效益高,稻谷无污染。看来,这些“江西老表”倒很值得“湖南老大哥”学习学习了。

(原载于《中国环境报》1992年9月10日第1版“环境小议”专栏文章,以下5篇刊登于同一专栏。)

之二:有客远方来主人悲乎

客来主人喜,自古而盛矣。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以为证。然客来主人悲的事,亦有所闻。

云南大理市某纸厂就曾有此事。其外排废水中纸浆含量不低,对环保部门的“回收”建议不予理睬。几个聪明的福建客闻讯后,千里迢迢奔云南,干起了从废水中回收纸浆的营生。在经济效益真正时髦的时候,企业对这种通过回收就能挽回的效益弃如草芥,倒让客人如获至宝,委实应引以为悲。

究其原因,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一些企业仍是“动口君子”,遇到难题绕道走,倒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或毫无远虑和全局观念,动辄说“现在我单位还用不着环保”;或借口技术欠缺,囊中羞涩,得过且过;或将环保设备“明镜高悬”起来,根本做不到物尽其用……如此等等,造成了实际工作中的消极被动,对一些即便是唾手可得的效益,也熟视无睹,放任自流,使企业效益大损。何况大部分因环保出现纰漏造成的事故,往往不同程度地危及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民怨沸腾。

欣慰的是,大理某纸厂两年前仅投资二千多元建立回收装置,每年获净值十九万元,可谓本小利大,利国利民利企业。但不得而知,福建客人丢了“饭碗”,离开云南后,又找到了类似的营生不?

(原载于《中国环境报》1992年9月12日第1版,署名“胡南”。)

之三:专家都有“斗室癖”?

自从数学家陈景润在斗室里成了大气候,“斗室”效应就降世了。至今,一些专家都在效法他,身居斗室,昼夜不息搞科研。

如说,河南的刘专家将自己的一间平房既当卧室,又当实验室,黑液试验的成功为治理造纸废水提供了新招儿。又据报道,江苏的陈专家研制出电镀废水克星,新闻界报道他的事迹时说:“5年前,他在斗室里度过了半年紧张的试验阶段。而如今,在发明成果推广应用之时,他在斗室里又忙开了。”美国人多次想重金收买这项专利,可陈专家说,应该让国内的电镀与环保事业先受益。

如此功勋卓著的专家,其爱国之情、奉献精神实不减当今“最后一代傻瓜”那股劲儿,令人敬佩。然专家都有“斗室癖”耶?答曰:实不得已啊,中国知识分子似乎向来都是享受不得的“命”。奖他一部汽车,众目睽睽之下,只好充了公;奖他一万块钱,他宁可“与人同乐”,知者有份。大凡专家获奖后,就这下场。自然的,专家们的“斗室”心理积习固若金汤。然而,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未老先衰,积劳成疾,壮志未酬身先死……社会无需以华丽辞藻来表白那种痛惜之情。在专家本身而言,也要敢于撞出斗室,既要受得了寂寞,也要受得起重奖。

(原载于《中国环境报》1992年12月26日第1版。)

之四:舆论岂能“助纣为虐”

欣闻,全国环保执法大检查几路人马开出去了。

惊闻,江苏省常州市繁华的广场上有一条数米长的广告牌“野生动物人间美肴”,让那些见多不怪的人也百思不解。

近又拜读河北的《张家口日报》,才知常州的那块广告牌较之“大巫”只能甘拜下风。请看,该报白纸黑字,标题醒目:野味飘香迎客来。赞扬聚春园餐厅“生猛海洋,鲜活野味烧制精细”,“抓住机遇,特意同承德围场挂钩,从那里随时购进活蛇、活鹿、黄羊等名贵野味”,精心制作成红烧鹿肉、烤黄羊等,如是云云。依笔者揣摩,这里的“机遇”极易给人误解:市场经济嘛,用野味吊胃口、赚大钱也算本事,红烧几个野鹿、烤几个黄羊,又何妨伤乎?

见利忘义者自古有之,要不国家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做甚?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我们讲了一二十年,敢说环境意识真正淡如水者只是少数。那些非法赢利者,常自作憨态可然、装聋卖傻、“大智若愚”状,对有关法律清清楚楚,但唯利是图,纯系铤而走险罢了。但作为公众舆论,尤其是新闻“喉舌”,是社会舆论导向的航标,在各种传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决然不能信口开河的。否则,产生“助纣为虐”的负面效果,引发众人迷惑,同仁相怨,是谁之过?

委实不懂的,必须学起来。

(原载于《中国环境报》1993年9月28日第1版。)

之五:绿色帮了挪威人

波黑问题旦夕祸福,枪声震动希伯伦,埃姆斯间谍案引人注目,只有聪明而酷爱绿色的挪威利勒哈默尔人首创的“绿色奥运”,使第17届冬奥会魅力倍增,让人们紧张的神经网松弛片刻。

挪威人真聪明,聪明得能利用自己司空见惯的冰雪就把“五环旗”请到家中。挪威人会创新,他们提出把奥林匹克运动推向体育、文化之外的第三个领域——环境保护。利勒哈默尔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挪威精神”的魅力,这最大的魅力便来自他们首创的“绿色奥运”。挪威人何以想到绿色?或许是珍贵的绝色赋予他们一种很好的直觉,他们更懂得绿色的魅力。

富于创新的挪威人把自己很多年来的目标融入了奥林匹克运动,赋予奥运精神新的内涵。正如本届冬奥会主席黑伯格所说,体育运动只有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才能有一个辉煌灿烂的未来。可以预见,随着“绝色奥运”的延续和全世界体育爱好者的广泛参与,全球环保水平必将得到提高,而运动本身也将受益无穷。

我们的祖先迫于自然力的强大,走出森林,但热爱绿色永远是人类的天性。轮到我们的时候,圈地植以花草称之为公园,呼朋引伴买了门票得入之。人类对大自然屡屡胜利,自然界报复人类甚至连他们的后代也不放过。因为对“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片面理解,人类曾经发生危机而困惑不解,后来才如梦乍醒。现在,挪威人利用体育盛会扬己美名,倡导以环保工程反“危机”,其意义远远高于以绿色为运动本身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原载于《中国环境报》1994年3月5日第1版)

之六:刺耳声中找点子

十三年前还是一个机械修理小组组长的李新观,现在却是跻身我国汽车制造十强企业的江苏仪征汽车制造厂的“老板”了。他还摇身一变成了全国优秀企业家,靠的只是“胆识”二字。要不,带一帮农民在田野上能创造一座汽车城的奇迹吗?

有些传媒以《好一个李大胆》为题说他如何大胆。或许一般人了解到他身为厂长卖过冰棍的企业史时,会大叫一声:穷极了,能不大胆吗?而笔者所知,仪汽之所以能创造“自己上马,自我发展,自我改造,自主经营”发展汽车工业的新模式,是与企业领导的胆大心细分不开的。仪汽天生就是“无娘喂奶”的孩子,变得特别谨慎,他们就明确表示不能负债经营。

农民造汽车,会造汽车的农民当然不能与“刀耕火种”相提并论。当然,这座“黎明汽车城”的带头人就走得更远了。李新观不满足于意大利客人对仪汽的惊奇赞扬和合作的顺利进展。他对逆耳之言表现出很好的姿态。顺风谦听逆耳声,反弹琵琶出点子。一次他到日本国考察汽车行情,听到一段很不给面子的话:你们北京近年来汽车多了不少,交通事业发展很快,汽车数量相当于东京的1/5。我们没想到,汽车尾气污染却相当于东京的5倍多……

李新观听到如此刺耳的话,却喜于形色,怒于心中。他找到了一个新的结论:汽车业,走上绿色之路。目前,全世界汽车每年向大气排放的有害气体达2亿多吨,成为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美、日、德、英、法、意等6大汽车国均采取了相应对策,在严格管理和开发低污染技术方面狠下功夫。他将这些告诉仪汽人。仪汽人很快意识到环境技术“含金量”在未来汽车市场的角逐中,是一只很重的砝码。如今,他们正在研究解决废气污染的新课题。看来,仪汽人是因为心有远虑才变得胆大的了。

(原载于《中国环境报》1994年11月3日第1版)

02 记者评述:何方相助噪声“愁城”

在我国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过程中,商业、饮食和文化娱乐等服务性行业引发了严重的噪声污染,使许多城镇成为噪声肆虐的重灾区。大城市灾情尤重,众多卫星城和小城镇的生活噪声直线上升,危害广大居民的身心健康。许多居民为此四处求救,问题解决却步履维艰。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住北京二里沟宿舍的学部委员洪德元、教授姜怒、郝乃斌、张正东、张大卫及副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副编审等64人因受生活噪声长期肆虐联名向本报发出呼救,问题至今未能解决。植物所在建设二里沟宿舍时,按北京市政建设的要求,在楼下3米处另建了一排平房,作为居民楼的配套设施。这些设施建成后现在却改为经营所用,酒家、餐馆在房顶上装有大马力排风机直指宿舍楼;卡拉OK屋配有大功率卡拉OK机,每天要吵到凌晨2点。宿舍里住的知识分子白天有繁重的科研任务,晚上得不到较好休息,甚至在高温酷暑季节也不得不紧闭门窗。许多老年知识分子神经衰弱。一位从事生态科研的副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风趣地说,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他家门口将改贴对联“毕生献计于生态,无力自拔出愁城”迎接新年的到来。

河南省永城县县城,解放路上的4个长途公共汽车站为招徕乘客,在建筑物制高点上架设了高音喇叭,从凌晨开始广播,响声覆盖数公里。个体汽车也装有高功率扩音器,不停喊叫。十几家录像厅为招徕观众装上外接扩音设备。小商小贩自备喇叭招引生意。居民们早晨4点就被吵醒,商店对面听不见人语,医生无法使用听诊器,学生听不清教师讲课,机关难办公,有的老人靠耳塞棉球抵挡。噪声引发的吵骂撕打、流血事件时有发生,外商游人称这里是“聒死人的鬼地方”。为此,住地94家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联合上告,未果。

类似上述二例的生活噪声问题在我国很多地方发生。有了环境问题,群众自然想到环保部门。河南省商丘市环境保护监理站,为治理火车站广场上高音喇叭噪声污染,对各车辆的声源进行严肃查处,使人称“蛤蟆坑”的火车站少了一份“热闹”。江苏省滨海县环保局严格整顿个体摊点和磁带门市部,使高音喇叭广告宣传战“嗓门”变小了,群众得到安宁。

河南省商丘市的交通噪声问题和江苏省滨海县的生活噪声问题,都在环保部门的干预下处理好了,实属大幸。然而,大多数情况下,环保部门出面并不能解决问题。河南省襄城县县城有8家录像厅,喇叭音量任意放大,噪声达到80分贝以上。县环保部门多次到现场监测、干预,解决不了问题。居民们根据国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第六条第三款“各级公安部门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实施监督管理”,告到公安部门,得到的答复是:“文化局发证,收费,本着‘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录像厅噪声应由文化局管。”居民又告到文化局,得到的答复是:“文化部门只对录像内容负责,噪声不管”。问题就这样你推我推,不见进展。

随着第三产业的高速增长,城镇商业、饮食和文化娱乐等服务性行业大量增多,很多项目由于缺乏环保审批,忽视环境效益,致使生活噪声点源泛滥,给群众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问题已经是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目前,公安部门颇感维持社会安定的任务重任在肩,他们在噪声监测手段和技术上感到困难。另一方面,环境问题找环保部门解决,这顺乎一般民众心理,但是按照法律规定,环保部门管理生活噪声纯系“越俎代庖”,他们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结论是不言而喻的,治理生活噪声涉及部门多,与群众关系密切,需要各方面协调行动,综合治理,但是根本的一条在于,法律授权部门牵好头,让群众明白“到底谁说了算”,才有可能对生活噪声实现投诉有路、管理有据、根治有效,还群众以宁静的生活、工作环境。

(原载于《中国环境报》1993年11月27日第2版“记者述评”专栏。)

03 记者评述:秸秆铺出小康路

江南一带的农民兄弟有句俗话:“粮虽进仓,文章一半。”意思说秋粮收割入仓了,农作物秸秆安置和农田越冬问题就成了最大农事。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特别丰富,南方的稻草、北方的麦秆、玉米秆等等概莫能外,长期以来却叫农民兄弟犯愁:烧来可惜,堆来易烂。

山东省临朐县农民却不再为这事犯愁了,他们利用秸秆走出了一条致富路。临朐县农村能源办组织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和实验,逐步掌握了用秸秆生产食用菌的技术,并在全县大力推广。今年以来,该县共有600多万公斤秸秆被用于生产食用菌和发展沼气、养殖业等。临朐益寿食品厂将食用菌加工成罐头制品,远销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利100多万元。临朐县辛寨镇早在去年就有1500多农户利用秸秆生产食用菌60多万公斤,人均增加收入1000余元。最近,尝到甜头的临朐农民正在筹备兴建食用菌加工中心和秸秆综合利用基地。

和全国大多数情况一样,我们在山东省微山县看到的却是农民随意在地头、村边堆放和燃烧秸秆、狼烟四起的景象。在微山至韩庄公路两旁的地头和路边,随处可见因燃烧秸秆被烟熏火烤甚至拦腰烧断的树木。10月17日,微山岛乡吕村一村民因燃烧秸秆和树叶,酿成5万公斤饲料化为灰烬、危及周围几十户村民房屋安全的惨剧。

我国农业生产粗放经营积弊已深,秸秆利用仅是反映这一问题的一个环节。据说,在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之一的湖北省江汉平原,由于能源吃紧,农民大多将麦秆当柴烧掉,只有少量被用于牲畜饲料。这种习以为常的农作物秸秆的低效率利用,使大量生物资源白白流失,人为造成环境污染,土壤肥力下降,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生态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意义上说,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就是保护环境,有效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生态资源的生产力。临朐县农民利用秸秆生产食用菌,发展沼气和养殖业,农业生产呈良性循环,粮食产量获得增长,这是多年来许多地方农民积极探索的成功范例之一。

高产、优质、高效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高效的实现需要创新的探索,唯其探索的艰难才显示意义的重大。临朐县和微山县同属山东省,农民对农作物秸秆的不同利用方式产生了相差甚远的效果。这里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只有加强对农民的引导和组织,同时将科学技术送到广大的农村,用科学去武装现代的农民,广大农民有效利用资源才能化为自觉行动。充分高效利用农业生态资源,这是我国农民发展第三产业的优势和源泉,也是我国农民奔小康的一条好路子。

(原载于《中国环境报》1993年12月23日第2版“记者述评”专栏,合作者为本报湖北站记者冉启国先生。)

04 短评:群众讲完了再拍板

北京市向亚行申请贷款,用于改善北京的环境质量,这是顺乎民意的。这些供气、水源保护等项目关系民生,故而哪怕是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也能引发众人关注。现在,市政府在项目尚未动工前就把情况告诸群众,众议之热烈自不待言。

长期以来,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建设项目上马前要经过专家论证、公众参与、政府拍板等环节,实际中的公众参与环节却往往被忽略了。以致项目开工之日便是众人怨怒之始,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可以预见,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征询公众对建设项目的意见将成为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公众参与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这么做,小而言之能使决策部门更全面地了解情况,拍对板子,大而言之能加强政府和群众的联系,是党的群众路线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的基本要求之一。北京既已开先河,其他地方不妨学一学。

(本文是作者为《中国环境报》1994年1月20日头版头条消息《北京就建设项目征询公众意见》配发的短评。)

05 短评:就得“软硬兼施”

如何促使国营大中型企业将环保工作化为自觉行动?如何让巨大的环境效益释放出能量?沈阳市环保局的一张“黑牌”引出的轰动效应给了我们圆满的答案:就得“软硬兼施”。

所谓“硬”,就是说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既然出台生效,公民和企事业单位就必须不折不扣地予以执行。工业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的重头戏,因而尤其要力求唱出水准。对于污染扰民、屡教不改者,准备一块“黑牌”也不是什么坏事。企业都知道,挂“黑牌”不是光彩的事,“冒黑烟本身就是个黑牌子”,“烟囱里流出惊人的效益”,因而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付工业污染,将保护环境化为自觉行动。不给压力难出动力,由压力转化为动力,这是“黑牌”效应的原理所在。

除了“硬件”不走样,“软件”开发也相当重要。所谓“软”就是说法律、法规的阐释性工作要做到家,光打板子不讲清道理不行,甚至包括创造一个很好的环保服务体系,帮助企业想方设法治理污染。企业不惜重金买良方,这反映出根治污染的决心和手段上无可奈何的双重心理特征。基层环保部门就应该为它们出谋划策,拿出可行性方案,牵线搭桥,共同攻克污染顽症。只有这样,“软件”开发的潜能才可以显示出来。

(本文是作者为《中国环境报》1994年4月19日头版头条配发的短评。)

06 评论员文章:向淮河流域水污染宣战

近年来,淮河流域水污染日趋严重,并呈现出频率快、危害大、范围广等显著特点。今年7月中旬,淮河中下游发生史无前例的特大污染事故,使流域资源环境遭受重大破坏,沿淮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蒙受巨大损失。这说明,淮河污染已成为阻碍和破坏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和困扰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问题。治理淮河污染,已刻不容缓!

淮河的污染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今年8月,国务院领导同志就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进度要加快,到1997年年底应取得突破性进展,让淮河水初步变清,到2000年重现淮河碧水丰姿。根据国务院的指示,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已经迅速行动起来,把淮河流域的污染防治工作摆到了重要议事日程。这表明,现在解决淮河污染的决心是上下一致的。有了上下一致的决心,淮河的事就一定能够办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应当看到,根治淮河的污染是一项具有相当难度、必须付出艰辛努力的工程。淮河是我国地理学上的重要分界线,水位变化十分敏感,洪涝现象时有发生,客观条件加大了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淮河水系复杂,支流众多,河网纵横交错,跨省河流多,水事矛盾复杂,这给整个淮河流域管理造成了一定困难。然而,淮河污染的最根本原因,是近年来流域内一些地区和部门突破国家产业政策,违反环境保护法规,上马了一批污染严重、治理困难的企业。因此,根治淮河污染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地严格控制新增污染负荷,实现超标排污的重点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并坚决地关停并转一批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的企业。

治理淮河污染是一项牵涉四省的跨流域治理工程。治淮的根本利益在于促进全流域社会经济健康、持久、稳定地发展,保证沿淮一亿五千万人民安居乐业。只有把认识统一在这个事关大局的根本利益上,沿淮各省的治理工作才能在国家统一协调下顺利进行,逐步使全流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并为我国跨流域的水资源治理工作提供成功的经验。

治理淮河污染涉及国家、地方、行业、企业等方方面面的关系,调整各方利益关系的基本依据是依靠法律。今年年底可望出台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将为治淮的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了严格依法治淮,沿淮各级政府要尽快健全执法机构,增加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树立执法权威。

治理淮河污染是一项大规模的系统工程,需要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保证。因此,沿淮各省在“八五”“九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要对治淮的各项工作给予统筹考虑并作出具体规划,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有利于治淮的相应政策,帮助企业多方筹集资金,满足污染治理的需要,并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企业转产和技术改造提供必要的帮助。

在淮河治理期间,沿淮各省必须高度警惕,严防再次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各地有关部门要对主要污染源和污水排放严加控制,切实加强对污染源和入淮排污口的环境监测。对因工作不力、管理不严、采取措施不及时、互相推诿扯皮造成水污染事故者,必须严肃追究责任。

我们高兴地看到,豫、皖、鲁、苏四省在国务院指示下达后已经迅速行动起来了。他们通过实地调查,摸清本地污染源情况;通过现场会,对治理工作进行具体部署;通过分析问题和难点,明确目标,制订计划;有些则已经开始对污染企业实行关停并转。

我们也高兴地看到,企业动起来了。河南周口地区莲花集团味精厂投入2100万元治理污染,今年10月便可实现高浓度污水不入淮的目标。莲花集团的决心是集团所有企业明年污水不入淮,否则自行关闭。实现治理淮河的目标,需要这样的决心和努力。

我们坚信,昔日曾在战场上携手并肩屡建奇功的淮河儿女,今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定能齐心协力打好治淮这一仗,唤回“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碧水丰姿。

(本文是《中国环境报》1994年9月20日第1版评论员文章,原标题为《打好治淮这一仗》。新闻部主任杜琳先生、副主任李瑞农先生对本文给予修改把关。)

07 评论员文章:机构不强万事难

安徽省在精简机构、压缩编制的情况下,独立设置正厅级环保局,这对我国地方环保机构建设来说是一大喜讯。这有助于安徽省的环境保护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也给全国其他几个没有最终彻底解决环保机构问题的省份带了一个好头。

1994年是我国地方环保机构面临考验、不平凡的一年,青海、内蒙古、江西、福建等省区的环保机构在全国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一举成为独立设置或“升格”的环保执法单位,我国环保机构建设取得阶段性成就。现在从总体上看,省级环保机构有所加强,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已有21个一级局,较机构改革前增加了9个,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省辖市的环保机构也大多是一级局建制。这为今年做好健全县级环保机构这项基础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李鹏总理在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决执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由此看来,严格执法、坚决治污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环保机构建设已是大势所趋。一些省级环保机构近年来得以加强,这是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和人民群众的呼声所要求的,各级编办和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家环保局在加强对地方环保机构建设指导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我们欣慰于山东、江苏、湖南等省的县级市和一类县中的一级局机构在环境执法等方面显示出威力;大连市将市区环保局改为直属分局,加强了市环保局对全市环保工作的统一监管;一些省区环保机构“升格”后,正在开拓环保工作的新局面。所有这些表明,只有加强机构建设,环保工作才会取得明显的效果。我们同样清醒地看到,一些地方的环保机构尚不具备独立执法能力,给环境执法和管理造成疲软后果,这些现象的克服须从机构建设的根本上得到解决。一鼓作气抓好环保机构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紧迫。

(原载于《中国环境报》1995年3月9日第1版,评论员文章。)

08 畅所欲言:以邻为壑者戒

今年8月上旬,处在特大洪涝面前的河北人民发出“一保京津、二保干线、三保油田、最后保自己”的誓言,明知薄弱环节在滹沱河南大堤,却将人力物力的重点放在京津的屏障北大堤上。扼守华北安危的岗南、黄壁庄两座大型水库,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雨裹挟着山洪如恶兽般凶猛而来,为确保京津、省会和下游地区的安全,不到万不得已始终没有开闸泄洪。老区平山县的人民眼看着自己的家园陷入了洪涛之中,秋收作物绝收,大量耕地被毁,基础设施瘫痪,企业停工停产。这只是河北人民英勇抗击特大洪涝的悲壮一幕,它所体现的牺牲自我、顾全大局的精神,是对以邻为壑者的最有说服力的训诫。

以邻为壑者自古有之。此典出自《孟子》,意为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众所周知,筑坝拦水目的无非是枯水期蓄水灌溉,丰水期蓄洪防汛。河北平山县的两座大型水库确实很好地达到了筑坝拦水的目的。同是筑坝拦水,淮河流域的一些水闸大坝却受到了强烈的谴责。原因在于这些年来淮河流域内污染严重,滞留在闸上的大规模污水因多次突然下泄,造成了淮河下游地区的深重灾难。以前年发生的特大水污染事故为例,仅洪泽湖一带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有一次,某地听说上游地区将要下大雨,故拍板开闸;泄空所有污水,准备截留上游要流过来的净水,以用于农业灌溉。结果呢,“人定胜天”又不灵了,预报的大雨并没有兑现。更为恶劣的是居然也不向下游地区打个招呼,就将2亿吨浓黑的污水团下泄了。受害的群众在索赔无望的情况下,痛骂上游以邻为壑、罪责难逃,这确实一点也不过分。

看来,对于防治利用有形的水而言,库闸调度者若搞“以邻为壑”,其后果足以酿成大规模水患。对全国经济建设这盘棋来说,地方领导若在“外交”上奉行“以邻为壑”的土政策,其后果则足以祸国殃民。在统一开放的全国市场体系中,如果各地只讲竞争对抗,不讲协作配合,相互封锁,画地为牢,各自为政,其后果只能是贻害国民。

(原载于《中国环境报》1996年9月24日第2版“畅所欲言”栏目,署名“若象”。)

09 产经分析:新菜受宠是一种环境觉醒

山东省好些地方种菜出了名,一些农民把菜“种”到外国去了。山西人蔬菜消费的胃口也高了,细菜比重由1993年的52%上升到1994年的67%。上个月,12个满载海南反季节瓜菜的10吨装冷藏保鲜集装箱从海口起运北京,标志着被称为海南“绿色冷链”的瓜菜保鲜运输线与全国铁路网正式实现对接。在海拔3700多米的西藏拉萨,在五六十年代曾与鲜花摆放在一起供人观赏的西红柿如今走下展台,与其他高档菜一起进入普通市民的一日三餐。全市蔬菜品种从10年前的50多个增加到140多个,人均日消费量达0.45公斤,与其他省会城市不相上下。在北京,几年前秋菜上市时那种大白菜堆遍街头巷尾、菜店挑灯夜战、居民排队抢购贮藏的情景一去不复返了。

如上列举的“东西南北”蔬菜行情片断,大致说明了近几年来我国蔬菜市场确实出现了货源充足、品种多样的喜人局面。但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好菜才能吊胃口成为城乡人们共同认可的判断。表现在蔬菜生产环节上,无公害成为起码标准,代表了蔬菜生产的基本方向。表现在流通环节上,净菜受宠乃是大势所趋,它表明少污染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手段。表现在消费环节上,山野菜的崛起折射出人们对蔬菜的花样、质量的追求。因而可以说,无公害蔬菜、净菜和山野菜这“三菜”近几年来在市场上占尽风流的景观,生动反映出蔬菜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环节上人们对蔬菜无公害、少污染、高质量、新品种这条环境规则的认同。

因为食用蔬菜而中毒的事件屡有发生,菜中农药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据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对某城市批发市场的蔬菜进行检测,发现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者过半,令人触目惊心。据统计,我国目前蔬菜播种面积为1.3亿亩,年总产量达2.14亿吨,年人均占有量达185公斤,蔬菜总供给量与总需求量日趋平衡。但是我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多个城市现已建立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只有100多万亩,年生产能力仅为610万吨。无公害蔬菜生产潜力可见一斑。北京市技术监督局曾对来自京、津、冀、鲁等地的12种蔬菜30个样品进行现场测定,发现没有农药超标现象。北京是幸运的,全国的一般情况却不能让人放心。于是,一些有心计的消费者开始专挑有虫眼的菜买,因为这些菜已被敏感的虫子先行验证,农药残留量较少。这表明,现实迫使人们发展无公害蔬菜,防止农药污染的自我保护意识有了明显增强。

蔬菜中农药量超标的主要原因是,菜农大多数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经营单位,农药的使用有很大的随机性,许多蔬菜喷了农药还未过安全期就匆匆上市;外运菜基地往往是稻棉、蔬菜两作区,一些在稻棉上使用的剧毒农药被用在蔬菜上,甚至包括已被国家禁用的“六六六”粉近年来又在一些地方被重新用来防治害虫,加剧了蔬菜中的农药污染。

获得国家专利的“铁路10D型冷板式冷藏保鲜集装箱”的制造及贮运技术,圆满完成了海南省首批冷藏保鲜瓜果起运北京的任务,表明我国冷藏保鲜运输能力明显提高。在流通环节上,经过修整、分级、选择、包装等技术处理越来越为蔬菜企业所认可,一些带有冷藏设备的超市和蔬菜商店里,一袋袋包装精美的鲜嫩净菜完好如初。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您走进菜店,上百种蔬菜任您挑选,带回家后甚至不用清洗就能下锅。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省了越来越贵的城市用水,还减少了城市垃圾,适应了现代社会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净菜”自然为许多城镇居民青睐。

人们对蔬菜的需求正从数量消费型向质量消费型转变,对蔬菜新的花色品种的追求也是永无止境的。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量近郊菜地被挤占,一大批老菜农和“种菜把式”纷纷转到其他行业,而大量远郊的新菜农缺乏种菜经验,加上经常给蔬菜过多地施用化肥,导致蔬菜品质的下降。“芹菜不香了”,“西红柿没味了”,人们经常就听到家庭主妇的这些议论。几年前生菜、荷兰豆算是稀奇菜,如今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又在期待着其它新菜上市。

山东省巨野县城关镇农民刘东生是温室大棚菜种植户,前年他得知市场看好山野菜的行情,巧种山野菜1.2亩,当年就获纯收入1.3万元。为保证山野菜的天然品位和无毒性,他多施有机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农药,生产出的山野菜还没成熟,货已被订完了。

这一事例生动说明,无公害蔬菜是相对没有农药污染而言的,无公害是蔬菜生产的起码标准;山野菜的崛起具备了这一基本水准,并兼有高质量和新面目等特征,因而价格较高却仍受欢迎。

充分认识渗透在蔬菜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中人们日渐认可的无公害、少污染、高质量、新品种这一崭新的环境规则,对我国“菜篮子工程”建设有重要现实意义。适应这一规则,企业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且造福于民。

最近,农业部会同国家环保局等5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蔬菜生产基地必须做到无公害、无污染,严禁在蔬菜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和进行农业综合防治,对现有蔬菜基地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清理,对有污染的要尽快采取措施,排除污染或调换基地。“通知”的发布无疑对我国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是有力的支持,基地建设的无公害化必将有利于我国城镇居民的食菜安全。

国家应尽快引进世界各地的优良蔬菜品种,加以驯化和改良;同时组织科技人员加速培育新的品种,并对野生蔬菜资源加以合理开发利用,进一步增加花色品种;要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解决菜农生产难题,切实加强技术培训,以从根本上改善蔬菜质量,丰富品种需求。

(原载于《中国环境报》1996年3月21日第2版“产经分析”专栏。)

10 产经分析:众口激辩火电 脱硫实施困难

在酸雨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不能回避火电脱硫这一难题。我国火电脱硫步履艰难,到底是因为技术难度还是因为资金紧缺?“九五”期间,我国火电脱硫趋势如何?火电脱硫必须走国产化之路,那么国产化的关键又是什么?

随着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增加和我国酸雨问题的日趋严重,火电脱硫成为当今中国环保界的共同呼声。

我国酸雨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已为世人所知。在国家环保局公布的全国3000家重点工业污染企业名单中,大气污染特别严重的企业不少为火力发电厂。最新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表示: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据77个城市统计,酸雨污染严重的城市依次为长沙、南充、赣州、怀化和梧州,酸雨频率大于90%的城市为长沙、赣州和宜宾。

我国以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据统计,我国80%以上的电力来源于火力发电,其中煤电占火电的比例高达90%。换句话说,我国约有70%的电力来源于煤电。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为获得煤电这种二次能源提供了物质前提,但是我国煤质不好,灰分比例大,煤的平均含硫量达1.15%~1.2%,含硫量大于2%的高硫煤占煤炭总量的百分之十几。高硫煤集中分布在贵州、广西、四川、陕西等省区,含硫量高达3%。上述许多地区酸雨危害严重,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因而与此相关的火电脱硫任务十分艰巨。

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是“九五”期间环保工作的两大举措。去年8月,我国颁布经过修改的《大气污染防治法》,针对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日趋加重的情况,划定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严重区,要求在控制区内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九五”期间,国内火电厂投入运行和在建的脱硫设备总容量预计达1000万千瓦左右。具体而言,有三种情况。一是在酸雨控制区内新建电厂,若使用高硫煤发电,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而毫无疑问要实施火电脱硫;二是污染负荷集中且有能力实施脱硫的地区,如广东、福建、江苏、上海、山东等沿海省市的一些地区,现在已有大型火力发电站,如果再上新的火力发电站,是否实施火电脱硫,必须据具体情况,经过环保论证后才能决定;三是中外合资、外国援建的火电厂如确实需要的必须配套火电脱硫设备,否则因为环保过不了关,项目难以谈判成功。

华能公司兴建的重庆珞璜电厂两台36万千瓦机组配套日本的脱硫装置,投运几年来脱硫效果不错。珞璜电厂成为我国第一家引进火电脱硫设备的电厂。

火电脱硫有技术难度方面的原因,但是如何解决资金出路乃是火电脱硫的关键所在。按6000千瓦以上装机容量的火电厂统计,1994年我国火力发电约7200亿度。按照国外火电脱硫费用计入电价成本的定例计算,假定我国目前每度电提价1分钱,则用电者将要承担72亿元的经济负担。提高电价幅度过大会给企业和居民带来很大的压力,因而在现阶段难以作为筹集资金、解决脱硫费用的可行途径。

我国石灰石资源分布广泛,价格低廉,石膏综合利用程度较高,因而引进国外先进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设备,以石灰石为原料,在脱硫过程中最终获得石膏,脱硫率可达到95%,利于实施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如果依靠设备进口,每台火电机组的脱硫费用约占这台机组全部费用的20%左右,例如一台30万千瓦机组花15亿元,脱硫工程费用则约为3亿元。这是一笔高昂的费用。国家应该对引进环保设备实行政策倾斜,在经济上扶持脱硫这种公益事业,否则“谁做好事谁出更多的钱”,这在实际中行不通的。

最近,龙源电力环保公司主持的全国火电脱硫国产化调查表明,火电脱硫要走一条民族工业发展之路,其国产化的关键在于设计技术国产化。火电脱硫本身如同一个小化工厂,其工艺设计中有相当部分是通用设备,如水泵、电机、输送机和搅拌器等,这些设备在国内就可购置。技术含量高的关键设备如换热器、循环浆泵等,数量不多却价值很高,我们的环保技术开发重点也就在此。我国制造业有相当基础,只要市场需要,这些关键性设备也是可以生产出来的。我们在引进设备的同时必须兼顾技术引进。“九五”期间,我国火电脱硫首先要摸清家底,使各种具备环保优势的企业形成网络,以利于火电脱硫逐步向产业化方向迈进。

(原载于《中国环境报》1996年3月28日第3版“产经分析”专栏。)

11 读者论坛:当今“愚公”新追求?

移山愚公苦于出入不便而挖山不止,今人才得以“愚公移山”的寓言教化孩童。老愚公那子子孙孙绵延不断的家庭继承了他的事业吗?如今更进化和聪明的现代人毕竟智商要高些,他们的追求不会停留在当年愚公的认识水准,而是将开山的动机放在房地产的开发上。

据说,随着大连市房地产业的骤然升温,新愚公也多起来了。开山伐林造房屋现象正在蔓延,从白云雁水公园东山至新起屯之间的开工线竟达一公里之长。很多市民为这座海滨城市的自然山色将付诸东流而不安,一连串大连长途直通《中国环境报》编辑部,说你们是专门搞环境保护的,应该过问这事。

百姓很着急。生死于斯,要是他们和自己的孙辈将“常恨春归无觅处”了,他们能不急吗?有人说,市府和人大方面对此问题亦有说法,但不尽相同。有人估计,这种开山伐林的趋势若不加以严格控制,南部风景线的自然山色将在几年之内被蚕食殆尽。一位南方来的游客说:大连如此下去,其旅游价值和魅力将毁于朝夕。

安居工程很重要,但百年育林,朝夕可毁。而那些峻美的山色,要被新“愚公”们斩掉了,还有回来的可能吗?在群众异议颇多的情况下,决策者怎能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一句话了之?

最近,美国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市的房地产开发商想在该市的麦克道尔山附近兴建住宅。环保主义者却说,这将毁掉这个山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并威胁巨大的树形仙人掌的生存。开发商最后决定不惜花巨资动用遥感技术来制定这一城市规划。大连不也正在向现代国际大都市迈进吗?那么,美国人科学而审慎的规划思路不也值得大连人学习吗?

(原载于《中国环境报》1994年11月10日第3版“读者论坛”栏目。)

12 读者论坛:刹住这股歪风

一些农民在打听农业贷款哪里去了?这封来信说:真正用于农业生产的只有60%,其余40%“农转非”了。这不能不发人深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加强这个基础,国家正在增加农业投入,增拨农业贷款便是其中的一部分。而现在竟有人搞农贷“农转非”,把农业贷款挪来用于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甚至进行非法活动,这是与国家利益、人民愿望背道而驰的。

没有投入,农业就很难有大的发展。各级都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投入方案和措施,并付诸行动,当前特别要坚决刹住这种农贷“农转非”的歪风,以取信于广大农民群众,促进农业生产的顺利发展。

(作者1991年7月在《湖南日报》群工部实习,指导老师李特南。19日遵照该部李玉葵先生要求,为“读者论坛”栏目作此短文。配合同版面刊登的读者来信《农业贷款“农转非”现象严重》。)